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选目录 全部文选 添加文选 添加目录
网同名馆__老舍纪念网
文革纪念园网同名馆
2705号馆文选__朋友回忆

记忆中的老舍先生

邓友梅

  今年二月是老舍先生九十五周年诞辰。想起一些往事。
  
    四十四年前,有一天我坐在北京东单三条跟朋友聊天,那里是“北京市大众文艺创作研究会”一间客厅,大家在等候开会。上次会我没来,偏偏那天老舍先生来了。他们谈对老舍的印象,我插不上嘴。听他们谈的带有太多恭维、崇敬色彩,跟我从小说中得到的印象大不一样。我想象他是跟拉车的、开店的都能论交情的平民文化人。他们说的更像是位地位高人一等,派头很大的教授名人。正在疑惑,一阵脚步声,从门外走进几个人来。最前边是位大高个,顶着干部帽,穿着件清河制呢厂出的粗呢干部服,裤子上有香烟烧的洞;中间一位穿着崭新的棉干部服,没戴帽子,微微有点“水蛇腰”,胸板挺得不直;最后一位个头不高,戴一顶英国呢子礼帽,穿一身剪裁合体、面料考究的绛色西装,戴金丝眼镜,手执“司提克”,活脱是个洋绅士(我并没见过洋绅士,这洋印象来自狄更斯的小说)。
  
    前边这人我认识,是尊敬的赵树理同志。中间一位也知道,是我仰慕已久的端木老大哥;这最后一位大家都招呼他“老舍先生”。
  
    真的跟我想象中的老舍没对上号!
  
    人们站起来抢着握手,端木没戴帽子赵树理不摘帽子,两手都应付自如,老舍右手拄着文明棍,摘下帽子托在左手上了,两手都不得闲,就有点措“手”不及。他眼睛往四处瞧了下说:“找不着钉子,帽子还是挂在头上吧。”把帽子挂在头上,这才腾出手来跟大家相握。大家都笑,他却面不改色,一本正经地跟大伙寒暄。
  
    散会时,他对身边的人说:“明儿个上我那喝酒去吧,我有酒,你们带豆腐干花生豆怎么样?”回头又冲我找补一句:“你还小,就别跟我们学坏了!”
  
    我觉得跟想象中的平民作家对上号了,还觉得老舍就该穿西服拄文明棍。直到后来在他家见他身穿长袍,脚蹬老头乐棉鞋,才觉着这样更对路。
  
    “大众文艺研究会”是北京文联成立前,由李伯钊、赵树理、康濯、马烽等挑头的一个文学团体,是团结“大众文学”作家的一个团体。北京解放后写武侠、言情、侦探小说的通俗作家和小报撰稿人,一时没了章程。如李薰风、陈慎言、郑证因、梅娘等,一向卖文为生,没有固定的工作单位。如今照老路子写的作品没市场了,“革命小说”一时还写不来,又没大锅饭吃,生活发生困难。连张恨水,还珠楼主也很拮据。“创研会”就组织他们学习,采访,写些反映新生活的作品,并设法帮助一些人安排工作。从解放区来的作家和刚从大学出来的文学青年参加进来,主要是协助工作。那天开会谈的题目就是怎样帮助通俗作家们写出反映新生活的作品,解决他们生活困难。老舍先生出主意说:马上写成本大套的作品有困难,可以从最容易的入手。比如整理点民间传说,替曲艺界、戏曲界改点旧段子,旧剧本。他说:“拿大鼓说,有的段子人们都听熟了,会背了,可是谁也不懂什么意思,因为要么太文要么不通,唱的听的都糊涂多少年,解放了总不能再糊涂下去了吧。把它们改顺了,能听懂,这用不着学多少革命理论,伸手就能办嘛。拿《白帝城》说,是名段子,开头几句你们听得懂吗?”说着他点着一支烟哼了起来:壮怀无可与天争,泪洒重衾病枕红。江左仇深空切齿,桃园义重苦伤情。几根傲骨支床瘦,一点雄心至死明。闲消遣酒后茶余谈今古,唱一段先主托孤在白帝城。
  
