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623号馆文选__刁光覃、朱琳 专辑 |
|
首都剧场 周总理特批人艺专用50年前,全北京乃至是全亚洲最好的剧场——首都剧场在王府井大街正式落成。 昨天下午,北京人艺召开发布会庆祝首都剧场落成50周年。而前天,人艺老演员朱琳透露,首都剧场对于话剧演出来说稍显大了一些,是因为剧场本来是要给歌剧院使用的。但在周总理的特批下,成了人艺的专用剧场。 人艺头四年演在东华门到今年,人艺已成立54年,但首都剧场仅建成50年。据人艺老演员苏民介绍,演出地点最早是东华门的中国儿童艺术剧场,当年叫北京剧场。那时,剧场的化妆室设在地下,搬到首都剧场后,漂亮的化妆室让演员们觉得“太幸福了”。首都剧场在最早的时候,是以《夫妻之间》、《赵小兰》等三部小戏作为开场剧目的。乌兰诺娃曾在这里起舞58岁的杨女士自打1957年跟随当大使的父亲搬到人艺旁边胡同里的外交部宿舍,一住就是二十几年。至今,她的母亲还住在人艺旁边的报房胡同。杨女士记忆犹新的是,当年报房胡同35号、44号两个外交部大院里的孩子,还跟濮存昕一起打过篮球。而难忘的一幕是,当年苏联舞蹈家乌兰诺娃来华演出,地点就选在首都剧场,剧场周围贴满了乌兰诺娃的海报。一张门票当时只有五毛、一元之类的价格,但相对普通工人二十几元的工资来说,也算是高消费了。最早用洋灰稻草板隔音曾在首都剧场任职15年的老经理张春林介绍,首都剧场最早隔音都是用洋灰稻草板。后来,经过一次大修,现在已换成了日本金属材料的防火、隔音两用板。但剧场前厅里的大吊灯,已经连续使用了30年没有更换过。作为北京最好的话剧剧场,首都剧场对场内座椅有着特殊的要求:绝对不能有响动。改装后的椅子都是订做的,比以前加宽了不少,使剧场从1225座减少到980多座。剧场也曾另做他用50年来,首都剧场一直作为人艺专用的话剧剧场,但偶尔也会有些意想不到的他用。梅兰芳追悼会在首都剧场举行时的盛况梅兰芳追悼会1961年,梅兰芳去世时,就在这里举行了追悼会。据梅兰芳的亲戚朱先生回忆,当时的长安大戏院还设在西单地区,比较破旧。首都剧场是当时最好的剧场,梅兰芳生前也曾在此演出过。出于对场地的考虑,梅先生的追悼会定在了这里。鞠萍姐姐个唱张春林经理透露,鞠萍姐姐曾在这里举办过个人演唱会。那场个唱当时并没有大范围公开,只是台里为鞠萍姐姐安排的展示机会,到场观众也都相对“内部”,多是文化、演艺界的人。剧场前厅现在还有专门为鞠萍姐姐做的展览,介绍她主持少儿节目的情况。上演过服装秀20世纪90年代中期,北京一家服装公司包下首都剧场,把舞台暂时改造成坡台,举办了一场服装秀。当时那家公司并非为了打出自己的服装品牌,就是想在北京推行这种人体模特的展示方式,在首都剧场的历史上留下了少有的“前卫”一笔。 |
浏览:982 |
| ||
| ||
新增文选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