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选目录 全部文选 添加文选 添加目录
鲍氏网上宗祠

壮志未酬惜鲍信

佚名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千百年来壮志未酬者的命运让人扼腕叹息。东汉末年,在泗水大地上也出现了一位悲剧性的英雄人物———鲍信。
  鲍信出身于一个显赫的士族地主家庭,其八世祖鲍宣,好学名经,举孝廉为郎,曾任司隶校尉。西汉哀帝时征为谏议大夫,其言少而文实,曾批评西汉末年“民有七亡而无一生”,汉元始三年(公元3年)为王莽所害。宣妻桓少君修行好道,乡帮称之,事入烈女传。在良好的家风熏陶下,鲍氏子孙多有见树。鲍宣的长子鲍永拜关内侯,孙鲍昱官至司徒、太尉,曾孙鲍德任大司马,祖孙四代皆显官。其玄孙鲍昂有孝义节行,为避朝廷征召,始徙居东海泰山郡。《三国志》载:“宣后嗣有从上党徙泰山者,遂家焉。”《魏书》载:“信,泰山平阳人也。”平阳,在今泗水北部一带。鲍氏家族开始在泗河岸边定居下来。
  东汉末年,政治腐败,阶级矛盾日益尖锐。汉灵帝光和七年(公元184年)二月爆发了“八州并发,烟炎绛天”的黄巾大起义。统治阶级暂时联合镇压了农民起义,之后内部又出现内讧。这时,“少有大节,宽厚爱人,沉毅有谋”的鲍信登上了政治舞台。汉灵帝中平五年(公元188年),把持朝政的外戚、大将军何进与宦官势力水火不容,“骑都尉鲍信,泰山人,进使还乡里募兵”(《资治通鉴》)。骑都尉是两汉时期的高官,属光禄勋,秩比二千石,掌监羽林骑,官品相当于太守、王国相,曹操曾在汉光和七年(公元184年)担任骑都尉。
  面对摇摇欲坠的东汉王朝,鲍信倾注了一片忠心。公元189年4月,汉灵帝薨,皇子刘辩即位,是为少帝。这时,以何进为首的朝臣与宦官集团的矛盾白炽化,何进联络西园八校尉之一的袁绍,杀统领八校尉兵的宦官蹇硕。袁绍又劝何进召外兵以胁何太后(何进妹),达到尽罢中常侍以下、改用士人的目的。由于密谋不周,宦官先发制人,杀害何进,袁绍等率兵尽杀宦官。此时,奉何进之召的并州牧(刺史)董卓率兵入洛阳,尽揽朝政。兵权在握的董卓为所欲为,东汉王朝的大厦即将颠覆。
  “疾风知劲草,板荡见忠臣”,鲍信在这危难之际,显示出英雄本色。《三国志》载:“先是,进遣骑都尉太山鲍信所在募兵,适至,信谓绍曰:‘卓拥强兵,有异志,今不早图,将为所制;及其除至疲劳,袭之可禽(擒)也。’绍畏卓,不敢发,信遂还乡里。”鲍信以其敏锐的洞察力,清醒地看到董卓预谋不轨,劝说袁绍趁早除掉这一隐患。可惜,袁绍“好谋无决,有才而不能用,闻善而不能纳”,正是由于他的优柔寡断的性格,决定了袁绍不敢采取断然措施,以致纵虎为患。
  董卓狼戾贼忍,暴虐不仁,天下大乱。以匡扶汉室为己任的鲍信,“引兵还乡里,并未遣散,反而多招了万余名,合得步兵二万,骑兵七百,辎重五千余骑,与弟鲍韬督练成军,接应各州义师。”(《后汉演义》)。不久,鲍信被朝廷任命为济北相,辅佐济北王刘鸾或刘政(当为汉章帝五世孙或六世孙,据《后汉书·郡国志》记载,济北国于和帝永元二年(公元90年)分太山郡而置,有六城,国都卢县(今长清县南),范围大致包括今天的长清、平阴、肥城、齐河、东平、泰安和宁阳的北部。汉朝规定,诸侯王负责收取王国租税,不允许管理民政,王国军政大权实际掌握在王国相的手中,相实际上相当于郡太守,曹操也曾为济南相。时局动荡,鲍信开始反思过去。以前,他推崇袁绍,因为同出身于士族大家,袁绍高祖父袁安“以下四世居三公位,由是势倾天下。绍有姿貌威容,能折节天下士,士多附之”(《三国志》),然而袁绍的所作所为令鲍信大失所望。先是,袁绍劝何进召外兵以胁太后,结果董卓得以趁虚而入,此计无异于引狼入室;接着,鲍信献上良策,袁绍又不采纳。势孤力单的鲍信感到无比痛心,他最不愿意看到的一幕终于发生了:不久,董卓谋废立,袁绍无可奈何之下出走渤海。这年(189年)九月,董卓废黜少帝,另立陈留王刘协为帝,即汉献帝。随之,董卓杀害何太后、少帝。
