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选目录 全部文选 添加文选 添加目录
民族脊梁__人民艺术家——刁光覃
民族脊梁
74623号馆文选__刁光覃、朱琳 专辑

朱琳曾在田汉的五幕抗战话剧《秋声赋》中扮演过女主角胡廖红

综艺节目《永生的田汉》创作回顾

  
  福建人民广播电台 郭戴云
  
  
    综艺节目《永生的田汉》是我在1998年创作的节目,这个节目播出后受到听众的热情赞誉,并获得了1998年度福建省广播文艺一等奖、中国广播文艺奖一等奖。作为这个节目的主要创作者,能利用这次机会认真回顾一下制作节目的前前后后,的确是很有必要的。下面我将就选题的思考、材料的准备、人物的采访、稿件的写作、节目的制作等几个方面来谈一谈这个节目的创作过程。
    一、选题的思考
    1998年是田汉诞辰100周年的年份,也是田汉逝世30周年的日子。对于这位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杰出的无产阶级文艺战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词作者,我有着很深的感情。因为早在念大学的时候我就特别推崇田汉在“南国剧社”时期的话剧作品,而且在学生剧团也曾饰演过田汉话剧中的人物。特别是田汉那800万字的文艺作品更是让我对这位伟大人民艺术家有了深刻的认识。田汉一生涉猎多种艺术品种,他创作的艺术作品包括电影、戏曲、戏剧、歌曲、诗歌、散文等等,而且他的作品基本上作到了广为人知,比如:《义勇军进行曲》、《毕业歌》,话剧《关汉卿》、京剧《谢瑶环》等,有了这些广为人知的作品,其实就等于这个节目成功了一半。同时田汉的一生又是为祖国、为人民、为艺术不断奋斗的一生,可以说贯穿他精神始终的就是为人民、为祖国不倦地创造,不懈地努力,不屈地战斗,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这样的人物,这样的作品是我选中这个题材的基本考虑。
    这个题材的选择与以往最大的不同是:摆脱了以往以地方特色为主的选题的方式,第一次把关注的目光投向大的题材,投向地方台不容易驾驭的题材。另外在深入思考和研究田汉的悲剧命运的同时,我们其实把关注的目光投给了田汉这一代知识分子和他们所遭遇的一切,由一个人的题材上升到一个时代知识分子的遭遇。
    这个选题报给台里,台领导给予了充分的肯定。经过和同事们的共同研究,共同探讨我们确定了“以田汉永生的精神和不朽的人格魅力为重点,以各个时期代表田汉爱国主义激情的艺术作品为主线,既展现田汉作品的艺术魅力,又表现田汉精神的不朽境界,并揭示出田汉以及那一代知识分子的悲剧命运”这个总体框架。
    定下框架后,我考虑的第一个问题便是:这个节目制作出来后要给听众带来什么?从它的内容上来说,这应该是一个振奋民族精神,弘扬爱国主义传统,反思历史经验和教训的节目;同时它又是一个激昂向上,哲理性强,给人思考与启迪的文艺节目。带着对这个问题的思考我开始收集有关田汉的一切资料,并从中挑选能够为我所用的材料。
    二、材料的准备
    田汉有着五十年的创作活动和成就,光作品就有800多万字。各种版本的《田汉传》更是不计其数。这还不算我在各类报刊、杂志上收集的大量有关田汉的材料。可以说我所占有的资料数量是相当可观的。《永生的田汉》这个节目虽说是一个大容量的综艺专题节目,但是相对于田汉五十年创作历程以及浩如烟海的艺术作品来说,也是一个极为有限、极为短小的篇幅。解决矛盾的办法是精选素材、优中选优,确实把那些成功的、精彩的、足以代表田汉艺术创作、田汉永恒精神的材料选择出来。选择材料的工程是相当大的,利用两三个月的时间我阅读了好几种田汉的传记文学、阅读了所有能收集到的有关田汉的资料和田汉所有的代表作品。通过对资料的筛选,我把着眼点放在最能体现田汉爱国主义情感的作品与故事中。
    我们都知道综艺专题最根本的就是贯穿节目始终的一个个小节目,这些小节目既是田汉作品的展示,又是田汉创作与精神的体现。所以按照时间顺序,我选择了以下的作品作为这个专题的节目的素材:
