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623号馆文选__话剧100年、剧评 |
|
本站 2007-5-7 8:52:00 作者:杨萌 郝洪捷13 老舍 曹禺 郭沫若并行焦菊隐 欧阳山尊 夏淳 梅阡齐名涌现经典作品 文坛泰斗坐镇 话剧奠定主流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话剧艺术也迎来了茁壮期。 老舍、曹禺、郭沫若并称三大编剧。焦菊隐、欧阳山尊、夏淳、梅阡并称四大导演。也正是这些优秀的导演和编剧,成就了当时的一大批著名演员。 此后,中国话剧至今还没有出现过著名导演和编剧如此密集的时代。 这个时期有不少老剧作家的新作诞生,如郭沫若的《蔡文姬》、田汉的《关汉卿》、曹禺的《胆剑篇》、老舍的《茶馆》等,成为中国当代话剧史上的经典之作。 老舍:叫演员来家读剧本 从1949年老舍归国到他逝世的17年间,是他戏剧创作的丰收期。先后发表、出版的话剧剧本有《龙须沟》(1950)、《春华秋实》(1953)、《西望长安》(1956)、《茶馆》(1957)等20余个。 老舍之子舒乙回忆说,老舍先生当时写出一个剧本之后,就习惯性地把演员叫到家里来读剧本。演员很喜欢听他朗诵,从他的朗诵里,可以学到这句台词怎么说,用什么语气,同时也认为是极大的享受。 当时老舍认为剧作家需要天天和导演、演员以及其他专门技术人员有亲密的接触,要与演员打成一片。北京人艺博物馆里至今还有《茶馆》排演之时,老舍同导演焦菊隐以及演员于是之、蓝天野等人讨论剧本的照片。 舒乙回忆起当时的情景时很感慨:“当时人艺的许多演员都成了我家的常客,他们经常对我父亲说,‘您什么时候为我也写个角色。’有的演员到家里谈话,谈完之后有时候就跟我父亲说,‘老舍先生,你给我一包好烟吧。’” 焦菊隐:派金雅琴去学打铁 当年排练老舍作品《龙须沟》时,焦菊隐先生对于剧组全体人员下了个死命令:每个人都要去龙须沟体验生活。 金雅琴如今已经是东京电影节影后,当年在《龙须沟》里被分配做舞台效果工作。剧中有一段打铁的戏,她觉得这很容易,没当回事。 排练时,焦菊隐先生忽然就发了很大脾气,喝问:“那铁是谁打的?!”金雅琴吓得哆里哆嗦从后台走了出来。焦先生一看,是个20岁的小丫头,也没多说,命令道:“明天早上去天桥看一看,打铁师傅是怎么打的!” 金雅琴没敢吭气,第二天天不亮就奔了天桥。到铁匠铺一看,傻了眼——原来打铁是那样好看,几个精壮男人,光着膀子,露出健美的身材,把铁打得节奏分明、铿锵悦耳。 “丁当,丁当,咣,咣,丁丁当!”个中所蕴含的“力”,令这些社会底层的汉子格外的美。金雅琴几乎看迷了。回剧院再做打铁的效果,焦先生笑了,满意了。 曹禺:病床前给朱琳说戏 1954年,《雷雨》第一次搬上人艺的舞台,当时朱琳饰演鲁妈。 朱琳把曹禺称作自己的恩师,“那时候我们挺幼稚,从头到尾就知道哭。曹禺就跟我们说,‘你们老哭老哭观众受得了吗?都把观众哭累了。你们不能这样演,人活着应该是积极的,哭能解决什么问题?应该积极地想办法。’” 后来只要人艺演曹禺的戏,他就坐在舞台池子边上,看观众的反应,看演员的台词、表情对不对,观众的反应正常不正常。 朱琳回忆说自己演鲁妈的时候,“有一天我有一点感冒,在床上睡觉,曹禺就拿个小板凳坐在床前,给我解释当时的时代背景和鲁氏这个人物的处境风格,使我扮演这个角色豁然开朗。” “幕后明星”话剧不完全手册 名称 编剧 导演 《龙须沟》老舍 焦菊隐 《雷雨》曹禺夏淳 《日出》 曹禺 欧阳山尊 《北京人》 曹禺 田冲 《骆驼祥子》 老舍梅阡 《关汉卿》 田汉 焦菊隐 欧阳山尊 《名优之死》田汉 夏淳 《智者千虑 欧阳山尊 必有一失》柏森 本版撰文/记者 杨萌 郝洪捷 部分材料摘自《艺术人生》访谈 |
浏览:644 |
| ||
| ||
新增文选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