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牧 文选
文选目录 全部文选 添加文选 添加目录
杜牧
中国古代文献_中国古代文献~集部_37号馆文选__樊川文集

樊川文集第六(三)

杜牧

  樊川文集第六(三)
  
  書處州韓吏部孔子廟碑隂
  
  天不生夫子於中國,中國當何如?曰不夷狄如也。荀卿祖夫子,李斯事荀卿,一日宰天下,盡誘夫子之徒與書坑而焚之,曰:“徒能亂人,不若刑名獄吏治世之賢也。”彼商鞅者,能耕能戰,能行其法,基秦爲强,曰:“彼仁義虱官也,可以置之。”【置之,言不用也。】自董仲舒、劉向,皆言司馬遷良史也,而遷以儒分之爲九,曰:“博而寡要,勞而無功,不如道家者流也。”自有天地已來,人無有不死者,海上迂怪之士持出言曰:“黄帝錬丹砂,爲黄金以餌之,晝曰乘龍上天,誠得其藥,可知黄帝。”以燕昭王之賢,破強齊,幾於覇;秦始皇、漢武帝之雄材,滅六強,擗四夷,盡非凡主也。皆甘其說,耗天下、捐骨肉而不辭,至死而不悟。其尊於天地,莫嚴於宗廟社稷。梁武帝起爲梁國者,以筍脯麵牲爲薦祀之禮,曰:“佛之教,牲不可殺。”以天子尊,捨身爲其奴,散髪布地,親命其徒踐之。
  
  有天地日月爲之主,隂陽鬼神爲之佐,夫子巍然統而辯之,復引堯舜禹湯文武周公爲之助,則其徒不爲劣,其治不爲僻。彼四君二臣,不爲無知,一旦不信,背而之他,仍族滅之。儻不生夫子,紛紜冥昧,百家鬥起,是己所是,非己所非,天下隨其時而宗之,誰敢非之。縱有非之者,欲何所依擬而爲其辭。是楊墨駢愼已降,百家之徒,廟貌而血食,十年一變法,百年一改教,横斜髙下,不知止泊。彼夷狄者,爲夷狄之俗,一定而不易,若不生夫子,是知其必不夷狄如也。
  
  韓吏部《夫子廟碑》曰:天下通祀,唯社稷與夫子。社稷壇而不屋,取異代爲配,未若夫子巍然當門,用王者禮,以門人爲配,自天子至於庶人,親北面而師之。夫子以德,社稷以功,固有次第。因引孟子曰:“生人已來,未有如夫子者也。”自古稱夫子者多矣,稱夫子之德,莫如孟子,稱夫子之尊,莫如韓吏部,故書其碑隂云。
  
  三子言性辯
  
  孟子言人性善,荀子言人性惡,楊子言人性善惡混。曰喜、曰哀、曰懼、曰惡、曰欲、曰愛、曰怒,夫七者情也,情出於性也。夫七情中,愛、怒二者,生而能自。是二者性之根,惡之端也。乳兒見乳,必拏求,不得即啼,是愛與怒與兒俱生也,夫豈知其五者焉。既壮,而五者隨而生焉。或有或亡,或厚或薄,至於愛、怒,曾不須臾與乳兒相離,而至於壮也。君子之性,愛怒淡然,不出於道。中人可以上下者,有愛拘於禮,有怒懼於法。世有禮法,其有踰者,不敢恣其情;世無禮法,亦隨而熾焉。至於小人,雖有禮法,而不能制,愛則求之,求不得即怒,怒則亂。故曰愛、怒者,性之本,惡之端,與乳兒俱生,相随而至於壮也。凡言性情之善者,多引舜禹;言不善者,多引丹朱、商均。夫舜禹二君子,生人已來,如二君子者凡有幾人?不可引以爲喻。丹朱、商均爲堯舜子,夫生於堯舜之世,被其化,皆爲善人,况生於其室,親爲父子,蒸不能潤,灼不能熱,是其惡與堯舜之善等耳。天止一日月耳,言光明者,豈可引以爲喻。人之品類,可與上下者衆,可與上下之性,愛怒居多。愛、怒者,惡之端也。荀言人之性惡,比於二子,荀得多矣。
  
