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05号馆文选__闲谈杂写 |
|
|
|
陈言(北大学生):老舍的长处不在表现悲愤上
老舍是一个典型的北京人,跟侯宝林一样。北京人有北京人的性格特点,老舍把这个特点吸收了。比如善良,他是最善良的作家,他肯干。他的文学特点我们一向强调比较多的,在《骆驼祥子》、《茶馆》、《四世同堂》里表现得最明显,但我觉得老舍在这个方面不是很有长处。老舍的长处不在表现悲愤上,鲁迅是比较适合的。北京人的性格里有一种"忍辱负重"的东西,因此老舍这种悲愤感的表达并不成功,包括他的《二马》里提到的中西文化。我对他印象最深的是他另一个方面,那就是他的悲凉。如《牛天赐传》,写一个人与世无争,有一种悲凉的东西,让人感动。另外是他没写完的《正红旗下》,《正红旗下》是非常好的作品。表现风俗化的功力和叙述的语调,我觉得是现代作家数一数二的。另外是他的幽默,他的幽默里面也有流于油滑之作。有一些讽刺,但显得浅。我最喜欢的是他早期作品《小坡的生日》。 翰歌(教师):我不喜欢骆驼祥子 《骆驼祥子》与我们有一定的距离,它写个人主义的覆灭,个人主义的覆灭在新的社会是很不讨好的,而且这个想法读不出它的好来,只印证了某些东西而已。 李岩(记者 )老舍的批判性不是很强,他不适合写批判 老舍的批判性不是很强,他不适合写批判,包括针砭现实的能力也不是很强。他的表达是含蓄的,他的批判因此有些肤浅。老舍批判社会并不成功,他描写社会不如茅盾那样清晰,他剖析现实不如鲁迅深刻。他是在描绘市民生活,这是身在其中的讽刺。沈从文说下层人民有一种不可言说的温和。沈从文在暴露下层人民的缺点和老舍一样是温和的,有所保留的。老舍真正的讽刺是一些知识分子。他们无所事事、麻木、因循守旧、伪善、有不可舒解的苦闷。 安多(北大学生):他一生有好几次转变 老舍很了不起。老舍在50年代(那样的一个环境)能写出像《茶馆》那样的东西是不同于其他作家的。老舍作为一个作家的历程与其他作家的历程是一条路,只不过他有些特殊。他一生有好几次转变。 |
| 浏览:1658 |
| ||
|
| ||
| 新增文选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