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选目录 全部文选 添加文选 添加目录
演艺明星纪念园__开辟现代主义电影先河——英格玛-伯格曼
网同名馆演艺明星纪念园

英格玛-伯格曼:影像王国里独一无二的存在

文/赛人

  我的影片令自己都感到压抑。我很少看自己的影片,因为看了之后我的情绪会很激动,会忍不住颤抖和痛哭,感到自己很可怜。
  
  一个人若不自杀,就该接受生命。自杀和接爱,二者选其一。
  
  我现在选择接受。
  
  说句不恭维的话,不少人认为伯格曼早死了,他还活着,过着隐居的日子。为什么人们会对伯格曼产生这样的印象,他就是22年没有拍电影了,按他自己的说法,他要把这种习惯保持到他离别人世的那一天。导演不像作家,好长时间没有作品出来,大家仍觉得他还健康。而导演一旦撂挑子,就好像他要隔绝人世一样,毕竟电影要比文学要热闹得多。说是这么说,但也只有伯格曼才能留给人们这样的印象。他息影息得早(那年只有64岁,正是一个导演年富力强的时候,而且他又继续活了22年,说明他的健康状况良好,还能战斗)。另外一个问题就比较敏感,有多少人在看伯格曼电影,他是拍给他自己看的,还是为那些对他感兴趣的人在拍电影。其实这对伯格曼和伯格曼电影而言,都是废话。可以说,伯格曼是在发自肺腑地表达着他对这个抽象而混乱的世界全部的爱憎,他是影像王国里独一无二又必须面对的存在。
  
  童年:
  
  四岁时,伯格曼就曾和他的女玩伴互相比较各自身体的构造,也终于让他们发现了一处极为有趣的不同。他和他父母关系不好,最大的爱好是幻想,为这他母亲经常带他去看儿童心理诊所。这是个体弱且多动的孩子,七岁时,接触电影,并通过玩具交换,从其兄手里获得一台放映机。
  
  伯格曼的父亲是个不苟言笑的牧师,母亲出生于中产阶级,两人都有着不俗的容貌。可父母关系并不融洽,伯格曼和他父母的关系也比较恶劣。伯格曼念大学一年级,就已经念得不耐烦了。他先把他的想法跟他父亲谈了,父亲像往常一样打了他一耳光,伯格曼没有像从前那样,而是挥动拳头,并把老子打倒在地。连赶来劝架的母亲,伯格曼也没有放过,照样是一耳光。然后收拾行李,离家出走。
  
  在伯格曼取得巨大声名后,他和他家人的关系有所缓和。
  
  爱情:
  
  伯格曼是影剧双栖的大师,他电影方面的成名作为[夏夜的微笑]。在这之前,他已有过3次婚姻。一个儿子,3个女儿,其中有一对女儿是双胞胎。他继续结婚、离婚、生孩子,包括和他的演员以及各类有思想的女人,发生着比友谊更进一步的关系。严格来说,伯格曼的影片没有一部真正涉及到爱情,当然,他对女人颇有心得。女人在他的影像里善于互相伤害,[沉默]、[假面]、[呼喊和细语]、[秋天奏鸣曲]表现地尤为突出。她们乐于倾诉却异常冷漠,言不由衷却想获得内心的安稳。但与他有染的女人,大都对伯格曼保留好感,乃至爱意。伯格曼暮年之后,承认自己对异性的冷漠,并表示出极为深刻的悔意,他说他无论如何也不知道怎样去爱一个女人,哪怕是一个。
  
  央视曾远赴瑞典采访过这位老头子,包括他的儿子,一个正在电视台工作的年轻人,他对他父亲不满,说伯格曼很少关心他,就像伯格曼说他自己的父亲一样。这种轮回估计在世界各地到处都有。
  
  一出梦的戏剧:
  
  伯格曼最喜欢的作家有陀斯妥耶夫斯基、托尔斯泰,最爱的是他的老乡斯特林堡,斯特林堡的作品,最深得其心的是[一出梦的戏剧]。伯格曼说他的所有作品想要表达的事物在[一出梦的戏剧]里都能找到,在戏剧舞台上,他曾多次导演斯特林堡的大部分作品。而能让他喜欢的导演有费里尼、黑泽明,德国的赫尔措格,他对塔尔科夫斯基最为青睐有加,他认为塔尔科夫斯基做到了他不能做到的事情。这都是一些高度敏感,并对自己的言行和作品都极不满意的优秀男人。可以看出,伯格曼爱他们,就像爱自己一样。
  
