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623号馆文选__刁光覃、朱琳 专辑 |
|
发表日期: 2007-03-31 1948年,上海昆仑影业公司拍摄的《三毛流浪记》在社会上引起很大震动,与七对“明星夫妻”帮忙来跑龙套不无关系,其中一对就是刁光覃和朱琳。 刁光覃,原名刁国栋,1915年9月5日出生于河北省束鹿县(今辛集市)王口镇,从小随在北京东安市场开绸缎庄的父亲生活、读书。育英中学是教会学校,那时在正课外设有选修课,当时鲜有人选修“新剧”,刁光覃和查强麟(即著名导演夏淳)却对它情有独钟。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不久,刁光覃来到南京,参加了“首都平津学生救亡宣传团”,奔波于芜湖、合肥和淮南一带开展抗日宣传活动。先后演出了《保卫芦沟桥》、《放下你的鞭子》、《八百壮士》和《三江好》等许多抗战戏剧和大量的抗战歌曲,以激励民心,鼓舞士气,团结抗日。“首都平津学生救亡宣传团”是一个由中共地下党组织领导的进步团体,刁光覃在这里最早接受了党的教育。 1938年春,“宣传团”被国民党强令解散。刁光覃决心北上延安,投奔“鲁艺”。这年7月,他和老同学夏淳一起,带着武汉八路军办事处的介绍信和“宣传团”剩下的一点灯光器材及幕布等,踏上了奔赴延安的旅程。在河南驻马店,铁路被日军切断了,他们只好原车返回武汉。在走投无路中,他们找到上海抗敌剧团在武汉设有留守处,在那里,他们见到了宋之的、郑君里等人。听说国共合作,将要成立隶属于国民党军委会政治部第三厅的10个演剧队。郑君里问刁光覃愿意不愿意参加,他想了想,问:“这是谁领导的?”郑君里会心地笑笑,说是周恩来、郭沫若、田汉、洪深等人。刁光覃明白了,于是在1938年8月,他正式加入了抗敌演剧队第二队(后改为九队)。从此,他就直接在党的领导下,开始了新的人生征途。同时,他的个人生活也打出了一片新天地——他俘获了一位漂亮姑娘朱琳的心! 朱琳,又名朱云芳,1923年4月5日出生于江苏省灌云县板浦小镇,幼时随家迁居海州,1928年又迁居淮阴,先后在省立第六师范(今江苏省淮阴中学)附小、省立第六师范上学。卢沟桥事变后,朱琳参加了共产党领导的“长虹剧社”,从事抗日救亡宣传,主演《烙痕》、《暴风雨》。1938年,她辗转来到武汉,来到参加抗敌演剧九队。青春靓丽的朱琳,追求者围满身旁。而面皮粗黑、身量不高,但演技高超、认真负责的刁光覃却是她心中的白马王子!那时,刁光覃在农村老家已娶妻生子,朱琳毅然冲破世俗观念,与刁光覃相亲相爱相守相望相扶相携共度人生。 刁光覃、朱琳随演剧九队转战于武汉、长沙、南昌、衡阳、柳州、桂林、重庆和万县等许多地方。他们经常徒步行军深入到穷乡僻壤、部队驻地、祠堂、古庙、村口道旁、街头巷尾,随处都可作为演出的“舞台”;在炮声中排练,在子弹的呼啸声中演出。断了电,点起蜡烛继续引吭高歌;受了伤,得了病,照常坚持演出。不仅当演员,还要作宣传、刷标语、安顿灾民……刁光覃是合唱队里难得的男中音,在大多数戏里当主演,又要做导演,还担任着队委、总务股长等职务;常在行军时背幕布、背器材,演出时装台、换景、拆台、钉景片、管灯光,真是够繁忙的。但他把这一切都视为革命工作,哪里需要哪里干。他干得总是那么自觉、主动、踏实,那么生龙活虎,充满豪情,是大家公认的实干家。 演剧队的生活是艰苦的。有一年除夕,队里除大米以外,什么也没有了,油盐醋都瓶空罐净,急得队长吕复偷偷地哭。1942年刁光覃与朱琳结婚时,“新房”里唯一的“装饰”,就是用积攒起来的少得可怜的生活费,从旧货摊上买来的一条床单。就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中,刁光覃坚持埋头实干,从不叫一声苦。有的同志闹情绪离队,他找上门去促膝谈心。演剧九队坚持10年以上的同志不足十人,刁光覃就是其中一人。他迷恋于戏剧,但已经不单是为兴趣而登台表演,他把自己融于民族解放斗争的大局之中。艰苦卓绝的战火中的生活环境和工作条件,把他熔炼成为一个有坚定正确政治方向的革命者。 刁光覃嗓音宽厚洪亮,读出的台词语音纯正,吐字清晰,节奏铿锵而富有动作性,在话剧演员中独树一帜。但当年刚到“演剧队”时并不是这样。