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选目录 全部文选 添加文选 添加目录
文化交流__方伯公纪念馆
文化交流

从天才少年到晚明进士

选自<<滨州杜氏家族研究>>

  杜诗生于明万历初年,幼时聪明异常,品学兼优.读书时每到记载古人忠孝结义的故事,总是感慨万端,赞叹不已,并下定决心自己将来也要做这样的人.当时读书人都知道杜家有一个天才少年,并尊称他为"友白先生".后来在刑部为官的叔祖父杜其萌也曾经扶摸着他的头说:"将来为杜家光宗耀祖就靠你了."可见父辈祖辈都认为将来这孩子定有出息,对他寄予很大希望.有一次,杜诗的父亲绍轩在街上的酒馆闲坐,正碰上有人喝醉酒后把一头猪哄赶到知州衙门里去了,知州大人非常生气,派人查找滋事者,错把杜诗的父亲也押了进去.当时杜诗只有6岁,牵着父亲的衣服跟在后面一起到了衙门里.并走上去为父亲辩解,知州大人一看他伶牙俐齿,据理力争的样子,认为这个小孩气度不凡,说:"这孩子真是个好苗子,将来定是一匹千里马.奶牙尚未换掉,就出口文采华丽,头头是道,他父亲哪里能比得上!"
  又过了七年,杜诗13岁时参加童子试,整个私塾没有比得上他成绩好的,督学范文恪认为他的文章优秀异常,超过了州府学堂的那些秀才们的文章.不久,他的父亲染重病卧床不起,多方延医疗救,无果而亡.杜诗痛不欲生,极尽人子之孝后,他带者母亲和两个弟弟来到荒凉的墓地处居住,为父亲守制.居住的地方冷清寂静,一家人粗茶淡饭,戚面素衣.乡人暗中观察杜诗一举一动,常常看见他双眼含泪,悲痛的神情一直没有改变.
  明万历二十年(1592年)杜诗考选为贡生,来到京师国子监就读,他专心致志的钻研学问,做文章坚决摒弃华而不实的文风,并以历代贤明之士为榜样努力进取.当时国子监的著名学者都对他很赞赏.明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杜诗到济南应山东乡试,中举人.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再应礼部会试,考中进士,成为当时名声很大的主考官,内阁大臣沈一贯的门生.沈一贯对杜诗大加赞赏,并常拿他的应试考卷来做范文,沈一贯还亲自上书朝廷,详细述说了杜诗的母亲如何坚守操守,含心若苦地抚养三个儿子成人,皇帝下旨旌表其门.
 浏览:813
设置 修改 撤销 录入时间:2007/10/26 12:15:35

新增文选
最新文选Top 20
选自<<滨州杜氏家族研究>>赏罚严明造福一方(收藏于2007/10/26 13:17:42
选自<<滨州杜氏家族研究>>从天才少年到晚明进士(收藏于2007/10/26 12:15:35
选自<<滨州杜氏家族研究>>杜氏家族政绩故事之<杜诗不建魏忠贤生祠>(收藏于2007/10/26 1:17:02
1/2页 1 2 向后>>


访问排行Top 20
选自<<滨州杜氏家族研究>>杜氏家族政绩故事之<杜诗不建魏忠贤生祠>(访问1422次)
选自<<滨州杜氏家族研究>>赏罚严明造福一方(访问823次)
选自<<滨州杜氏家族研究>>从天才少年到晚明进士(访问814次)
1/2页 1 2 向后>>

注册|登录|帮助|快捷
文化交流
Powered by Netor网同纪念,2000-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