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选目录 全部文选 添加文选 添加目录
民族脊梁__人民英雄——黄万里
民族脊梁

旧讨论复制8


  1.金庸悼巴金: --正直精神功力深 最佩服文人之一 2005-10-22 17:41:30[点:235] (628字)
  
  新华网香港10月19日电 (记者廖翊)香港著名作家金庸19日从英国给新华社亚太总分社发来传真,表达对巴金辞世的哀悼。
  
  金庸在这篇题为《正直精神,永为激励》的悼念文章中写道,“巴金先生一直是我十分敬佩的文人,不但由于他文字优美,风格醇雅,更由于他晚年所表现出的凛然正气,以及巨大的正义感。”
  
  他特意提到当年在《大公报》上读到巴金《随想录》的感受,“当时自忖,如果我遇到巴金那样重大的压力,也难免写些违心之论,但后来却决不能像他那样慷慨正直地自我检讨,痛自谴责。”他说,巴金在文革时饱受磨难,但意志坚毅,不仅活了下来,而且写出了这部掷地作金石声、惊天动地的《随想录》,“实在是中国文化界的大幸事。”
  
  金庸在文章中还回忆了自己70年前、作为一个小学生初读巴金《家》的情景,“听哥哥讲,巴金祖上是浙江嘉兴的,后来才迁居四川住了下来。难怪感到《家》中所写的高家的生活情调,很像我们江南。”他说,直到自己后来也写了小说,才明白巴金先生功力之深,“开始把巴金和鲁迅、沈从文列为我近代最佩服的文人。”
  
  金庸表示,一直很想到上海医院去探望巴金,但想到他老人家病中不宜劳神,于是作罢。他欣慰的是,巴金女儿李林曾送给他一个印有巴金肖像的瓷碟,他一直珍存于书房,使他时时可以看到巴金慈祥的笑容。
  
  金庸最后写道:“巴金先生去世,我深为悲悼。巴金先生正直的精神永远是我的激励。”
  
  2. 巴老给我的印象是永远那么诚恳、执著、热情 --前文化部部长王蒙 2005-10-22 17:43:23[点:233] (357字)
  
  10月17日,著名作家巴金逝世,新浪网第一时间连线当代著名作家、中国作协副主席、前文化部部长王蒙:
  
  我是7点多钟得到巴老去世的消息,我感觉到这是一颗巨星陨落了,一面旗帜倒掉了。
  
  巴老给我的印象是永远那么诚恳、执著、热情。他非常重视文学对社会的作用,建议文字创作者要多写一些作品。
  
  巴金先生从五四时期开始走上文坛,代表了新文学的发展。巴老的《家》、《春》、《秋》深深影响了几代人;包括《寒夜》等作品都达到了很高的艺术高度;还有后期的《随想录》除了具有很深远的文学影响,更具有道义影响。
  
  巴老晚年一直为病痛所难,虽然个人主张安乐死,但是家人都主张全力医治。
  
  给我留下最深刻的印象的是,每次和巴老见面时,都鼓励我多写一点,再多写一点。
  
  3.当今职场上广为流传的十大精辟语录 --社会百态 2005-10-22 18:37:58[点:234] (799字)
  
  大学毕业生要找的只是一个工作,而不是职业,更不是事业。
  ———在北京召开的首届中国大学生就业高峰论坛上,专家们均认为,高校毕业生就业时应当放低自身期望值,做好从蓝领、灰领干起的心理准备。
  
