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选目录 全部文选 添加文选 添加目录
刘完素纪念馆
中国古代文献_中国古代文献~集部_115805号馆文选__伤寒直格

伤寒直格卷上(三)

刘完素

  伤寒直格卷上(三)
  
  <目录>卷上\论脉
  <篇名>八里
  属性:八里为阴(象易少阴之数八),微、沉、缓、涩、迟、伏、濡、弱也。
  微脉者,若有若无,极细而软也,多兼于迟,主于阴寒。然或热甚汗泄、吐、利,气而损虚者;或阳厥极深者,或阳极将死,脉欲绝者;脉亦有微、沉、缓、涩、迟、伏、濡、弱诸阴脉见也。不寒便言为寒,须以标本明之。
  先病为本,根本也;后病为标,梢末。又为病之气为本,受病之脏腑经络为标。世俗至此更不明其阳极热证,但以执其阴脉为寒,内外急救于于阳,则残阴暴绝,而反致死亡者不少也。且察色、听声、问证、切脉为神、圣、功、巧,别病之四法,而脉最为下,则安可执巧之一法,而去其神、圣、功之三法耶!及夫八里之脉,皆有此义,以微脉居先,故于此总而言之也。
  沉脉轻手不见,重切之乃得,动在肌肉之下,其位属阴,为病在里。一名脏病,或蓄于胸及膀胱者,虽为腑病,其脉亦沉,则皆宜下之。由十二脏腑俱在里,而经络皆在表也。大抵但以浮为表,沉为里。然虽脏为阴主里,腑为阳主表,其于病脉之浮、沉有所不拘也。故太阴脾脏之病腹满而脉浮者,桂枝攻于表也。夫脉沉数为里热,沉迟为里寒。余脉皆仿此。
  或里热吐、利,气液虚损,或阳厥极深,或热极将死者,亦皆见诸阴脉沉,切宜审之,不可妄以施治。
  缓脉者,纵缓而不急,似迟而小疾。缓而迟为寒,缓大长为热。
  当伤风自汗,或自汗过多,亦为迟缓,热更甚也。
  涩脉者,涩而不滑也。或如刀刮竹,或涩而止住者,涩之太过,主液血衰。
  由汗、泄、吐、利,或血溢、血泄,或热盛耗液而成燥也。一曰涩主心痛,血少故也,以心养血。
  迟脉者,一息四至以下也。迟为病寒,然热盛自汗,吐利过极,则亦为迟也。
  气液损虚,故脉迟而不能数。
  伏脉者,脉附于骨,沉之甚也。伏主水蓄于内,积饮不散也。伏位属阴,在里深也。病之寒热,以随阴阳别之。
  附,切近也。水蓄于内,一名留饮。
  濡脉者,按之似无,举之无力也,有似微弱,多兼于迟,主于极冷。然热泄后,或热极将死者,脉亦濡弱,须以外证标本参之。
  弱脉者,软虚而无力也。弱之虚冷,必兼微与迟也。然而伤风、中暑,热甚而自汗大出,则易缓弱而迟也。
  
  <目录>卷上\论脉
  <篇名>四时平脉
  属性:春弦 夏洪(一曰数一曰钩) 秋毛(一曰潘一曰浮) 冬石(一曰沉)
  
  <目录>卷上\论脉
  <篇名>六步主位平脉
  属性:初之气∶自大寒日至春分,厥阴风木之阳用事,而气微。
  故曰冬至后日甲子少阳主,然冬至甲子斯无常准,以大约分之∶一月如在冬后,即大寒交初气之分也。一岁六周甲子,以应六气。下皆仿此。(一气正月、二月也)脉乍大、乍小、乍短、乍长,时物及风木之象也。
  二之气∶春分至小满,少阴君火之位,阳气清正在两阳合明之间,故又云阳明主。
  脉弦也。
  三之气∶小满日至大暑,少阳相火之位,阳气万物皆盛,故亦云太阳主。
  脉洪大而长,天气万物人脉与造化同。
  四之气∶大暑日至秋分,太阴湿土之位,天气尚盛,而夏后阴已用事,故又
  云太阴主。此三阴三阳与六气标本之阴阳异矣。
  脉缓大而长。
  或云紧大而长者,传写之误也。湿土主缓大而长,燥金主紧细而短涩,以万物干湿明可见焉。时
  湿土盛,肤腠开通,汗液时泄,故脉虽大长而力缓,不能紧也。至秋后气衰,寒凉乍闭,故虽微细而力紧也。
  五之气∶秋分日以至小雪,阳明燥金之位,气衰阴盛,故又云少阴主也。
  脉紧细而微。
  终之气(一曰六之气)∶小雪日以至大寒,太阳寒水之位,阴极而终尽,天气之
  所收隐,故曰厥阴主。厥者尽也。
  脉沉短以敦(敦,浓也)。
  万物收藏在内,寒气闭塞而肤腠气液不能散越,故脉沉短而反有力,敦浓而如石也。
  凡四时六位平脉大退,则时气有余而为病。
  如春弦太过则风为病。
  不及者气衰而为病。
  四时脉微见为平,此言过微也,如秋脉微而兼夏脉之类也。
  反见他脉者,他气有余而来为病也。
  迟为寒,而数为热之类也。
  
