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史 ——摘自父亲留下的笔记 咱老家祖居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县普集镇西河北村。仲家从54世起就定居在此。到你爷爷辈(仲伟真)是73世。到我这辈(仲崇山)是74世。过去祖辈是以农为本,维持全家生活。你爷爷弟兄四个,没有姐妹。由于过去山东连年遭灾荒,民不聊生,大批农民维持不了最低生活,就背井离乡到外地找生活出路。而最多的是到东北来谋生。你爷爷排行老大,为了能补贴家中生活,大约1917年左右,也随着人们“闯关东”来到东北,当时你爷爷才十八九岁,就孤身一人离开了家乡。到东北后落户在瓦房店,找到一家苹果园,靠给人家卖苦力来维持生活。经过五六年的辛勤劳动,稍有点积蓄,就又回山东老家成亲,之后约1923年带着你奶奶(仲柏氏)又回到瓦房店,在姜洼村租赁了一家姓王的两件草房,算是落了户。从此就定居在瓦房店,过着清贫的生活。 山东老家还有你爷爷的三个兄弟(二爷仲伟基,三爷仲伟禄,四爷仲伟福),靠种地维持生活。到土地改革时,老家里分到4.88亩地,四间草房,一个牛棚,生活逐步好转,也比较稳定。 你爷爷奶奶在瓦房店定居以后,主要经济来源靠在苹果园给人家卖苦力维持生活。同时负担老家一部分生活费用。1924年、1927年我(仲崇山)和你叔叔(仲崇文)相继出生,为了供我和你叔叔上学读书,家里省吃俭用,从小学、高小勉强读到初中,当时日寇侵占东北,实行粮食统供政策,中国人不准吃大米白面,发现谁吃大米白面就是“经济犯”。老百姓只能吃配给的苞米,而且都是多年的陈苞米,苦涩难吃。日本人不把中国人当人看,政治上受歧视,生活上受剥削,在高压政策下,百姓生灵涂炭,民不聊生。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八年浴血奋战,终于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东北于1945年8月胜利光复(解放),就在这一年,我开始了新的生活。当年9月份我就考入瓦房店车站做事务员工作,你叔叔在铁道学院中专班毕业后分配到铁路电务段实验室工作。你爷爷奶奶为了全家生活,辞去了果树园的工作,一起开了一个锅烙铺维持生活。由于过度操劳,你爷爷右臂失去活动能力,只好在家养病。家中靠我和你叔叔的微薄工资来维持生活。 1946年国民党军队占据东北,由于时局不稳,苛捐杂税严重,生活得不到保障,人民没有自由民主,政策失信于民,因此不到一年就被人民解放军打败了,1948年人民解放军解放了辽南,从此咱家开始了新的生活。人民当家作主,再也不受欺压。在土改时,咱家划为贫农成分,分了不少东西,主要是衣服类。在政治上平等,生活也一天天好起来。你叔叔转到大连电务段作技术工作,我转到铁路大分局总务科当科员,作预算工作。 1951年,你爷爷患胃溃疡病,粒米不进,经医院抢救无效,于1952年2月12日病故。享年53岁。我当时在哈尔滨参加铁路局先代会,所以老人的丧事全由段工会帮助料理,我未能给老人送终,成为终身憾事。你奶奶也因劳累过度,患了骨盆癌,在大连住院治疗了几个月,终于1967年2月8日病逝,享年63岁。我还是因为在外地开会未能见过母亲最后一面。可怜两位老人家没有能尽享新社会的幸福生活,就过早地离开了,作为儿女来说真是一大不幸啊! 自从你爷爷奶奶去世后,我和你妈妈就担负起全家九口人的生活重担。我从学校门出来分配到瓦房店金融合作社当勤杂工,一年后改作记账员,光复后考入铁路,在车站作事务员、总务科科员,到1948年调瓦房店机务段任总务主任,1951年为统计股长,1961年改为财务主任,1964年机构改革改为综合业务室主任。1966年文革期间因科室下放,作燃料发放工作。1966年担任财务主任期间,机务段发生了一起财务室保险柜被盗撬事件,准备发给全段工人的4090元现金被盗(后被公安部门定为“409案件”)。本来经公安局立案侦查,案件已有眉目,但后来由于受文革砸乱公检法影响,此案件最终未能告破。更由于受派性组织的迫害,财务室全体人员被隔离审查。不让回家,交代问题。你母亲也备受牵连,并以让三个当兵的儿子复员相威胁。你母亲曾为无辜受不白之冤几度寻死。经儿女苦苦相劝才打消这一念头。更严重者,后来还发生了财务室人员因被逼供而卧轨自杀事件。直至文革结束,此时终于平息,财务室全体人员被平反,恢复名誉,恢复原职。1979年因工作需要,我被调至瓦房店车务段任财务主任。1981年调瓦房店工务段任财务主任。同年授予会计师职称。直至1983年12月离休(享受处级待遇),曾留段负责纪律检查委员会工作一段时间。 你的母亲(王仁兰)出生在山东省青州府诸城县一个贫农家庭,由于生活所迫,从小就随父母流亡到东北通化省柳河县落户,九岁失去父亲,后来和母亲到金州落户,15岁到瓦房店纺纱厂当童工,十九岁结婚。解放后因孩子多生活困难,1958年到铁路食堂工作。后到铁路机务段托儿所当合同工。不久即因为孩子实在离不开,辞职回家从事家务,就此承担起七个子女的抚养义务。在长期艰苦的岁月中,她含辛茹苦将子女抚养成人,先后把三个儿子送到部队当兵,在当地成为佳话。 (注:这是父亲仲崇山于1988年1月应长子仲新要求亲笔书写的家史材料。今年春节期间翻看父亲留下的笔记本时找出。父亲的笔迹虽历经沧桑,但依然清晰隽秀流利,字里行间流露出对旧社会的憎恶和对新社会的赞美,以及对亲情的眷恋。读后感慨万千,深感时光流逝,岁月荏苒,苦难磨励人生,父母恩重如山。在父亲90岁诞辰即将到来之际,现将父亲留下的宝贵财富——一部珍藏的家史发布于网同父母纪念馆,供仲氏家族同胞亲友存念。本文整理时略有增删——仲新于2014年2月8日) |
原文1988.1 发表于仲崇山笔记 浏览:1351 |
| ||
| ||
新增文选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