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选目录 全部文选 添加文选 添加目录
老红军林万院纪念馆
共和国将帅园

如山的父爱

林小勤

  如山的父爱
   ——父亲两周年祭日随笔
  
   在全家人的缅怀之中,父亲走了整整两年了。
   两年来,我的脑海中一遍遍的回忆着从父亲发生心梗到去世的那6个日日夜夜。现在,每当我去北京军区总医院时,都最怕看到急诊室、高干病房和太平间。那里虽然没有父亲最后的足迹,但却留下了他老人最后的身影;两年来,我的脑海中也一遍遍的回忆着和父亲在一起的55年。
   小时候我对父亲的印象是:随意温和,但不修边幅。夏天他总是穿一件黄不拉叽的短袖衫,那时我特别希望他能像邻居刘大礼叔叔一样,穿一件雪白的、扎在裤子里并且卷着袖子的衬衫,显得潇洒精神。
   参加工作后我对父亲的印象是:能干,工作中敢负责敢拍板;顾家,对家庭有责任心,对母亲和我们四个子女很上心。相比之下,我和父亲的关系似乎更近,以至于每当父母开玩笑,发生所谓的“争执”时,我都会不分青红皂白的站在父亲的一边。母亲深知这一点,每每都高兴的一笑付之。
   我对离休后老年父亲的印象是:亲切随和,是个令人尊敬的敦厚长者,是个好丈夫、好父亲、好爷爷。他就像一棵参天大树,呵护着妻儿、孙辈;呵护着他的老战友、老同事、老下级以及他们的遗孀、子女们。
   因为母亲要上速成文化中学,我生下来不久就被送回了河南老家。虽然那里有疼爱我的爷爷和大爷,但毕竟50年代初的农村生活条件极差。待父亲回乡看到1岁多的我时,我已是又瘦又脏,傻乎乎的什么都不会。父亲心里很难过,想立刻把我带走,可我还不跟他。回到北京后父亲夜夜唉声叹气,辗转不眠。因为他发愁什么时候能凑足让大爷和大娘送我回京的盘缠。那时部队是供给制,每月发的钱很少,父亲克扣自己,每月5块5块的攒,直到数月后我回到了他的身边。如果当时不是父亲的坚持,我真不知道自己后来的命运。因为就是那一年多的老家生活已经对我幼小的心灵产生了影响。我总觉得自己不属于这个家庭,自卑、胆小、不自信。直到小学6年级,在喜欢我的班主任老师的开导鼓励下,我的性格才逐渐开朗起来。
   我们兄妹四人都曾在寄宿制的北京军区八一学校就读。记得每次开学时都是父亲排长队给我们交学杂费和生活费。一次正在上课,突然看到父亲的脸贴在了教室前门的玻璃上。“爸爸看我来了!”这令刚上小学一年级的我乐死了。那一幕让我几十年回想,幸福的回想。
   后来父亲去了外地工作,只有来北京开会时才能见到我们。渴望见到我们的父亲好几次在胡同口等候,可为了省出点儿车钱买根冰棍或买包爆米花,我和弟弟经常在星期六下午放学后下了汽车,再步行一两个小时,害得父亲在冬日的寒风里苦等。见到我们的那一刻,父亲总是说:“怎么才回来呀?” 后来,我们长大了,闲聊时告诉了父母这件事的实情,埋怨他们当时对我们太过严厉,不肯多给一分钱。每次父亲总是慢慢的说:“那个时候,一是我和你妈妈两边老家的负担太重,二是当时的社会风气就是这样,以艰苦朴素为荣嘛。”至今,父亲当时被冻的样子、说话的语调和伸出双手迎接我们的情景,还刀劈斧刻般的留在我的记忆中。
   再后来,我参了军、上了医学院、分配在部队医院工作、成了家。这一年年,一步步,都有着父亲的关怀和牵挂。
   1972年,父亲去北京开会,给我和姐姐每人买了一个袖珍半导体收音机,那收音机有个浅棕色带眼儿的皮套,样子很好看。记得是32块一个,大概那两个半导体的钱是妈妈给他出差带钱的全部。我特别喜欢这个小半导体,而且觉得东西贵重,用起来小心翼翼的。那时我在河北省的几个县医院实习,枯燥和匮乏的学习生活中一直有这个小半导体相伴,整天听着耿莲凤、张振富的二重唱,听着歌颂毛主席的歌曲,感觉父亲就在身边,心情特别好,相当出色的完成了实习。
   父亲经常因为工作的关系来我工作的医院,每次他都要向院领导了解我的工作表现,到我的办公室或家里看看。那急匆匆的脚步、那四处寻找的目光、那竭尽全力帮助我的一桩桩一件件事情都像是发生在昨天。
   有一次,父亲因为胃病住在了我工作的医院,其实他本可以住在条件更好的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离家还近。每天晚上下班后我都去父亲的病房,先吃点儿他留给我的肉丝面之类,然后就和他聊天,直到吹熄灯号。我当时浑然不觉,现在想来父亲是在创造和我多些见面的机会。我没有理会这些事,还经常说父母不喜欢我,偏向弟弟。不经意的调侃曾经令父亲伤心,酒泉之下的爸爸,我好后悔呀!
   还有一次,我要做家具。在当时那个物质短缺的年代,没有关系是根本买不到木料的。我求了父亲,他找了关系,最后是他爬上高高的木垛,一块一块的给我挑木板,那年他已经是71岁了。
   在部队医院时,我是院篮球队的队员,曾代表医院参加分部系统的篮球比赛。只要有时间父母都亲临球场观看。我回家时母亲常常对我们的比赛点评,父亲从来不做任何评论,因为他看的不是球技和比分,而是在分享女儿的快乐,在看女儿。