那时演“野台子戏”,面对几千名观众,人们常议论听不清刁光覃在台上讲些什么,他为此十分苦恼,于是下决心苦练,练唱歌,练戏曲道白,练运用气息,终于练就一套过硬功夫。后来不论在什么样的场地,他总能把台词清楚地送到最后一排观众耳中,被人们誉为“铁嗓子”。 刁光覃眼睛深度近视,演戏时一摘掉眼镜,眼睛就会显得呆滞。为了克服这个弱点,他有意识地苦练眼珠大视角活动,并且强行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摘掉眼镜后不眯起眼睛看东西。久而久之,他练得使观众根本看不出他是近视眼,并且赞扬他在舞台上“双目炯炯有神”,“眼里真有戏”。 朱琳随演剧队辗转汉口、南昌、桂林,演出《放下你的鞭子》、《家破人亡》、《木兰从军》、《生与死》、《保卫大湖南》等进步话剧,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团结抗日的主张。1941年赴桂林,任新中国剧社演员,主演《秋声赋》、《大雷雨》、《名优之死》等话剧。抗战胜利后,在上海、无锡等地演出《孔雀胆》、《小人物狂想曲》、《春寒》等话剧。1948年任大同影业公司演员,主演《弱者,你的名字是女人》、《热血》、《几番风雨》等影片,并参与电影《二百五小传》的拍摄。 朱琳还曾让戏剧大师田汉感动。当年,田汉写了一部赞颂抗战将士,鞭挞亡国论者的话剧《秋声赋》。挑选演员时,他认为朱琳最适合出演剧中主人公,便找到她直言说:“目前,有权势的国民党投降派占主导地位,演这个戏要担风险,还可能禁演,你能演吗?”朱琳想都没想,回答得极为干脆:“你敢写,我就敢演!”这件事让田汉大为感慨。以至后来写话剧《关汉卿》时,引用了朱琳的这句话,成为剧中掷地有声非常叫座的一句台词。 1950年,朱琳加入青年艺术剧院,担任主演,演出了《钦差大臣》、《在新事物面前》。1953年转入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先后塑造了《雷雨》的鲁妈、《带枪的人》中的纳佳等20多个人物形象。尤其在历史剧《虎符》、《蔡文姬》、《武则天》中塑造的如姬、蔡文姬、武则天3个历史人物,把戏曲中的优美程式和技巧融会于角色的创造之中,为话剧表演艺术的民族化提供了实践经验。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她还演出了《贵妇还乡》、《推销员之死》、《洋麻将》等剧。 1954年,朱琳在曹禺创作的话剧《雷雨》中饰演鲁侍萍,当时她只有30岁,自己的人生阅历让她对所扮人物很不理解:鲁侍萍得知自己来到的是周朴园的家,缘何不立即离开。“我当时的感觉是鲁侍萍怎么这么贱啊,很是愤愤不平。有了这个结儿,演起来就有思想包袱。”朱琳急得生了病。曹禺先生得知她的心结后,坐在她的病床前开导她:“鲁妈为什么走不动了?她看到的是满屋子自己旧日用过的家具和惟一照过的照片。她不知道周朴园为什么会保留这些,她也不知道20多年不见的儿子周萍长大成人的样子……她被太多的疑问牵扯着啊!”朱琳说,只有充分理解了角色的性格、言谈举止的初衷,表演起来才能真切、自如。屈指算来,她扮演的鲁侍萍经历了400多场的舞台实践,可以说好评如潮。也有观众问朱琳:“一个戏,你演了那么多场,总说一样的台词,演同样的情节,不觉得腻烦吗?”朱琳回答说:“是周总理关注这部戏,给了我不懈探索的力量。” 一天晚上,周恩来、邓颖超特地来看北京人艺的《雷雨》演出。第二天上午,周恩来便让邓颖超给朱琳打的电话,问她为什么把鲁侍萍在第二幕里的“你是萍”之后的台词“—凭—凭什么打我儿子”拿掉了。朱琳不假思索的回答道:“以前演出,每当说到这句台词时,观众就发出笑声,破坏当时的舞台气氛……”邓颖超沉吟一下,让她结合舞台实践再研究研究,应该怎样说观众才不笑,并一再嘱咐她不要轻易丢词不说……朱琳没想到周总理和邓大姐日理万机,还这般细致入微的专门对一句台词给予指点,这是多么关系自己呀!朱琳重新审视自己的表演,终于找出原因:是自己对这句台词理解简单,表露太直所致。朱琳后来经过反复揣摩和艺术处理之后,再也没出现过观众笑场的情形。 《蔡文姬》写的是文姬归汉的一段历史故事,赞颂曹操的历史功绩。