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好干部鲍千仓
金色的八月,秋高气爽。 太行山东麓的十里钢城到处传颂着一个闪亮的名字----鲍千仓。 这个名字,职工群众谈论它,一些会议提到它;许多人迫切要求早日看到他事迹的报道。 本文就是在领导和同志们的催促下动笔的。如同描写一切美好的事物那样,凭着这支感奋的笔,认真地、如实地一一道来。 鲍千仓同志是河北省南宫县人。一九四八年在华北革命人民大学上学,一九五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一九五六年至一九六一年在东北工学院深造,毕业后在西安重型机械厂研究所当研究员、副主任。一九六五年八月来到安钢,先后任轧钢二分厂设备科科长,薄板分厂安全技术科科长……。 不过我们不过多地描述他前一段的经历,而着重讲他担任分厂副书记以后的事迹。 ㈠ 一九七八年春天是华主席抓纲治国、大治天下的第二个春天。举国上下安定团结,神州大地万象更新,中国革命的航船正沿着毛主席开辟的航道破浪前进。 就在这样的形势下,鲍千仓同志肩负党和人民的委托走上了领导岗位,由安全科长提升为分厂党委副书记、革委会主任。 薄板分厂担负着板材生产的主要任务,关系着全省的工农业生产建设。如何改变薄板面貌,早日办成大庆式企业,像一付沉重的担子,压在这位新上任书记的双肩。在鲍千仓看来,尽管薄板分厂受到了“四人帮”的干扰破坏,但是这里有一支经过锻炼和考验的职工队伍,又有十多年摸索出来的办企业经验,只要加强党的领导,依靠职工群众,再大的困难,也能克服。 鲍千仓任职的第二天,主持召开了第一次党委会。会上,党委“一班人”认真学习《党委会的工作方法》,学习毛主席指示的“要搞马克思主义,不搞修正主义;要搞团结,不搞分裂;要光明正大,不搞阴谋诡计”三项基本原则。联系实际客观地分析了薄板分厂的情况,肯定成绩,看到不足。鲍千仓说:“要把心亮给群众,亮给党,我们一班人只要光明正大,加强团结,就能带好这支队伍,不断革命,不断前进。”党委会讨论制定了“:领导班子革命化措施”,并把这一决定印发给职工群众,让大家监督。 鲍千仓深深懂得,理想和措施并不等于现实,要想把“一班人”带好,必须使这“一班人”思想齐,动作齐。他对干部总是循循善诱,要求严格,对干部的错误决不姑息迁就。 一九七八年七月,党委派一名委员外出调查一名同志的问题,调查回来,没给党委汇报就透露了情况,鲍千仓知道了这事后,就召开党委会,严肃地批评了这个党委成员。 会后,他又和这个党委成员交换意见,老鲍亲切地说:“咱们都是共产党员,要处处给群众做表率。我们说话办事都要按照党的原则,保守机密,慎之又慎。不按党的原则办事,这多危险啊!但是有错误,要正视它,改正了还是好同志。” 鲍千仓的话一字字,一句句都打动着这位同志的心,这话的分量比一个最重的处分还要沉重。革命的情谊,党的温暖,在这位同志的心中激荡着,他惭愧地低下头,喃喃地说:“老鲍同志,看我的行动吧……。”以后,这位同志吸取了教训,事事处处严格要求自己。 在党委“一班人”中间,鲍千仓经常强调:“办事要走群众路线,要多听听群众意见,领导的作风直接影响到群众的情绪。”在他的倡导下,党委经常请职工代表给领导班子提意见,并将答复意见公布于众。在分厂、车间两级领导班子中,经常开展“小整风”,反骄破满,找出思想和工作上的差距。群众以前头痛的会风也改变了。