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申建元,我们怀念你
张华 人民的检察官申建元离我们去了! 1999年8月25日,陕县人民检察院反贪局副局长申建元和战友们押解一受贿嫌疑人的汽车,在张村公路疾驶,突然,同行的一辆货车上,两根脱落的钢管直插进申建元乘坐汽车的驾驶室…… 崤山在震撼!黄河在哭泣! 凛然正气 1981年,21岁的申建元踏进了 陕县人民检察院的大门,当了一名检察干警。人们发现,这个内向、不善言辞的小伙子,是个有主心骨和上进心很强的人。他一不抽烟,二不善饮酒,唯一的嗜好就是爱学习,为了提高文化素质,只有初中文化程度的他,发狠拼命地自学,办公室的灯光常常彻通明,几年下来,终于获得了大专文凭。他先后任检察员、经济检察科副科长、控申科副科长兼举报中心主任、民事行政检察科科长、反贪污贿赂局副局长等职。 在检察战线18年的奋斗历程中,他时刻牢记党的教导,做一名合格的人民公仆;时刻牢记人民检察官的职责和神圣使命,邪恶面前从不低头,人情面前决不放弃。 一次,在办理县黄金局的案件时,当事人找到申建元求情,并许诺说;“若事成,定会重金酬谢。”申建元当场严词拒绝。当事人软磨硬泡,好话说尽,申建元坚守原则,无动于衷。当事人只好悻悻离去。 1998年,陕县某单位一起受贿案引起社会关注。因此案背景复杂,群众议论纷纷,是块难啃的“骨头”。申建元主动提出办理次棘手案件。案子一到手,立刻有说情者,嘲讽者、恫吓者接踵而至。有的求他“网开一面”:有的嘲讽他“主动接案子,是不是想搞个一官半职”;有的威胁他说:“放明白点,免得惹麻烦事”。申建元身正不怕影子斜,顶住各方面压力,在院领导的支持下,深入群众,明察暗访,获取大量确凿证据,终于查明真相,使罪犯受到了法律的制裁。 一 次,申建元的亲戚“犯事”被抓起来了。乘申建元不在家,亲戚的家属送来了一篮鸡蛋。爱人不了解情况,以为是来串亲戚的,便收下了。申建元回家后,冲爱人大发脾气,吼叫着让爱人把鸡蛋送还亲戚家。 1998年9月,申建元在办理一起重大贪污案时,犯罪嫌疑人亲属多次托人说情,要求“从轻发落”,均遭拒绝。对方不死心,想方设法通过关系找到了申的继母。继母对父亲体贴入微,对申建元也同亲生儿子般关怀备至。继母碍不过人情,从不向儿子求情的老人家也张开了难张的口,求儿子放过人家。对继母一向尊敬孝顺的申建元,在情与法之间是有明确选择的,他强压内心的矛盾和痛楚,对母亲说:“妈,儿子是一个党员,不能放弃原则,请母亲原谅儿子的不孝,体恤一个做儿子的苦衷。” 此后,一些人骂申建元“六亲不认”。申建元漠然置之说:“我要是认亲不认法,不是枉穿了一身检察服。” 两袖清风 申建元和妻子夏冬艳婚后幸福美满,儿子申林聪明伶俐,在小学里成绩优秀,老师格外器重。申建元很爱妻子和儿子。但因为经济上的拮据,他常常感到对不起妻儿,心里很内疚。 申建元排行老大,兄弟姐妹多,父亲去世后,他要赡养继母照顾弟弟妹妹、负担儿子和前妻的女儿上学。生活的重担,沉重的压在他的肩上,再加上妻子病休在家,经济上的负担就更沉重了。常常东借西凑,挖东墙补西墙,艰难度日。 家中的一对红漆箱子,是他们结婚时老一辈送的,妻子开玩笑说:“这种老式油漆木箱,早该进博物馆了。”他上下班骑的一辆自行车,陪伴他走过了15个春秋。“除了铃不响哪儿都响”,都骑不成了还舍不得扔掉。孩子姥姥家给他儿子的小床,腿没有了,儿子整日嚷嚷让爸爸换张新床,申建元说,等经济宽松了再买吧。至今,儿子的小床仍是用6块砖头支撑着。夫妻二人的双人床早就坏了,弹簧也出来了。妻子唠叨次数多了,申建元终于买回来一张“新床”。妻子一看,怎么只买回个垫子?申建元说:“换个垫子,凑合着还能用。”上班时,申建元一身检察服,看起来“威风凛凛”,可谁知道,里面的背心却满是窟窿。妻子几次要陪他上街买一件新的换上,他都不让买。妻子赌气说;“在中国博物馆也难找到你这件衣服了!”