  塞廢井文
  
  井廢輙不塞,於古無所據。今之州府廳事有井,廢不塞;居第在堂上有井,廢亦不塞,或匣而護之,或横木土覆之,至有歲久木朽,陷人以至於死,世俗終不塞之,不知何典故而井不可塞?井雖列在五禮,在都邑中物之小者也。若盤庚五遷其都者,社稷宗廟,尚毀其舊,而獨井豈不塞邪!古者井田,九頃八家,環而居之,一夫食一頃,中一頃樹蔬鑿井,而八家共汲之,所以籍齊民而重泄地氣。以小喻大,人身有瘡,不醫即死,木有瘡,久不封即亦死。地有千万瘡,於地何如哉?古者八家共一井,今家有一井,或至大家至于四五井,十倍多於古。地氣漏泄,則所産脆薄,人生於地内,今之人不若古之人渾剛堅一,寜不由地氣洩漏哉?《易》曰“改邑不改井”,此取象言安也,非井不可塞也。天下每州,春秋二時,天子許抽當所上賦錫宴,其刺史及州吏必廓其地爲大宇,以張其事。黄州當是地,有古井不塞,故爲文投實以土。
  
  題荀文若傳後
  
  荀文若爲操畫策取兖州,比之髙、光不棄關中、河內;官渡不令還許,比楚、漢成臯。凡爲籌計比擬,無不以帝王許之,海内付之。事就功畢,欲邀名於漢代,委身之道,可以爲忠乎?世皆曰曹、馬。且東漢崩裂紛披,都遷主播,天下大亂,操起兵東都,提獻帝於徒歩困餓之中,南征北伐,僅三十年,始定三分之業。司馬懿安完之代,竊發肘下,奪偷權柄,殘虐狡譎,豈可與操比哉。若使操不殺伏后,不誅孔融,不囚楊彪,從容於揖譲之間,雖慙於三代,天下非操而誰可以得之者?紂殺一比干,武王斷首燒屍,而滅其國。桓、靈四十年間,殺千百比干,毒流其社稷,可以血食乎?可以壇墠父天拜郊乎?假使當時無操,獻帝復能正其國乎?假使操不挾獻帝以令,天下英雄能與操爭乎?若使無操,復何人爲蒼生請命乎?教盗穴墻發櫃,多得金玉,已復不與同挈,得不爲盗乎?何况非盗也。文若之死,宜然耶。
  
  
 浏览:177
设置 修改 撤销 录入时间:2014/6/17 16:31:25

新增文选
最新文选Top 20
杜牧樊川别集(三) (收藏于2014/6/17 16:31:56
杜牧樊川别集(二) (收藏于2014/6/17 16:31:56
杜牧樊川别集(一) (收藏于2014/6/17 16:31:54
杜牧樊川外集(七) (收藏于2014/6/17 16:31:52
杜牧樊川外集(六) (收藏于2014/6/17 16:31:51
杜牧樊川外集(五) (收藏于2014/6/17 16:31:51
杜牧樊川外集(四) (收藏于2014/6/17 16:31:51
杜牧樊川外集(三) (收藏于2014/6/17 16:31:51
杜牧樊川外集(二) (收藏于2014/6/17 16:31:50
杜牧樊川外集(一) (收藏于2014/6/17 16:31:50
1/2页 1 2 向后>>


访问排行Top 20
杜牧樊川文集第十(二) (访问1291次)
杜牧樊川文集第五(二) (访问614次)
杜牧樊川文集第一(二) (访问601次)
杜牧樊川文集第一(一)(访问589次)
杜牧樊川文集第六(二) (访问570次)
杜牧樊川文集 提要 (访问555次)
杜牧樊川文集第五(二) (访问487次)
杜牧樊川文集第十(一) (访问473次)
杜牧樊川外集(七) (访问467次)
杜牧樊川文集第八(一) (访问457次)
1/2页 1 2 向后>>

注册|登录|帮助|快捷
Powered by Netor网同纪念,2000-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