郭沫若在历史真实的基础上,并不拘泥于生活细腻的描写,但思想开阔,感情幅度大开大合,气势磅礴,语言流畅,充满了诗意,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郭老在看朱琳的表演时,习惯地用手撑着额头,一动也不动,他不愿让人们看到自己因流泪而发红的眼睛,他只想独自在沉默中来回味这“肝肠搅刺”的痛楚。第三幕开始了,文姬在道白:“我一听见小孩儿的声音,就好象他们的声音。我一看见别人的小孩儿,就好象他们来到了我的眼前。”郭沫若的泪珠儿一个劲地沿着腮帮往下滴。他轻声对旁边的曹禺说:“《蔡文姬》我是用心血写出来的,因为蔡文姬就是我。”全剧终场之后,他快步跑上台去和扮演蔡文姬的朱琳握手、拥抱,连声说:“谢谢你,太谢谢你了。” 有一次,郭沫若在家听电台广播《蔡文姬》,便激动地给她打来电话:“朱琳,《蔡文姬》这部戏,只是听,也会让人流泪的。” 朱琳在话剧和电影《蔡文姬》中所唱的“胡笳十八拍”催人泪下,给人物增添了光彩,这是由于朱琳有很好的音乐与戏曲修养。沈从文说朱琳“念白清楚,懂分寸”。 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尚长荣在饰演曹操时,第一场曹操因痛惜谋士郭嘉早逝而在墓前赋诗,并与杨修站在高台之上一起吟诵《蒿里行》诗句,这就很需要在念白上拿出功夫来,尚长荣特意听了刁光覃、朱琳当年在话剧《蔡文姬》中的台词录音,借鉴他们的念法,既有京味,又有平仄节奏。 朱琳在演出之余,自己创作或与人合作了《春到街头》、《乘风破浪》、《老师啊!老师》、《在街道口》等话剧剧本,并撰写30多篇戏剧研究论文。多次随中国戏剧代表团去日本、美国、新加坡、法国等国访问,与各国同行进行艺术交流。 抗日战争时期,周恩来在重庆和舒绣文、刁光覃、朱琳等著名演员交谈时,说:“将来,我们一定要有高水平的剧场艺术,要有现代化的剧场!”新中国诞生了,1949年10月17日著名戏剧家欧阳予倩亲自给光未然写信推荐刁光覃:“刁光覃同志为演剧九队老演员,演剧成绩极佳……最好能参加我们的工作。”这样,解放后,刁光覃来到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成为蜚声剧坛的著名话剧演员。他先后主演了《蔡文姬》、《带枪的人》、《关汉卿》、《明朗的天》等许多优秀剧目,他所创造的众多的艺术形象如曹操、列宁、关汉卿、凌士湘、李国瑞等,都富有深邃的魅力,给观众以很好的艺术享受。 刁光覃在郭沫若的名著《蔡文姬》里,大胆尝试,水乳交融地吸收运用了民族戏曲表演艺术的精华,出色地塑造了一位具有军事家、政治家气质和诗人风度的古代帝王曹操的新形象。演出后轰动一时,人们交口称赞曹操的扮演者演技精湛,为探索话剧表演民族化做出了宝贵贡献。 1959年,在苏联名剧《带枪的人》中,刁光覃扮演列宁。在新中国的舞台上,这还是第一次出现列宁的形象。在舞台上真实地再现这位无产阶级革命领袖,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仅要形似,更重要的是神似。在创作过程中,他搜集研究了大量列宁的照片、绘画,把它们挂在家里的墙上,每天对着它“读”,同时,还阅读了许多有关列宁的回忆录和他的著作,仔细聆听列宁的讲话录音。从而深入地感受列宁的音容笑貌及内心情感,去揣摩列宁的典型动作,包括手势、眼光等所反映的内在心理。这样体验一段时间后,他觉得列宁的形象在他头脑中“活”了。进入排演场,他又把这一切丢开,在熟练的基础上,任其自然流露,充分发挥。结果,他的表演朴素、自然、亲切,毫无雕琢斧凿的痕迹,博得国内外一致好评。不仅受到周恩来总理的肯定,而且苏联的戏剧专家也认为刁光覃塑造的列宁形象难能可贵。 十年动乱中,刁光覃自然也不能幸免。他被一次次地审查,到锅炉房去推煤改造。“四人帮”的心腹于会咏下令调刁光覃、朱琳去“样板戏”《杜鹃山》剧组任导演,他们不得不去,但对江青、于会咏之流不屑一顾,能躲就躲,实在躲不开就冷漠的坐在一旁,一声不吭。但他们对艺术却一丝不苟。《杜鹃山》“样板戏”扮演杜妈妈的刘桂欣,是敬爱的周恩来总理亲自下令调去的,刁光覃、朱琳夫妇就专门教她发声练嗓,已经“靠右边”并且正在患病的李多奎也偷偷地指导她唱腔。功夫不负有心人,只有二十四、五岁的刘桂欣在《杜鹃山》的演出中获得了极大的成功,她的艺术成就得到了公认。