  伯格曼曾说过:我的世界里爱是不存在的。从另一层意义上来说,这也是个极度渴望爱的男人。小时候,曾装病或在粪便上打滚想获得母亲的爱意。成年后,具体说是在1985年,伯格曼获得法国退伍军人协会荣誉奖,当他从爱丽舍宫出来时,门口有一辆豪华轿车在恭候我,还有四辆摩托警车在两边护驾。伯格曼说他从来没有体会到自己的名气之大,他兴奋的大笑不止,并瘫倒在汽车里。那一年,伯格曼67岁。
  
  与伯格曼擦肩而过的朋友
  
  伯格曼拍话剧时,曾接受过劳伦斯.奥立弗向他推荐的英国演员。伯格曼对他们的表演非常满意。他们靠此建立了友谊,可在奥立弗拍摄完[三姐妹]之后,伯格曼当着奥立弗的面指出这部影片的很多不足,奥立弗变得严肃,按伯格曼的说法,当初的亲切和体贴再也没有了。本来奥立弗说好会莅临伯格曼一出新剧的彩排,结果晚来了一个半小时。伯格曼为这感到过伤感。
  
  至于他最著名的两位瑞典老乡,英格丽·褒曼和葛丽泰·嘉宝。他良好的女人缘在她们这儿没有得到回应。伯格曼和褒曼在[秋天奏鸣曲]有过不太愉快的合作,一开始,褒曼对伯格曼的邀请还是满心欢喜的,但在拍摄过程中,两人龃龆不断,伯格曼对演员要求极高,却又不愿作太多的启发,他认为好的演员是不需要启发的。他甚至怀疑过褒曼是如何拿得3尊奥斯卡奖的。而褒曼眼里,伯格曼的热情是机械的,更重要的是,她认为伯格曼不尊重演员。两个人都表示过自此,不再合作。他们说到做到,但[秋天奏鸣曲]至少在褒曼这儿,成为了她个人表演生涯的最高峰。
  
  与晚年的褒曼不同,嘉宝是在盛名之时就与伯格曼有过会晤。嘉宝来瑞典看病时,特意与伯格曼见面。可两个人丝毫没有火花擦出,大家都淡淡的,说了很多废话。伯格曼后来回忆道:她的嘴巴很难看,旁边都是皱纹,和她的美貌格格不入。他也承认嘉宝的眼神是过于忧郁了。
  
  伯格曼的电影
  
  伯格曼的电影是现实、记忆和梦幻的组合。他的影片大致可分为四类,女性的情感记录,在他早期作品《女人的秘密》中一露端倪,更著名的有《沉默》和《呼喊和细语》。第二类则向上帝发难,这是伯格曼阅读障碍最大的一类电影,对没有宗教背景的国人来说,更是形同嚼蜡,其中以《第七封印》成就最大。第三类,事关潜意识,这类影片基至可作心理学的影像范本,《野草莓》和《假面》最具代表性,有很多超验色彩的描绘。第四类,涉及政治,这也是伯格曼最少被人关注的电影类型,如《蛇蛋》和《羞耻》 。但百川归海,说的还是人之生存的荒谬,并强求一切罪责来自人身,而非他物。
  
  伯格曼的梦
  
  在伯格曼看来,电影是最接近梦的事物,他接受费里尼“梦是惟一的现实”的理论,并认同电影是种生存方式。下面,我们随意找了几个伯格曼在电影里不曾做过的梦。
  
  马戏团的姑娘:
  
  伯格曼管她叫爱斯莫拉塔,还在上小学的伯格曼被这个穿白衣骑黑马的女郎迷住了。伯格曼的父母很支持他的想法,把他卖给了这个马戏团。也就是说,伯格曼很快就要离开家里和学校,却和全世界最漂亮的女人一起参加马戏表演。
  
  很不幸,伯格曼把这事告诉了他的同学,他的同学又告诉了很多人。结果伯格曼受到了家庭和学校的双重惩罚。而他的这位同学染上流行性小儿麻痹症死了,伯格曼为这高兴过一阵子。
  
  最终后果:《小丑之夜》
  
  和费里尼一样,伯格曼也有马戏团情结,也许在他们看来,跑江湖的人是最自由的。
  
  护士:
  