    哼完他笑着问:“什么叫‘无可与天争’,怎么个‘重衾病枕红’,‘一点雄心至死明’是何意?而‘壮怀’、‘傲骨’又太文了,谁的耳朵能听懂?相声该改的更多了,大家先把容易作的作了,我想法给你们找唱家,找地方发表。要嫌这活小丢身份,我带头先干。”
  
    他刚从美国回来,家还没安下,人们把这话只当表态,并没当真。谁知没过几天,大众创研会的刊物《说说唱唱》就登出了他写的“太平歌词”《中苏同盟》,电台上播出了他改的相声段子《维生素》。《光明日报》连续发表了他改编的相声段子《绕口令》、《假博士》和《铃铛谱》。大家才知道老舍不光说说,是动真格的。这时是一九五○年上半年。文化班头,知名作家,从美国回来竟用这些作品打炮,不仅令人叫绝,更令人起敬。看到了热情爱国,助人为乐,不摆谱,不拿大的老文化人本色。那一年西河大鼓唱了个新段了叫《张树才舍身炸碉堡》,就是我受他感召写出来的,是我终生惟一被演唱过的曲艺作品。
  
    不久北京市召开了第一届文代会,成立市文联,老舍先生当选为主席,我也调到文联工作,就几乎天天见面了。老舍先生这主席当得很认真,风雨无阻,每日上午必到机关办公。但他又是我见过的最不像主席的主席。对属下像对家人,只有平辈与晚辈之别,没有职务高低之分。跟我们最大的不同是他特别注意仪表的整洁。我在《说说唱唱》编辑部工作,他常上编辑部来闲聊,他的整洁跟我的邋遢形成鲜明的对比。我就住在编辑部对门,有天我就穿着裤衩背心进了编辑部,正碰上他坐在那儿,他看见我先是一愣,随后笑笑说:“小邓,把衣裳穿齐了再忙事儿吧,大小咱们也是个衙门不是,来个人看见招人笑话!”我从此开始注意整洁。我们写的习作他不仅亲自过目,而且评点。有次我写了篇凉山彝族的故事。里边有段描写说:“山谷中的雾气,夜间落到草叶上变作露珠,太阳升起后又化作白云升到空中……”写完自己还很得意。交给编辑部后,老舍先生批了几个字拿回给我,上边说:“云是云,雾是雾,露是露,你别瞎搅和。”那时我正崇拜苏联文学,连文风都模仿翻译文字。写文章绝不说“河边有三棵树”,而要写成“树,一棵,两棵,三棵直直地美丽地拉开距离排列在那看得见激流听得见水声的河岸上,挺立着。”有回我问老舍先生:“人家说我文章写得不顺溜,您说怎么才能顺溜?”他说:“写完了自己关上门先大声吟念两遍,自己念着顺嘴,不打夯儿,它就顺溜。要是连自己念着都绕口令似的,人家也看不顺眼!”这点教导,我受用了一辈子。至今写完文章还要关上门先念一遍。有不顺嘴的地方,坚决改过。
  
    除去公务,老舍还爱揽“闲事”,在他身上分不清哪是分内的事哪是分外的事,甚至有点“公私不分”。解放初期不光写旧小说的作家生活困难,国画家们日子也不好过。齐白石的画在中山公园展销,一幅中堂定价四十元人民币还卖不动。陈半丁,于非暗更不用提,有位名画家揭不开锅,裱画师傅知道老舍爱画,出于同情,拿了几幅画去找老舍说:“这位先生过不去年了,好歹您留下他幅画得了,价钱由您定……”老舍先生掏几十元钱给来人说:“这点小意思拿去请他先垫办一下,画我不敢留,艺术是无价的,我哪能随便留人家画?”事后就跟文联的同志们说:“这国画家也是我们团结对象,得替他们想想办法。”在他倡议下成立了个“北京市新国画研究会”,组织大家学习和写生,帮助解决生活困难。当时正重新翻修天安门。他就以文联名义跟有关领导请求,把天安门内部宫灯、隔扇的绘画工作全为国画家们包了下来,解决了他们的燃眉之急。
  
    老舍每天上班,总在胡同里碰见两个算命的盲人,见他们生活困难非常同情。又跟文化局和文联同志们说:“解放了,人们不迷信了,这算命的瞎子没生意了。他们里边多数人都能弹会唱,把他们组织起来,教他们为新中国歌唱,既解决了他们的生活困难,又扩大了我们宣传队伍,不是一举两得吗?这事咱文联、文化局也该管吧?”就在他的倡议、奔走下,北京市成立了中国第一个“盲艺人学习班”。他们下乡下厂,演唱歌颂新中国的节目很受欢迎,还整理了一批传统的曲艺段子,成为一个出色的残疾人演出队!
  
