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623号馆文选__话剧100年、剧评 |
|
时间:5-3-22 真正地喜欢上话剧至今也已近十年了。在这近十年的时间里,北京人艺一直是令我仰止的艺术殿堂。她教我做人,教我做戏,给我以审美的满足和心灵的净化,让我永远充满着崇敬和向往。 记得上大学参加话剧团时,人艺老师告诉我们的第一句话就是“先作好人,再演好戏”,起初对这句话的理解不深。随着和人艺的诸多老艺术家的深入接触,我越来越深刻地感受到这不是一句口号,而是真实地体现在他们身上:欧阳山尊老师已是88岁的高龄,却戏称自己“年方二八”,还惦记着要为中国的戏剧再多出几把力;于是之老师曾为了人们称他为“大师”而深感不安,特意叮嘱朋友写文章来告诉大家不能“大师”满天飞,他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演员而已,甚至就连他任人艺第一副院长时,在他的名片上也仅仅只印着“演员于是之”,其他的头衔一概免去;而田冲老师则被称为是“北京人艺的良心”,因为“凡遇有尖锐矛盾时,他从不回避,总是迎刃而上仗义执言”(苏民老师语)。此外,还有胡宗温老师的爽朗热情,郑榕老师的平易近人......这诸多的言行浓缩成了“乐观、谦逊、正直、平和”几个大字,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之中,时刻在提醒我应该成为怎样的人,可能成为怎样的人,一定要成为怎样的人!它们是我振奋精神的转折点:当我似乎失去勇气时,鼓起勇气;似乎没有理由相信时,重建信念;几乎绝望时,产生希望! 在去年的下半年,我有幸和朱琳、胡宗温、苏民、狄辛、周正等部分人艺的老艺术家合作演出了《岁月长歌——经典话剧名剧名段精粹》,也正是通过这次合作,使我更为真切地感受到:严谨的艺德造就了辉煌的艺术!虽然这些老艺术家们都已年逾古稀,虽然演出的剧目对他们来说都十分熟悉,但是在排练场上他们却没有丝毫放松,每一句台词,每一个形体动作都和初排时一样的精雕细琢。看着眼前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我既被他们的精神所感动,又为艺术的青春永驻于他们的心中而欣慰!提前两个小时来到排练场练声练功,亲自参与换景工作,对每个细节进行精心推敲......这些在今天的排练场上很少见到的优良传统我又得以重见!每当想起这些,我总在心中发出感慨:我们今天的戏剧人啊,拿什么来面对前辈的心血? 正式演出的那些天,每当我在侧幕侯场时,我都会被舞台上的演出深深地震撼着,因为从中我看到了对人生的热爱,对艺术的忠诚。激情在胸,矢志不渝,使他们的艺术仍旧年轻,使他们的声音永远响彻话剧舞台!他们没有如今某些“大腕”的“派头”,却有着“大腕”们难以企及的艺德和功底。胡宗温老师曾深情地说:“我们演了一辈子的戏,所以心不死啊!只要还有一份热,就还想发三分光。只要能为观众演出,心里就高兴,我们是真心热爱艺术啊!”这样质朴的语言,这样滚烫的激情,正是老艺术家的心声,是人艺的心声! “北京人艺的演员从不轻视自己在舞台上的一点一滴的活动,从来都是和台下的观众一齐共同创造和谐完整的演出。”这是苏民老师在人艺受到的最为深刻的教育,也是人艺得以拥有大批观众的诀窍所在。记得中国科学院的汪成民教授曾经动情地说,在以前的岁月里,北京人艺的每一部戏他们全家都要去看,遇上有A、B制的演员时更是要看上两、三遍。后来由于家里人口多,看人艺的戏就成了母亲对学习好的子女的奖励。大学毕业后,大家分散在京城的各个地方,去人艺看戏更是成了全家团聚的最好契机,就连结婚搞对象,也把看人艺的戏作为一项必不可少的内容。“文革”时期,母亲遭到批斗被剃了阴阳头,但她仍然坚强地说:“就连北京人艺的舒绣文这样的大艺术家都在挨斗,我一定能挺得住。”后来,他的母亲病重住进了医院,在弥留之际仍念念不忘地打听人艺在演什么戏。其实仔细想想,虽然境遇不同,然而我对人艺的情感又何尝不是如此呢?把报纸的每一篇关于人艺的文章都剪下来编辑成册;把人艺所出的每一本书籍都想方设法地搜集到手;为人艺的精品之作欣喜若狂、喜极而泣;为人艺的失败之作独自神伤、潸然泪下。这就是我,一个永远的人艺迷的真实写照。 北京人艺,我心中的最爱,愿你一路走好,愿“戏比天大”的精神永远与你同在! |
浏览:613 |
| ||
| ||
新增文选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