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献_中国古代文献~集部_8565号馆文选__交友论 |
|
友论引(三)
谀谄友,非友,乃偷者,偷其名而僭之耳。 吾福祉所致友,必吾灾祸避之。 友既结成,则戒一相断友情。情一断,可以姑相著,而难复全矣。玉器有所黏,恶于观,易散也,而寡有用耶。 医士之意,以苦药疗人病;谄友之向,以甘言干人财。 不能友己,何以友人? 智者欲离浮友,且渐而违之,非速而绝之。 欲以众人交友则繁焉,余竟无冤仇则足已。 彼非友,信尔,尔不得而欺之。欺之,至恶之之效也。 永德,永友之美饵矣。凡物无不以时久为人所厌,惟德弥久,弥感人情也。德在仇人犹可爱,况在友者歟? 历山王(大西域古總王)值事急,躬入大阵。时有弼臣止之曰:“事险若斯,陛下安以免身乎?”王曰:“汝免我于诈友,且显仇也,自乃能防之。” 历山王亦冀交友,贤士名为善诺,先使人奉之以数万金。善诺怫而曰:“王贶吾以兹,意吾何人耶!”使者曰:“否也,王知夫子为至廉,是奉之耳。”曰:“然则当容我为廉已矣!”而麾之不受。史断之曰:王者欲买士之友,而士者毋卖之。 历山王未得總位时,无国库;凡获财,厚颁给与人也。有敌国王富盛,惟事务充库,讥之曰:“足下之库在于何处?”曰:“在于友心也。” 昔年有善待友而丰惠之,将尽本家产也,傍人或问之曰:“财物毕与友,何留于己乎?”对曰:“惠友之味也。”(别传对曰:“留惠友之冀也。”意俚异而均美焉。) 古有二人同行,一极富,一极贫。或曰:“二人为友,至密矣。”窦法德(古者名贤)闻之曰:“既然,何一为富者,一为贫者哉?”(言友之物,皆与共也。) 昔有人求其友以非义事,而不见与之,曰:“苟尔不与我所求,何复用尔友乎?”彼曰:“苟尔求我以非义事,何复用尔友乎?” 西土之一先王,曾交友一士,而腆养之于都中,以其为智贤者,日旷弗见陈谏,即辞之曰:“朕乃人也,不能无过,汝莫见之,则非智士也;见而非谏,则非贤友也。”先王弗见谏过,且如此,使值近时文饰过者,当何如? 是的亚(是北方国名)俗,独多得友者,称之谓富也。 客力所(西国王名)以匹夫得大国。有贤人问得国之所行大旨,答曰:“惠我友,报我仇。”贤曰:“不如惠友而用恩,俾仇为友也。” 墨卧皮(古闻士者)折开大石榴。或人问之曰:“夫子何物,愿获如其子之多耶?”曰:“忠友也。” 万历二十三年,岁次乙未,三月望,大西域山人利玛窦集。 |
浏览:325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