   在一个纪念红军长征胜利周年的前夕,医院请父亲做“讲传统、忆长征”的报告。我想象的是,父亲和其他大首长那样,慷慨陈词的大讲红军精神,一番励志。哪知台上的他讲的全是在长征时吃了哪顿好饭、干了哪些趣事。好像长征并不艰苦,红军也没有模范的执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闹的台下的我好不自在。多少年后,当我们执意要求父亲讲长征时,他才神情凝重的说:“湘江战役死了多少人呀,死了多少人呀!”在父亲的记忆中,对长征最多的追忆是对战友的怀念,是对偶尔吃顿饱饭的满足感。所以他一提起长征就是死难的烈士,一提起长征就是那些体现着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的往事。
   再后来,我两次作为访问学者去美国工作,两次都是父亲携全家去机场接送。每次走我最割舍不下的就是父亲。1997年1月,我第二次出国,全家人陪着去了机场,高高兴兴的。就要登机了,我突然忍俊不住的哭了,我是怕回来时再见不到父亲,因为他那时已是83的老人。母亲看出了我的心思,安慰道:“你就放心的走吧,有我照顾你爸爸,保证你回来的时候他平平安安的。”3年后我就要回国了,从几个月前父亲就开始了倒计时,一天天掐着手指计算着我的归期。终于到了我回国的那一天,父亲又是拄着拐杖,率全家人到机场迎接。那天飞机晚点,我的座位又在飞机尾部,所以出来的最晚。老父亲因糖尿病导致动脉闭塞的双腿疼痛难忍,但他一直坚持站着,翘首以待。嘴里念叨着:“这一个钟头怎么这么长呀!”
   先后两次在美国的7年里,每2周我都会收到父母的来信。父亲因为年事已高,提笔忘字,离休后就不太写字了。但因为要和我沟通,就又开始了书写。信写好后他还要亲自送到国际邮局,步行往返40多分钟。
   在美国的这7年,我十分想念父亲,最怕夜里的电话铃声,最怕他老人家出什么事。我也经常在地球的那一边倒计时,一次次的憧憬着与父亲和家人团聚的场面。终于踏上了祖国的土地,拥抱了父母,心总算放了下来。但我明显的感觉到,父亲老了!在美国的日子,我时常和朋友谈起父亲,连那些美国人得知父亲是参加过长征的老红军时,都肃然起敬,问这问那。我对他们说,其实我并不太了解父亲,也不太知道他在长征中的经历。所以在美国的日子里,我渴望有朝一日回国后,多些时间和父亲在一起,聊聊他的过去,了解他的所思所想。
   父亲其实盼望我们回家,但他从不做要求,怕耽误我们的工作。我们大家每逢周六去父母家团聚。一到周五,父亲就开始布置第二天的午餐,总是尽他的可能让我们大家吃好。周五的晚上,父亲常常睡不好觉。第二天一早就趴在阳台的窗户上等我,嘴里念叨:“这个小勤,怎么回来的越来越晚了?”直到父亲走后,母亲才告诉了我这一幕。如果我早知道父亲是那样的盼着我,我说什么也会早早回家,多回家的呀!
   有幸的是,2003年春天,我自己的家要重新装修,就住回了父母家。父亲一生好吃,不好穿,也最烦虚荣的东西。他的长寿大概也得益于他的爱吃,营养跟得上。在那一个月的时间里,我每天都能看到父亲和小阿姨讨论吃什么,怎么做。老人虽然身体不太好了,但胃口还行,谈起吃来津津乐道,每到这个时候都要受到母亲的嗔怪笑话,但他全然不去理会,谈兴不减。我在家的时候,父亲经常动作缓慢的把我的房门开个缝儿,然后探进头来。我知道他是想和我说话,就对他说:“爸,您等会儿,我马上就过去陪您。”坐在父亲的身边我感觉踏实,有时是父亲问我工作、生活,甚至经济状况;有时是我问父亲过去的经历和他的身体。老人话不多,有时我们就这么并排坐着,但彼此都感到满足。
   父亲走后,我突然在意了我的这个的小房子。因为在整个装修的过程中,父亲关心备至,询问装修的每个细节,给了我很多的帮助。他还曾拄着拐杖来看过好几回,问装修工人们是哪儿的人?来北京多久了?我这个不大的家是父亲最后看过的,这里的一砖一瓦都应该保持父亲当年看时的样子,因为它不仅是我遮风避雨的家,还是留下父亲足迹的地方。
   现在父亲走了,我多么希望时间能定格在那一刻,那挨着父亲坐的一刻呀!往往是这样,人走了才知道失去的珍惜!
   每当想念父亲时,我就在脑海中搜寻他老人家的音容笑貌;搜寻他高兴时、生气时说过的话、做过的事;搜寻他在全家重要聚会时的样子;搜寻他在生命最后日子里的一幕幕。思绪不断,泪水不断。
   父亲留给了我们太多的记忆、太多的爱。也许在旁人眼中这些都是微不足道的,都是天下父母的自然行为,但我在意它、珍惜它、感激它。我能有今天的知识和事业;能有今天的恬静生活、能有今天的健康身体,都应该归功于父母。老父亲虽然没有给我留下什么物质遗产,但他留给了我可以享用一生的精神财富。他的秉直公正、他的宽厚善良,让我在他去后遇事都会想一想:如果爸爸在,他会怎么做?用父亲的标准去处事做人应该是我今后的行为准则。
   父亲两周年祭日时,我们大家来到了他的墓前,除了家人外,还来了他的三任专车司机。大家静立默哀,分批的给他鞠躬,或有声或无声的向他倾诉。站在他的墓前,我想对父亲说的是:“爸,两年了,我想您!但可以告慰您老人家的是:现在我们大家生活的都很好。林冬一家对妈妈的照顾很周到,她的生活是充实、幸福的。家里的生活水平不但没有下降,某些方面还有了提高,您就放心吧!”
   我为有这样一位父亲骄傲,为能成为他的女儿庆幸。来世吧,来世我再做您的女儿!
  