    一九五七年因为阴错阳差,我被错划成右派分子。开批判会时,老舍先生对我一言未发。我去劳动改造后,有一次放假回家,见到老舍先生在场,我想躲避,但他看见我了,忙叫道:“这不是小邓吗?你躲什么?”我红着脸说:“犯了错误,不好意思见您。”他沉默半天,说道:“好好干吧,你还年轻呢不是?来日方长嘛。”
  
    后来我去了东北,再没跟他联系。东北有个剧团,演出了老舍的剧本《女店员》。一九六五年那剧团派人到北京给老舍先生送演出税。老舍看他的介绍信,便问:“有个北京去的邓友梅,你们认得吗?”那人说认得。老舍就说:“回去告诉他,我问他好。叫他好好干。”那人回来后转告了我,我很感动。过了一年,那剧团搞什么运动。那人忽然跑来找我说:“老邓,你得帮我个忙,不然我没法活了。”我吃惊地问:“什么事?”他说剧团里有人诬告他贪污,他不承认,便派人到北京老舍先生家查证。不料,老舍先生家记的帐真跟他交的收条数目不合。帐上比收条少好几百元。那人哭咧咧地说:“老舍先生肯定记错了,他要不给我作证,我这辈子就毁了。我要自己到北京找他去问清楚,怕他不见我。他既是你的老领导,求你写个信请他见我一见……”我说我已犯了错误,跟老舍先生已不来往。他说:“我去时他还叫带话问你好呢,你不能见死不救!”
  
    我实在不好推脱,就冒昧地给老舍先生写了封信交给他。信中只说此人有事求助,请老主席见他一见。对此事我不了解,一切由他面谈。
  
    过了些天,那人回来了,欢天喜地来看我向我道谢。我问他到底怎么回事。他把老舍先生写的证明抄了一份拿给我看。上面说:“该同志送来的演出税确是800元。但我只交家中500,其余300留下买烟抽了。特此证明。”看完我不由得大笑。春节期间,我回北京探亲,有天去青年宫看戏,正碰上老舍先生。我这回没躲避,赶紧凑上前去问候,并说:“我那封信写得很冒昧,您没生气吧?”他笑着说:“你解人之难,我生什么气?做人就该这样。”我又笑问道:“怎么您还留私房钱?师母不至于管得这么严吧!”他小声说:“说实在的,我也记不住他给了我多少钱。见他处在生死关头,我想我认了这笔帐比他认了强。万一我记错,冤枉了人家,我这一辈子受良心责备;若是他有毛病,我想有了这次教训他也会改过的……”他说得很轻松,我听了直想掉泪。
  
    “文化大革命”开始不久,我就失去了自由,老舍先生拂袖而去的消息我却是在极奇特的方式中猜到的。
  
    “文化大革命”中,造反派每次对我“触灵魂”时,大牌子都挂在我身上,上面写着“右派分子、现行反革命、文艺黑线爪牙”等一串封号,打满黑×。有一回在戏院里开大型斗争会,拉上台挨斗的足有十多人。每人除去身上牌子外,还有面前另立了个牌子,字朝外,不叫本人看,但“黑帮”们互相却能看得到。立着的那个牌子上写的都不是挨斗者本人的名字,而是名气比本人大得多的“黑帮头面人物”。斗谁时叫谁举着牌子站到台前去。发言也跟平日不一样,批判那立着牌子上的人比批判本人的内容多。斗争我时我一走向台前,台下就高喊:“砸烂文艺黑线,打倒反动文人老舍,扫清他的黑爪牙。”批判发言的内容也有点特殊,专说老舍罪行如何严重和我与他有“不可告人的关系”。举出的事例就是我写信为那人要来证明信,证明他没贪污。拿出来的物证则是从我家抄出来的画。那画是我结婚时林斤澜特意到老舍先生家中取来的。当时老舍一边替我找画,一边说:“友梅是山东人,我得找个跟他有点关系的画才称心。”费了半天劲找出一幅松小梦的画来。他亲笔写道:“松年字小梦,蒙古旗人为宦山东,以书画名。老舍。一九五三年三月。”我对此画爱不释手,发配到东北我还带着它,不时拿出来观看。我一进牛棚,造反派连我的被褥都拿去自己盖上了,这画自然也就早成了他们的战利品。挨斗的时候我还没明白这是怎么回事。等我被斗完,站在一边为别人陪斗时,我忽然发现那些写在立着的牌子上的名字,多是已经过世的人,心里马上咯噔一下。再一回忆造反派们批斗我时,反复说“死有余辜”、“遗臭万年”之类的话,我突然心有所悟,估计他已离开这红海洋了。
  
