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寿园网上纪念园区
文选目录 全部文选 添加文选 添加目录
福寿园网上纪念园区__张汝升纪念馆
福寿园网上纪念园区红十字遗体(角膜)捐献者纪念园

父亲的妻子,我们的母亲王梅英


  一生献给革命 巾帼不让儿男
  王梅英/口述辛丽卫/撰稿
  
  
  在上海市徐汇区柳州路374弄,我们见到了临朐籍的女南下干部——王梅英。如今,88岁的王梅英身体健康,精神矍铄,翻着相册,一张张照片记录着王梅英曾经奋斗过的足迹。
  王梅英出身革命家庭,两个哥哥都是共产党员,二哥、二嫂为革命牺牲;她南下后进入浙江,从事地方政权接管工作;而她与丈夫张汝升都是潍坊籍南下干部,他们的缘分竟然来自封建包办婚姻——娃娃亲,六十余年前,两人各自南下,最后两人在上海结合,他们共同走过那段腥风血雨的革命岁月,相濡以沫,彼此扶持,一路走来的风风雨雨,永远留在了昨天发黄的相册上,而记忆却依然鲜活如初。王梅英的一生,可以说是全部献给了革命,面对着这位慈眉善目、和蔼可亲的老奶奶,怎么也想象不出,她究竟经历了怎样的人生传奇。
  出身革命家庭 二哥、二嫂为革命牺牲
  王梅英的祖籍在临朐县大关乡池子村,1930年出生。王梅英刚刚出生八个月,母亲就去世了。她有两个哥哥,都是共产党员,在区政府武装部工作。打开尘封的记忆,时间回到那段艰苦的岁月,1948年,十八岁的王梅英在家里人的影响下,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王梅英说:“共产党为人民服务,做好事,影响好得不得了,就是靠共产党解放的我们,老百姓跟党的感情很深。”在革命老区,有着深厚的支援前线的传统,男人运量草,抬担架,妇女缝军鞋,做军装。
  王梅英南下前在村里做识字班指导员,做的就是缝军鞋、做军装支援革命军队的工作,再就是领着年轻妇女开荒种地。据王梅英回忆,那时候军鞋、军衣都是家属做,都裁好了,分到每一家去做。回忆起当年妇女日夜赶做军鞋的场景,王梅英记忆犹新,一针一线都侵染着革命老区人民满腔热情。就在王梅英领着村里的妇女们轰轰烈烈支援革命的时候,一场灾难正在向他们逼近。
  解放战争时期,因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武装力量号召打土豪、分田地,把许多土豪劣绅赶出了解放区,所以当时这些地主土豪就想打回去继续称霸乡里,于是组成了反动武装,这就是“还乡团”。还乡团在国民党支持下,随国民党军队进攻解放区,到处反攻倒算,烧杀抢掠,无恶不作,而解放地区的区村干部、积极分子都被他们视为眼中钉。
  因为王梅英哥妹三人都是党员干部,那时候村里斗地主都靠他们几个,国民党还乡团从潍坊跑到他们村里,包围了王梅英的家。他们往她的家里开枪、扔手榴弹,一个小院子,扔了二十几个手榴弹,好在赶上下雨,一个也没响。她二哥爬到墙上去打他们,被国民党开枪打死了。二嫂看见二哥牺牲了,发疯一般跑出去,孩子也跟着跑出去了,国民党开枪打死了二嫂。她临死把孩子护在身下,小孩在二嫂身下,哇哇大哭。王梅英和大哥要去开门,父亲不让,因为开门的话,全家人全部都有生命危险。气急败坏的国民党,把王梅英家的房子点着了火,后来跟王梅英的村子仅隔一条河的邻村看到出事情了,他们就放出信号,民兵看见了就过来了,国民党知道有人来了,就跑掉了。
  国民党还乡团的这一次突然袭击,不仅对王梅英家是一场灾难,对于整个村子来说都是损失惨重。据王梅英回忆,村里一个农会主任,家里九口人死了七口,因为他家没有大门、没有墙,还乡团一下子就进去了,农会主任在农会值班,家里全是女同志,没有男的。灾难过后,家里的境况变得艰难起来,王梅英萌生了走出去,到外面闯一闯的想法。
  革命岁月苦不堪言 为解放选择南下
