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选目录 全部文选 添加文选 添加目录
司马承祯
中国古代文献_中国古代文献~集部_137号馆文选__服气精义论

服气精义论 五臟論第七

司马承祯

  服气精义论 五臟論第七
  
  夫生之成形也,必資之於五臟,形或有廢,而髒不可闕;神之為性也,必稟於五臟,性或有異,而氣不可虧。是天有五星,進退成其經緯;地有五嶽,靜鎮安其方位;氣有五行,混化弘其埏埴:人有五臟,生養處其精神。故乃心藏神,肺藏氣,肝藏血,脾藏肉,腎藏志。志通內連骨體,而成身形矣。又:心者,生之本,神之處也;肺者,氣之本,魄之處也;肝者,罷極之本,魂之處也;脾者,倉廩之本,榮之處也;腎者,封藏之本,精之處也。至於九竅施為,四肢動用,骨肉堅實,經脈宣行,莫不稟源於五臟,分流於百體,順寒暑以延和,保精氣而享壽。且心為諸髒之主,主明則運用宣通,有心之子,安可不悟其神之理邪?
  髒有要害,不可不察。肝生於左,肺生於右,心部於表,腎位於裡,脾為之使,胃為之市。心為之汗,肺為之涕,肝為之淚,脾為之涎,腎為之唾,是謂五液。心為噫,肺為咳,肝為語,脾為笑,腎為嚏。天氣通於肺,地氣通於肝,雷氣通於心,谷氣通於脾,雨氣通於腎。五臟各有所合:心之合於脈也,其榮色也;肺之合於皮也,其榮毛也;肝之合於筋也,其榮爪也;脾之合於肉也,其榮脣也;腎之合於骨也,其榮發也。五臟各有腑,髒為陽,腑為陰。五臟者,藏精神而不洩也,故滿而不能實;六腑者,受水谷而不留,故實而不能滿。則小腸為心之腑,大腸為肺之腑,膽為肝之腑,胃為脾之腑,膀胱為腎之腑。六腑者,各有其應:小腸者,脈其應也;大腸者,皮其應也;膽者,筋其應也;胃者,肉其應也;三焦、膀胱者,腠理、毫毛其應也。
  十二髒之相使者: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肺者,相傳之官,治節出焉;肝者,將軍之官,謀慮出焉;膽者,忠正之官,決斷出焉;膻中者,臣使之官,喜樂出焉;胸中,上焦之門戶也;脾胃者,倉廩之官也,五味出焉;大腸者,傳導之官也,變化出焉;小腸者,受盛之官也,化物出焉;腎者,作強之官也,伎巧出焉;三焦者,決瀆之官也,水道出焉;膀胱者,州郡之官也,津液藏焉,化氣則能出焉。凡此十二官,不得相失也。故主明則下安和,以此養生則壽,沒世不殆;主暗則十二官危,使道閉塞而不通,形乃大傷,以此養生則殆也。
  
  
 浏览:260
设置 修改 撤销 录入时间:2014/5/30 14:09:23

新增文选
最新文选Top 20
司马承祯服气精义论 病候論第九知 (收藏于2014/5/30 14:09:24
司马承祯服气精义论 服氣療病論第八 (收藏于2014/5/30 14:09:24
司马承祯服气精义论 五臟論第七 (收藏于2014/5/30 14:09:23
司马承祯服气精义论 慎忌論第六 (收藏于2014/5/30 14:09:23
司马承祯服气精义论 服藥論第五 (收藏于2014/5/30 14:09:23
司马承祯服气精义论 符水論第四 (收藏于2014/5/30 14:09:23
司马承祯服气精义论 導引論第三 (收藏于2014/5/30 14:09:23
司马承祯服气精义论 服氣論第二 (收藏于2014/5/30 14:09:23
司马承祯服气精义论 五牙論第一 (收藏于2014/5/30 14:09:23
司马承祯服气精义论 序 (收藏于2014/5/30 14:09:23
1/2页 1 2 向后>>


访问排行Top 20
司马承祯坐忘论·下 (访问681次)
司马承祯坐忘论·上 (访问512次)
司马承祯坐忘论·序 (访问507次)
司马承祯天隐子(访问504次)
司马承祯服气精义论 服氣論第二 (访问496次)
司马承祯服气精义论 五牙論第一 (访问401次)
司马承祯服气精义论 序 (访问399次)
司马承祯服气精义论 符水論第四 (访问369次)
司马承祯服气精义论 導引論第三 (访问325次)
司马承祯服气精义论 病候論第九知 (访问318次)
1/2页 1 2 向后>>

注册|登录|帮助|快捷
Powered by Netor网同纪念,2000-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