每次开会先发“安民告示”,从实际出发,多启发诱导,有议有决,不开冷场会、熬夜会。重大问题不经党委研究,任何人不得代表党委。群众反映说:“老鲍办事认真,钉是钉,卯时卯,这种作风俺赞成。 鲍千仓对“一班人”要求严格,对自己要求更严。 就说他那间办公室吧,总共不超过十二平方米。他当了书记以后,仍然和两个技术员挤在那间房间子里面办公。 原来的党委书记调走了,腾出一间半房子,其他领导同志多次动员他搬进去。嘴皮都快磨烂了,他就是不搬。实在没法,两位技术员悄悄搬走了。他用的那张五斗桌,桌面上有三条大缝,漆皮也大部分脱落,那张椅子的座面上也掉了巴掌大的一块,露出了钉子,往上一座,咯吱吱作响。同志们不忍心,提出要他换套新的。他却说:“这不是很好吗!坐在上面照样可以办公。” 鲍千仓年过六旬的父亲有半身瘫痪病。他决定把父亲送到在东北工作的哥哥那里。临走那天,分厂领导决定派车把他父亲送到火车站。汽车开到了他门口,老鲍问清来意后,说:“汽车是生产工具,任何人没有权利用它来办私事。”来的同志说:“汽车既然开来了,何必那么认真!”老鲍说:“我们敬爱的周总理从来没有用公家的汽车办过一次私事,何况我呢!搞特殊这个头咱不能带!”他借了一辆平车,步行一个半小时把父亲拉到火车站。 一个人有了高度自觉,一切就成为自然。夏天,行政科从外地拉来便宜的西瓜,他一个不要,让给工人去买;分厂每次包戏包电影,他总是拣一张最差的票。他经常嘱咐爱人和孩子:“不管厂里谁来送票,都不能要。……” “鲍千仓是我们的好班长,好榜样。” “在鲍千仓领导下工作,方向明,信心大,心情舒畅。” 分厂干部这样说,职工群众也这样说。 ㈡ 鲍千仓走过的战斗里程,每一个脚印都闪光发亮,在这一个一个深深的脚印里,不知滴下了他多少生命的血汗啊! 夜,已经很深了。阵阵的胃痛和党委工作使鲍千仓久久不能入睡。他想着四个现代化,想着如何跟上新形势,创新出新水平…… 鲍千仓在苦苦思索着。 他披衣起床,又重新翻开华主席在五届人大的《政府工作报告》,连夜修改职工代表大会的工作报告。 五月,如火如荼的五月,薄板分厂职工代表大会召开了,鲍千仓代表分厂党委在会上作了鼓舞人心的报告。报告根据华主席在五届人大发出的“团结起来,为建设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强国而奋斗”的伟大号召,联系实际深揭狠批“四人帮”,提出一九八O年分厂主要设备实现程序控制式电子计算机控制;一九八五年,基本上实现自动化生产的远景规划,提出一九七八年创三个历史新水平攀登一个新高峰。质量来个大增长,产量来个大跃进,品种来个大突破,全年上缴利润六十万元。也就在这次职工代表大会上,他提出了优质高产低消耗的“青年轧钢”,拉革命车不松套的“老黄牛”,杜志卿等先进集体和个人,总结了他们的经验. 青年轧钢班,跑步学大庆,甩开膀子大干,为了提高质量,降低成本,他们严格岗位责任制,连续几个月没断一根辊,矽钢成材率同其他组相比,经常居第一位,实现了高质高产低消耗.轧钢工人杜志工作兢兢业业,埋头苦干,严肃认真,一丝不苟,几年来连续评为厂和安阳市“双先”代表。青年轧钢班和轧钢工人杜志卿为国家多作贡献的精神,鲍千仓十分感动,他认为这是在毛泽东思想哺育下工人群众革命精神的榜样。他在党委会议上,多次讲到这些先进典型的重大意义,并且总结了他们的经验。