  时势造英雄,董卓的专横激起了东汉朝臣和地方牧守的反对,在东汉王朝生死垂亡的危急关头,一批地主阶级的俊杰英豪粉墨登场,大规模的内战即将爆发。汉献帝初平元年(公元190年)正月,“后将军袁术、冀州牧韩馥、豫州刺史孔伷、兖州刺史刘岱、河内郡太守王匡、渤海太守袁绍、陈留太守张邈、东郡太守乔瑁、山阳太守袁遗、济北相鲍信同时俱起兵,众各数万,推袁绍为盟主”(《三国志》),曹操以奋武将军的身份也加入到讨董护汉军之中。袁绍之所以爬上盟主的宝座,并非因为他具有卓越的才能,而是像刘备所说的那样,“河北袁绍,四世三公,门多故吏,部下能事者极多”。然而事与愿违,袁绍面对兵强马壮的董卓大军,龟缩在城内不敢露面。鲍信失望了,他与曹操俱屯酸枣(今河南延津西南),曹操慷慨陈词:“此天亡之时也,一战而天下定矣,不可失也。”鲍信终于找到了政治上的知音。
  怀着满腔报国的热血,鲍信与曹操引兵西进迎战董卓,袁绍等人拥兵不发作壁上观,只有张邈分兵相随。在荥阳汴水遭遇到董卓大军主力,两军展开血战,由于寡不敌众、孤立无援,鲍信之弟鲍韬阵亡,曹操也被流箭所伤,鲍、曹败退酸枣。而此时,袁绍却拥兵十万,“日置酒高会,不图进取”,接着本是乌合之众的联军发生内讧,先是“刘岱(兖州刺史)与乔瑁(东郡太守)相恶,岱杀瑁,以王肱领东郡太守”,袁绍又与韩馥谋立幽州牧刘虞为帝,遭到曹操的极力反对,刘虞也不敢答应。随之,袁绍又以武力相逼,兵不血刃夺取了韩馥的冀州。联军彼此欺诈并吞,不久就分崩离析了。鲍信诛逆贼定天下的愿望像肥皂泡一样破灭了,但是他却庆幸终于看清了袁绍的真实面目,不过是“色厉胆薄,好谋无断;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他得出了结论:袁绍非英雄也。谁是真正的英雄呢?慧眼独具的鲍信把目光投向了曹操。
  曹操确实是鲍信心目中的“命世之才”,这位“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却因父亲曹嵩是中常侍大长秋曹腾的养子,作为宦官的后代一直被世人所不齿,为政敌所攻击。当时占据统治地位的士族认为曹氏出身卑微,不堪合作。鲍信虽出身于显赫的士族,却选择了与曹操合作。初平二年(公元191年),目睹袁绍胁夺韩馥冀州的鲍信,对曾推荐自己担任济北相的袁绍彻底失望了,他主动去找曹操,两人开始了推心置腹的交谈。《资治通鉴》载:“鲍信独谓曹操曰:‘夫略不世出,能拨乱反正者,君也。苟非其人,虽强必毙,君殆天下之所启乎!’”意为现在谋略超群,能够拨乱反正的人,就是阁下了。假如不是这种人才,尽管强盛,却必将失败。您恐怕是上天派来的吧!鲍信的眼力没有错,曹操果然能够“运筹演谋,鞭挞宇内”、“终能总御皇机,克成洪业者,惟其明略最优也”。针对当时天下大乱,雄豪并起,而袁绍虎视四州、强盛莫敌的局面,鲍信高瞻远瞩,总揽全局,为曹操画策:“袁绍为盟主,因夺权利,将自生乱,是复有一卓也,若抑之,则力不能制,只以遘难。且可规大河以南待其变。”(《资治通鉴》)。英雄之见略同,听了鲍信的金玉良言,饱受士族白眼的曹操非常感动,两人结为莫逆之交。这时恰好黑山起义军于毒、白绕、胿固等十余万众入东郡(治濮阳)境,太守王肱不能抵御,曹操引兵破白绕,被朝廷任命为大郡太守。鲍信也引兵返回济北国,与曹操一样保境安民,致力于发展地方势力,以待时局变化。
