岳飞(1103——1142),字鹏举。相州汤阴(今河南汤阴)人。幼年贫穷,曾为人庄户。联金灭辽时应募从军,曾在张所部任统制,并与王彦一起抗金。其后随宗泽留守东京汴梁(今河南开封),任都统。宗泽死后,南下投张浚部,逐渐成为南宋抗金主将。建炎四年(1130)收复建康(今江苏南京)。绍兴三年(1133),因平定江西农民起义,被高宗赵构赐予“精忠岳飞”锦旗。绍兴四年,大破伪齐刘豫兵,收复襄阳等六郡,封靖远军节度使。绍兴五年平钟相、杨幺起义。后驻军鄂州(今湖北武昌),晋封武昌开国侯,联络两河义军,部署北伐。绍兴八年底,上表朝廷,提出“金人不可信,和好不可恃”,反对高宗和秦桧的议和政策,为其所忌。绍兴十年郾城一战,大破金兀术精锐,收复颍昌、郑州和洛阳等重镇。由于高宗和秦桧执意求和,于同年秋被强令撤军,回临安后即被解除兵权,并被诬入狱。绍兴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九日(1142年1 月24日)与子岳云,部将张宪被秦桧以“莫须有”之罪杀害,时年39岁。孝宗时迫谥“武穆”,宁宗时又追封为鄂王。
岳飞不仅智勇善战,在军事上建立了卓越的功勋,同时又颇富文才,是一个文武双全的儒将,戎马倥偬之余,常挥毫遣兴,赋诗作文。其文章语言质朴,议论正大,诚挚感人。其诗词慷慨激越,夺人心魂,著作有《岳忠武王文集》10卷。其中《满江红》流传千古,众口皆碑。书法也颇有造就,传世作品有《前后出师表》等。 少年坎坷 宋徽宗崇宁二年(1103)的某一天,从西边天空飞来一只天鹅模样 的大鸟,降落在永和乡岳家庄一富户的屋顶上。它扇动着有力的翅膀,伸着美丽的脖颈,发出阵阵悦耳的呜叫。这叫声引起了该室主人的注意。他已四十有余,正在庭院中烦躁地搓着双手,来回走动。听到鸟的呜叫,他停住了脚步,抬头看了看,不禁露出一丝惊讶的表情。他还从未见过这种鸟,莫不是传说中的神鸟大鹏?恰在此时,屋里传出一声嘹亮的婴儿啼叫,接着房门打开,里面奔出一位丫环,笑嘻嘻地叫道:“岳员外!岳员外!夫人生了,是男孩!男孩!”这位被称作岳员外的中年人闻讯大喜,猛地甩开双手,大踏步跨进屋里。 屋里几位帮忙接生的妇女仍在忙碌着照顾产妇和婴儿,见岳员外进来,连道恭喜。夫人姚氏经过生产的痛苦折磨后,已疲惫不堪,正欲睡去,见了丈夫,又兴奋了起来,苍白的脸上泛起红光,说:“快看看你的宝贝儿子!”岳员外忙捧起正吮手蹬腿的儿子,左瞧瞧,右看看,乐得直说:“岳家可有了烧香火的人了!”旁边的妇女向岳员外不住夸赞道:“您看这孩子长得多富贵相啊!大眼大耳,宽额方口的,将来一定会有出息的!”姚氏说:“您别只是傻乐了,快给儿子想个名字吧!”这时,屋顶上的大鸟又发出一阵呜叫,岳员外心里动了一下,脱口说 :“名就叫岳飞,字叫鹏举吧,愿他日后能像鹏鹏一样展翅高飞,建功立业,光宗耀祖!” 岳员外是岳家庄的大户,颇有田产家财,但他生活得却很简朴,为人也很善良,常常节衣缩食,来赈济庄里的贫民。对借钱粮不还的人,他从不逼讨,就是有人公然侵吞他的田地,他也不与之论争,因此很得乡亲们的敬重。对他来说,惟一也是最大的焦虑是年近半百,尚无子嗣。为此,他曾四处访医寻药,甚至烧香拜神。如今,他总是如愿以偿,自然高兴万分,向家堂神庙点烛燃香,忙个不停。他还打算在岳飞满月时大治筵席,款待全序乡亲。 但这个日子并没有来到,来到的却是一场灭顶的灾祸。一天,一阵怪风唿啦而起,随即从山后升起一团黑云,飞快地翻滚过来,霎时间弥漫整个天空,将炎炎赤日遮了个严严实实。一道耀眼的闪电过后,便是一声将天地抖动起来的炸雷,紧接着,盆泼似的雨水从空中倾泻而下。岳家庄的人从未见过这么暴烈的雷雨,惴惴不安地呆在屋里。 忽然,从远处传来一阵阵恐惧的叫喊:“黄河决口了!黄河决口了!”顿时,岳家庄就像炸了锅,人们顾不上头顶上的雷电雨了,扶老携幼,哭着叫着跑出屋子,涌向村外,向地势高处奔去,但这怎能跑得过猛兽般扑过来的洪水呢? 岳员外听到呼喊声,慌忙抱起不满月的岳飞,携着姚氏,踉跄着跑在院子中。这时他已听到洪水的呼啸声和成片的房倒屋塌声,他知道跑是来不及了。情急中,他一眼瞥见了放在墙角的一只大木缸,来不及犹豫,就拉着姚氏跑了过去。他先让姚氏坐了进去,再将岳飞递过,让抱在怀中,颤抖着说道:“夫人,我将儿子托付给你,靠你保全一点岳氏血脉,我就是喂了鱼鳖,也能瞑目了!”