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选目录 全部文选 添加文选 添加目录
国学大师纪念园区__学术巨子——王国维
国学大师纪念园区
中国近现代文献_中国近现代文献~文集_3156号馆文选__东山杂记

东山杂记卷一(三)

王国维

  东山杂记卷一(三)
  
  磬折古义
  《考工记》凫氏为钟一职,郑注疏误殊甚。程易畴先生《考工创物小记》始正之。郑子尹乃代作《凫氏为钟图说》,仍申郑说,真所谓不辨黑白者也。余尝取上虞罗氏所藏楚公孙班、避父钟、卿钟三钟,及各家著录有尺寸可据者共十三钟校之,皆不与凫氏合。又此十三者,亦不自相合。此由古代铸钟,不必尽遵凫氏制度。或凫氏职但奉其大概,铸钟之时,仍须以声律定之。然据《考工记》本文,必须如程解无疑也。犹程氏之《磬折古义》,以安阳所出之商磬校之亦不合,此亦商周磬制,本自不同,至程氏磬折之解,不独优于康成,实千古不可破之说也。
  
  追蠡
  罗氏藏三周钟,其乳皆作旋螺形,他钟似此者亦多,此殆孟子所谓“追蠡”也。古书多假“蠡”为“螺”字。《汉书·东方朔传》“以蠡测海”是也。《风俗通》说门户铺首,引《百家书》云“公输班之水见蠡,日见汝形,蠡适出头,般以足画图之。蠡引闭其户,终不可得开。般遂使之门户,云人闭藏如是,固周密矣”云云。徐陵《玉台新咏序》所谓“铜蠡画静”,亦门户上物。按:门户上所施铜乳,其排列与钟乳相似,而皆作螺形。盖成列之物用螺,乃古代之通习,未必闭藏为义也。赵注《孟子》以“追”为“钟钮”,“蠡”为“蠡蠡,欲绝之貌”。追为钟钮,古无明文,而蠡则古钟上实有是物,惟追作何解,不敢自为说耳。
  
  大房
  传世古器,乐器如钟、磐,兵器如戈、矛、剑、戟,洗器如盤、匜,酒器如彝、壶、尊、勺、爵、觚、觯、角、单、盉,煮器如鼎、鬲,黍稷器如簠、簋,如敦,今皆有之。笾豆虽无存者,然尚有瓦、豆在,可知其形制。惟俎作何状,则不可知。《诗·鲁颂》“笾豆大房”,《毛传》云:“大房,半体之俎也。”郑笺则云:“大房,玉饰俎也。其制足间有横,下有跗,似乎堂后有房。”然《少牢馈食礼》:“肠三,胃三,长皆及俎拒。”郑注:“拒,读为介距之距。俎距,胫中当横节也。”《明堂位》:“俎,有虞氏以梡,夏后氏以嶡,殷以椇,周以房俎。”郑注:“梡,断木为四足而已。嶡之言蹷也,谓中足为横距之象,《周礼》谓之距。椇之言枳椇也,谓曲桡之也。房,谓足下跗也,上下两间,有似于堂房。”据郑君《诗》、《礼》三注,则俎之为物,下用四足,足间有木以相连相距,距或中足,或在足胫,其距下之跗谓之房。然有不可通者。按《周语》:“禘郊之事,则有全蒸;王公立饮,则有房蒸;亲戚饗宴,则有肴蒸。”韦注:“全蒸,全其牲体而升之。房,大俎也,谓半解其体,升之房也。肴蒸,升体解节折之俎也。”则房蒸实与全蒸相对。盖升半礼之俎,当有两房,以半体置一房,合两房而牲体全,故谓之房。毛公云:“大房,半体之俎。意正如是也。”少牢馈食,虽系餚蒸,则亦用房蒸之俎,故有俎拒。拒者即两房之隔,故制肠胃长短,以俎拒为节,不容取俎足以为节也。由是推之,则有虞氏之梡,梡者完也,殷以嶡,嶡者具也,皆全蒸之俎。周始有半体之俎,以其似宫室之有左右房,故谓之房俎。若足跗,则不具房形。郑君堂房之说,殊为迂远矣。
  