  首先是《义勇军进行曲》,这是田汉创作的顶峰,也是田汉精神永生的意义所在。这首亿万中国人久唱不衰的歌曲在节目中一共出现三次。当时在省里参评的时候,有些专家提出这首歌用的次数太多了,但是我考虑《义勇军进行曲》可以说是田汉抗日爱国激情爆发的产物,它的核心精神在当时、在以后的确是足以代表我们全民族的心声。所以,我还是决定按照我原先设想的方案来使用《义勇军进行曲》。第一次使用是在节目的开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作为节目的引子,由它引出这个节目的人物——田汉,第二次的使用是在专家分析了国歌诞生的必然性之后,《田汉传》的作者董健老师说:“国歌的诞生不是偶然的,当时那么多抗日救亡的歌曲流行,为什么惟独只有《义勇军进行曲》才能成为国歌?因为这首歌曲把中国反抗外来侵略的独特的民族精神,高度概括提炼,用诗歌的意象表现了出来,这在田汉来讲是经过长期酝酿的。田汉从小就喜欢长城,血肉长城在田汉心目中是长期存在的祖国的象征。”正是基于董健老师的分析,我们第二次使用的是原版的《义勇军进行曲》。第三次的使用是在节目的结尾,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作为结束既升华了节目的主题,又起到了首尾呼应的作用,在雄壮有力的国歌声中我们可以强烈地感受到田汉作品及精神的永生。
    其次我选择了歌曲,《毕业歌》、话剧《回春之曲》当中的插曲《梅娘曲》、歌剧《扬子江暴风雨》当中的插曲《码头工人歌》和诗歌《敬献我死守闸北之忠勇将士》以及话剧《秋声赋》中的配乐朗诵《落叶之歌》等各个年代田汉抗日爱国作品,这些节目在整个专题中就像一粒粒珍珠串联起了一条通往田汉精神实质的道路,它们让我们真切地一步一步的触摸到田汉精神的实质。
  如果说以上所选作品是田汉解放前抗日爱国热情的产物,那么话剧《关汉卿》以及京剧《谢瑶环》则是田汉在新中国成立后为新生的祖国和人民献上的一份最深情的礼物。
    阅读这两部作品时,我一直在寻找它们与《义勇军进行曲》一脉相承的田汉精神的实质,最后我发现其实《关汉卿》《谢瑶环》中所着力表现的“为民请命”的思想也是田汉精神实质的一个部分,或者更确切地说是田汉终生一以贯之的“为人民、为祖国不倦地创造、不懈地努力、不屈地战斗”的精神实质的延续、提升。
    有了这样对所选节目细致入微地分析,我仿佛找到了创作这首节目的法宝。而这时我又遇到了另一个难题:怎么把精心选择出的一个个节目有机地串联起来,使它成为一个结构完整、文字优美的综艺专题?我从所占有的材料中选出了一些与作品内容相关的故事,我发现这些故事如果由我讲出来,即使文字再优美,也还是一些材料的堆砌,说服力和教育意义都不是很大。这时我想到了采访。
    三、人物的采访
    应该说,我们台对我的一些创作想法还是相当支持的,当我提出要到北京等地采访田汉的子女、生前好友及合作者的时候,台里马上批准,于是就有了我的北京、上海、南京等地之行。
  在出发前,我和同事们反复研究采访对象。可以说每一位的采访对象都是我们多次商量并确定下来的,包括采访提纲都是事先拟定好的。
  首先是采访对象的选择:
    1、田汉的儿女。田汉共有三个儿女, 田海男、田野、田大畏。在这三个儿女中, 田海男先生儿时曾参与过父亲的歌剧《扬子江暴风雨》的演出, 对于那段历史他肯定难以忘怀。田汉的女儿田野和父亲的感情最深, 而且所有的子女中只有她继承了父亲的事业, 她是江苏省话剧院的专业演员, 五十年代曾在父亲创作的大型话剧《文成公主》中饰演文成公主, 所以她也是我们的首选采访对象之一。
    2、田汉的生前好友。对于田汉生前好友的选择颇费周折,按照田汉儿女提供的线索,我把电话打到这些已年至耄耋的老人家里,让我感到非常遗憾的是,这些老人由于年事已高,口齿已相当含混,不符合广播采访的要求。正在我一筹莫展的时候,突然从文艺报上看到了剧作家杜宣写的一篇回忆田汉的文章,我如获至宝,通过各种渠道打听到杜老的电话。因为杜宣是当年唱着《义勇军进行曲》和《毕业歌》奔赴抗敌前线的爱国青年,所以在谈到与田汉的友谊时,他特别激动,热情地欢迎我到上海采访他。
  