话音刚落,一股洪流涌来,岳员外手——松,木缸就随水漂走了。 姚氏坐在木缸内,四周是汹涌起伏的黄流浊水,以及漂浮其上的家具物件,死了的猪羊鸡狗,人的尸体也夹杂其间。姚氏看着这一切,想着曾经很温暖、富足安乐,如今已荡然无存的家,更想起凶多吉少的丈夫,她五内俱焚,痛不欲生。她几次想跃人波涛之中,随丈夫而去,但她看见了安安静静躺在怀中的岳飞,想起了丈夫的D 丁嘱,她便犹豫了。她不应该寻死,应该活下去,把岳飞抚养成人,这样才能对得起丈夫。想到此,她将岳飞紧紧搂在怀中。 岳飞母子坐在木缸内,随势漂荡,任意东西,虽屡经惊吓,终于安然无恙,最后在河北大名府黄县境内,随一股水流漂向岸边,被人救起,得以侥幸逃生。在这场大洪水中,岳家庄大部分人丧生,岳飞母子竟奇迹般地活了下来。或许这种经历太让人不可思议了,人们竟由此附会出了一个荒涎离奇的传说,说岳飞并不是肉胎凡躯,而是天神下凡。 这显然是小说家的无稽之淡,不可据以为史实。 岳飞母子虽然侥幸生还,家道却因此败落。这场灭顶的洪水,夺走了岳家祖辈辛勤积累下来的丰厚的资财,以及建立在这些资财之上的社会地位,富家子弟可享受到的一切岳飞都享受不到了。就像经历了一场革命,岳飞母子转眼间由比较富裕的庄户降为贫雇农。生活骤然变得严酷起来,尤其在天灾人涡比较频繁的北宋末期。传说岳飞母子获救后为一姓王的员外所收养,岳母平日靠为人做针线活来维持家计,抚养岳飞。岳飞六七岁时,迫于生计,就参加了一些力所能及的体力劳动,砍柴放猪,打水送饭;:年龄稍长时还曾到大户人家做庄客,打短工。在这种情况下,他自然无法一心一意求学读书了。但小岳飞进取心很强,求知欲旺盛,利用一切可能的时间和机会学习。岳母姚氏也很有志气,她不愿就此颓败下去,甘心让岳飞做一个地道的庄稼汉。她自己没有能力改变目前凄凉的处境,就把家道振兴的希望寄托在岳飞身上。她自己原是大户人家出身,受过一定教育,于是就做起了岳飞的启蒙老师,教他认字读书。没有钱,买不起笔砚纸墨,就在木盘中盛满沙子,教岳飞在上面写字,写满,可抚平再写。在这种艰苦的条件下,岳飞竟识了不少字,并且练就一手龙飞风舞的好书法。,在宋朝,下层学子主要是靠科举考试来挤入上层社会,改变自己的政治地位和经济地位,像汉、唐人那样通过从军远戍来建功立业几乎是不可能的。从赵匡胤陈桥兵变以来,朝廷就一直奉行重文轻武的政策,军人受到轻视,士卒被称作“赤佬”,为防止他们逃跑,他们的脸上要被刺上字,就像是受了黥刑的囚犯一样。人们视从军为畏途,逃之唯恐不及。但岳飞从小时候起就一直渴望做一名将士来保家卫国。他不是不想金榜题名,而是实在忍受不了异族侵略者的嚣张气焰。那时,北宋边备松弛,委曲忍让,辽金屡屡起衅,并几次侵扰中原,饮马黄河,大肆劫掠。官军每每闻风而逃,老百姓备受兵灾之苦。这一切给年少的岳飞以很大的刺激。他认为,在国家 民族处于危难的时候,仍去汲汲于追求自己的科场功名,这是最不光彩的行为,非大丈夫之所为。他毅然决然地决定,长大后一定要从军,为看不起“赤佬”的朝廷效命,抵御外侮,保卫自己的家园。 为了能实现自己的愿望,岳飞小时曾四处拜访名师,练习武艺。他先师从汤阴县名手陈广学习枪法。由于他生得健壮有力,悟性又好,肯下苦功,所以很快得其真传,并加以发扬光大,形成了一套独具特色,让敌人胆寒的枪法,在传说中称作“岳家枪”,渲染得神乎其神。在全县的比武中,岳飞大显威风,一杆枪使得蛟龙翻海一般,将对手一个个赶下擂台,夺得第一。其后,他又向一个叫周同的人学习骑马射箭。岳飞在他精心指导下,武艺大进。可以拉开三百斤的硬弓,在奔驰跳跃的马背上左右开射,应声中的。周同还教岳飞研读《孙子兵法》,以及《左传》等古代历史书籍中所记载的战例。他常常告诫岳飞道:“用兵打仗不只是靠勇敢,拼死力,那是匹夫之勇,不值得称道。用兵打仗更重要的是靠智谋策略。如果运用得当,就能以少胜众,以弱胜强!”岳飞连连点头称是,对师父极为佩服。周同死后,岳飞非常悲痛,每月初一、十五都要到下葬处祭奠,风雨无阻,人们对岳飞不忘故恩旧谊的行为极为赞赏,认为他一旦能为时用,一定会为国效命的。 |
浏览:844 |
| ||
| ||
新增文选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