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选目录 全部文选 添加文选 添加目录
松柏常青

张老太君文惠老人事略

江鲲池

  张文惠老人,娘家姓黄,丈夫姓张,在文革前没有名字,户口簿上是张黄氏。文革期间,为了适应时代,取名文惠,文,意思是指文化大革命;惠,意思是指老人的故乡广东惠东。
  文惠老人生于1906年阴历11月初6,卒于2006年6月23日,享年100岁。
  文惠老人出生在广东省惠州地区惠东县大洲乡(现名盐洲)八斗村的一个贫苦渔民家庭。父亲黄八弟,雇农出身,终生以出海捕鱼为生,有一子,名黄福,亦为渔民。文惠老人是黄八弟的女儿,自幼聪颖,心灵手巧。7岁起随父亲下海捕鱼,并学会了扒盐、晒盐。艰辛的体力劳动练就她坚韧的性格、强壮的体魄和游水本领。劳动之余,她学会了挑花。14岁时,她的挑花技术已属村里的一流水平,常用挑花所得收入同邻家女孩子在一起打纸牌,往往是赢家。18岁时,因不满包办婚姻,她便私自跑出家乡。
  1927年下半年,在彭湃的领导下广东海陆丰地区爆发了农民运动。这时文惠老人21岁,她象当地许许多多受剥削受压迫的农村妇女一样,以朴素的阶级感情投入了暴动。后来,农民运动失败了,为了逃避追杀,她逃到惠东县城,流落街头,以乞讨为生,后被当时惠东县知事王甲东的塾师张葆之先生看见,收领到汪甲东家当佣人。也许是缘分,次年,张葆之的夫人在老家安徽病逝。于是,汪甲东便为张葆之和她牵了红线,在惠东完婚。1930年春,张葆之先生辞职,携文惠离开惠东,乘船经香港、上海、安庆回到他的故乡安徽桐城。从此以后,文惠老人在安徽整整生活了77个春秋,再也没有回过自己的故乡广东。
  文惠老人刚到桐城时,家里情况比较复杂。对张葆之先生和前妻生的孩子及其家庭,她总是以宽厚之心相待,与他们和谐相处。
   1936年3月,葆之先生去阜阳县税务局任职,这时候文惠老人已身怀六甲,为了到阜阳分娩,她只身一人从桐城先到安庆,在友人的安排下又自安庆坐船到南京,在南京换乘火车到蚌埠下车,在蚌埠她把钱绑在腰间,叫了一辆黄包车,经怀远、蒙城、涡阳,历时三天,冒着极大的风险,终于安全抵达阜阳,是年农历9月1日0,在阜阳安全产下一女,此时葆之年已花甲,得此爱女,视为珍宝,取名颖生(阜阳古称颖州)。1937年春,葆之先生到合肥工作,供职于合肥县税务局,这是文惠老人第一次到合肥生活。不久,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1938年春,日军侵入合肥,葆之先生带领妻儿回到桐城。从此以后就失业在家,只是偶尔在桐城的孔城、毛河等地教蒙馆,挣得微薄的收入。家中生活主要靠文惠老人给桐城中学的学生洗衣、做饭及给地主打零工来苦苦支撑。
  1950年春,葆之先生病逝,留下妻女相依为命。所幸当时已经解放,女儿颖生就读于桐城中学,能享受人民助学金继续上学。1953年9月,张颖生以优异成绩考入安徽医学院。
  也就是在那一年,颖生和邻居青年鲲池恋爱了,鲲池本来在安庆人民银行工作,因患肺病回家疗养,文惠老人对女儿的恋爱十分支持,没有因鲲池病重而嫌弃他。1954年12月,鲲池因病退职,文惠老人便要他住到自己家中,以便照料。1956年,鲲池病愈恢复工作,供职于桐城县委办公室。1958年8月,颖生以优异成绩大学毕业,留在安徽医学院附属医院工作,便将母亲接到合肥,这是文惠老人第二次到合肥生活。1960年1月,颖生和鲲池结婚。此后两年,文惠老人在合肥和桐城两地生活,照料女儿女婿。这段时间是国家的困难时期,老人经常自己饿肚子,把粮食省下给女儿女婿。由于当时户口政策很紧,为了照顾母亲和身体不好的丈夫,1961年8月,颖生从安徽医学院附属医院调到桐城县人民医院。1962年、1964年、1968年颖生和鲲池先后生了三个孩子:张新、江朴、张浩。三个孩子都是老人一把屎、一把尿的带大的,老人还承担起了一家六口人的全部家务,女儿女婿的工资全部交给她管理,老人料理家务,精打细算,克勤克俭,好吃的全给儿孙们吃,自己吃最差的。1962年到1982年间,老人还在余家湾6号家里的屋前屋后的空地上开荒种地,养鸡养猪,改善家庭生活。
