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选目录 全部文选 添加文选 添加目录
网同院士纪念园__“两弹元勋”朱光亚纪念馆
网同院士纪念园

“朱光亚星”永不熄灭

丁佳

  2月27日,在朱光亚北京家中10余平方米的灵堂里,摆满了社会各界敬献的花圈、花篮。我国航天事业奠基人钱学森先生的家属、科技界领导、与朱光亚共事过的专家等各界人士均专程赶来吊唁。
  
  “父亲一辈子兢兢业业,81岁才退休。”朱光亚长子朱明远说。他多么希望父亲能与家人多分享几年天伦之乐。
  
  赤子之情,写下拳拳报国心
    
  朱光亚生于1924年12月25日,湖北省武汉人,从中学起就对自然科学产生了浓厚兴趣。1945年,美国在日本投掷的两颗原子弹,唤起了中国人制造原子弹的梦想。当时的国民政府遴选了吴大猷、曾昭抡、华罗庚3名科学家赴美考察,当时吴大猷推举的两名同行助手,一名是李政道,另一名就是朱光亚。
  
  1946年,年仅22岁的朱光亚登上了驶往美国的轮船。但踏上美国土地不多久,朱光亚就认识到了一个事实:美国根本不想对中国公开原子能技术,更不会帮助中国发展自己的原子能事业。
  
  赴美考察小组被迫解散,但朱光亚并没有放弃。1946年9月,他去了美国密歇根大学,从事核物理学的学习和研究。
  
  朱光亚在核物理学的天地里如鱼得水,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他以全A的成绩连续4年获得奖学金,并发表了许多优秀论文,顺利获得了物理学博士学位。
  
  平步青云的科研道路没有让朱光亚冲昏头脑,他没有忘记初到美国时遭受的白眼,他更是一刻不敢忘记大洋彼岸的祖国。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消息传来,更让他报效祖国的决心无比坚定。
  
  1950年初,朱光亚联合了51名旅美留学生,牵头起草了《致全美中国留学生的一封公开信》,信中写道:“同学们,听吧!祖国在向我们召唤,四万万五千万的父老兄弟在向我们召唤,五千年的光辉在向我们召唤,我们的人民政府在向我们召唤!回去吧!让我们回去,把我们的血汗洒在祖国的土地上,灌溉出灿烂的花朵。我们中国要出头的,我们的民族再也不是一个被人侮辱的民族了!我们已经站起来了,回去吧,赶快回去吧!祖国在迫切地等待我们!”
  
  不久,这封公开信刊登在《留美学生通讯》1950年3月18日第三卷第八期上,信中流露出的爱国情怀感动了无数海外学子,越来越多的中国留学生在朱光亚的鼓舞下,回到了新中国的怀抱。
  
  那枚勋章,用一生浇铸
  
  1950年,朱光亚回国仅仅4天后,就登上了北京大学物理系的讲台。1955年,党中央作出发展原子能工业的战略决策,朱光亚从东北人民大学(现吉林大学)回到北大,担负培养新中国第一批原子能专业人才的重任。后来他的学生中,有许多都成为中国核事业的中流砥柱。
  
  1959年,苏联突然单方面撕毁合作协议,并撤走在华专家,使我国必须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发展核事业。朱光亚临危受命,成为我国核武器研制的科学技术领导人。那一年,他只有35岁。
  
  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那一天,朱光亚破天荒地喝醉了,这个知识分子所有的艰辛和隐忍,在那一瞬间都值得了。
  
  仅仅过了两年零8个月,我国第一颗氢弹也爆炸成功。这两声巨响掷地有声地向全世界宣告,新中国已经跻身核大国行列。
  
  作为我国核武器科技事业的开创者和主要奠基人,朱光亚为新中国的成长和壮大作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1999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之际,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作出决定,授予朱光亚等23名科学家“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站在荣誉的最高峰,朱光亚却显得十分低调,绝少谈及自己的事情。甚至在早期的新闻报道中,都很少能找到他的详细故事。
  
  1996年,朱光亚将所获何梁何利科学技术成就奖的100万元港币奖金悉数捐赠给中国工程科技奖助基金会,并叮嘱身边同事不要将这件事宣扬出去。以至于社会上对此事几乎闻所未闻,就连中国工程院内部都很少有人知道。
  
  中山大学原校长曾汉民在京工作期间曾与朱光亚有过往来,并建立起了良好的友谊。他表示,朱光亚是真正的大科学家,为人低调、沉默寡言。想让朱光亚表个态可不容易,在“工作中他总是详细地听取汇报,并反复调研,总是在想清楚之后才会发表看法。”曾汉民说。
  
  在《我们的父亲朱光亚》一书中,朱明远和夫人顾小英写道:“宁静而致远,这就是父亲这位"两弹元勋"的人生境界,他正是以这样的淡泊名利和无私奉献成就了科技强国的伟业。”
  
  2004年12月,为表彰朱光亚对我国科技事业特别是原子能科技事业发展作出的杰出贡献,国际小行星中心和国际小行星命名委员会批准将我国国家天文台发现的、国际编号为10388号的小行星正式命名为“朱光亚星”。
  
  老人带着一生的抱负和操劳走了,但天空中的那颗“朱光亚星”,却还在熠熠闪耀。
  
  2月27日,北京下了雪,让这个春天显得圣洁而肃穆。朱光亚回国大展拳脚的那年,也恰好是个初春。
  
  
 浏览:688
设置 修改 撤销 录入时间:2011/2/28 14:31:30

新增文选
最新文选Top 20
中国新闻网杜祥琬:朱光亚对中国国防科技事业作出开创性贡献(收藏于2011/2/28 14:46:21
新华网87岁科学巨星停止思考“朱光亚星”永远在天上亮着(收藏于2011/2/28 14:43:11
三门新闻网两弹一星元勋朱光亚北京逝世(收藏于2011/2/28 14:35:49
重庆晚报网络版“两弹元勋”朱光亚逝世 35岁承担两弹攻关难题(收藏于2011/2/28 14:33:58
丁佳“朱光亚星”永不熄灭(收藏于2011/2/28 14:31:30
汉网-长江日报湖北骄子朱光亚 35岁任核武器研制科技领导人(收藏于2011/2/28 14:28:47
荆楚网-楚天金报科学巨星湖北骄子“两弹一星”元勋朱光亚逝世(收藏于2011/2/28 14:27:09
王建柱记两弹元勋朱光亚:从不谈自己只谈别人和集体(收藏于2011/2/28 14:24:55
1/2页 1 2 向后>>


访问排行Top 20
汉网-长江日报湖北骄子朱光亚 35岁任核武器研制科技领导人(访问1281次)
荆楚网-楚天金报科学巨星湖北骄子“两弹一星”元勋朱光亚逝世(访问708次)
中国新闻网杜祥琬:朱光亚对中国国防科技事业作出开创性贡献(访问700次)
丁佳“朱光亚星”永不熄灭(访问689次)
王建柱记两弹元勋朱光亚:从不谈自己只谈别人和集体(访问650次)
新华网87岁科学巨星停止思考“朱光亚星”永远在天上亮着(访问650次)
重庆晚报网络版“两弹元勋”朱光亚逝世 35岁承担两弹攻关难题(访问610次)
三门新闻网两弹一星元勋朱光亚北京逝世(访问583次)
1/2页 1 2 向后>>

注册|登录|帮助|快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