  大学学习期间,要尽量争取脑袋满,而不要急于口袋满。
  
  ———中科院院士王选谈对当前部分学生休学开公司的看法。
  
  不要读博士,因为博士在美国找工作的难度,相当于女博士在中国找老公的难度。也千万不要羡慕有3个博士头衔的人,因为只有找不到工作的时候才会一个接一个地读博士。
  
  ———一个没有博士头衔的留学生如是说。
  
  千万不要以为美国没有天才,美国的天才只不过是喜欢退学而已。也千万不要以为中国人都是天才,中国的有些天才除了考分高,基本上什么都不会。
  
  ———一个留学生在看到中国人在拼命上哈佛时说。
  
  他们以为MBA就像是一个美容院,读完MBA,出来就会容光焕发,脱胎换骨。
  
  ———令专家担忧的是:MBA在中国已被简化为高薪加升职。
  
  中国人太多了,13亿人,你藏在这么多人里头,怎样才能引起别人注意?一个老板要请人,两个应聘者能力差不多,那他一定会选那个长得比较好看的。
  
  ———一位整容师如此解释为何中国流行整容热。
  
  让我讲创业的故事,就像祥林嫂讲阿毛的故事一样,讲多了也没什么意义。
  
  ———《福布斯》和《欧洲货币》双料中国内地首富丁磊在母校中国电子科大说的话,以此表示对富豪话题的厌倦。
  
  八分人才,九分使用,十分待遇。
  
  ———力帆集团董事长尹明善谈民营企业的留人之道。
  
  总是在裁人,简称总裁;老是板着脸,故称老板;经常不理人那叫经理。
  
  ———商业职位新解。
  
  铁饭碗的真正含义不是在一个地方吃一辈子饭,而是一辈子到哪儿都有饭吃。
  
  ———一个在网络上流传的帖子。
  
  4.中国古人讲“五行、阴阳平衡”,人的命里五行最好齐全,否则缺什么,就得在名字里或以其它形式补上 --我看《大长今》:戏由谁主 2005-10-28 22:16:45[点:228] (1300字)
  
  中国古人讲“五行、阴阳平衡”,人的命里五行最好齐全,否则缺什么,就得在名字里或以其它形式补上。而当今的中国社会所缺的在韩剧《大长今》里应有尽有,它似食疗方和良药。
  
  缺仁义的,补仁义;缺真诚的,补真诚;缺良善的,补良善;不信宿命的,开篇就有道士的预言,命运不是你能主宰得了的;不信善恶有报的,开篇便有废后尹氏的诅咒,及长今日后的每次逢凶化吉…… 《大长今》可谓是雪中送炭,让道德沦丧的中国看到什么是善恶有报,什么是顺天意而行,善良、真诚就能逢凶化吉,得到善报;贪婪、自私则是自取其亡。《大长今》点睛之笔则是道士对内禁卫军官徐天寿命运的预测,洋洋洒洒的53集大戏的就是藉此演绎的。
  
  在《大长今》的第一集里,内禁卫军官徐天寿奉皇帝圣旨去监杀废后尹氏,尹氏最后的遗言--“你们今天所犯的罪行……总有一天……我要让你们血债血偿……”让他深感良心的谴责,在回家的路上,他不慎跌落山崖。醒来时,发现自己被一身穿道袍的老者所救。老者告诉他:“三个女人把握你的命运。
  
  第一个女人,即使你杀了她,也不会死的;第二个女人,你救了她,她却因你而死;第三个女人,她杀死你,却救了更多的人。”天寿向老者寻求逃避的方法,老者缄口不语。当他决定放弃时,却看见老者拿来纸墨。老者在三张纸上各写一字,将它们抛向天寿。三张纸上分别写着“妗”、“顺”、“好”三个字。天寿茫然不解,老者也消失得无影无踪。
  
  百思不得其解的天寿找到一位僧人,想知道这三字到底是何意?僧人用拆字法,说出了尹氏之事,又解释了另外两个字。“顺”字左边的“川”表示水,右边的“页”表示头,其奥妙也许就在于这两个字吧。“好”字嘛,则跟女儿的“女”、儿子的“子”密切相关”。天寿知道他不会得到肯定的答案,就向僧人告辞了。
  
  想到会被第三个女人杀死,天寿唯一能做的就是躲避女人。一晃人到中年,还是孤身一个。道士的话始终缠绕着他。命运偏偏捉弄人,想逃死亡之劫也难。朴宫女的出现,应了第二字“顺”。天寿在溪边发现了头浸在水中,身已中毒的朴宫女。他日夜守护着她,救了她一命。感其真诚,朴宫女不在乎她会因他而死,决意与他牵手同行。
  
  多年后,他们有了一个古灵精怪的女儿长今。在朴宫女被仇人用箭射伤,临终前夕,还在为丈夫担心时,突然想起丈夫曾反复唠叨的道士给的第三个字--好。当她开始拆字时,一个念头令她不寒而栗。“‘女’和‘子’,男人和女人相遇,并且相互喜欢,便成了‘好’字!难道长今就是他生命中的第三个女人?”
  
