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623号馆文选__刁光覃、朱琳 专辑 |
|
本文的标题是“知识的宽容”,真正要说的意思,是知识分子的宽容精神。其实,对于一个真正认知知识的人来说,在他的身上,知识和宽容应该是同步的。知识的本质就是宽容,因为人类知识的海洋包罗万象,无边无垠。正因为如此,才有“学海无涯”之语,一个人穷一生知识之积累,也还只是沧海之一粟。所以,对于具体的个人而言,在吸纳和释放知识的过程中,存在一些这样那样的不足甚至谬误,实属情理之中;指出这些不足和谬误,接受和认识别人指出的不足和谬误,也都属情理之中。无论从哪一个角度讲,知识积累越多,就越能认知知识的真谛所在,就越会懂得宽容,就越不会斤斤计较、汲汲于名利,甚至睚眦必报。 懂得宽容,就会时时处处表现出从善如流的雅量,就会闻过则喜,而不是讳疾忌医、文过饰非。 上世纪60年代,文坛盛传过郭沫若拜朱琳为一字之师的佳话,足可为后人师法。其时北京人艺正在排演郭沫若的新编历史剧《蔡文姬》,出演蔡文姬的著名话剧演员朱琳就一句台词向郭老提出了添加一个虚词以增强感情色彩的修改意见,郭老听后立刻表示同意,并兴奋地感谢朱琳: “你真是我的一字之师哪!” 听了郭老的这句话,当时在场的演职人员无不深为感动。郭沫若“一字之师”的故事,实际上还是反映了一个知识分子对自己在浩瀚知识空间的正确定位问题,知识积累越多,就越是感到自己的不足,就越是虚怀若谷,渐而进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境界。此生只知孜孜求进,不为名利所累。别人对我的文章、我的作品意见提得越多,我越是求之不得,利己利人,岂不快哉? 懂得宽容,就会时时处处与人为善,在善意地给别人指出存在的缺点错误后,要有一种“得理也让人”的姿态。其实,这本身也是一个人在知识空间的正确自我定位问题。“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今天你能看到并指出别人的缺点错误,明天别人也可能会给你指出缺点错误。“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对别人的问题,点到为止,适可而止,这才是不掺和私心杂念的坦荡心态和理智行为,才是人类在共同吸纳、释放、创造知识进程中的科学态度。在知识和学术问题上,出现一些争论,出现一些批评和反批评,都是正常的现象;对别人所犯的一些显而易见的缺点错误,对一些显而易见的足可形成结论的事情,应始终如一地抱定治病救人的善良动机,对一些新闻媒体刻意的炒作行为,尤宜取三缄其口的谨慎态度,更不必非要把别人的头硬摁在地上立刻认错不可。其实,在文学批评问题上,很值得效法当今的拳击比赛,比赛的一方被对手打倒在地,裁判数数到10以后,倒地的一方无法重新站起,裁判和公众就欢呼他的对手获胜,因为观众最清楚比赛规则,获胜的一方无须在把对手打翻在地之后,再去踩上一个脚,非要宜将剩勇追穷寇到底不可。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凡事要有一个度,逾越了这个度,事情就会走向反面。 逝者如斯,旁观为训。清者自清,浊者自浊。其实,我们从身边发生的新闻故事中经常能学到许多为文做人包括做工作的道理。写到这里,又想起古人的两段话,一段是前面提到的:“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重以周,故不怠;轻以约,故人乐为善。”一段是:“君子诲人不倦;君子闻过则喜。” 张光武 |
浏览:1483 |
| ||
| ||
新增文选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