  <目录>卷上\论脉
  <篇名>结促代
  属性:结脉者,迟缓而时一止,为阴也,主阴盛发躁烦满,或阳厥极深,以至身冷,脉微欲绝,而缓弱时一止者,亦胸烦躁,此止为热极而非寒也,皆须以标本明之。
  促脉者,阳也,数而时一止也,主聚积、气痞,忧思所成;亦或热剧失下,则令脉促。下之则平也。
  代脉者,主缓弱而无力不能动,因而复动,病必危而死。
  
  <目录>卷上\论脉
  <篇名>趺阳脉
  属性:趺阳脉者,胃土之脉也。趺阳脉迟而缓者,胃气如经也。
  动在足趺阳之经,故曰趺阳。一曰冲阳者,阳明所过之原。过者,冲也。
  如经,如本经之常脉。
  滑为胃实,紧为脾强。浮而滑者,浮为胃虚,滑则为哕。浮而鼻中燥者,必衄也。沉为胃实(上本下故也),数为消谷(胃热故也),紧则难治。盖四时五脏皆以胃气为本,紧燥盛而土湿气衰,故曰难治。浮而大者,气实血虚也(气为阳、血为阴故也)。浮而涩者,胃虚下利也(去液故涩)。伏而涩者,伏则吐逆,水谷不化(内湿故也),涩则气不下食,脉不出则身冷肤硬。
  
  <目录>卷上\论脉
  <篇名>太溪脉
  属性:太溪者,肾水之脉也,动于左足内踝下后、跟骨下陷中,足少阴肾水之胃,故曰大浮也。太溪脉,则肾气如经也,弱则微烦,涩则厥逆(微厥也)。
  
  
  <目录>卷上\论脉
  <篇名>死生脉候
  属性:阳病热证不退,反见阴脉者死(脉近于绝故也);汗后热退而见阴脉者愈。阴阳证脉平愈。伤寒咳逆上气,脉散者死(形损故也);脉浮而洪,身汗如油,喘而不休,水浆不入,形体不仁(不仁者不和也),乍静乍动,命绝也;汗出发润,喘不休者,肺先绝也;阳反独留,体如烟薰,直视摇头,心先绝也。唇吻(音稳)反青,四肢 习者,肝绝也( ,丑入切,汗出也。习,水流不绝,此言汗不止也)。环口黧黑,柔汗发黄者,脾先绝也(柔,虚也)。溲便遗失,狂言直视者,肾先绝也(溲,小便。便,大便)。寸口脉阴阳俱紧盛(寸口即气口,此言三部,关前为阳,关后为阴),大汗出,不解者死;身热喘粗,见阳脉而躁者死(汗不胜病也)。汗后微热不解者,病不可便言死也,脉如转索者当日死,谵语、身微热、脉浮大,手足温者生,欲作大汗故也(俗作好汗);脉暴出者死,阴衰欲绝,而阳暴独胜则脉暴出,少间阴气先绝,则阳气后竭而死矣;逆冷,脉沉细者,不过一日死(死证多矣,以致危极则无越此矣)。
  
  
 浏览:317
设置 修改 撤销 录入时间:2015/4/20 15:59:21

新增文选
最新文选Top 20
刘完素伤寒直格卷下(二) (收藏于2015/4/20 15:59:21
刘完素伤寒直格卷下(一) (收藏于2015/4/20 15:59:21
刘完素伤寒直格卷中(三) (收藏于2015/4/20 15:59:21
刘完素伤寒直格卷中(二) (收藏于2015/4/20 15:59:21
刘完素伤寒直格卷中(一) (收藏于2015/4/20 15:59:21
刘完素伤寒直格卷上(三) (收藏于2015/4/20 15:59:21
刘完素伤寒直格卷上(二) (收藏于2015/4/20 15:59:21
刘完素伤寒直格卷上(一) (收藏于2015/4/20 15:59:21
刘完素伤寒直格序 (收藏于2015/4/20 15:59:20
刘完素素问玄机原病式二、六气为病(六)寒类 (收藏于2014/10/24 12:03:37
1/2页 1 2 向后>>


访问排行Top 20
刘完素素问玄机原病式二、六气为病(四)火类 (访问1174次)
刘完素素问玄机原病式二、六气为病(六)寒类 (访问662次)
刘完素三消论(一) (访问641次)
刘完素三消论(三) (访问563次)
刘完素伤寒直格卷中(二) (访问557次)
刘完素素问玄机原病式序 (访问521次)
刘完素伤寒直格卷上(二) (访问482次)
刘完素素问玄机原病式二、六气为病(二)热类 (访问474次)
刘完素伤寒直格卷下(二) (访问459次)
刘完素三消论(二) (访问417次)
1/2页 1 2 向后>>

注册|登录|帮助|快捷
Powered by Netor网同纪念,2000-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