申建元却风趣地说:“穿在里边,白天别人又看不见,只是晚上你感觉一个老八路又回来了。我们家庭还有很多的事要办,还是抠点儿过吧! 在清理遗物时,从申建元的办公室收集到他剪辑的《树正何惧月影斜》、《检察机关如何预防职务犯罪》等一堆报纸文章和百余本书籍,其他一无所有。这就是他留给妻儿的财富。 甘愿清贫,堂堂正正做人,这就是申建元做人的准则。 望着这些遗物和家庭摆设,人们落泪了,都说:如今,像如此清贫的干部,实在是太少见了。 侠骨柔肠 对自己抠,对待需要帮助的人,申建元从来不抠。 1998年,我国南方发生特大水灾。我院发动干警赈灾捐款捐物时,他再三叮嘱妻子:捡那些能穿能用的捐,帮灾区人民解决点实际困难。捐款时,他却是倾其所有,慷慨解囊,把一个月的工资如数交给了组织。往常,每次领工资,他总要买点肉或其他好吃的让妻子解解馋,而这次他提回来的却是几疙瘩咸菜。 一次,建元从四川出差回来,妻子同他对帐时,发现少了200元,问他哪里去了?申建元支支吾吾不愿说,逼问急了,申建元只得坦白:在火车站碰到一个老太太,钱包被小偷偷了。老太太哭得快断了气,他想起了早逝的母亲,于心不忍,把200元钱塞到了老太太手里。“唉!你呀,你呀!……”妻子能说什么呢? 一个星期天,申建元正在房间读书,忽听到院内吵闹声大作。原来是老家的一个远邻,因为儿子考上大学后,凑不起学费发生了口角。他急忙同妻子商量,拿出仅有的几百元钱塞到那个邻居的手里。看到老邻居孩子掂着行李踏上了大学的路途,他两口子欣慰地笑了。一个下岗职工“买起马备不起鞍”,买了煤气灶却迟迟买不起煤气罐。他就把自家的一个煤气罐送了过去。这位下岗工人眼泪夺眶而出,感动地说:“都说你是个冷面的检察官,但是你是个热心肠的好人!” 1997年7月中旬的一个星期天,申建元带上儿子去贺家庄看望姐姐,途经铁路道口时,碰见一堆人围着一个被火车撞倒的五、六岁的小男孩。他二话不说,将儿子丢在一边,飞身离去。当他和“120”的急救人员把那个生命垂危的小男孩抱上救护车时,围观的人发出一片赞叹声:“这是哪里来的人?太好了!太好了!” 人民不会忘记 申建元同志在陕县人民检察院工作的18年中,他曾先后10次被评为院先进工作者,5次评为院优秀共产党员,2次被市检察院授予“优秀检察官”3次被评为市政法系统的“先进工作者”。1990年被三门峡市委、市政府记功一次。1991年被市检察院命名为“办案能手”。 申建元同志因公光荣牺牲后,陕西人民检察院立即下发文件,在全院开展向申建元学习的活动。号召全院干警学习他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学习他刻苦钻研,锐意进取;爱岗敬业,无私奉献;执法严格,刚正不阿;积极探索,勇于开拓;一丝不苟、严肃认真、艰苦奋斗、求真务实的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法律、清正廉明、无私奉献的人民检察官的优秀品格和精神。 1999年8月30日,河南省人民检察院反贪污贿赂局发来了唁电:三门峡市人民检察院反贪局转申建元同志家属:惊悉陕县人民检察院反贪局副局长申建元同志在执行公务中,因意外事故不幸殉职,深感痛惜,现通过你们对申建元同志的不幸殉职表示深切哀悼,并通过你们对申建元同志的家属表示深切慰问。 9月15日,《三门峡日报》发表《申建元,人民在呼唤你》一文,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目前,一个学习人民优秀检察官申建元先进事迹的活动,正在全市检查系统和人民群众中悄然兴起。 申建元同志,人民永远怀念你! (此文刊登在砥柱杂志) |
浏览:802 |
| ||
| ||
新增文选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