    开过会后,造反派头子还找我谈了几分钟话。问我:“你对今天的大会有什么想法?服气不服气?”
  
    我说:“我服了。”(后来看到有些朋友写的回忆录,才知道别人都那么铮铮铁骨般与造反派英勇搏斗,我真感到无地自容。只能腆着脸活着就是。)
  
    造反派头头说:“你有进步嘛,为什么这一回服了?说说活思想。”
  
    我说:“要是老舍都已经被打倒在地踏上了一只脚了,我就没什么可委屈的。”
  
    “就这一点?没有不同意的地方?”
  
    我说:“那倒是也有一点。我只是在老舍领导的部门工作过,还不够作他黑爪牙的资格。更称不上他的徒弟或学生。你太抬举我了。”
  
    他说我这是狡辩,推脱罪行,原则认罪,具体否定,是反革命分子已经用惯的坏招,造反派决不上我的当!
  
  一九九四年三月二十九日
 浏览:4848
设置 修改 撤销 录入时间:2000/8/9 23:22:05

新增文选
最新文选Top 20
陈子善团圆——月上柳梢(收藏于2007/2/23 18:26:51
朱玉东2006年第四届国际老舍学术研讨会聊城大学举行(收藏于2006/7/13 15:23:34
谢薇 沈迪为老舍立碑第一人 许林邨先生辞世(收藏于2005/11/6 7:16:07
户部尚书如果我是老舍,我不会自杀,我可能活得比李敖还来劲(收藏于2005/10/12 0:05:07
土豆1983讣告——致老舍(收藏于2005/10/12 0:03:48
傅光明口述史VS.老舍差点获诺奖(收藏于2005/9/9 13:50:03
孙洁老舍靠什么赢得读者(收藏于2005/8/24 22:05:23
不详“为抗战尽全力———老舍”展览近日启动(收藏于2005/8/24 22:01:30
于立霄老舍夫妇合葬八宝山公墓,血衣残片放入骨灰盒(收藏于2005/8/24 21:52:43
何阳端午忆老舍(收藏于2005/6/15 14:16:08
1/2页 1 2 向后>>


访问排行Top 20
曾广灿老舍的创作道路、艺术风格和特色(访问18588次)
lan寻找老舍 感受老舍 阅读老舍 纪念老舍——人民艺术家老舍故居有感(访问12184次)
温儒敏论老舍创作的文学史地位(访问11410次)
谢泳1949年至1976年间中国知识分子及其它阶层自杀现象之剖析(访问11163次)
徐然女儿心目中的杨沫(访问10588次)
侯文正一定要细辨真伪——《关于老舍之死,我一直蒙受不白之冤》的重要补充(访问8773次)
袁良骏讽刺杰作《猫城记》(访问8062次)
樊骏《老舍名作欣赏》前言(访问7678次)
孙洁(复旦大学语文所)世纪彷徨:老舍论·附录:老舍研究书目(按出版时序排列)(访问6501次)
孙洁老舍研究中文出版物知见目录(1960年7月—2004年4月)(访问5557次)
1/2页 1 2 向后>>
文选评论
访客文选评论(评论于2017/4/3 10:36:16
访客文选评论(评论于2017/2/11 15:24:51
访客文选评论(评论于2017/2/8 11:31:28
访客文选评论(评论于2017/1/7 11:30:24
访客文选评论(评论于2016/10/22 10:54:45

注册|登录|帮助|快捷
网同名馆
Powered by Netor网同纪念,2000-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