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近现代文献_中国近现代文献~文集_29955号馆文选__新学伪经考 |
|
|
|
经典释文纠谬第十(五)
《汉书·儒林传》云「《百两篇》者,出东莱张霸,分析合二十九篇以为数十,又采《左传》《书序》为作首尾,凡百二篇。篇或数简,文意浅陋。成帝时,刘向校之非是,后遂黜其书。」《古文尚书》者,孔惠之所藏也,鲁共王坏孔子旧宅,汉景帝程姬之子,名余,封于鲁,谥共王于壁中得之,并《礼》《论语》《孝经》,皆科斗文字。 卫恒《四体书势》「时人以不复知有古文,谓之‘科斗书’。」见《晋书·卫恒传》实歆伪说也。 博士孔安国,字子国,鲁人,孔子十二世孙,受《诗》于鲁申公,官至谏大夫、临淮太守以校伏生所诵,为隶古写之,增多伏生二十五篇。《艺文志》云:「多十六篇」又,伏生误合五篇,凡五十九篇,为四十六卷。《艺文志》云:《尚书古文经》四十六卷,五十七篇。」安国又受诏为《古文尚书传》,值武帝末,巫蛊事起,经籍道息,不获奏上,藏之私家。安国并作《古文论语》《古文孝经》传。《艺文志》云:「安国献《尚书传》,遭巫蛊事,未列于学官。」 晚出《古文尚书》,自梅鷟、阎若璩、惠栋、江声、王鸣盛、孙星衍诸家辨之详矣,而未有实得其主名者。考《家语》《孔丛》,为魏王肃所作以难康成者。而孔安国作《传》之事,《家语·后序》《孔丛·论书篇》皆已言之,则非出于肃而何?又伪《孔传》与肃诸经注无不符合,亦犹刘歆所造古文,伪窜诸经,内外相应之故智。故晋武帝置博士十九人,孔氏《书》已厕其中。见《晋书·荀崧传》晋武帝,王肃之外孙,尊崇肃学,固其宜也。或疑《晋书·荀崧传》「时方修学校,简省博士,置《周易》王氏、《尚书》郑氏、《古文尚书》孔氏、《毛诗》郑氏、《周官》《礼记》郑氏、《春秋左传》杜氏、服氏、《论语》《孝经》郑氏博士各一人,凡九人」,数之实得十人,疑《古文尚书》孔氏为衍文,则崧疏所称武帝置孔氏《书》博士,或亦不可信。按:两处皆有《孔氏》,何得彼此皆衍?其所谓「凡九人」者,盖《论语》《孝经》郑氏合为一人。考《宋书·百官志》「国子助教十人,《周易》《尚书》《毛诗》《礼记》《周官》《仪礼》《春秋左氏传》《公羊》《谷梁》各为一经,《论语》《孝经》为一经,合十经。」亦合《论语》《孝经》为一,故十一经而为十人,与晋十经而为九人一例。盖《论语》《孝经》文字无多,六艺附庸,故博士从简。晋、宋相承,沿革多因,《论语》《孝经》之合一,又何足疑?如以「孔氏」字为衍,则孔冲远《尚书正义》一亦云「前晋奏上其书而施行焉。」此语今《晋书》无之,唐初诸家《晋书》尚存,冲远采而用之。然则诸家《晋书》皆有西晋立孔氏《书》博士事,不独唐人官撰之本为然,岂一史衍而群史皆衍?必不然矣。伪《孔传》西晋已立,且与肃所著书征应皆合,其为肃撰无可逃遁矣。国朝惠氏栋、江氏声、王氏鸣盛、李氏惇、刘氏端临、丁氏晏,皆有伪古文出于王肃之说 以授都尉朝。司马迁亦从安国问《故》,迁书多古文说。刘向以中古文校欧阳、大小夏侯三家经文,脱误甚众。《艺文志》云:「《酒诰》脱简一,《召诰》脱简二,文异者七百有余,脱字数十。」都尉朝授胶东庸生,名谭,亦传《论语》庸生授清河胡常,字少子,以明《谷梁春秋》为博士,至部刺史,又传《左氏春秋》常授虢徐敖,右扶风掾,又传《毛诗》敖授郎邪王璜及平陵涂恽,字子真恽授河南乘钦。字君长,一本作桑钦王莽时,诸学皆立,恽、璜等贵显。 右皆见《汉书儒林传辨伪》。 |
| 浏览:409 |
| ||
|
| ||
| 新增文选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