   二女儿:小勤
  
 浏览:1607
设置 修改 撤销 录入时间:2008/1/31 7:22:04

新增文选
最新文选Top 20
林冬父亲的一百年(收藏于2014/5/8 19:57:05
北京军区联勤部第四干休所讣告(收藏于2008/1/31 7:32:04
北京军区联勤部林万院同志生平(收藏于2008/1/31 7:28:11
林小勤如山的父爱(收藏于2008/1/31 7:22:04
林冬悼念父亲(收藏于2008/1/30 23:36:15
林万院我的人生历程(收藏于2008/1/30 23:11:58
1/2页 1 2 向后>>


访问排行Top 20
林万院我的人生历程(访问8117次)
北京军区联勤部第四干休所讣告(访问6442次)
北京军区联勤部林万院同志生平(访问1846次)
林小勤如山的父爱(访问1608次)
林冬悼念父亲(访问1241次)
林冬父亲的一百年(访问881次)
1/2页 1 2 向后>>
文选评论
赵继章文选评论(评论于2016/10/21 5:25:15
苦命人文选评论(评论于2012/1/16 0:26:01
一位红军的后代文选评论(评论于2011/9/18 11:32:27
陈利13801044841文选评论(评论于2009/11/4 14:53:09
杨翔文选评论(评论于2009/10/12 13:18:16

注册|登录|帮助|快捷
Powered by Netor网同纪念,2000-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