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选目录 全部文选 添加文选 添加目录
松柏常青

外婆的长寿秘诀

张浩

  外婆生于光绪32年(公元1906年)农历11月初六,2006年去世,享年100岁。
  我记事的时候,外婆已经是古稀之年。亲戚朋友见面时都会说:“张婆婆要活一百岁呀!”她一律笑着回复:“哪能活那么大年纪呀,成精了,都快死了哦!”然而,她真的就这样硬硬朗朗的活到了一百岁,无疾而终。
  现在社会安定,医疗条件也好,人们追求美好生活,都很关心健康和长寿的问题。我外婆生于乱世,她的长寿秘诀是什么呢?
  
  一
  
  外婆的前半生是在解放前,历经清末和民国时期,在那个山河破碎,生灵涂炭的年代,生命如草芥,战争、饥饿、疾病、瘟疫、自然灾害等,每一个苦难,都夺走了无数中国老百姓的生命,能活下来的都是幸运儿,都是无数次的和死神擦肩而过。外婆也是这样的幸运儿,她参加过彭湃领导的海陆丰农民运动,经历过斗争失败后的白色恐怖,看到过革命党的人头被悬挂在城楼上,她跑过鬼子反,日本人的炸弹就在她不远处的人群爆炸,血肉横飞……
  她出生在广东惠东大洲岛(现在叫盐洲)一个渔民家庭,说是渔民,其实那个地方的人主要生计是晒盐(外婆叫耙盐),出海打渔倒是其次。18岁时,她被许配到一户人家,那家人对她非常不好,经常毒打她,她不信命,自己制造了一个落水的假象,偷偷跟随到大洲买盐的船来到了惠东,在县知事家帮佣。经知事介绍,嫁给我外公,1930年,随外公回到家乡桐城,从此,在桐城生活了整整57个春秋。
  1936年初,外婆身怀六甲。当时外公在阜阳税务局工作,因公务繁忙不能回来照顾她,便让外婆到阜阳来。在蚌埠下火车后,外婆十分机警,她把钱缠在腰间,雇了一辆黄包车,跟车行谎称自己没有钱,要到目的地一起结算,路上都需要车行垫钱,跑这样的长途是个大生意,黄包车老板无奈就答应了外婆的要求,并交代车夫务必保证安全。就这样,三天三夜,晓行夜宿,穿过淮北大平原,穿过无边无际的高粱地,最终安全到达阜阳,顺利产下我妈妈。后来,外婆多次跟我说,这是她一生中最担惊受怕的一次经历。
  1938年春,侵华日军打到了安徽,外公只好带着一家人回到桐城,这个时期去外地的交通都中断了,外公无法出去工作,只能偶尔在孔城、毛河等地教蒙馆挣点微薄收入,家里一下子没有了生活来源,外婆便开始给桐中学生洗衣、做饭,给附近地主家打短工,供我妈妈上学,就这样,熬到桐城解放,我妈考上了大学,外婆的担子才轻了,后来的幸福生活也就有了基础。
  外婆没有文化,她就是这样凭着自己的机敏、大胆和坚韧,不停的与命运抗争,躲过了一个个风险,为自己赢得了生的机会。
  
  二
  都说生命在于运动,可是,在我记忆中,外婆好像没有参加过什么真正意义上的体育运动,唯一可以说的,就是游泳,她是海岛人,7岁就随父亲下海了。1977年,桐城县体委举行横渡境主庙水库活动,纪念毛主席畅游长江10周年,她兴致勃勃的带我去看,这时,她已经七十一岁了,跟我回忆起1958年的情景:那时是大跃进时期,街道上叫她去参加游泳活动,说她是广东人,一定会游泳,虽然已经几十年没有下水了,外婆仍欣然应允,一个年过半百的家庭妇女跃入水中,与青年人比试,成为当时城关的一大新闻。
  
  她最主要的运动,其实就是做家务,一年四季,从早到晚,过年过节的时候更忙,一直到90年代,她每天还做饭,扫地。
  从六十年代初开始,外婆就承担起了全部家务。那时,我爸爸妈妈都要上班,单位人又少,工作特别忙,经常还要下乡,基本上顾不了家,我们姐弟三个年龄尚小。外婆就负责全家人的一日三餐,打扫卫生,洗衣缝补,买菜挑水,后来,随着我们不断长大,多少也能帮一点忙,但主要家务活还是外婆在干。为了让家里人吃得更好,同时节省开支,她在房前屋后,在净土莲社后山和余家湾小河边开荒,烧火粪,种山芋,种各种青菜、丝瓜、四季豆、豇豆等,她种的番瓜(南瓜),长满山坡,收获的时候,一个个磨盘大的番瓜堆满了床下,黄灿灿的。
  她特别善于学习,不停地学习各种技艺,为家里制作食物,家里吃的酱、豆腐乳、香肠、腌菜、腊肉、炒米都是她一手做的,她还会做年糕(腊水粑)、元宵、馒头、包子、饺子、烙饼、粽子、糯米粑,70多岁的时候,在招待所胡师傅的指导下学会了蒸丰糕。
  我们家有两个院子,面积很大,她就在院子里养鸡、养鸭、养猪,最多的时候养了二十多只鸡,两头猪,还养了猫和狗。
  猪粪和鸡粪是可以卖钱的,她有熟悉的买主,定期结算。不会写字,她就用打绳结来计数,日后和买家对账。
  除了在家里劳动外,她还积极参与街道组织的各种劳动,比如抗旱、修水库、巡更等。1958年,境主庙水库动工兴建,在毛主席亲自参加十三陵水库建设的行动感召下,无数桐城人民都投入到了境主庙水库的建设中,外婆也不例外,她没日没夜的参加劳动,晚上都是和同伴一起睡在大河湾的石头上,她劳动的情形,还被拍入《桐城抗旱纪实》的专题片中。
  外婆就是这样一辈子不停地地劳作。
  除了牙疼、手腕骨折过一次、腿酸(晚年)之外,她没有生过什么大病,也没有什么慢性病。
  三
  