  斯禁
  浭阳端氏所藏斯禁,出于凤翔府宝鸡县,就其形制文字观之,其为商周间器,自不待言。今年日本某杂志揭其照片,颇为近汉之器,主宰杂志之某君,"深于考古之学者,乃以此为汉器,殆误会《礼器》郑注耳。《礼器》“大夫士棜禁”,注:“棜,斯禁也,谓之棜者,无足有似于棜,或因名云耳。大夫用斯禁,士用禁,禁如今方案,隋长局足,高三寸。”然则郑注“如今方案”,自谓士禁如之,非谓斯禁,且方案与禁,亦非一物。郑以汉方案似禁,故举况之。某君殆因此,误以此斯禁为汉物,且不知汉时无此制也。
  
  秦阳陵虎符跋
  罗氏唐风楼藏铜虎符一,长汉尺四尺许,左右二符,胶固为一,金错篆书,文各十二,曰“甲兵之符,右在皇帝,左在阳陵”,实秦虎符也。按《汉书·景帝纪》:“葬阳陵。”《地理志》云“左冯翊有阳陵县。”班氏原注:“故弋阳,景帝更名。”则用阳陵至汉景帝时始有此名。此符疑为汉物,然与汉符不合者有五:一《史记》及《汉书·文帝纪》“二年九月,初与郡国守相为铜虎符、竹使符。”今传世汉符,其文字皆云与啣啣太守为虎符,与此符文绝不相同。又阳陵乃县名,并非郡国名,无与为虎符之理。此与汉制不合者一也。汉符之数,则应劭云铜虎符第一至第五。今传世汉符,辄云啣啣啣啣为虎符左符或右符,其又于肋下云左啣右啣。其左符右符,皆记数字,不记甲乙。此符云甲兵之符,与汉制不合者二也。汉符传世者,其文刻于脊上,合之而后可读,如周官傅别之制。此符左右文同,皆在脊上,如周官质剂之制。此其不合者三也。《史记正义》引崔豹《古今注》云:“铜虎符,银错书之。”(今《古今注》无此条)崔豹,魏人,所记者当为汉魏之制。又今传世汉符,皆系刻字。此符独用金错。则其不合四也。此符字画颇肥,而所错之金极簿,几与湿金以书者相等。若汉世所错,如莽货一刀平五千之一刀二字则字细而金厚。他器亦然。此其不合者五也。若云秦符,则有四证焉。阳陵虽云汉景帝所置,然秦之先君有葬于阳者。《史记·秦始皇本纪》:“德公居雍关大郑宫,葬阳。宣公居阳宫,葬阳。”而秦先王葬处往往称陵,如惠文王葬公陵,悼武王葬永陵,孝文王葬寿陵。则秦自称王以后,以阳为二先公所葬,谓之阳陵,其理或有之。又《史记》、《汉书》侯表,高帝时有“阳陵侯傅宽”,今出土封泥之中,有阳陵邑丞印。邑丞,侯国之丞,则高帝时已有阳陵,不自景帝始。其为秦邑,益无可疑。此一证也。此符字数,左右各十二字,共二十四字,皆以六之倍数。按《秦始皇本纪》称“数以六为纪”,故用六倍数。若汉以五为纪,故印皆用五之倍数,如云与啣啣太守为虎符左啣是也。此二证也。文字谨严宽博,与李斯所书刻石者相似,非汉时人所能仿佛。此三证也。若云秦符,则其左右二符合并之故,亦可得而言焉。按:秦汉虎符,右常在内,左常在外。《秦始皇本纪》及《高祖本纪》皆云“秦王子婴,奉天子玺符,降轵道旁。”盖于降汉之时,敛左符而合之。秦玺入汉,既为传国之器,此符虽不复用,亦必藏在内府,为国重宝,合置既久,中生绣涩,遂不可开。否则右符既不常在外,左符亦无入京师之理,二符无自胶固矣。此四证也。惟其长短,颇与《秦本纪》所云“符、法冠长六寸”者不合。然六寸之符,当指竹使符,汉竹使符亦长六寸,同于秦制。若虎符则发兵之事,贵于慎密,短则易藏而难觅,故仅长四寸许。此又求之事理而可通者也。此符云甲兵之符,则此外尚有乙丙丁等。按:汉制铜虎符第一至第五,若秦制亦然,则虎符当有自甲至戊五枚,或以讫戊为疑。然秦汉间制度名物,颇有讫于戊者。如卫宏《汉书仪》云:五夜,甲夜乙夜丙夜丁夜戊夜。郑注《周礼·司寤氏》亦曰:“夜时,谓夜早晚,若今甲乙至戊。”则兵符五亦自甲至戊,固不足怪也。李斯书存于今者,仅有泰山十字,琅邪台刻石,则破碎不复能成字矣。即以拓本言之,泰山刻石,亦仅存二十九字,琅邪虽有八十五字,而漫漶过半。此符乃秦重器,必用相斯所书,而二十四字,字字清楚,谨严浑厚,经不过数分,而有寻丈之势,当为秦书之冠。惜系金错为之,不能拓墨耳。此符“在”字作“十”,犹用古文,不用小篆。若泰山刻石“维初在昔”之“在”,则作“在”字。其铸符时或犹在巡峄山之前也。行文半阙之式,古金文中无有也,惟琅邪台刻石,则遇始皇帝成功盛德,及制曰可等字,皆项顶格书,此为抬头之始。秦虎符左右十二字,分为二行,每行六字,皇帝二字,适在第二行上,亦抬头之意也。可知此事自秦以来然矣。古代文字颇难作伪,如峄山刻石文,虽不见于《史记》,然一读其文,可决其为李斯所作也。秦符虽作十二字,然如“右在皇帝”四字,岂汉以后人所能耶!秦泰山芝罘会稽山刻石,皆三句一韵,一句四字,三句十二字,即六之一倍也。琅邪台刻石,其颂二句一韵,其二百八十八字,六之四十八倍也。后序三句一韵,每句字数不等,其一百二十字,则六之二十倍也。可知秦时文字,皆以六为纪。后世传秦玺文,所谓“受命于天,既寿永昌”者,独为八字,与秦文字之例不合,疑为后人假托矣。
  
