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选目录 全部文选 添加文选 添加目录
慈父储云纪念馆

魂兮归来!

dewei

  
  
   2007年 暮春三月,清明时节,我们陪同87岁的老母亲回到了父亲的老家——皖西大别山深处的一个小县城。这里是鄂豫皖三省交界处,群山环抱,溪水长流。远看苍松翠竹满山冈,杜鹃花儿香;近看层层梯田插秧忙,油菜花正黄。
  
  1914年,父亲就出生在这样一个偏僻的山凹里。家里没有土地,靠爷爷给地主扛活为生,遇到灾荒年份,地里颗粒无收,全村的人只有出外逃荒要饭躲过灾年。迫于生计,爷爷到江西景德镇给人家挑脚,盼望能给家里挣些钱,也好让孩子们吃上一口饱饭,却不幸染上了疟疾,因无钱医治而病死他乡,死时才三十一岁。他没有留下一个铜板给奶奶,却丢下了四个嗷嗷待哺的孩子和一堆债务,此时最小的叔叔才刚刚满月。让一个没有文化一辈子没出过山村的小脚女人去支撑这一大家子人的吃饭穿衣问题实在是太难了,她真的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啊!没办法,奶奶含着眼泪把小小年纪的父亲送到县城去给一家店铺当学徒,人家管吃管住,却不给工钱。这样,好歹也为家里省下一份口粮。临走的那天早上,父亲吃了奶奶给他煮的鸡蛋,光脚走在窄窄的田埂上,一步三回头地告别了母亲。
  
   父亲后来给我们回忆说,那时候在店铺里帮人家卖糖果点心,早起晚睡,经常吃不饱饭,每天都要做各种杂事,一旦出了错误,东家非打既骂。那时侯店里有卖新出炉的桃酥,黄澄澄的裂纹酥饼,上面粘着花生、核桃仁,冒着热气,飘着香味,馋得他直咽口水,真想尝一块,可是他知道,这是东家的东西,自己是绝对不能碰的,一旦偷吃被东家发现了,挨一顿打是小事,弄得不好就会丢掉饭碗。所以,只能在心里暗暗发誓,长大以后有钱了,一定要买来好好吃个够。
  
   说实话,父亲一生从来没有什么特殊嗜好,吃饭穿衣都是最简单的——除了军装,只有一套中山装是便衣,逢年过节来客人时才穿;吃饭是和我们一样的大锅饭菜,而且饭后从来不吃“零食”。如果我们买了什么营养品给他,他都会说我们太浪费。但是,如果我们谁买了桃酥送他,父亲会像一个孩子一样高兴,马上拿出一块咬上一口,然后细细品尝着,满足地笑起来。后来他因病住院,多少次去看他想给他买点什么营养品,我都会首先想到桃酥,可是那时他已经不能自己吃饭了。直到今天,当我看到满大街出售的“宫廷桃酥”,我还会忍不住站在橱窗外边看一会儿,想象着如果父亲还在,如果他还能吃我买给他的桃酥,那该有多好?!
  
  话说远了,拉回来。
  
  上世纪30年代初,革命的火种开始在鄂豫皖交界处蔓延开来,农村中到处都成立了农会。父亲从农会那里听到许多革命道理,知道像自己一样的穷人要想翻身,就得参加革命队伍,靠枪杆子推翻旧社会。于是,他毅然扔下锄头参了军。几十年戎马生涯,舍生忘死杀敌寇;多少回枪林弹雨,一片忠心护军旗。行军打仗千里万里,从皖西到山东,再从山东打到江苏、浙江、福建,以至后来到达东北,进入空军,不管走到哪里,父亲始终没有忘记生他养他的故乡,始终惦记着那里的山山水水,父老乡亲。
  
  60年代,遭到自然灾害的老家亲人写信来,说生产队的耕牛死了,没有钱买牛,这在当时全靠人力种田的农村来讲,耕牛就是他们的生命啊!父亲二话没说,马上从他省吃俭用节省下来的津贴中拿出几百元寄回老家,让生产队买耕牛。
  
  70年代,家乡又遭遇了山洪袭击,农田被淹,粮食绝收,父亲听说了,又寄了2000元钱到县里,以解燃眉之急。
  
  这些事,父亲从来不对我们说。后来,我是偶尔听到一个同学议论(他的爸爸和父亲在一起工作),说父亲这样做是为了沽名叼誉,花钱给自己脸上贴金。我非常气愤,和那个同学吵起来。回到家里,我去问父亲为什么那样傻,作了好事还让人家耻笑。父亲坐在沙发上一句话也没说,只是看着我,眼角慢慢地湿润了。我再也不敢说什么,我知道,他一定又是想起了老家那些还在贫困线上生活的穷乡亲们吧?
  
