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623号馆文选__话剧100年、剧评 |
|
2007年4月25日 09:55 来源:东方网作者:陈云发选稿:上官贤 中国话剧诞生百年纪念渐渐落幕了,应该说,中央有关部门事先进行了周密计划并安排了一些优秀新剧目演出,花了很大的力气;尤其是胡锦涛总书记还在百忙中挤出几个钟头时间观看了话剧《立秋》,发表了重要讲话,从而把纪念活动推向了高潮。但是,我总觉得,整亇话剧百年纪念活动并未能凝聚最广大的人气,普通市民、青年学生这些话剧的基本观众,对话剧的热情并不高,纪念活动也没有出现“满城争说话剧”的激情。也就是说,传统主流媒体(报纸)上热,社会关注程度上冷。 究其原因,当然首先是近年来话剧精神的失落,是话剧工作者拿不出振聋发聩的作品造成的,话剧都已走向三角恋、床戏了,那人家何不干脆去看电视?但这只是一个方面。另一亇重要原因,是出版界对话剧百年纪念活动的根本缺席,从而造成了这样高规格的纪念活动竟没有了热点。 中国话剧走过百年,其赫赫功绩有赖于三支方面军的奋战,第一支方面军是剧作家,是他们首先编创了优秀剧本,然后才有舞台上的优秀作品问世;第二支方面军是舞台二度创作人员,包括导演、演员、舞美、音乐、服装、灯光设计、道具、音响效果、场记、舞台监督等人员,其中尤以导演、演员为最重要的创作“角色”;第三支方面军是评论家,正是因为他们在媒体上、研讨会上对剧目说三道四,或赞颂、或批评、或建议、或献策、或进行理论总结的各种形式的呼喊,才能不断“挟制”着话剧创作走正路。我认为,纪念、回顾话剧百年成就,这三个方面军的作用均不能偏废。但现在事实上当我们纪念话剧百年的时候,便基本上只见媒体在炒作几个导演及一些演员,而编剧、评论家的功绩则大都被“忽略”了。 本来,照我辈估计,话剧百年纪念活动规模如此之大,出版界肯定会推出一大批剧作家的优秀作品,或评论家的作品,但是,当我们兴匆匆地到各书店去浏览时,却收获的是失望,不要说鲜见评论家的书再版或出版,连已有定论的过去的剧作家的出品,也不见有再版或出版,如今,同是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上海作家,亭子间作家的张爱玲、梁实秋的作品一版再版,充斥于大小书店,而左翼作家(包括剧作家)除鲁迅之外,其他人的作品则很少出版,尤其是剧作家的文学剧本,近年来几乎没有出版过。 是不是百年中国话剧没有什么大作力作呢?当然不是,我想,如果没有好的剧作,话剧舞台岂能让焦菊隐、黄佐临、金山、赵丹、于是之、白杨、张瑞芳、朱琳等大批导演、演员成名?事实上,过去的数十年,话剧舞台的繁荣,首先就是剧本的繁荣,出现了一大批优秀剧作家,随便数一下,像郭沫若、老舍、欧阳予倩、田汉、夏衍、曹禺、宋之的、阿英、洪深、于伶、阳翰笙、陈白尘、杨村彬、胡可、沈浮、吴祖光、安娥、沈浮、史东山等几乎都是大师级的剧作家,他们作品无论是思想还是艺术成就,哪一位都不比张爱玲差,尤其是郭沫若、田汉、夏衍、曹禺、老舍、洪深、陈白尘等,还都是高产优质的剧作家,但是,除前几年还出过郭沫若的几个单行本剧作之外,这一大批剧作家的作品近年均鲜有出版,而这次名为话剧百年纪念,但是却“疏忽”了拿出文学剧作出版,这不能不说是一个极大的遗憾:叫人们怎么能看得见话剧过去的辉煌? 至于评论家,在当今社会则更是属于可“省略”之列,戏上演了,只需要剧院(团)自己准备好自我吹捧的统发稿,让小记者拿回去发表就是,报刊上偶有所谓评论,也大都是表扬稿,基本上没有说理的批评和艺术分析,因为每部重点剧目的背后,很可能有权势领导出的主意在内,一批评便易触了“高压电”,谁敢写、谁敢登?所以,话剧百年,评论家的作品就根本不可能获得出版或再版,哪怕你是中国的萊辛也没辙。其实,就戏剧评论大家而言,百年话剧活动中就根本不乏杰出者,随手数一下,便有周扬、夏衍、张庚、黄佐临、刘厚生、熊佛西、、姚时晓、陈鲤庭、戴不凡、黄裳、蒋星煜、何慢等,但这些“中国萊辛”们的评论作品,这次也没有能够集中出版(再版)一下,为话剧百年造势。 当然,我这里并不是在责备出版界,现在各家出版社都为逐利而奔忙,它们不会去“冒险”出版被认为可能卖不动的书,而出版张爱玲的书则利润颇有“保证”,因为有“汉奸老婆”的“卖点”可炒作,容易激发读者好奇,书也借此可卖出去。而出版郭老、田汉、老舍、洪深、夏衍等人的下列剧本,可能卖不动,更不要说评论家的文集了。当然,我宁可相信出版界缺席话剧百年纪念活动,是这次活动策划者的一个重大疏漏,因为偌大一个中国,皇皇十三亿人口,我不信郭沫若或田汉或夏行或洪深或老舍或陈白尘等等的话剧剧作集,会连五千册保本的书也卖不出去?我认为,这些话剧文化的典籍,都是时代的纪录,字字珠玑,部部精华,郭老《屈原》中有名的“雷电颂”大段独白,哪一点比莎士比亚《汉姆萊特》第三幕中的大段独白“生存还是毁灭”差?这些剧作集,是全民族的精神舱,即使“亏本”也应该出版,让它们传承下去,这才是最重要的。至于经费,难道现在还缺钱吗?只要北大或复旦少建一幢五星级宾馆、大楼,某个三流大学少建一座豪华校门,出版书的钱就能全部解决,其实只需要一幢大楼建造费的零头就可以了,就算给50位著名剧作家、评论家每人出2本书,即使一本都卖不出去,其出版的成本也就是四、五百万元吧,难道国家拿不出这一点点小钱?笑话。而这中间也说明了一个问题:就是我们已根本不重视剧作家、评论家的作用,不重视他们的劳动成果了。而这一切,正是当前戏剧离开最广大观众的根本原因之一。如果我们还承认戏剧文学、戏剧评论是重要的文化建设成果的话,百年话剧纪念就应该出版一大批话剧创作、评论的作品,而现在我们在书店看到的却是零。 话剧百年纪念呵,话剧界似乎已失落了根本! |
浏览:713 |
| ||
| ||
新增文选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