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623号馆文选__话剧100年、剧评 |
|
北京人艺五十年(二)走出自己的天空 2007-01-17 时至今日,由焦菊隐先生导演的老舍名作《龙须沟》,经过“老人艺”众多表演艺术家的精心演绎,至今依然在众多观众心中留存着不可磨灭印记。老舍先生也因为《龙须沟》的成功上演,将自己的创作重心从小说转向了戏剧,最终成为建树卓著的文学、戏剧大家。 说《龙须沟》是老舍先生创作生涯的里程碑并不为过,因为在此之前老舍是以小说家闻名于世的,他创作的《猫城记》、《离婚》、《骆驼祥子》、《四世同堂》、《月牙儿》、《我这一辈子》、《断魂枪》等脍炙人口的长、中、短篇小说早已为广大读者喜爱和熟知。自从他创作了《龙须沟》之后,他的创作生涯仿佛分成了前后两半。虽然此前他也写过七、八个剧本,其中比较著名的有《残雾》、《方珍珠》等,只是《龙须沟》的成就尤其突出,它所赢得的荣誉和赞扬极大地鼓舞了作家,使他创作剧本的激情一发而不可收,在此后的十六年时间里完成了二十六部剧本的写作,成为深受观众爱戴的人民艺术家。 而身为北京人艺“四巨头”之一的焦菊隐,更是在导演《龙须沟》的过程中,确立了他的一系列导演理论。 焦先生是学戏剧出身,曾留学法国专攻戏剧,归国后长期从事戏剧教育,早已是桃李满天下。创立组建了北京人艺之后,《龙须沟》给了他最好的机遇,使他能将自己全部的戏剧主张付诸实施。现在保留在北京人艺艺术档案室的《龙须沟》导演笔记和《龙须沟》演员工作日记,都是极为珍贵的体现焦氏导演学说及其实践的第一手资料。 焦先生告诫演员:“要想创造人物形象,必须先有心象”,要在检验角色内心情感的同时,注意观察人物的外在特点,这样角色才能在舞台上鲜活起来。 在焦菊隐先生导演理论的指导下,剧组全体演职人员下到北京南城的龙须沟实地体验生活,每个演员还要记笔记,写角色“自传”。就在不断的推翻与重建之中,模糊的“心象”终于蜕变成鲜明的形象,展现在观众面前的是一台好看而真实的生活!从此,于是之将程疯子定格成为北京人艺的经典人物,他本人也由此一举成名,在舞台上活跃多年,成为一代话剧演员的优秀代表。 《龙须沟》的演出获得了巨大成功,更为可贵的是,人艺人从中概括总结出了三句“真经”,即丰富深厚的生活基础,真实深刻的内心体验,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这看似简单的三句话,却蕴涵着至高至上的艺术追求,并且成为北京人艺屡试不爽的看家诀窍,成为北京人艺的“魂”。直到今天,这三句话依然被奉为剧院的立足之本和最高目标。 为了建立自成一家的演剧体系,就先要博采众长。1954年,人艺一批年轻的艺术家被派到中央戏剧学院接受苏联专家的训练和培养,系统学习斯坦尼体系的真谛。 与此同时,人艺又把苏联专家库里涅夫请进剧院讲学并担任剧目《布雷乔夫》的艺术指导。 当然,作为一个致力于创世界水平、创中国特色、创独特风格的剧院,不光要有斯坦尼,还要有布莱希特,还要有梅兰芳!尽量吸收本民族的艺术精华也成为当时剧院的良好风尚,许多戏曲界、曲艺界的名流,像荀慧生、赵荣琛、裘盛戎、侯宝林、魏喜奎等艺术大师都先后来剧院讲课,传授姊妹艺术的表演精髓。 多方涉猎是成就大演员的关键。剧院领导深谙此道,因而下大力气培养演员的多方面修养,鼓励大家学习歌舞拳剑、琴棋书画,鼓励多才多艺,一专多能。今天享誉剧坛的于是之的书法、梅阡和蓝天野的国画、朱旭的胡琴,都是他们当年勤学苦练的回报。另一方面,也正是有了这些文化底蕴的积累,使得他们的表演才艺有了潜移默化的提高,最终成为受人尊敬的导表演艺术家。 “一个没有性格的剧院,群众一定不会喜欢。”为了打造人艺性格,人艺的领导者苦苦探寻,终于摸索出一条行之有效的成功之路,那就是学习与实践同步,统一和创新并举!在这样思路的引领下,一系列优秀剧目随之诞生——继《龙须沟》之后,欧阳山尊导演的《仙笛》和《日出》;夏淳导演的《雷雨》和《风雪夜归人》;梅阡导演的《骆驼祥子》等精选剧目都在公演后取得了良好口碑,北京人艺渐渐拥有了自己稳固的观众群。看人艺的戏成了很多百姓文娱生活的第一选择。 随着诸多佳作的问世,一批卓有才华的演员也名满京城,其中以舒绣文、刁光覃、田冲、叶子、朱琳、于是之、方倌德、胡宗温、赵蕴如、童超、苏民、郑榕、蓝天野、董行佶等为代表。北京人艺有了头牌和号召力。 更令人艺人兴奋的是,1956年,在周总理的亲切关怀下,位于王府井大街的首都剧场建成投入使用。欧阳山尊导演的《日出》成了剧场投入使用后上演的第一部剧作。从此北京人艺拥有了自己的专用剧场!人艺人拥有了施展自己才华的舞台! 面对着建国初期的火热生活,面对着一天好似一天的创作环境,人艺人血脉奔张,以空前旺盛的创作活力书写着人艺历史的崭新篇章! |
浏览:1085 |
| ||
| ||
新增文选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