  长大后,每次父亲过生日,我们大家回到家里给他祝寿,他都会不厌其烦地给我们讲他参加革命的那段历史,讲和他一起参军后牺牲的大伯父和无数战友,讲他曾经参加过的好多次战役,讲他家乡的风土人情,一口家乡话抑扬顿挫,绵软动人。讲到动情处,尤其是提起他的那些牺牲的老战友,他会长久地哽咽着。他对我们说,希望死后能够回到自己的家乡,埋在故乡的土地上。
  
  97年,父亲第二次脑梗塞住院,因病再也不能说话了。后来恢复得好一点,他就试着在纸上给我们写字,字体歪歪扭扭,很难辨认,几乎象看天书一样需要猜测。这些纸条其中一半是感谢母亲和我们对他的照顾,另一半问到的都是家乡的亲戚们,在他仍然活跃着的脑海深处,始终没有忘记故乡的一切。
  
  今天,为了了却父亲生前的遗愿,我们带着父亲的骨灰回到了他的家乡。为了此行,我们几个孩子从不同的城市汇聚到一起,这也是我们长大以后第一次全体在父亲的老家集合,陪着我们的老母亲。
  
   县城的“大别山烈士陵园”,以前和父亲一起回来时曾经参观过,它就坐落在县城的一个向阳坡顶上。走上高高的水泥台阶,是一群红军战士雕塑,下面有李先念的题字——“向牺牲在大别山区的烈士们致敬!”沿着“红军路”下去,山坡上建了一座“红军亭”,周围栽满了苍松翠柏。四周杜鹃花开,鸟鸣啾啾,平静安详。
   我们在这里为父亲建了一个墓碑,将他的骨灰安放在墓地里。旁边,埋葬着那些曾经和他一起参军的老战友们。今后,无论春夏秋冬,黎明黄昏,他们都将日日夜夜在一起互相陪伴互相守望了。
  
   许多父老乡亲听说父亲的骨灰回来安葬,一大早从十里八乡赶来,买了花圈挽联抬到墓前。他们不顾劝阻,执意要用燃放鞭炮和烧纸的当地习俗来祭奠老人,为老人送行。堂弟的儿子,一个被堂弟认为最没出息的年轻人,听说我们在骨灰安放仪式上需要放哀乐,在没有搞到音响的情况下,把自己开的车停在坡上(因坡路太陡,他几次要冒险把车开下来我们都没同意),打开车上的音箱,让那哀乐从坡上传来,缓缓地在墓地周围流淌。在父亲的陵墓周围,我们和母亲按他的遗愿载下了几棵松树。愿他的忠魂像苍松翠柏一样,永远陪伴着家乡的山山水水,父老乡亲。
  
  父亲,您知道吗?您已经回到自己久别的家乡。
  
  愿您的忠魂与山河同在!与日月同辉!
  
   魂兮归来!
 浏览:822
设置 修改 撤销 录入时间:2007/5/3 15:37:29

新增文选
最新文选Top 20
dewei父亲的军功章(收藏于2008/2/17 14:48:44
dewei看电视片《粟裕大将》,怀念父亲和他的战友。(收藏于2007/9/1 20:33:22
dewei魂兮归来!(收藏于2007/5/3 15:37:29
dewei七绝.冬夜感怀(收藏于2006/12/15 11:06:19
dewei爸爸的“家乡话”(收藏于2006/11/29 11:49:30
dewei重阳节祭奠(收藏于2006/10/31 11:46:28
1/2页 1 2 向后>>


访问排行Top 20
dewei看电视片《粟裕大将》,怀念父亲和他的战友。(访问1146次)
dewei父亲的军功章(访问1032次)
dewei爸爸的“家乡话”(访问919次)
dewei重阳节祭奠(访问890次)
dewei魂兮归来!(访问823次)
dewei七绝.冬夜感怀(访问790次)
1/2页 1 2 向后>>
文选评论
德伟文选评论(评论于2022/4/5 21:56:17
韩德伟文选评论(评论于2018/2/27 14:23:59
访客文选评论(评论于2009/4/9 21:36:02

注册|登录|帮助|快捷
Powered by Netor网同纪念,2000-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