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623号馆文选__话剧100年、剧评 |
|
2005-12-13 云南日报 新华社北京12月12日电(记者吴晶、万一)中国戏剧界近百位知名人士12日相聚北京,共同纪念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的奠基人--焦菊隐先生的百年诞辰。 12日,北京人艺在京举行“纪念焦菊隐先生百年诞辰学术研讨会”,焦菊隐的亲属焦世宏、焦世宁等应邀出席。焦菊隐(1905--1975),原名焦承志,1905年12月11日生于天津。他曾担任北京人艺副院长、总导演、艺术委员会主任,是北京人艺的创始人,与曹禺、欧阳山尊、赵起扬并称北京人艺建院“四巨头”。 年逾九旬的欧阳山尊先生专程前来参加研讨会。他说,焦菊隐在北京人艺的舞台上,他导演过郭沫若的《虎符》《蔡文姬》《武则天》,老舍的《龙须沟》《茶馆》,曹禺的《明朗的天》《胆剑篇》,田汉的《关汉卿》,赵起扬等改编的《智取威虎山》以及高尔基的《布雷乔夫》等20多部话剧,其中大多成为北京人艺的优秀保留剧目。 中国社科院外文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童道明说,焦菊隐不仅是一位多产的戏剧导演,还是一位才识渊博的学者,对中国古典戏曲和西方戏剧都有精深的研究。他翻译过丹钦柯的《文艺·戏剧·生活》、高尔基的《未完成的三部曲》《契诃夫剧作选》、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演员自我修养》等许多剧本、小说和戏剧理论著作。 中国现代文学馆馆长舒乙说,焦菊隐先生与北京人艺的艺术家们共同勾勒出“在深厚的生活基础上,通过深刻的内心体验,创造出鲜明的舞台形象”这一艺术创作方法,对统一剧院的表导演创作方法和形成剧院的艺术风格起了决定性作用。 中央戏剧学院名誉院长、中国戏剧协会副主席徐晓钟指出,从《虎符》开始,焦菊隐先生提出了话剧要向中国民族戏曲学习、借鉴的理念,为创立具有民族风格的话剧表导演艺术学派积累了珍贵的财富。 北京人艺副院长濮存昕说,中青年戏剧工作者应学习前辈们严谨大气的艺术风范,积累自己的文学艺术修养,创作出展现当代民族精神和时代气息的作品。 据悉,北京人艺戏剧博物馆与文化艺术出版社近日共同出版《焦菊隐文集》十卷本,以展现焦菊隐先生的艺术成就。 |
浏览:707 |
| ||
| ||
新增文选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