  “第三个女人杀死你,但是可以挽救很多人。”如果不是长今的那点好胜心在摔跤场上说漏了天寿是军官的事,天寿就不会被人带走。朴宫女终于明白了,她和丈夫的死是命中注定的劫数。她也看到了长今的未来,甚感安慰。
  
  主角已定,大戏自此拉开,结果已经告诉我们,日后长今会卓有成就。下面的戏只是一个过程。过程中,不论人与人勾心斗角,权力相争有多么的刀光箭影,墨守善良和正义的人总有吉人相助,让人看到善良的力量。
  
  在这里道士道出了天意,人的命运不可更改。顺应天意,守住良心,尽管磨难重重,最后终会归于圆满。
  
  5.她将杀了她的父亲,但她也会救活很多人 --从长今父女的命运看因果 2005-10-30 22:18:47[点:229] (1738字)
  
  从长今父女的命运看因果
  
  在长今尚未出生前的十几年,她的命运已经被一位有宿命通功能的修行道长预测了:她将杀了她的父亲,但她也会救活很多人。
  
  长今的父亲天寿是一位皇家禁卫军军官。有一天他奉皇帝之命送毒酒去鸠死被废的皇后。他并不想做这种伤天害理的事,但是皇命难违,人又老实,不敢像他的俩位同事一样耍滑头溜掉,硬着头皮逼着废后喝下了毒酒。从此,他悲剧性的一生便被注定了。因为“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是天理,无论一个人出于什么样的无奈,伤害无辜就一定要偿还。
  
  逼废后饮下毒酒后,天寿痛苦难过,跌下山谷,被一位修行的老道救醒。这老道有宿命通功能,他一眼就看出这年青人相貌倒是忠厚,但两手的血腥气很浓。
  
  他也看出来这年青人从今天开始,由于害了第一个女人,他的命运将被后两个女人掌握:他将救了第二个女人,而第三个女人将会杀了他,但她会救活许多人。天寿当然不愿意遇见第三个女人,他请求道长指点迷津,道长只丢下一句话 “只要不遇到第二个女人,就不会遇到第三个女人”,就飘然而去了。
  
  天寿千方百计的要逃脱自己的命运,他辞官隐居,不敢看任何一个女人。可惜他不懂得“天命难违”。他“恰巧”救活了一个女人,与她相爱,结婚,生了一个可爱的女儿长今。他一步步的走在老道预测的命运之路上。
  
  幼小的长今早已被父母亲反复叮咛,不可将父母亲的过去说出去,否则新皇正到处追捕当年杀害他母后的人,一家人的性命就会处于危险之中。
  
  但是,有一天,长今在好胜心的驱使下,怂恿父亲去与人比武。当输了的对方诬陷长今父亲时,长今一时激动,喊出了“我爹是皇帝身边的军官”,暴露了父亲的身份,致使父亲被捕被杀。
  
  长今虽然没有直接伤害她父亲,但她父亲因她而死,所以,按照“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天理,她也要偿还这些业债。由于她身负救人之天命,老天不会让她以命偿命,但她要身受许许多多一般人难以忍受的痛苦和磨难,以此来偿还她的杀父之业。
  
  8 岁时,长今便父母双亡,成为寄人篱下的养女,小小年纪就得拖着沉重的酒车去各户送酒;进宫做小宫女后,又被其它小宫女欺负和诬告,不得听课,不得参加小宫女的考试;在内人考试前夕,好心将自己的面粉送出,只得以朴瓜,白菜做成馒头(包子),又差一点被赶出宫外;好心帮今英寻找丢失的金鸡并救了闵政浩一命,却因为回宫晚了,又被赶去多栽轩…
  
  长今还数次差点送命。她被仇家崔尚宫陷害,被判“逆谋大罪”,本要被处死刑,后为正直的从事官闵政浩所救,被贬为官婢,流放济州岛。为了重回宫内,她开始学习医术。因为为了保护岛民的性命而治疗了倭寇头领,又被诬告为“通敌”,押回朝廷治罪。在这件事得到澄清后,她考上了医女并因成绩拔尖,品格高尚而分到皇宫内的内医院做医女,又被妒嫉的同事骗到被隔离的流行疫病村,她染上了疫病,又差一点被烧死…
  
  看着长今还业的过程,真是惊心动魄,催人泪下。好在长今在许多好心人的帮助下,走过了这些磨难,愈发善良,真诚,以治病救人为要。她没有怨天尤人,也没有用任何手段去害人。在对自己有救命之恩的皇后要求她用医术害死患有心脏病的元子(太子)时,她没有像父亲那样屈从,她宁愿自己被杀头也不肯执行皇后的命令,从而避免了父亲的悲剧命运。而皇后的坏心却使得她的独子庆源大君得了凶险的痘疮。这也是皇后算计别人所得到的报应。
  