后来,刁光覃、朱琳夫妇就找借口申请离开“样板戏”剧组,刁光覃又重新回到剧院锅炉房推煤去了。 “四人帮”被粉碎后,刁光覃重新焕发了艺术青春。1978年8月,他担任了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副院长、党委副书记。他在致力于导演工作的同时,在剧院的艺术建设、剧目建设、培养人才以及资料建设、艺术探讨、制定各项规章制度方面花费了大量心血。上任之初,面临着剧本短缺、传统中断、人才缺乏、制度废弃,各方面都要拨乱反正的艰难局面。他不赶浪头,不随风倒,不作表面文章,而是扎扎实实地一手抓新创作,一手抓保留剧目的重排。在他导演的《日出》、《小巷深深》、《小井胡同》、《狗爷儿涅磐》等戏里,大量启用中青年演员“挑大梁”,使中青年演员迅速成长,消除了“断代”的危险。《小井胡同》、《狗爷儿涅磐》演出均超百场,在演出市场低迷的当时,不能不说是个奇迹。 1984年刁光覃退居“二线”以后,他还经常和妻子朱琳一起,长途跋涉到贵州、内蒙等地,帮助外地剧团排戏,获得戏剧界人士的交口称赞。他在包头市帮助排戏时,两个月内曾三次因病住院,但病情稍有好转,又立即回到排演场。他视艺术高于生命,在他病危前的一个月,还在病床上背诵《胆剑篇》的台词,期盼有朝一日还能重登舞台。 在刁光覃重病弥留病榻的最后时刻, 朱琳为了减轻老伴的痛苦,在他耳边轻声唱起蔡文姬的《胡笳十八拍》,被病痛折磨得不能言语的刁光覃,心里明白朱琳对他的深爱,便吃力的竖起大拇指,示意朱琳唱得好,朱琳瞥见刁光覃那闭着的眼睛里渗出了泪水……朱琳和老伴用《蔡文姬》这部戏里的歌词,诠释了生死别离的情感交流。 刁光覃在北京人艺的舞台上,塑造了40多个古今中外各种类型的人物形象,无不血肉丰满,生动感人。几十年的舞台实践,刁光覃形成了自己朴实自然、真实细腻、神形兼备的艺术风格。而且还认真总结经验,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学术价值很高的理论著述,《刁光覃、朱琳论表演艺术》一书就是其中的一部分。他的理论和实践,对于形成北京人艺的艺术风格和表演学派,对于新中国话剧艺术的建设和发展,都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因而,他多次被评为剧组和全院标兵; 1956年全国第一届话剧汇演,他由于在曹禺的剧作《明朗的天》中塑造了爱国知识分子、医学专家凌士湘的形象而荣获演员一等奖。 1960年作为先进工作者,相继出席了北京市和全国文教系统群英会。 1991年他又荣获了第二届“振兴话剧金狮奖”。他享受国务院对有突出贡献的专家的特殊津贴。他先后担任北京人民艺术剧院艺术处副处长、处长,艺委会副主任、主任。 1978年8月担任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副院长,党委副书记。 1984年退居二线。曾任三、四、五届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政协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常务理事、北京市文联常务理事。对中国话剧艺术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这位话剧艺术大师不幸于1992年5月12日因病去世,享年76岁。从14岁投身演艺界以来,朱琳用自己的激情,精湛的表演技巧营造了一条艺术的画廊,《雷雨》中的侍萍,《蔡文姬》中的蔡文姬,《武则天》中的武则天,《贵妇还乡》中的克莱尔,《洋麻将》中的楚西雅等50多个性格各异的舞台人物留给了人们深刻的印象。朱琳曾任中国戏剧家协会常务理事、北京市剧协常务理事、北京市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几十年来,刁光覃和朱琳相亲相爱,相濡以沫,是演艺界公认的一对“明星夫妻”,中国话剧金狮奖是经中宣部、文化部批准的全国话剧艺术常设性专业奖,朱琳、刁光覃夫妻双双获此殊荣。 |
浏览:712 |
| ||
| ||
新增文选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