  正当鲍信欲展宏图之时,汉初平三年(公元192年)“夏四月,青州黄巾众百万入兖州,杀任城相郑遂,转入东平。作为东汉王朝忠实维护者的鲍信,不可避免地走上了与起义军为敌的道路。(兖州刺史)刘岱欲击之,鲍信谏曰:‘今贼众百万,百姓皆震恐,士卒无斗志,不可敌也。观贼众群辈相随,军无辎重,唯以钞略为资,今不若蓄士众之力,先为固守。彼欲战不得,攻又不能,其势必离散,后选精锐,据其要害击之,可破也。’岱不从,遂与战,果为所杀。”明明是鲍信看清了黄巾军缺乏后勤保障的弱点,提出了坚壁清野、固守避其精锐,待黄巾军疲惫之时再反击,此计可谓妙矣,然而刚愎自用的刘岱固执己见,偏偏要与黄巾军一决雌雄,比试高低,落得了身首异处的可悲下场。
  刘岱死后,兖州群龙无首。要知道西汉武帝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分天下置十三刺史部,巡察郡县,兖州刺史是其一。东汉灵帝中平五年(公元188年),改州刺史为州牧,总掌益州军政大权。时兖州治昌邑(今金乡西北),辖境相当于今山东西南、河南东部的广大地区,东郡、济北国都受兖州管辖。兖州牧刘岱阵亡的消息传到东郡,陈宫力劝曹操,“州今无主,而王命断绝,宫请说州中,明府寻往牧之,资之以牧天下,此霸王之业也。”陈宫星夜赶往兖州,凭着三寸不烂之舌,游说兖州别驾(州牧佐吏)、治中(州牧助理):“今天下分裂而州无主,曹东郡命世之才也。若迎以牧州,必宁生民。”众人犹豫不决,早已对曹操心仪已久的鲍信首先赞成。由于鲍信的出身、官职、威望远远超出众人,大家接受了陈宫的建议。鲍信欣喜万分,为避免夜长梦多,他当机立断,亲自与万潜等到东郡迎接曹操领兖州牧。正是由于鲍信在关键时刻的鼎力相助,曹操这个不被士族看好的“赘阉逆丑”,开始被士族所接受,并从东郡太守(相当于地级市长),一跃成为兖州牧(相当于省长),进入了封疆大吏的行列,得以与冀州牧袁绍分庭抗礼。
  面对士气高涨的青州黄巾军,踌躇满志的曹操选择了主动出击。双方在寿张(今阳谷县寿张镇一带)展开激战,曹操亲率步骑千余人,行视战地,与黄巾军主力相遇,随之陷入重围。鲍信拼死恶战,救出了老朋友、新上司曹操,自己却血染沙场。挚友鲍信的英年早逝,令曹操痛惜不已。更令曹操悲痛欲绝的是鲍信尸无下落,只能命人雕刻木像,他亲自祭奠,哭泣尽哀。相传曹操为他在家乡修建衣冠冢,即今泗水镇大鲍村村西的“鲍王坟”。志在匡扶汉室的鲍信,由于对东汉王朝的愚忠,最终的可悲局面,让人嗟叹不已。鲍信的死激起了曹操的复仇情绪,加紧进攻黄巾军。这年冬天,饥寒交迫的30万黄巾军将士被迫放下了武器。曹操汰弱留强,形成了强大的军阀武装———青州军。
  壮志未酬的鲍信走了,但是他的安邦治国的愿望在曹操的身上得以体现。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擒吕布,灭袁术,败袁绍,逐刘备,逐步统一了北方。功成名就的曹操,没有忘记肝胆相照的鲍信,对于这位忠心耿耿、心心相印的朋友,他哀其才,敬其德,对他的家属关怀备至。汉献帝建安十七年(公元212年),曹操追录鲍信的功绩,表封其子鲍邵为新都亭侯,子鲍勋为丞相掾。然而,具有讽刺意味的一幕发生了,魏文帝黄初六年(公元225年),曹操的儿子曹丕却以莫须有的罪名处死了鲍信的儿子鲍勋。如果鲍信地下有知的话,定当是哀叹世态炎凉,人生如梦。
  