  
 浏览:857
设置 修改 撤销 录入时间:2014/6/9 15:17:49

新增文选
最新文选Top 20
王国维今本竹书纪年疏证附录 (收藏于2014/6/12 12:02:33
王国维今本竹书纪年疏证卷下(八) (收藏于2014/6/12 12:02:33
王国维今本竹书纪年疏证卷下(七) (收藏于2014/6/12 12:02:33
王国维今本竹书纪年疏证卷下(六) (收藏于2014/6/12 12:02:33
王国维今本竹书纪年疏证卷下(五) (收藏于2014/6/12 12:02:33
王国维今本竹书纪年疏证卷下(四) (收藏于2014/6/12 12:02:33
王国维今本竹书纪年疏证卷下(三) (收藏于2014/6/12 12:02:33
王国维今本竹书纪年疏证卷下(二) (收藏于2014/6/12 12:02:33
王国维今本竹书纪年疏证卷下(一) (收藏于2014/6/12 12:02:33
王国维今本竹书纪年疏证卷上(五) (收藏于2014/6/12 12:02:33
1/2页 1 2 向后>>


访问排行Top 20
郭汾阳王国维为何自杀(访问3950次)
刘克敌同时代人笔下的王国维(访问3217次)
xx《王国维年谱新编》(孙敦恒编,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访问2989次)
干春松王国维:自杀的理由(访问2643次)
xx开拓学术先驱—王国维(访问2636次)
王国维国学丛刊序 (访问2505次)
左舜生《厌世自沉的王国维》(访问2483次)
王学海关于年谱编撰的新思考棗-兼述陈鸿祥先生的《王国维年谱》(访问2266次)
张新颖王国维寻求“慰藉”的中国心(访问2248次)
xx王国维的诀别(访问2072次)
1/2页 1 2 向后>>

注册|登录|帮助|快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