  在她的辛勤操持下,我们家三代同堂,其乐融融。即使是在文化大革命那样的动乱年代,爸爸被关了牛棚,妈妈经常到农村开展巡回医疗,只要外婆在家,我们就安心。
  她一辈子和邻居也是和睦相处。在余家湾,她辈分最高,但她从不居高临下,倚老卖老,她与世无争,尽管有话她也不会憋在心里,但从不和邻居争吵。她是门口人的主心骨,谁家里吵嘴,都来投她,她一边做听众,一边来回劝,经常是婆婆前脚走了,媳妇后脚就来了。
  我爸爸妈妈结婚以后,工资都由她统一管理,她精打细算,克勤克俭。但经常会把省下来的钱借给左邻右舍,那时家庭经济困难的人多,有人实在还不起,外婆也就算了。
  我家有两棵枇杷树,据说枇杷叶可以治很多病,很多邻居有病时都到我家摘枇杷树叶,外婆一律来者不拒。
  1967年,文革中的桐中学生分裂成“好派”和“屁派”,发生武斗,多人死伤。负伤者从桐中翻墙到我家,外婆看他们可怜,非常同情,不仅为他们包扎伤口,还买肉炖汤给他们吃。
  但她自己对生老病死却始终看的很淡。净土莲社是外婆看着建起来的,历任主持都和她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但她不拜佛,不烧香。八十岁的时候,她将我妈早已为她准备的一副上好棺木处理掉,决定身后火葬。
  
  四
  
  今人说起长寿秘诀,一定离不开饮食。可是,外婆一辈子生活简朴,吃的都是最普通最简单的饭菜,喝的就是余家湾的井水,好吃的东西都节省给我们这些孩子吃,即使后来生活无忧了,她在饮食上也没有什么特别的讲究。
  她经常跟我们说:“要饱早上饱,要好祖上好”。吃饭一般吃八分饱,但对早饭很重视,经常是满满一碗酱油炒饭。八十岁以后,特别爱喝咖啡,床头柜上摆满了雀巢咖啡的罐子。
  早上起床时,她会先坐一会;晚上睡觉前,甚至是夜里,喝一点水。这些行为对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是有好处的,不过她未必懂得这些道理,她只是习惯。
  
  
  五
  
  外婆的长寿秘诀,其实根本就不是什么秘诀,只是习惯和本色。
  儒家经典《论语》里有“仁者寿”的说法,《中庸》里更是明确强调“大德……必得其寿”。
  外婆没有文化,不识字,根本不知道什么儒家经典,她也不是大德,但她一辈子个性坚韧,与人为善,与世无争,豁达开朗,置生死于度外,不管生活环境怎么变化,始终保持着一个中国农民(渔民)的本色。
  现在海晏河清,正逢盛世,物质条件比起外婆所处的年代好上岂止百倍。
  我想,做事勤劳,生活简朴,从容有爱,宽以待人,多做加法,严于律己,多做减法,多动腿,多动脑,懂得趋利避害,如此,即便不能长命百岁,也可以心情舒畅,颐养天年。
  
  
  
  张浩2018年12月12日写于厦门
 浏览:149
设置 修改 撤销 录入时间:2022/3/30 12:13:41

新增文选
最新文选Top 20
张浩外婆的长寿秘诀(收藏于2022/3/30 12:13:41
江鲲池张老太君文惠老人事略(收藏于2007/6/23 16:06:52
小毛生平简介(收藏于2006/8/9 13:49:01
小毛生平简介(收藏于2006/8/9 13:44:43
1/2页 1 2 向后>>


访问排行Top 20
江鲲池张老太君文惠老人事略(访问1242次)
小毛生平简介(访问800次)
小毛生平简介(访问581次)
张浩外婆的长寿秘诀(访问150次)
1/2页 1 2 向后>>

注册|登录|帮助|快捷
Powered by Netor网同纪念,2000-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