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选目录 全部文选 添加文选 添加目录
网同名馆__老舍纪念网
文革纪念园网同名馆
2705号馆文选__资料存档

北京霞公府15号《说说唱唱》编辑部旧址

资料

  《说说唱唱》是新中国成立之初创办的在全国最有影响的综合性通俗文艺刊物。说到它就不能不提到作家赵树理和霞公府15号。
  
    1949年4月初,赵树理自山西来到北平,在出席了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后,便暂留在工人出版社工作。他抽暇常去遛天桥,那里有许多小戏园子和露天书场,每天来听评书、鼓书、相声、评戏的百姓总会将那儿挤得满满的。赵树理发现那些旧艺人的说唱形式虽令观众着迷,但内容却多是带有浓厚封建色彩的“神仙托梦”、“公子中状元”、“青天老爷救命”一类。他为此感到自责——老百姓没有接受新的文艺,而宁愿花钱去听那些旧东西,可见它们是能够吸引住人的。虽然群众很需要新的文艺,而我们也想把新的文艺深入到民间,只是新的东西还不合群众的胃口。因此,在他的提议和组织下,以利用和改造旧形式、创造新内容为主旨的北京大众文艺创作研究会成立了。很快,由会员编写的如《烟花儿女翻身记》、《三勇士大破正定路》、《百凤朝阳》等许多新的故事、快板、鼓书、相声、评戏开始打进了天桥的各个戏园、书场。但新的作品除说唱外,还缺少发表的园地使之广为流传,于是,在1950年1月20日,由赵树理、李伯钊任主编,田间、康濯、马烽任编委的《说说唱唱》便应运而生了。它很快成为全国发行量最大的综合通俗性文艺刊物。
  
    《说说唱唱》编辑部就设在霞公府15号(这里也是北京市文联、《北京文艺》编辑部所在地,老舍一度也在此办公、居住)。它的门楼至今仍存有旧时大宅的堂皇气派,里面朝南的一溜平房是编辑部和文联的接待室,坐北的一排平房是当年的小礼堂。再向里是一座“T”型的三层小楼。那些大作家以前就是在这座小楼里殚精竭虑地编辑了一期又一期的《说说唱唱》。那时曾有人嫌《说说唱唱》太土太俗,但他们矢志不移:“我们办它就是要提倡说唱文学,这是我们中国文学的正统,小说要能说,韵文要能唱。我们叫‘说说唱唱’,这正好体现我们的主张”。在《说说唱唱》创刊号上,发表了赵树理根据田间的叙事诗《赶车传》改编的《石不烂赶车》。天桥艺人们很快就演唱起这篇上口易记的鼓词:“贫农石不烂,故事一大串,有人告田间,写了《赶车传》。”为宣传政府颁布的新婚姻法,《说说唱唱》又及时刊登了评书体小说《登记》,各地的地方剧团纷纷上演,大江南北一时几乎无人不识“小飞娥”。《说说唱唱》还是培养文学新人的沃土。那时,编辑部每天来稿以百件计,为避免遗漏每一篇好稿,赵树理特别安排一位编辑专门做退稿复审工作,即初审不用的稿子都要复审一遍。安徽业余作者陈登科的小说《活人塘》就是这样“活”下来的,他也自此步入文坛。
  
    1951年11月,《说说唱唱》与《北京文艺》合并。  
  
    前些时,往访霞公府15号,院内基本格局如昨。昔日的小礼堂已被分割成数家的居所,当年,就在这小礼堂里,每逢周六的晚上,都有文艺界知名人士来此举办讲座,然后是文艺联欢会。那时曾出入这里的有:梅兰芳、程砚秋、新凤霞、小白玉霜、侯宝林、魏喜奎、欧阳予倩、田汉、曹禺、俞平伯、朱光潜等。也是在霞公府15号,老舍和赵树理这两位“一个写了一辈子的北京城,一个写了一辈子的山西农村”的作家,在一同工作一同生活中建立起真挚的友谊。这天,当我在“府”内东寻西看时,一位老住户告诉我,这儿的房子快呆不住了,听说要拆了建新的。我望着那座“T”型小楼,遥想当年那些大作家为实现新文艺的通俗化、群众化在此辛勤工作的情景,仿佛又听到他们在欣慰地说:我们的书籍刊物卖到大众手里了,我们的剧本搬上舞台可以营生了,我们的鼓词评话在游艺社唱了、在电台广播了,我们的作品,不论在北京,还是在外埠,到处都可以见到或听到它们被人说唱,这些都证明我们的工作没有白做,而是真正为“大众”做了一点事。
原文2001年10月10日 发表于中华读书报  浏览:1120
设置 修改 撤销 录入时间:2002/3/23 15:29:51

新增文选
最新文选Top 20
陈子善团圆——月上柳梢(收藏于2007/2/23 18:26:51
朱玉东2006年第四届国际老舍学术研讨会聊城大学举行(收藏于2006/7/13 15:23:34
谢薇 沈迪为老舍立碑第一人 许林邨先生辞世(收藏于2005/11/6 7:16:07
户部尚书如果我是老舍,我不会自杀,我可能活得比李敖还来劲(收藏于2005/10/12 0:05:07
土豆1983讣告——致老舍(收藏于2005/10/12 0:03:48
傅光明口述史VS.老舍差点获诺奖(收藏于2005/9/9 13:50:03
孙洁老舍靠什么赢得读者(收藏于2005/8/24 22:05:23
不详“为抗战尽全力———老舍”展览近日启动(收藏于2005/8/24 22:01:30
于立霄老舍夫妇合葬八宝山公墓,血衣残片放入骨灰盒(收藏于2005/8/24 21:52:43
何阳端午忆老舍(收藏于2005/6/15 14:16:08
1/2页 1 2 向后>>


访问排行Top 20
曾广灿老舍的创作道路、艺术风格和特色(访问18698次)
lan寻找老舍 感受老舍 阅读老舍 纪念老舍——人民艺术家老舍故居有感(访问12210次)
温儒敏论老舍创作的文学史地位(访问11540次)
谢泳1949年至1976年间中国知识分子及其它阶层自杀现象之剖析(访问11249次)
徐然女儿心目中的杨沫(访问10618次)
侯文正一定要细辨真伪——《关于老舍之死,我一直蒙受不白之冤》的重要补充(访问8854次)
袁良骏讽刺杰作《猫城记》(访问8089次)
樊骏《老舍名作欣赏》前言(访问7725次)
孙洁(复旦大学语文所)世纪彷徨:老舍论·附录:老舍研究书目(按出版时序排列)(访问6531次)
孙洁老舍研究中文出版物知见目录(1960年7月—2004年4月)(访问5622次)
1/2页 1 2 向后>>
文选评论
访客文选评论(评论于2017/4/3 10:36:16
访客文选评论(评论于2017/2/11 15:24:51
访客文选评论(评论于2017/2/8 11:31:28
访客文选评论(评论于2017/1/7 11:30:24
访客文选评论(评论于2016/10/22 10:54:45

注册|登录|帮助|快捷
网同名馆
Powered by Netor网同纪念,2000-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