  长今的治病救人也给她带来了很大的福报:她得到了人间稀有的,至纯至真至美的爱情。文武双全,英俊儒雅的副提调闵政浩对她非常欣赏,非常珍惜。他时时处处帮助她,保护她。在她要被判杀头的时候,他跪地苦苦求情;在她被流放的时候,他千里相随保护她;在她被骗入流行疫病村,他也主动要求进去并将她从火海里救出;他宁愿被罢官流放也支持皇帝任命她为主治医官;他也开开心心的与长今过着四处飘泊的生活…
  
  长今也得到了从百姓到皇室的尊重和爱戴,也被皇帝封为惟一的一位女性主治医官,并被封为 “大长今”,写入了朝鲜的史书。
  
  看了长今父女的命运,令人感慨“天理昭昭,善恶必报”。当今天下,有多少人心存善念,不怕恫吓威胁,不与邪恶为伍,为自己的未来开创了美好;又有多少人胆怯无知,做了邪恶的帮凶,为自己的未来造成了悲剧?
  
  6. 荣氏家族百年辉煌 --挑战华人富不过三代 2005-10-30 22:19:29[点:231] (2589字)
  
  [风流人物]
  
  荣毅仁父亲是最大民族资本家,儿子荣智健连续三年荣登福布斯富豪榜
  告别荣毅仁
  
  面粉大王、棉纱大王、红色资本家、中国首富。百年来,荣氏家族从来都不缺乏这样的王牌称号,他们在商场上纵横驰骋,独领风骚。百年来,中国经历了前所未有的磨难,而这个家族则罕见地延续着三代中国首富的传奇,挑战着华人家族“富不过三代”的宿命。而他们的第四代,正开始熠熠生辉。
  
  荣智健1942年1月出生于上海,是荣毅仁唯一的儿子,另有两个姐姐和两个妹妹。1965年,毕业于天津大学电子工程系。
  
  据南方都市报披露,1986年荣智健正式加入中国国际信托投资(香港)有限公司(简称“中信香港”),出任副董事长兼总经理。当时他提出两个先决条件。第一是由他选用人才,第二是授予他相当权力,无须事事请示。
  
  连续三年的福布斯中国大陆富豪排行榜,荣智健都始终稳稳地坐在前三甲的位置。
  
  “荣家是爱国资本家的典型代表,解放后,获得执政地位的共产党对于这样家族重视有加也是理所当然。”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马戎如是说。
  
  【奠基人】
  
  “面粉大王”和“棉纱大王”
  
  “荣家是中国民族资本家的首户,中国在世界上真正称得上是财团的,就只有他们一家。”毛泽东曾这样评价说。
  
  奠定荣氏商业世家基础的便是荣毅仁的父辈荣宗敬、荣德生兄弟。伯父荣宗敬(1873-1938年)雄才大略,父亲荣德生(1875-1952年)讷于言而敏于行,平实勤励。他俩早年随父经营钱庄业,后贩面粉北销,获得厚利,遂与友人在无锡合办保兴面粉厂,1903年独资经营后更名茂新面粉厂。1905年又开设振新纱厂,随后陆续在上海、无锡、汉口开设申新纺织厂、福新面粉厂、茂新面粉厂。历经二十余年,荣氏兄弟便进入了中国最大的民族资本家行列,成为名震工商业界的“面粉大王”和“棉纱大王”。“固守稳健、谨慎行事、决不投机”,这是父亲荣熙泰留给两个儿子的遗训。荣氏兄弟俩一直以这句话来警戒自己。
  
  新中国成立后,荣德生坚持留在大陆,历任全国政协委员、华东军政委员会委员、苏南行政公署副主任等职。在半个世纪的工商生涯中,造就了实力雄厚、散布全球的工商业家族网络。
  
  “荣家之所以能一直这么富有,一个根本的原因就是很善于处理跟政府之间的关系。”一位对荣家颇有研究但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学者表示。
  
  【第二代】
  
  正在隐去的第二代
  
  如今,荣氏家族已经有第五代了,除少数仍继续留在大陆,大都旅居海外,主要分布在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巴西、德国和港澳等地。
  
  在荣氏家族中,荣毅仁这一辈健在的已经不多,比较活跃的只有荣宗敬的幼子荣鸿庆一个,荣鸿庆目前已81岁高龄。现任台湾上海商业储蓄银行董事长的他24岁即赴香港经营南洋纱厂,在经营55年后把事业重心转向台湾,该厂则交由其子荣智权打理。
  