他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们应该把群众的这些可贵的东西,集中起来,再发扬下去。”他大声疾呼,号召全厂职工学习他们,发扬他们的革命精神,努力实现分厂的奋斗目标。全厂干部和工人明确了前进的方向,鲍千仓更是身体力行。 人们清楚地记得,有一次,加钢炉底运输链发生了故障,轧机停产。鲍千仓闻讯赶到现场,立刻召开分析会。为了迅速排出事故,决定强迫降温,进行抢修。 阀门关闭了,煤气停止了燃烧,但炉内温度还有一千多度,按常规需降温八小时以后方能入炉抢修,降温只进行了三个小时,鲍千仓急得额头上留出了汗珠,他再也等不下去了,第一个带头钻进了炉里,炉内上百度的高温和呛人的煤气令人窒息,他全然不顾,坚持和工人一起把事故彻底排除。当他从炉膛出来时,工作服湿淋淋贴在他身上。 人们还记得,去年夏季的一天,鲍千仓一直在工地到深夜十二点才回到家里。临睡前,他照例阅读一篇纪念周总理的文章,才渐渐进入梦乡。 突然,震耳欲聋的雷声把他从睡梦中惊醒,他一骨碌从床上爬起来,望着窗外暴雨,惦记着车间会不会进水?想到这里,他穿上雨衣,拉开房门,消失在雨夜之中……。 雷声在头顶滚动,闪电象金蛇随着狂风的呼啸,雨越下越大……。 他来到工地,车间的南大门开始往里漫水,他一面打堰堵水,一面让正在值班的生产科长李玉珂到生活区喊人。 水终于堵住了,鲍千仓不顾一夜的疲劳,又投入了白天的战斗。人们更不能忘怀的是鲍千仓忍受疾病的折磨,和职工一道清理回水池的动人情景。一九七八年的八月下旬,薄板分厂回水吃的排水系统受到堵塞,地沟水位增高,轧机无法生产。 二十多平方米的回水池内积满了沥青渣、氧化铁皮等杂质,齐腰深的水面上漂浮着废黄油,再加上里面有角钢支架和管道,清理起来的确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尽管车间组织工人分两班奋战了十六个小时,因工作量较大,积水仍未排除。第二天一早,鲍千仓来到现场。对大家说:“我们已经停车两个班了,今天无论如何也要全部清理好,恢复生产。”说完就就脱衣服准备下水。在场的职工一下子愣住了,这怎么能行呢!身体多病的老鲍在水里泡几个小时能受得了吗?再说他那条腿是受过伤的残腿啊……。 说道残腿,人们还记忆犹新。 那是一九六八年薄板投产后不久的一天,担任技术科长的鲍千仓正在车间搞设备配套工作,他发现一辆装满不锈钢的平车停在车间东大门,这车上的钢板是制作退火炉内罩急用的。他快步跑上前打了个招呼:“咋拉?”“车子太重,不好往里拉!”搬运工人说。鲍千仓把衣服一甩,说:“来,我帮助你往里推。”他用尽平生力气推车,车子前进了,但装在车上的钢板滑了下来,鲍千仓左胳膊和左腿被砸成了骨折…… 人们想到这里,说啥也不让他下去。可谁能拦得住呢!一个小时过去了,两个小时又过去了。工人们几次提出换他,他执意不肯。 就这样,鲍千仓和其他几个工人整整奋战了三个多小时,终于完成了任务。当人们把他拉上来的时候,却惊愕地看到:他全身沾满了油污,嘴打哆嗦,直不起腰来。人们纷纷赞叹:“为了生产,老鲍真是把命都豁上了!” 对鲍千仓来说,常年是没有节假日和星期天的,去年元旦刚过,转眼又到了阴历大年三十。除夕晚上,有家庭的职工都坐在一起,吃团圆饭了。可是,谁能想到鲍千仓却在车间和职工们一起干到天亮。分厂干部放了三天假,老鲍在工地干了三天。平时的星期天他也几乎全部用在了学习、开会和义务劳动上…… 在鲍千仓的带领下,薄板职工的干劲越来越大,眼看着产量不断上升,但质量方面仍然存在着不少缺陷,用户提出过不少批评。