  1947年,国民党反攻来到山东,把王梅英的村子包围了。王梅英的大哥捎信回来让他们赶紧转移出去。当时下着大雨,收到通知后,父亲准备了吃的东西,挑着一大担子。河里的水哗哗地流,王梅英的后娘到了河浜里,就不想走了,她吃不消了,就让他们走,她说她情愿去死,不想跟着受罪了,他们就把她拉出来继续走。王梅英记得,那段时间几乎天天下雨,他们的眼里都长蛆了,也不知道要走到哪里,都感觉很绝望。河浜里也有很多死人,路上也死了好多人,国民党的飞机在空中扔炸弹,他们一直逃亡了一两个月,到处讨饭吃,走到哪里就到当地老百姓家住下。去的时候六月份,到八月份天也开始凉了,他们出去的时候没有带什么衣服。后来国民党走了,他们回去以后家里什么也没有了,房子也被拆了,就临时借住在地主家多余的房子里,政府补助了一部分粮食临时支撑。
  面对着看不到希望的未来,王梅英决定走出去参加革命。她找到农会主任,农会主任把她送到区里。区长建议她去学习,就给她写了封介绍信,到枣庄有个专门培养干部的学校去学习。就在王梅英到枣庄学习的这段时间,解放战争形势进展迅速,经过辽沈战役、平津战役、淮海战役之后,蒋军主力已被歼灭,但蒋介石仍不甘心失败,在美国的策划下,国民党一面假和谈,一面部署江防,企图凭借长江天险阻挡解放军南进。解放战争形势发展迅速,超过了预期,解放军摧枯拉朽、攻城拔寨,新解放区的接管以及政权建设成为亟待解决的矛盾。
  由于新解放区的干部捉襟见肘,难以应对形势发展需要。1948年10月,中共中央通过了《关于准备五万三千名干部的决议》,决定从五大老解放区抽调包括党务、政府、军事等方面的各级干部5.3万名,以区党委(或省委)为单位,配备整套班子随军南下,到达新解放的区域,建立党政军机构,进行接管、开辟工作,随即各地动员干部南下的工作迅速展开。学习好了以后,学校领导就征求王梅英的意见,问她想回去还是留下来参加南下,不回家现在要南下,南方需要大量干部,她说想留下来,她一心要参加革命,南下也可以,当部队当护士也可以,到哪里都不怕,也不怕死。
  1949年3月中旬,各地区抽调的南下干部共计1.2万余人,分两批出发,陆续集结到华东局党校所在地临城,进行集训。为加强组织管理,便于统一行动,根据华东军区司令部、政治部指示,全体南下干部统一整编为“华东南下干部纵队”,离开家乡和亲人,踏上了南下的征程。出发的时候,这些年轻人都以为这只是一次随部队转战,会遇到什么问题、会不会牺牲、多久能回家,都没想过。王梅英记得,她当时和干校的一个女同志住在一个地方,她丈夫在青岛,她带着两个小孩,还怀着孕。一个领导找她谈,让她路上多照顾她们母子。
  在浙江扎根基层
  参与到轰轰烈烈的农村工作
  1949年4月21日,毛泽东和朱德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百万大军,发起了中国历史上规模空前的渡江作战,一举突破国民党号称固若金汤的长江防线。渡江战役后,二野、三野各路大军向浙江挺进,拉开了解放浙江的序幕。5月,杭州解放,接管浙江的干部在杭州集结,分配任务。其实早在1949年2月,第三野战军就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在安徽蚌埠组织成立了接管浙江的领导机构——中共浙江省准备委员会。负责接管浙江的组织实施,把华东局从山东调赴浙江的大批南下干部带到浙江,尽快做好分配工作。
  王梅英进入崇德县某区委工作后,扎根基层,搞农村工作。时间不长,王梅英便升任区妇联副主任,负责组织妇女运动,健全基层妇女组织,解放妇女的工作。王梅英说:“搞农村工作,共产党员要吃苦在前享福在后,哪里有困难我就到哪里去,组织上专门让我联系两个最远的村。”那时候每天晚上要到村子里去开会,要跑很远的路,开到十一二点钟回来。南方蛇多,王梅英回想起来都觉得害怕。有一次王梅英的同事跟她开玩笑,打死了一条蛇挂在树上,黑灯瞎火地,她走到那里冷不丁就碰到身上了,把她吓个半死。看清楚之后知道是同事跟她开玩笑,回去把他骂了一顿。说到这里,老人哈哈大笑,好像回到了那段青春岁月,她说,那时候年轻,都爱开玩笑,现在回想起来感觉很有意思。
  浙江国民党土匪很多,有好多同志出去回不来了,但是王梅英不害怕,她照样拿着手电筒去开会,从不间断。据王梅英回忆,有些同志出去就再也没有回来。有一次他们在乡政府开会,在庙里开。他们去一看,一个人也没来。他们就到庙后面去看,一看土匪就藏在庙后面,有个女同志戴着眼镜被他们打碎了。还有一次,王梅英晚上到乡政府有开会,路上遇到一群野猪,一只母野猪带着十几头小野猪在那吃垃圾。她走过的时候,它们就冲着她叫,她站在那里不敢过去。因为这里是必经之路,她只好开着手电筒不走,一直等到野猪离开。