    3、田汉的合作者。曾经与田汉合作过的人都说:田汉是一个精力旺盛、激情似火的人。在他的合作者中既有曲作家、剧作家,又有演员。其中北京人艺的老演员朱琳曾在田汉的五幕抗战话剧《秋声赋》中扮演过女主角胡廖红,而《秋声赋》恰好又是被我选中的材料,于是,我们决定朱琳作为我们的重点采访对象。
  
  4、研究田汉的专家。前面我已提到,现已出版发行的有关田汉的传记文学有很多种。这些传记文学我几乎全部通读了一遍。最后我选择了《田汉传》的作者——南京大学田汉研究专家董健老师作为我的采访对象。选他作采访对象基于两点考虑。一是《田汉传》是所有田汉传记文学中最富文学味的,他没有拔高田汉,他给予田汉的更多的是人性的思考和人文的关怀,特别是对于田汉的文革中所遭遇的一切,董健老师更是以一位作家高度的责任感为我们敲响了历史经验和教训的警钟。二是董健也生活在南京,和田汉的女儿田野在一个城市,这样可以节省一些节目经费。选择好了采访对象后,接下来便是拟订采访提纲。
   
   其次是采访提纲的拟订。拟订采访提纲是一个让人绞尽脑汁的过程, 因为出去采访一次很不容易,你既想获取更多的第一手资料,又不能漫无目的背离整道专题的主要框架,同时还要考虑到被采访者的年龄、身份、地位。比如在拟订对董健老师的采访提纲时,我请他主要谈了为什么《义勇军进行曲》会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在当时,在以后给人们带来的影响?话剧《关汉卿》和歌曲《义勇军进行曲》内在精神实质的必然联系等。可以说这些问题都很好地回答了我想在专题中表达的田汉精神的实质。再比如,对田汉的女儿田野的采访,我主要针对田汉在文革中所遭受的迫害来提问,虽然对于被采访者来说回忆那段历史比较痛苦,但是她却可以告诉我田汉在最后的日子里鲜为人知的故事,而且在她声泪俱下的讲述中更给人一种警醒的作用。
    再次是采访录音的剪辑。当过记者的人都知道剪辑采访录音是广播节目中最重要的一道工序。由于种种原因,采访回来的录音有些不能直接使用,必须经过记者编辑的加工处理之后与整体节目框架相一致相融合才可以使用。广播文艺节目如果使用采访素材的话也不例外。
    为了更多地掌握第一手资料,我对每一位被采访者的采访录音都在60分钟以上。采访回来以后我把五位被采访者的采访录音全部抄为文字,足足有一大本稿纸,面对这一整本的采访文字稿,我整整琢磨了5天,最后这一大本采访稿被我剪成不到三页稿纸,而剪出的音响每人也只有30秒,因为我知道在文艺节目中如果采访录音使用过多会大大地削弱文艺作品的艺术魅力。下面我们来听一听董健老师的采访录音。(放录音片段: 国歌的诞生不是偶然的。当时那么多抗日救亡的歌曲流行,为什么只有《义勇军进行曲》才能成为国歌?因为这首歌,把中国反抗外来侵略的独特的民族精神,高度概括提炼,用诗歌的意像表现了出来, 这在田汉来讲是经过长期酝酿的。田汉从小就喜欢长城,所以血肉长城的形象是长期酝酿的, 长城在田汉的心目中是长期存在的祖国的象征。《义勇军进行曲》可以说是田汉抗日爱国激情的产物, 它的核心精神在当时,在以后的确是足以代表我们全民族的心声)。在98年全国广播文艺的评奖中, 许多专家都对这个专题节目的采访录音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在所需材料全部准备完毕之后, 进入的将是考验一个编辑的写作和组织材料的能力的环节——稿件的写作。
    四、稿件的写作
    经常做文艺创优节目的同仁可能都有过这样痛苦的经历:拿到一堆素材,题材很好,主题也很明确,节目框架也特别清楚,可就是写不出与这些好材料相匹配的文字稿。由于写作前进行了大量的准备工作,稿件的写作其实是成竹在胸的。对于稿件的写作我主要抓住以下两点:
  1、突出三个动情点。做了这么多年文艺创优节目,不能说有丰富的经验,但是多少也有了一些心得。其中让我颇有感受的是,一个好的文艺节目必须在文字的处理上有三个以上的动情点,而且这些动情点能够打动听众的心。因此在写作《永生的田汉》时,我就突出了三个动情点。
    第一是在节目的开始,我写在三月的上海,当站在长乐路街心花园田汉塑像前,我与这位国歌的词作者所做的一次心灵的对白。这段文字我是这样写的:三月的上海细雨蒙蒙,当我站在长乐路街心花园田汉塑像前的时候,我与这位国歌的词作者做了一次心灵的对白(混响):“你知道吗?我很崇拜你,不仅仅因为你是国歌的词作者,更因为你灵魂中所闪耀出的人性光芒,你一生奋斗不止,抗争不止,为民请命不止,是什么力量支持着你?”从他那细眯的双眼、自若的神态和那带着几分刚毅和自信的脸庞中,我分明听到了他的:“是祖国,是人民,是未来。”这样写既传达出我对田汉的敬仰与崇拜,更传达出我对田汉精神的深层次的思考,而听众也会随着这段心灵对白进入到节目的特定氛围中。