他反复琢磨,没有质量就没有数量,要真学大庆,就不能怕揭短,生产的产品就应该让党信得过,让用户信得过,为了吸取教训,提高产品质量,他和党委成员商量决定,走出去征求用户意见。 走访用户归来,鲍千仓归纳用户七条意见,亲自拟订了十条改进措施。并从提高职工技术水平入手,建议党委举办职工业余技术学校,聘请技术人员和有实践经验的老工人任教。鲍千仓亲自担任校长。打这以后,职工群众都能自觉地学习技术知识,探讨提高产品质量的规律,使产品质量发生了显著变化。一九七八年创造产量、品种、消耗、成本全员劳动生产率五个历史新水平,全年上缴利润905,000元,同时产品质量大幅度提高。经有关部门检查验收,已向全省推荐为大庆式企业。 ㈢、“党把群众的利益放在心上,群众才能把心放在革命上。”鲍千仓从革命利益出发,时刻关心群众的疾苦,把党的温暖送到工人群众的心坎上。 薄板分厂的职工有百分之八十以上在食堂就餐。以前,由于食堂管理不善,饭菜质量差,买饭秩序混乱。工人形象地说:“去早了你挤我扛,去晚了缺菜少汤,吃起来无滋寡味。” 鲍千仓耳闻目睹食堂现状,心里很难受。在一次党委扩大会议上,他说:“同志们,你们听到群众对食堂的呼声没有!我们作为领导,如果只知道动员群众大干,而群众的疾苦、冷暖不闻不问,怎么称得起是共产党的干部呢!吃饭问题是群众的切身利益,在群众需要我们解决的时候,要去帮助群众。”会议上作出了三条决议:一、党委成员轮流到食堂维持秩序,各级领导带头排队买饭,不搞特殊化;二、加强炊管人员政治思想工作,做到饭菜多样化,使职工满意;三、深入群众,收集意见,定期召开伙委会。” 几天之后,饭菜质量有了提高,食堂秩序也有了明显好转。但是仍有个别犯老毛病。一次,有个青年工人又挤在前面买饭,老鲍看见了,就走到他身边说:“小伙子,老毛病又犯啦,你不想排队,来,我排队给你买!”说着从那个职工手里接过碗站到了队尾。接过老鲍买来的饭,那个同志惭愧的低下了头,当众说:“我错了,大家都不要向我学习!”鲍千仓说:“改了就好,快吃吧!别凉了,吃完好接班。”平时,岗位人手少,吃饭换不过班,鲍千仓就动员机关干部在吃饭时轧机替班,自己还和炊事员一道把油条和水饺送到现场。 吃饭问题解决后,鲍千仓又着手解决单身宿舍的调整。为调整好宿舍,他带领分厂科室和各车间领导四次深入宿舍作调查,挨门挨户的作临时家属的思想工作。在房间分配上,他认真听取群众意见,作到按车间,按班组统一分配。上一个班的职工住在同一区域内。随后,鲍千仓安排有关人员,粉刷墙壁,修整门窗。并利用星期天带领机关干部挖沟,排除楼下积水,结束了楼内水帘洞,楼下洞庭湖的局面。 类似这样的事情,分厂哪个职工都能说出几件。鲍千仓就是这样以深厚的无产阶级感情关心着同志们的衣食住行、疾病、痛苦。盛夏,车间内热浪扑面。他把酸梅汤送到群众手里;严冬,寒气逼人,他一个更衣室一个更衣室察看防寒设备;哪个工人有困难,他就主动帮助解决;职工有了病,她总是再三问候。 青年工人魏和平脚气感染休息了两天,脚没好就上班了。老鲍见到了他问:“小魏,脚好了么?”“好啦!不好能来上班。”爽快地回答并没有使鲍千仓完全相信。他逼着小魏把鞋脱下来亲自看看,只见溃烂的脚趾头间还流着黄水,就连连说:“这不行!这不行!你还要再休息两天。”瞧着他那个认真劲儿,魏和平只好打个“掩护”说:“好,好。”老鲍走了,他又和同志们一块投入了紧张的战斗。 