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号发言潘先生的观点是不能成立的,首先潘先生的治史态度就很成问题。他并非象他自己所说的那样,试图对历史找到一个“真实和客观的评价”。恰恰相反,他对历史的态度带有极其强烈的实用主义的思维倾向。他之所以要对岳飞进行研究,按他自己的说法是:“我们目前面临实在的威胁,台湾要独立,新疆、西藏要分裂,而台湾与大陆的分裂有外国势力的支持,并且我们统一过程中,还可能面临外国武装干涉的危险。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统一祖国,要拿出一面民族英雄的旗织来,我们究竟是拿岳飞呢,还是拿郑成功、戚继光呢?”,在他看来对历史的研究是出于“宣传动员人民”的需要,而不是出于揭示历史真实面目的需要。 在这么一种研究方法的指导下,历史研究的结果事先就已拟定,而研究的过程只能成为用各种牵强附会的手法,拼凑出各种理论以附会的骗局。只要稍用一点理智的眼光去看一下,就会漏洞百出,无法自圆其说。 按潘先生的见解,元朝是中华民族形成的时代。这是潘先生出于证明元后的郑成功、戚继光是民族英雄,而元以前的岳飞不是的需要而强行规定的。如果按潘先生自己给出的解释,元在现在中国各地都有驻军并进行行政管理。那么,蒙古帝国同样在从现在的莫斯科到伊朗的地区都有驻军并进行了行政管理,俄罗斯人和伊朗人算不算一并融入中华民族了呢?在近代,英帝国在世界各地很多地方都有驻军并进行了行政管理,那么是否印度人、英属非洲人、香港人等等都融入了一个统一的大英民族了呢? 历史的事实是,蒙古帝国在欧亚大陆各地的统治从来就不是建立在民族融合之上的。据史载元军南下攻宋,官兵嗜杀,大肆抢掠,“财货子女则入军官,壮士巨族则殄于锋刃;一县叛则一县荡为灰烬,一州叛则一州莽为丘墟”。在其统治建立后,不仅没有出现什么民族融合,而且还按蒙古统治者的意志,把居民分为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北方人)和南人(南方人)四等。元朝的法律还规定:“诸蒙古人与汉人争,殴汉人,汉人勿还报,许诉于有司”,“知有违犯之人,严行断罪。”。又立里甲制,以蒙古人为甲主,监视汉人南人。其他防御禁令甚多,如禁田猎、禁习武、禁集会、禁夜行等,又禁民间养马,防汉人谋乱。在政治法律文化各方面对南北方的汉族人民进行全方位的种族隔离和民族压迫。 被压迫的民族根本就不会视蒙古统治者为同一民族的骨肉兄弟。蒙古帝国还不到百年就在欧亚大陆各地土崩瓦解。朱元璋率领的汉人起义在“山河奄有中华地,日月重开大宋天”的旗帜下把蒙古人赶了出去。潘先生视这样一个民族灾难如此深重,民族矛盾如此尖锐的时代为中华民族形成的时代,难道不感到可笑吗?对于明朝和北元的对峙,潘先生又当作何解释?朱元璋是否导致中国分裂的叛国分裂分子? 对于潘先生要树立起来的“旗帜”——郑成功和戚继光,他们同样参加了对北方草原民族的战争,戚继光修筑的河北古北口一带的长城至今是整个长城中质量较高的一段。而郑成功,则毕生从事的都是抗清的事业。在他们眼里,根本就不存在所谓元朝时形成的统一中华民族,抵抗北方游牧者的入侵和抵抗倭寇或者荷兰人的入侵对于他们来说完全是同一性质的事情,甚至可能前者的重要性还大于后者。如果一定要强行按今天的国家版图和公民国籍去看待历史的话,事实就是郑成功、戚继光和岳飞一样,从来不是包括满蒙在内的“整个中华民族”的民族英雄。 以真正理性客观的态度对待中国历史,就应该看到中华民族的形成过程是渐进的。并不可能在时间上划定什么确定的形成界线。从夏商周、秦统一一直到中华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一直存在不断的民族斗争和民族交流并存的融合过程。先秦的华夏族到后来的汉族,一直是中华民族形成历史的核心和主干。汉族的文化,在几千年的历史中一直居于对周边民族的领先地位,同样成为了中华文明的核心和主干。在历史上保卫了先进的汉文明就是保卫了形成演变中的中华文明。承认保卫这一先进文明的英雄是当之无愧的中华民族民族英雄,是符合历史本来面目的正确评价。 |
浏览:1236 |
| ||
| ||
新增文选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