    第二,是在节目的中间部分,这一段文字具有一定哲理性思考,这种带有哲思味道的文字,也许可以使听众在节目带来的激情之后产生一种深层次的思考。这段文字是这样写的:我时常在想,中青年时代所经历的抗日战争,对田汉来说是生不逢时的不幸,又是大有作为的幸运。因为在这段中国最黑暗的岁月里,苦难中的民族和它如火如荼的斗争现实,必然要造就本民族杰出的艺术家,有着浓厚民族意识和爱国情绪的田汉,当他拿起笔为抗战而呐喊时,他必然成为苦难岁月里苦难民族的代言人,他要用艺术的语言唱出民族的心声。
    第三,是在稿件的结尾部分。田汉不幸的遭遇是从他创作京剧《谢瑶环》开始的,而田汉生命的终结和谢瑶环一样也是悲剧性的。以他所创作的《关汉卿》和《谢瑶环》,以“文革”政治斗争的复杂和激烈程度,他要避免这样的结局,几乎是不可能的。于是他悲凉而去。在写这段文字的时候我几次难过地不能自已,好多的评委在以后和我的交流中也多次谈到这段文字。他们说,从田汉的悲剧中他们看到的是整整一代知识分子、甚至整整一代中国人的悲剧命运,这段历史我们是不应该忘记的。下面我想请大家听一下这段节目:(放节目录音片段)
    (鲁迅说:“暗暗的死,在一个人是极其惨苦的事。”
    田汉是一个追求完美的人,他曾说过:“艺术家不妨生得丑,但不可死得不美。”
    然而,这极其残酷的事却发生在一生歌唱人民、一生热爱祖国、一生追求光明的时代歌手田汉的身上。他孝敬一辈子的老母亲对他的死一无所知,他相濡以沫的妻子对他的死一无所知,整个戏剧界、整个文艺界,以至整个中国和世界对他的死也是一无所知,新中国国歌的词作者就这样暗暗地死去了,这是最惨苦的暗暗的死。
    从他写给母亲的便条中,从他写给专案组的交代材料中, 我们知道:田汉经历了两年关押折磨, 甚至在生命垂危之时,审查都没有停止。昏迷中他悲惨地叫着:“让我回家看看90多岁的妈妈吧!我已经两年没见到她了,我只看一眼,只看一眼……”
    (进音乐)
    一颗光耀中国半个世纪的文化之星就这样陨落了——1968年12月10日,在寒冷的北京,在301医院的病房内,田汉带着无限的遗憾和惆怅死去了。一件大衣,一副眼镜和几件衣物摆在病房时,没有人来取,没有亲人和朋友来与他告别,甚至他的骨灰至今也不知飘落何处。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他的骨灰盒里存放的是田汉一生所用的一枚图章,一枝钢笔,一副眼镜,一张《义勇军进行曲》的歌词和一本精装的《关汉卿》剧本。写到这儿,泪水再一次模糊了我的视线,打湿了我的稿纸……)
    2、所采用的文风。因为这个节目从选题到材料的准备到人物的采访我都投入了非常大的激情与精力,所以在采用什么样的方式来写作的问题上我几乎是不加思考的就选用了第一人称“我”的写作叙述方式。我觉得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表达大半年来我对田汉的了解和思考,才能更好地表达我对这位伟大艺术家的悲叹与追怀。在写作的时候我是带着一种对先辈的敬仰、追忆、痛惜、感叹,完全把自己投入到节目中来写的,因为我觉得田汉的艺术作品和他不朽的精神与人格魅力时时在激励着我,让我情不自禁地随着田汉的命运起伏而感叹流泪。
    当文字稿件终于千辛万苦地得到了领导和专家的肯定后,我终于舒了一口气。然而我知道文字稿的完成也只完成了这个专题的百分之七十,要把文字稿制作成真正有感染力的广播文艺节目,还需要付出更为艰苦的劳动。
    五、节目的制作
    这个专题节目前后制作了5次。每一次制作都是一次飞跃(至少我是这么认为的)。因为新的想法,新的构思不断产生,而我也不断地被各种音乐音响激动着。在制作的过程当中我们主要把握了这样几点:
    1、我们所选用的音响版本是否清晰完整。可以说为了找到好的音响作品,我几乎翻遍库存的胶带。甚至到外台借更好的音带。
    2、文字和音乐音响的和谐统一。在节目中有些文字需要音乐的铺垫与烘托,对这些音乐的运用我们时刻牢记要和文字完全融合在一起,对文字起到提升的作用。同时注意文字和音乐混播时的大小比例。背景音乐与背景音乐对接时要注意两段音乐的调性是否一致等等。
    3、把握好作品的音量。
    4、播音员的选择。我之所以把这个问题放到最后来谈是因为这个节目是我自己播的,因为我们台当时很难找到一位适合播这个稿的播音员,没有办法只好我自己上了。可以说这个节目最不成功的地方就是播音。一个好的文艺节目播音非常关键,它能使你的整道节目给人一种广播声音形象的美感,对整个节目的提升作用是不容小觑的,我想我的这个节目如果有一个特别好的播音员来播的话,一定会更好。
    以上就是我对综艺专题节目《永生的田汉》几点肤浅的回顾,希望大家能对这节目提出更多的宝贵的意见,在以后的节目创优中让我们共同进步,共同取得好成绩。
  