鲍千仓深深懂得:革命,是千百万人民群众自己的事业。只有人民群众认识到是什么是自己的根本利益,并且自觉地去战斗,那力量才是无穷的。作为一个党的干部,光从生活上关心群众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从思想上关心群众。 一次有个青年维修工人上夜班睡觉,组长批评他,不但不听,反而和组长骂起架来,结果受到了处分,从此他思想上产生了压力,背上了包袱。事后,鲍千仓就配合车间支部领导几次给他谈心,老鲍严肃的说:“上班如果都睡觉,活谁去干?党交给的任务咋完成?再说骂人更不对,对敌人我们还搞说理斗争,不打不骂,何况对自己人,对同志,对手把手教给我们技术的老师傅呢!”一番话说得这个工人心里热乎乎的。 从那以后,这个职工有了很大的转变。一次轧机机前挡爪出故障,他钻进地坑,顶着热温抢修,后道工序矫直机急坏了,需要赶快修理,他主动报名参战。看到他的进步,老鲍和同志们都很高兴。在职工大会上,鲍千仓几次表扬了这位同志。 记得那还是去年八月份战高温,夺高产的时候,热轧车间甲班王家志那个组接连五天断了四根辊,组长王家志心情沉重。为这事,老鲍来到了这个组合大家一块分析事故原因,说:“什么事情都有个规律性,按规律去办就能达到预期的效果,违背规律,就必然要受到实践的惩罚。规章制度就是人们经过无数次实践检验总结出来的。失败了,我们可以吸取教训,总结经验,振作精神,把损失夺回来,”鲍千仓虽然没有批评王家志,但王家志心里仍感到内疚和不安,想到损失,他饭菜难咽,夜不能寐,老鲍看到王家志布满血丝的眼睛,知道他准是睡不着,就跑到保健站给王家志要来了安眠药片;他听说王家志两顿饭没吃时,中午从家里拿来的热包子,送到王家志手里。王家志接过包子,望着老鲍那满鬓白发和期待的眼神,眼圈湿润了…… ㈣、一九七八年八月二十二日,鲍千仓带领职工清理回水池之后,在澡堂用汽油揩擦身上油污时,不慎着火,被严重烧伤。 一辆绿色的吉普车风驰电掣地朝职工医院飞奔着。 鲍千仓住进了医院。会诊结果全身烧伤面积达百分之七十五,三度烧伤百分之二十。肿胀的全身,巴掌大燎泡一个紧挨着一个,一片连着一片;更甚处,皮开肉绽,紫红色的肌肉组织不时递浸冒着淡黄色的液体。疼痛的折磨使他全身瑟瑟发抖。看到这样情景,守护在鲍千仓身边的同志眼里噙满了泪水。可是,鲍千仓极力克制着病痛,面带笑容,安慰大家:“不要难过,这没啥了不起!”他就是这样以无产阶级钢铁战士特有的顽强意志同伤痛、同死神展开了一次又一次的搏斗。 党组织十分关心鲍千仓同志的治疗工作。厂党委指示医院:组织抢救小组,不惜一切代价,尽力抢救。并先后从部队和外地请来了烧伤科医生。 每当医生给他换药,大块大块撕掉他身上和纱布紧紧粘在一起的焦皮烂肉,他都咬紧牙关,一声不响。一次换药,他咬破了嘴唇,殷红的血液顺着嘴巴往下流。 “疼的厉害吗?”医生关切地问。 他轻轻的摇了摇头,说:“只要能好的快,再大的痛苦我也能忍受。” 鲍千仓的英勇表现,使医护人员很受感动,提出了“学英雄,救英雄”的战斗口号。他们组织了专家专护,夜以继日地在守护在病床边,精心地进行治疗和护理。 鲍千仓伤势过重,不断引起高烧,常常处于昏迷状态。当他的生命火花将要熄灭的一瞬间,他心里想的不是伤,而是厂里生产,是工人群众,是革命,是四个现代化,是二OOO年…每当同志们和战友看望他,他都要详细地询问:厂里的运动搞得怎么样了?生产任务完成的好不好?