  老人对邻居们都很好。邻居都小奶奶,察哈尔人,随丈夫来到桐城。解放后被划分为地主,强迫劳动。其实都是为她的大家庭受过,自己儿子早亡,孤苦伶仃。文惠老人对她十分同情,每每在生活上给以照顾,二人交往如姐妹。老人还经常把家里节约出来的钱,接济周围生活困难的人,因而深受邻居们的爱戴,一提到张婆婆,大家都知道,德高望重。
  老人很好学,做得一手好菜,拿手菜是红烧蛙鱼、米粉肉和咸萝卜丝炒牛肉。快到八十岁时还学会了蒸丰糕的手艺。她也很好客,自1976年至1983年,每年春节家里都会请一些朋友来小聚,老人热情下厨,从不厌烦。
  老人还是街道义务劳动和治安的积极分子。1958年抗旱时,她积极参加挖河劳动,她没有缠小脚,所以挑土走路跟小伙子一样,她劳动的情形,被拍入当年的纪录片《桐城抗旱纪实》的专题片中。她还参加纪念毛主席畅游长江的游泳活动,一位老年妇女跃入水中,与青年人比试,成为一大新闻。
  八十年代,几个孙子陆续考上大学并走上工作岗位,看着自己一手带大的孙女孙子茁壮成长,喜悦之情,难以言表。可以说,从1970年到1990年这二十年,是老人的黄金岁月,因为她的艰辛劳动,已得到了最好的回报,她感到无比幸福。
  1983年到1984年,女婿女儿陆续调到合肥工作,1984年孙子江朴大学毕业后分配到淮北工作,1985年,最小的孙子张浩考上大学也离开了桐城,此后一段时间老人和孙女张新两个人在桐城生活了一段时间。1986年,两人也搬到合肥定居,这是老人第三次到合肥生活。来合肥的头几年,老人还操持一部分家务,后来随着年龄越来越大,就不再做家务了。
  2002年女儿女婿赴美探望孙子江朴,老人便住进合肥益寿苑老年公寓,在那里生活了一段时间后,她觉得在老年公寓生活很愉快,也得很好的照顾,不想回家了,此后便一直生活在那里。值得一提的是,那家老年公寓和孙女张新的家很近,只相隔几栋楼,张新经常来看她。在老年公寓里,她是属于年龄最大的一部分,但她的生活基本是自理的。一来是她身体好,二是性格使然。
  1998年,孙子张浩到广东惠东找到了老人的老家,找到了老人弟弟黄福的女儿黄粉一家人。2002年春节,黄粉一家人专程从惠东来到合肥与老人团聚,时隔七十年,再见故乡的亲人,给老人以极大的安慰。
  2005年8月,孙江朴携妻康妮、曾孙乔纳森、丹尼尔从美国回合肥,孙张浩携妻肖莹、曾孙尼莫从厦门回合肥,和孙女张新孙女婿张守凤、曾孙笑宇,及女儿颖生婿鲲池,全家齐聚一堂,共庆老人百岁大寿。
  2006年下旬,因年事太高,老人身体日衰。孙张浩闻讯于6月22日夜飞回合肥,同父母、姐姐、姐夫、笑宇一起,守候于老人床前,23日20点零5分,老人安祥辞世。
  老人在后事问题的处理上堪称楷模。1981年女婿曾为她准备了一副寿材,后来老人决定移风易俗,身后火葬,把寿材给卖了。一个从旧社会过来又没有文化的老人,能有此举实属可贵。
  2006年6月25日上午,老人的遗体在合肥殡仪馆火化。按当地风俗,骨灰于当年冬至埋葬在合肥小蜀山公墓。
  婿江鲲池泣撰挽联曰:
  寿享百年操劳致一生辛苦
  慈晖永荫蔚灵是五世其昌
 浏览:1242
设置 修改 撤销 录入时间:2007/6/23 16:06:52

新增文选
最新文选Top 20
张浩外婆的长寿秘诀(收藏于2022/3/30 12:13:41
江鲲池张老太君文惠老人事略(收藏于2007/6/23 16:06:52
小毛生平简介(收藏于2006/8/9 13:49:01
小毛生平简介(收藏于2006/8/9 13:44:43
1/2页 1 2 向后>>


访问排行Top 20
江鲲池张老太君文惠老人事略(访问1243次)
小毛生平简介(访问800次)
小毛生平简介(访问581次)
张浩外婆的长寿秘诀(访问150次)
1/2页 1 2 向后>>

注册|登录|帮助|快捷
Powered by Netor网同纪念,2000-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