  
  
  
  
  
  
 浏览:2813
设置 修改 撤销 录入时间:2007/6/15 17:46:51

新增文选
最新文选Top 20
网络刁光覃朱琳的艺术感情生涯(收藏于2009/6/14 9:36:44
新浪读书朱琳与刁光覃珠联璧合(2)(收藏于2009/6/14 9:35:39
新浪读书朱琳与刁光覃珠联璧合(2)(收藏于2009/6/14 9:35:29
沙叶新粪土当年郭沫若(收藏于2009/1/5 4:13:17
我家球门常打开《国足欢迎你》歌词(收藏于2008/8/15 14:10:19
北京人艺的优势和自身的压力,那就是要出戏出人才人艺新院长张和平:北京人艺是一锅“老汤”(收藏于2008/3/2 4:24:26
《梁再冰:徐志摩与其母“爱情故事”纯属虚构》林徽因儿子:徐志摩林徽因从没有爱情(收藏于2008/3/2 3:15:17
要搁几年前我早让人家抓进去了。要搁几年前我早让人家抓进去了。(收藏于2008/2/2 23:24:19
钱文忠师生“打成一片”?(收藏于2008/2/1 12:56:01
艾未未、陈丹青批评中国文化缺乏创造力中国的创造力是否与盛世之名匹配(收藏于2008/1/27 21:28:42
1/2页 1 2 向后>>


访问排行Top 20
网络人生就像一场戏,因为有缘才相聚。相扶到老不容易,是否更该去珍惜?(访问62637次)
宽容“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访问53787次)
作家初识作家豆豆(访问23511次)
冥冥之中有定数!武则天夺位「唐三代后女主武王」意思是说:“唐朝开国三代以后,将会有一个姓武的女王代替李家统治天下。”(访问21584次)
网络杰出导演石挥,是五七年反右运动的著名牺牲者,叛卖他的人有明星赵丹(访问16575次)
网络古人怎么夸别人“你太有才了”?(访问16554次)
人的高贵在灵魂法国思想家帕斯卡尔有一句名言:“人是一支有思想的芦苇。”(访问16298次)
“大跃进”奇闻天上没有玉皇,地上没有龙王,我就是玉皇!我就是龙王!喝令三山五岳开道,我来了!(访问16180次)
一场情与爱、公与私、正与邪生与死的交锋改编与豆豆畅销小说《遥远的救世主》《天道》(访问15877次)
魏征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访问14491次)
1/2页 1 2 向后>>
文选评论
访客文选评论(评论于2024/3/6 9:18:16
访客文选评论(评论于2022/7/10 9:56:02
访客文选评论(评论于2017/5/21 22:51:06
访客文选评论(评论于2017/5/9 12:13:36
访客文选评论(评论于2017/5/4 22:36:55

注册|登录|帮助|快捷
民族脊梁
Powered by Netor网同纪念,2000-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