学大庆检查团给我们提出了哪些意见?…… 一次他从昏迷中醒来。“几点了?”“你去吃午饭吧!在工地趁吃饭时间一定问问小孔(技术员孔提多),大修后设备运转正不正常,能不能完成八月份生产计划!” 小李离开了病房,老鲍仍然不放心,又恳求身边的韩法格说:“你把生产报表拿来,我看看,再拿几份报纸。” 小韩理解老鲍的心情,拿来了报纸和生产报表。 “完成多少了?”小韩刚进病房门,老鲍就问。 “完成1499吨了,你放心好了,这个月一定能超额完成任务。”“你拿着让我看看。”老鲍的心里还是不踏实。“1499吨,到月底还有六天,要完成2100,每天合84吨,得加把劲呀!” 看过报表后,老鲍又催促小韩:“你把报纸念念。”小韩为了安慰他,捡了几篇小故事念了念,停住了。“你念念大消息。”老鲍又焦急地催促,当读到华主席访问南斯拉夫、罗马尼亚时,老鲍满意地笑了,激动地说:“国际形势真好啊,华主席真英明!” 剧烈的伤痛在折磨着他,在昏迷状态中,他经常断断续续自言自语,讲的都是有关厂里的事,好像又回到了火热的工地,在轧机旁劳动着,在和战友们亲切交谈着。 鲍千仓想念着同志们,同志们也想念鲍千仓。领导、职工和战友一次又一次地探望他,当他每次从昏迷中醒来时,看到许多同志守在他身旁,总是说:“厂里工作那样忙,这么多人守着,我心里能好受吗?!”同志们见他说话很吃力,劝他安心养病,先别想这些事。他说:“我是共产党员,怎么能不想?”说着说着,眼睛湿润了。 鲍千仓的哥哥接到厂里电报,从东北赶来看他。他听说后,就恳求医生:“能不能给我穿上衣裳,哪怕三分钟也好,让我哥哥看看,好让他放心回去!” 哥哥来到床前,他忍着巨大伤痛,故意装出神态自若的样子,说:“谁让你来了?我不碍事,等好了拍个照片给你寄去,你们厂是个新建单位,工作又很忙,你已经看过我了,就快点回去吧。”就这样一连三次催哥哥回去。无奈,他哥哥含泪踏上了归途。 鲍千仓的病情渐渐转向恶化。厂党委领导和省冶金局负责同志带着沉痛的心情,又跑来看鲍千仓。老鲍微微睁开眼睛,望着面前的领导,心情不安地说:“上半年我们没有完成品种、规格计划,欠了党和人民的帐,下半年一定补上。”几位领导同志再也无法忍住自己的悲痛,他们望着鲍千仓,鼻子一酸,几乎哭出声来。 在鲍千仓生命的垂危时刻,他用微弱的声音对爱人吴梅梅说:“千万要记住……代我把九月份的党费交了,别难过,让孩子好好读书…… “我们的工作,要扎实……深入……” “班子要整顿……要团结……要尽快办成……大庆式企业……” 这就是鲍千仓在昏迷中给我们留下的最后遗言。 一九七八年九月五日,鲍千仓不幸逝世了,年仅四十七岁。 鲍千仓逝世的噩耗迅速传遍了十里钢城,人们都沉浸在无限的悲痛之中。 一九七八年九月十日,厂党委在电影院隆重举行了追悼鲍千仓同志大会。中共安阳市委命名鲍千仓为“优秀共产党员,又红又专的好干部”人们悲痛地哀悼他、深切地怀念他,都感到他是一个坚持党的三大作风的人,是一个纯粹的人,是一个“洒尽血汗创大业,实现四个现代化”的优秀共产党员。 鲍千仓跟我们永别了。但是,他的英雄业绩,却像一棵革命的火种,深埋在我们的心底,激励着我们为根本改变我国的落后的面貌,把我国建成现代化的伟大社会主义强国而奋勇前进! |
原文1979年1月15日第437期 发表于安钢工人内部刊物 浏览:1818 |
| ||
| ||
新增文选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