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近现代文献_中国近现代文献~文集_29955号馆文选__新学伪经考 |
|
|
|
汉书艺文志辨伪第三下(二)
《孝经》一篇。十八章。长孙氏、江氏、后氏、翼氏四家 《长孙氏说》二篇。 《江氏说》一篇。 《翼氏说》一篇。 《后氏说》一篇。 《杂说》四篇。 《安昌侯说》一篇。 《五经杂议》十八篇。石渠论 《尔雅》三卷,二十篇。张晏曰「尔,近也;雅,正也。」 《小雅》一篇,《古今字》一卷。 《弟子职》一篇。应劭曰:「管仲所作,在《管子》书。」 《说》三篇。 凡《孝经》十一家,五十九篇。 《孝经》者,孔子为曾子陈孝道也。夫孝,天之经,地之义,民之行也。举大者言,故曰《孝经》。汉兴,长孙氏、博士江翁、少府后仓、谏大夫翼奉、安昌侯张禹传之,各自名家。经文皆同,唯孔子壁中古文为异。「父母生之,续莫大焉」「故亲生之膝下」,诸家说不安处,古文字读皆异。师古曰:「桓谭《新论》云‘《古孝经》千八百七十二字,今异者四百余字。’」 按:《孝经》传授不详所自始,故有朱子《刊误》之疑。又未明《左氏》之为歆所窃伪,以《孝经》中「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言思可道,行思可乐,德义可尊,作事可法,容止可观,进退可度,以临其民,是以其民畏而爱之,则而象之」与《左传》同,不知《左传》之袭《孝经》,反疑《孝经》之袭《左传》,于是孔门真传之书反疑为伪矣。考董仲舒《春秋繁露·五行对篇》:河间献王问温城董君曰「《孝经》曰‘夫孝,天之经,地之义’,何谓也?」《汉书·匡衡传》:衡上疏曰「《大雅》曰‘无念尔祖,聿修厥德。’孔子著之《孝经》首章。」若《吕氏春秋》、陆贾《新语》、刘向《说苑》,皆有援据。《孝经钩命决》云「孔子在庶,志在《春秋》,行在《孝经》。」《公羊叙疏》引西汉儒者言之凿凿,以为出于孔子固非。《困学纪闻》引晁氏云「当是曾子弟子所为书。」又引冯氏云「是书当成于子思之手。」今按其文称曾子,而末引《诗》《书》,与《坊记》《表记》《缁衣》相近似,必孔门之故书雅记,晁氏所云,殆亦近之。《四库提要》以魏文侯有《孝经传》,而信为七十子遗书,则误矣。文侯《孝经传》,《汉志》不录,此与《子夏易传》皆伪书,不足据。《隋志》谓为「河间人颜芝所藏,汉初,芝子贞出之,凡十八章」,不知所自出,疑未必确。然而江翁、后仓等所传,渊源深远。刘歆既伪造古文,必欲使经艺咸有古文而后止,不必有他义也,《孝经》与《易》《论语》,皆不过颠倒改易文字以自异。然据桓谭之言,《孝经》仅千八百七十一字,异者乃四百余字,「何许子之不惮烦」也!共王无得古文之事,为歆伪撰,辨已见前。而歆必以《孝经》古孔氏一篇为首,托之孔安国,亦犹伪造《古文尚书》之故智耳。桓谭尝问学于歆,专守古学者,不足据也。因有古孔氏之故,遂有安国之传,安国之传亡逸于梁世,而刘炫之伪《孝经孔传》出焉,亦与王肃伪《古文书》同,则非歆所及知矣。然《志》不云古文有孔氏说,而许叔重遣子冲《上说文书》,并上《孝经孔氏古文说》,则歆又伪作孔氏《孝经古文说》。《志》不详之,犹歆有《易》费氏《章句》、费氏《分野》而《志》不叙也,或作于定《七略》后也。然则伪《孔传》之妄,亦歆之作俑矣。其余流别,山阳丁晏《孝经徵文》辨之甚了,今不详。 |
| 浏览:374 |
| ||
|
| ||
| 新增文选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