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623号馆文选__话剧100年、剧评 |
|
文章发表时间:2004/01/11 这个小型的告别仪式,也是英若诚去世后首次举行的一个公开纪念仪式 摄影/记者 黄亮 依然是熟悉的排练场,依旧是那曲曾在《上帝的宠儿》中无数次响起的《安魂曲》,昨天,英若诚又“回”到了他艺术人生的起点???北京人艺。在这里,他从来都是当然的主角,是“英大学问”,是“平民艺术家”,是“高层次的文化使者”,但这一次,他却成为了倾听者。排练场正中悬挂的英老照片虽然绽放着安详的笑容,但生命的暮色已悄然爬上了他的面庞,不过他曾经塑造的一系列经典艺术形象和翻译、导演的剧目却依然光鲜???《龙须沟》中的刘掌柜、《骆驼祥子》中的刘四爷、《茶馆》中的刘麻子、《雷雨》中的鲁贵、《推销员之死》中的威利?罗曼,《请君入瓮》、《哗变》、《芭巴拉少校》等不仅将作为英老的墓志铭永存,同时也将成为中国戏剧永恒的见证。 这是一场没有眼泪的追思会,朱琳、郑榕、苏民、林兆华、朱旭、濮存昕、任鸣、梁冠华、杨立新、徐帆等悉数到场,虽然情感脆弱者说到动情处都会哽咽片刻,但大家都时刻提醒自己尽量不让眼泪掉下来。原因很简单,用苏民的话说:“英老生前不喜欢悲悲切切的场面,他说话不幽默一下,他就觉得不过瘾。”也正因如此,大家不约而同回忆起了英老一些有趣的生活片段,如他喜欢吃麻豆腐,还经常跟不习惯北京口味的南方同事开玩笑说要请人家吃麻豆腐;他在手术台上还和护士开玩笑说自己的脸色黄是因为天冷涂的蜡;他曾经用劳动布做出很时髦的书包送给同事;他擀的面条特别筋道…… 苏民说:“上世纪50年代初,我们一批好事之徒成立了‘废话协会’,没事就在一起天南海北地聊,协会的宗旨是知识上的黑暗是我们的耻辱,‘英大学问’自然是协会的中心人物。 有一次,我们聊到辩证法中万事万物都是有内在联系时,有人就随口问他北斗星和蚯蚓有内在联系吗?他马上用宇宙中天体运动的规律和四季的交替进行了解释,赢得了大家的喝彩。”杨立新说:“我现在还清楚地记得1978年第一次见到英老骑着一辆助力车在剧院传达室取信的情形,回想起来仍觉得很亲切。”徐帆说:“我和英老虽然没有深入接触过,只是见面问好,但我很喜欢像他这样的长者,他的心理很健康,他有着一个广博的胸怀,他能够与年轻人融合,我相信有了这种沟通,没有什么事情是做不好的。”梁 |
浏览:772 |
| ||
| ||
新增文选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