  时间不长,王梅英便升任区妇联副主任,负责组织妇女运动,健全基层妇女组织,解放妇女的工作。再就是组织托儿所,因为妇女要劳动,小孩要有人管,组织托儿所小孩问题解决了,妇女才能获得解放,参加工作。这一时期,王梅英做群众工作时间比较多。
  接到丈夫来信 革命夫妇终于走到一起
  王梅英的丈夫是一位军人,属于第三野战军,曾经参加过淮海战役、兖州战役。他们小时候就定亲了,属于家里包办婚姻。南下的时候一个是南下干部,一个是跟着部队走的,当时并不知道最后还能走到一起。在王梅英心里,或许她一辈子都会留在浙江。但是有一天她突然收到了来自上海的一封信,写信的人名叫张汝升,虽然两人不相识,但是王梅英记得这个人就是与自己定下“娃娃亲”的人。收到来信的时候,王梅英和他还不认识,打听到王梅英的情况之后,他就经常给她写信。原来张汝升随部队南下后进入上海,部队领导问起张汝升的婚事,张汝升便将定下娃娃亲的事向领导进行了汇报,部队随即便帮助张汝升联系上了王梅英。
  王梅英1956年才调到上海来,那时候孩子已经生了两个孩子。当时,王梅英的丈夫在上海,领导对他们的婚姻很关心,他一封信一封信催,要调她去上海。因为对浙江这边的工作不能放手,她一直没有同意。后来组织部长找她谈,做她的工作,她才同意调到上海。调到上海的王梅英,还是干起了老本行,继续从事妇女工作。
  王梅英那时候还是经常加班,经常在夜里出去加班挖河道。有一次夜里挖河道回来,儿子发高烧,怎么叫也叫不醒,到医院去治疗,因为烧得太厉害,把脑子烧坏了,得了小儿麻痹症。后来就把孩子送到部队去上托儿所,到后来病情稍微好点了。大儿子打了7年针,后来虽然也能读书学习,但脑子还是受到了影响,大小便经常失禁,后来结婚成家,不到五十岁就去世了。想起这一段往事,王梅英的眼里噙着泪花,但为了革命,依然是无怨无悔。
  见过周总理和宋庆龄 是这辈子最开心的事
  回望南下之路,王梅英从潍坊到浙江再到上海,六十余载的风雨历程,虽然吃过苦,受过罪,但是王梅英从未后悔,她十分珍惜自己一路走来的收获。说起过往,她充满了感激:“我这一生,全部交给了革命。我一心一意干革命,领导对我也很关心,上海市市委书记接见过我。要说我这辈子最开心的事,就是见过周总理和宋庆龄。”王梅英依然清晰地记得,1958年朝鲜金日成到上海来,在龙华飞机场下飞机,周总理、宋庆龄到飞机场去迎接。王梅英一辈子都不会忘记,他们作为群众进去夹道欢迎,还跟他们握手。“周总理、宋庆龄我都见过了,这是我这辈子最开心的事。”老人家反复重复着这句话,沉浸在对幸福往事的回忆中,虽然时隔多年,回想起来依然是难掩的兴奋和激动。
  南下六十余年,王梅英只回过家一次。那时候有探亲假,但是她都没有回去。她忙于革命工作,知道肩上有责任,一切都以工作为先。在采访过程中,王梅英多次提到自己没文化,能力不足,正是这份谦虚,让王梅英在面对工作的时候,总是全身心投入,抛家舍业,一丝不苟。距离南下,六十余年悄然逝去,解放后,王梅英跟大部分南下干部一样,留在了所在的南方,他们远离家乡、远离亲人,克服了南北生活习俗和文化的差异,不怕困难,艰苦奋斗,奉献了毕生精力,为新中国的革命和建设事业立下了汗马功劳,作出了重要贡献。
  
原文2018年8月20日 发表于山东潍坊档案馆  浏览:116
设置 修改 撤销 录入时间:2020/4/2 15:33:33

新增文选
最新文选Top 20
父亲的妻子,我们的母亲王梅英(收藏于2020/4/2 15:33:33
南下干部张汝升(收藏于2020/4/2 15:29:30
张勇追忆父亲(收藏于2020/4/2 14:23:23
单位领导单位领导致悼词(收藏于2020/4/2 14:20:22
张勇讣告(收藏于2020/4/2 14:16:09
1/2页 1 2 向后>>


访问排行Top 20
张勇讣告(访问166次)
张勇追忆父亲(访问161次)
南下干部张汝升(访问136次)
单位领导单位领导致悼词(访问119次)
父亲的妻子,我们的母亲王梅英(访问117次)
1/2页 1 2 向后>>

注册|登录|帮助|快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