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选目录 全部文选 添加文选 添加目录
司马承祯
中国古代文献_中国古代文献~集部_137号馆文选__服气精义论

服气精义论 服藥論第五

司马承祯

  服气精义论 服藥論第五
  
  夫五臟通榮衛之氣,六腑資水谷之味。今既服氣,則髒氣之有餘,又既絕谷,則腑味之不足。《素問》曰:谷不入半日,則氣衰;一日,則氣少。故須諸藥以代於谷,使氣味兼致臟腑而全也。清陽為天,濁陰為地;清陽出上竅,濁陰出下竅;清陽發腠理,濁陰走五臟;清陽實四肢,濁陰實六腑;清陽為氣,濁陰為味。味歸形,形歸氣,氣歸精,精食氣,形食味。氣為陽,味為陰。陰勝則陽病,陽勝則陰病,和氣以通之,味以實之,通之則不憊,實之則不羸矣。今以草木之藥,性味於臟腑所宜,為安髒丸、理氣膏。其先無病疹,臟腑平和者,可常服此丸、膏,並茯苓、巨勝等丹服之藥;若髒有疾者,則以所宜者增損之服;如先有痼疾,及別得餘患者,當別醫攻療,則非此之所愈也。其上清方藥,各依本經,稟受者自宜遵服。
  安和臟腑丸方:
  茯苓桂心甘草(炙,已上各一兩),人參柏子仁薯蕷麥門冬(去心,已上各二兩),天門冬(四兩)。
  右搗篩為散,白蜜和為丸,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日再服,以藥飲下之,松葉、枸杞等諸藥可為飲也。
  滋潤氣液膏方:
  天門冬煎(五升),黃精煎(五升),地黃煎(五升),術煎(五升,已上煎,各煎訖,相和著)茯苓(二兩),桂心(二兩)薯蕷(五兩)澤瀉(五兩)甘草(三兩,炙)。
  右並搗,以密絹篩令極細,內諸煎中;又內熟巨勝、杏仁屑三升,白蜜二升,攪令稠,重湯煮,攪勿令住手,令如膏便調強為佳,冷凝搗數千杵,密器貯固之。少出充服,每早晨以一丸如李核大,含消咽之,日再三。此藥宜八月、九月合,至三月已來服之。若三月、二月中更煮一度,令稠硬,則經夏不復壞。
  
  
 浏览:280
设置 修改 撤销 录入时间:2014/5/30 14:09:23

新增文选
最新文选Top 20
司马承祯服气精义论 病候論第九知 (收藏于2014/5/30 14:09:24
司马承祯服气精义论 服氣療病論第八 (收藏于2014/5/30 14:09:24
司马承祯服气精义论 五臟論第七 (收藏于2014/5/30 14:09:23
司马承祯服气精义论 慎忌論第六 (收藏于2014/5/30 14:09:23
司马承祯服气精义论 服藥論第五 (收藏于2014/5/30 14:09:23
司马承祯服气精义论 符水論第四 (收藏于2014/5/30 14:09:23
司马承祯服气精义论 導引論第三 (收藏于2014/5/30 14:09:23
司马承祯服气精义论 服氣論第二 (收藏于2014/5/30 14:09:23
司马承祯服气精义论 五牙論第一 (收藏于2014/5/30 14:09:23
司马承祯服气精义论 序 (收藏于2014/5/30 14:09:23
1/2页 1 2 向后>>


访问排行Top 20
司马承祯坐忘论·下 (访问681次)
司马承祯坐忘论·上 (访问512次)
司马承祯坐忘论·序 (访问507次)
司马承祯天隐子(访问505次)
司马承祯服气精义论 服氣論第二 (访问496次)
司马承祯服气精义论 五牙論第一 (访问402次)
司马承祯服气精义论 序 (访问399次)
司马承祯服气精义论 符水論第四 (访问369次)
司马承祯服气精义论 導引論第三 (访问326次)
司马承祯服气精义论 病候論第九知 (访问319次)
1/2页 1 2 向后>>

注册|登录|帮助|快捷
Powered by Netor网同纪念,2000-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