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大拇指”的故事
父亲是个乐观风趣的人, 有深厚的文学功底, 生活中常常妙语连珠。前面说到他最得意的事是早在67年就有“高瞻远瞩”, 在文化大革命高潮全面停课时叫我开始自学文化, 后来通向了洋博士之路, 他将之称为从“大拇指的故事”中得到启示。这“大拇指的故事”在我们家中和近亲紧邻中人人皆知。大意是卡通人物“大拇指”某日飞过地中海, 在一条废弃的航线上, 看到海面崛起一座城, 城内商铺酒肆林立, 人群比肩接踵, 十分热闹繁荣。“大拇指”急急降下进城, 见人们忙忙碌碌却不见有一桩买卖成交。人们见到”大拇指”喜出望外, 大力推销商品, 便宜到只要几分钱,“大拇指”奇怪, 便问缘由, 才得知, 这座城几百年前就是如此繁华, 但人们越来越贪心, 欺诈行窃抢劫, 无恶不作, 最终若怒上帝, 决定惩罚他们的罪恶, 将整座城沉入海底, 二百年才让浮出海面一天, 此时要由外人公平购得他们的货物一次, 才能撤消对他们的惩罚, 让城池恢复原来的位置。“大拇指”听了有心要帮他们, 可巧身上没带钱。眼看天色已晚, 时辰快到, 周围的人急得满头大汗, 眼露绝望之色, 这时“大拇指”突然想起进城门时看到地上有一缺口的硬币, 当时不在意, 还一脚踢开了几步, 于是问缺了口的硬币可否?众人说, 可以可以, “大拇指”赶紧飞奔去找钱币, 等到他在城门角落找到时, 下沉时间已到。只见城门关闭, 整座城在人们的痛哭声中慢慢沉下海去, 他们又要等二百年, 若有人经过此地, 才有一线得救的希望。“大拇指”错过了这次难得的机会, 没能救生, 从此郁郁寡欢, 终生后悔自责。这个故事不知父亲是从哪本书里看来的, 也许是他自己编出来的, 反正他自认比“大拇指”高明。 最后的奉献 2002年初, 父亲病重, 我和弟弟们都赶回上海探望。此时父亲肺心病已到后期, 受凉发烧感染, 装了呼吸器, 他已无法讲话, 只能与我们作笔谈。他脑子还很清楚, 我陪了他10天。邻床病人是父亲的老病友, 他告诉我, 父亲装呼吸器前对他说, 他所有的心愿都已完成, 我听了颇感安心。我的假期到了, 父亲还是住在医院。告别时将他的手放在我的脸上, 想到这也许就是永别, 我心如刀绞, 泪如雨下, 人生就是如此无奈。后来的几个月, 父亲病情加重, 到了年中, 终于在昏迷中辞世。是大弟再度回国陪他走完最后一个月。大弟代表我们买了白色的百合花, 置于他的胸前, 推他入太平间。 父亲早在十年前就办了遗体捐献手续, 受赠单位是大弟原工作单位,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遗体捐赠意愿是可以更改的, 但父亲从未改变过主意。他说自己深受肺心病之苦, 希望自己为肺心病研究尽最后一点力。大弟在二医有不少同事与父亲相熟, 他们与父亲的学生们知道后无不为之动容, 父亲教书教人真正是做到了生命的最后一刻, 不! 还不止仅仅一生, 他在身后还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让我们借鉴, 反思, 追忆。 长思 父亲是彻底的无神论者, 可我宁可相信有灵魂和来世。一粒种子可以发芽, 长叶, 拔节, 开花, 结果, 变成与原来形态完全不一样的郁郁葱葱生气勃勃的一棵植物; 一只虫蛹可以变成五彩斑斓的美丽的蝴蝶; 我们的父亲也许早已脱离了他的病体, 回返到他的壮年时代, 在天国里微笑地注视着我们呢! 也许有一天, 几多轮回后, 我又是他的女儿了, 那时再听他讲“大拇指”的故事, 至于那是在天堂, 还是在人间, 都是无关紧要的了。 2006年秋 注:这篇文章写于2006年秋,当时并无发表的打算。后来我在海外留学生网站上有了自己的搏客,曾有过发表的念头,但由于大多数搏文的命运是默默无闻的,也就不想发表了。2012年2月,母亲病逝,母亲也曾立下遗嘱捐赠遗体,在办理过程中,发现红十字会在2006年为每位遗体捐献者建立了个人纪念馆,于是立下心愿,完善父母亲的纪念馆,在网上给他们“修墓”。 六年过去了,至今我已经积累了十几万字的文字,也有了些写作心得,再回过头来看这篇文章,显得有些粗糙稚嫩,但是感情是真挚深厚的,且放在这里,作为我那时的心情写照。世界上很多东西是不能回头的,就如生命,童年,以及我和父母共度的那些美好的时光。 父亲给我留下了一个祭奠他的空间,一个最合适放我的纪念文章的地方,而且文章不会如沉大海,因为来访者都是爱他敬他的人,哪怕文字粗糙,哪怕篇幅过长。 2012年4月12日于美国北卡家中 |
| 浏览:602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