  
  我是江苏睢宁鲍氏,有谁知道迁泰山平阳的鲍氏后裔在哪里?前些时候专门去了趟泰安,汶南镇鲍庄传为春秋时建村,齐卿鲍叔牙的诞生地和归葬地,还有南鲍、北鲍传为南宋初建村,可这三个村庄都没有鲍姓居住了,真是怪了。平阳在泰安,说是南故城一代,但没有找到一点平阳鲍氏后裔的信息,有谁知道,请介绍,在此表示感谢!(鲍俊盛)
  
  
 浏览:1521
设置 修改 撤销 录入时间:2007/2/21 9:15:32

新增文选
最新文选Top 20
述古老人孝烈无双的义士鲍出(收藏于2008/4/15 8:11:57
鲍典章孙中山总统府参议鲍启灿(收藏于2008/4/15 8:05:49
鲍承栋忠谏名臣鲍辉(收藏于2008/4/15 8:00:21
赵朕心香一瓣忆故人——怀念恩师鲍昌(收藏于2007/3/25 9:40:14
济南人管鲍遗风(收藏于2007/3/2 22:44:20
佚名壮志未酬惜鲍信(收藏于2007/2/21 9:15:32
鲍俊盛摘鲍氏典故--共挽鹿车(收藏于2007/2/21 9:07:01
鲍淮龙《鲍氏古今人物录》征集人物资料(收藏于2007/2/6 15:09:06
绍兴市社会科学院大禹研究中心关于聘任鲍世行先生为特约研究员及同意成立鲍氏族史研究会的通知(收藏于2007/2/6 14:54:24
鲍氏族史研究会(筹备组)关于申请成立鲍氏族史研究会的报告(收藏于2006/11/25 10:12:55
1/2页 1 2 向后>>


访问排行Top 20
鲍氏族史研究会(筹备组)关于申请成立鲍氏族史研究会的报告(访问2127次)
鲍承栋忠谏名臣鲍辉(访问2008次)
佚名壮志未酬惜鲍信(访问1522次)
济南人管鲍遗风(访问1449次)
鲍典章孙中山总统府参议鲍启灿(访问1392次)
述古老人孝烈无双的义士鲍出(访问1380次)
鲍淮龙《鲍氏古今人物录》征集人物资料(访问1341次)
绍兴市社会科学院大禹研究中心关于聘任鲍世行先生为特约研究员及同意成立鲍氏族史研究会的通知(访问1177次)
鲍俊盛摘鲍氏典故--共挽鹿车(访问1149次)
赵朕心香一瓣忆故人——怀念恩师鲍昌(访问1010次)
1/2页 1 2 向后>>
文选评论
访客文选评论(评论于2018/5/17 17:46:06
访客文选评论(评论于2012/12/6 10:44:43
路过的辉自古忠心留万代(评论于2010/8/8 16:53:03
山东新泰汶南真小河东村鲍克勤祝贺(评论于2009/11/7 17:42:19
江南寻祖先(评论于2008/4/13 21:20:55

注册|登录|帮助|快捷
Powered by Netor网同纪念,2000-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