  一个医生想到了一个恶作剧,他把死人的残肢放进一位护士的被褥里。第二天早上,护士没来查房。人们在她的房间里找到了她,发现她裸着身体坐在床上,正在咬那只手,还把一只手指弄断,放进自己的私处。所有人都吓坏了,准备跑时,门却关上了。
  
  最终后果:《呼喊和细语》
  
  伯格曼从这里获得灵感,死人有时也会干扰活人。而[呼喊和细语]里的那段,用碎玻璃里割裂阴部的场景,不看画面,仅听那声音,痛感和快感的扭结爆发出的声响是要把耳膜和心脏一道击跨的,大多数人都祈祷晚上最好什么梦也别做。
  
  母亲:
  
  母亲开始溶化了,她的双脚消失不见了,她的眼睛半闭着,脸孔渐渐变得模糊起来。厨房传来烤鲱鱼的味道,我听到父亲在书房里咳嗽,他休息够了,已经起来坐在书桌前抽雪茄,翻阅希伯莱文的文法。
  
  最终后果:关于母亲的纪录片。
  
  伯格曼做这个梦的时候,他的父母早已又亡。在这个梦里,还有很多细节和对话,母子二人仍保持着奇怪的冷漠。
  
  这不是梦:
  
  20年前,我有一次生病动手术,一个小手术,必须全身麻醉 结果麻醉剂注射过多,我昏迷了整整6个小时,这6个小时之中,我的生命完全不见了,没有梦,没有感觉,时间仿佛停止了,那次的手术极为成功。
  
  那种感觉真神奇,那种现象告诉了我一个讯息,即我们出生到这个世界上,并没有任何意义,活着本身才是意义,人死了就化为乌有,不再存在,所以也就没有所谓的来世了。(文/赛人)
  
 浏览:621
设置 修改 撤销 录入时间:2007/7/31 14:50:58

新增文选
最新文选Top 20
记者 杨林 孙琳琳电影大师伯格曼逝世 “圣三位一体”全部陨落(收藏于2007/7/31 15:00:06
记者曾家新奥斯卡四冠王伯格曼辞世 李安悲痛暂停手中工作(收藏于2007/7/31 14:59:16
记者 施庆 实习生 代鑫英格玛-伯格曼去世 严肃电影界的绝对领袖走了(收藏于2007/7/31 14:58:29
张暄/文瑞典电影大师伯格曼去世 开辟现代主义电影先河(收藏于2007/7/31 14:57:44
李一鸣“伯格曼们”影响犹在--瑞典电影在当代(收藏于2007/7/31 14:51:33
文/赛人英格玛-伯格曼:影像王国里独一无二的存在(收藏于2007/7/31 14:50:58
魏保珠/文英格玛-伯格曼访谈:生活,死亡与爱(收藏于2007/7/31 14:49:33
钟大丰钟大丰:伯格曼是一个伟大的心灵穿越者(收藏于2007/7/31 14:48:13
新京报大师轨迹:从《第七封印》到《芬妮与亚历山大》(收藏于2007/7/31 14:47:13
编者《萨拉邦德》观后感:伯格曼就是伯格曼(收藏于2007/7/31 14:46:04
1/2页 1 2 向后>>


访问排行Top 20
记者 杨林 孙琳琳电影大师伯格曼逝世 “圣三位一体”全部陨落(访问984次)
钟大丰钟大丰:伯格曼是一个伟大的心灵穿越者(访问977次)
魏保珠/文英格玛-伯格曼访谈:生活,死亡与爱(访问793次)
新京报大师轨迹:从《第七封印》到《芬妮与亚历山大》(访问779次)
李一鸣“伯格曼们”影响犹在--瑞典电影在当代(访问777次)
张暄/文瑞典电影大师伯格曼去世 开辟现代主义电影先河(访问776次)
黄琦舫撰稿评论:英格玛-伯格曼《萨拉邦德》卷土重来?(访问752次)
记者曾家新奥斯卡四冠王伯格曼辞世 李安悲痛暂停手中工作(访问746次)
记者 施庆 实习生 代鑫英格玛-伯格曼去世 严肃电影界的绝对领袖走了(访问672次)
文/赛人英格玛-伯格曼:影像王国里独一无二的存在(访问622次)
1/2页 1 2 向后>>

注册|登录|帮助|快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