  近年来,荣鸿庆经常来往于两岸三地,为的是进军大陆金融市场。一旦两岸放开金融上的业务往来,台湾上海商业储蓄银行有望成为首家在大陆开分行的台湾银行。
  
  同时,荣鸿庆还不忘在纺织这个老本行上争取更多机会。1990年,荣鸿庆就同姐姐荣卓如一起来上海,与当时的上棉二十二厂合资开设申南纺织厂。总投资3000万美元的这家工厂是目前上海纺织行业最大的合资企业,荣鸿庆任董事长。
  
  【第三代】
  
  “智字辈”皆为商业翘楚
  
  连续三年的福布斯中国大陆富豪排行榜,荣智健都始终稳稳地坐在前三甲的位置,从2002年的7.8亿美元,到2003年的8.5亿美元,再到2004年的14.9亿美元,仅隔两年,财富几乎翻了一番。
  
  房地产、运输、金融、电信、基建,荣智健执掌下的中信泰富所涉足的行业无所不包。历经26年的摸爬滚打,以十几万美元起家,荣智健在实现自己梦想的同时,也在延续祖辈们的商业帝国之梦。
  
  荣智健的同一辈不仅人数众多,而且大都事业有成,在海外享有较高的社会地位,成为了继承荣家衣钵、延续荣家商业辉煌的中坚力量。
  
  荣智健以外,“智字辈”里事业最成功的首推荣智鑫,其父荣伟仁是荣德生的长子。15岁那年,他和家人一起来到香港。
  
  在美国麻省理工电子工程专业毕业后,荣智鑫在美国电话公司做一名普通的工程师。三年后,他用筹来的50万港元跟几个朋友在香港合伙成立了一家名叫美联的烟草公司,专门代理美国牌子的香烟。经过10年的苦心经营,这家公司被一家美国企业收购,荣智鑫从中净赚一亿多港元。
  
  1975年,电脑业一度成为香港制造业中的热门。荣智鑫及时抓住这个契机,投资200万港元,成立了荣文科技有限公司,1982年7月这家公司在香港上市,揭开了荣智鑫事业发展历程新的一页。
  
  荣文成立仅隔三年,荣智鑫又与其兄荣智谦合伙开办爱卡电子厂,当年,荣智健初到香港,兄弟俩决定邀请这个远道而来的堂弟一起加盟。
  
  如今,荣智鑫非常低调,很少在公众场合抛头露面。而那些身在异国的“智字辈”们的风光程度也绝不亚于荣智健和荣智鑫两堂兄弟。荣智鑫的二姐荣智美,曾任德国尤尼可公司经理,有德国商界女强人之称,自1954年定居德国之后,一直致力于推动德中两国贸易的发展。
  
  荣毅仁二哥荣尔仁的次子荣智宽,是巴西环球公司总裁,在巴西商界拥有崇高的威望,曾随巴西总统和外交部长多次出国访问。
  
  【第四代】
  
  两颗新星再塑家族辉煌
  
  “智字辈”大部分都步入晚年,比较年轻的荣智健也已经62岁了,就像荣德生当初把荣氏家业托付给荣毅仁一样,荣家第三代传人也将面临着确立接班人的问题。
  
  现在,真正能算得上荣氏家业第四代继承人的就只有荣智健的后代了,在中信泰富的管理层名单上,荣智健的长子荣明杰和唯一的女儿荣明方都名列其中,从中不难看出荣智健对两个子女的有意栽培。
  
  现年35岁的荣明杰1993年进入中信泰富,在包括荣智健在内的10名执行董事中,他是年龄最小的一个。
  
  荣智鑫之子荣文渊和荣明杰一样,有着与身俱来的商业天赋和野心,他不仅是方正数码的执行董事,还控制着荣智鑫创立的浩荣、荣文等多个公司。荣智鑫的女儿荣文蔚则是香港社交界的名媛,活跃于大小舞场派对。
  
  看来,荣明杰和荣文渊都有望成为将来荣氏家族第四代的两颗新星,再塑荣家百年基业的辉煌。
  
  7.贴身保镖谈不一样的丘吉尔: 在白宫一丝不挂 --人们常说,任何伟人在他的仆人眼里都并 2005-11-23 15:21:01[点:179] (3116字)
  
  贴身保镖谈不一样的丘吉尔: 在白宫一丝不挂
  
  从1921年至1945年,英国警察沃尔特•汤普森曾长期担任被称为“斗牛犬”的英国前首相邱吉尔的贴身保镖。
  
  据英国《泰晤士报》报道,汤普森在二战结束时写就的回忆录在尘封60年之后于本月初面世。回忆录为人们了解邱吉尔这个伟人的力量与缺陷提供了独一无二的机会。
  
  风暴眼里仍从容
  
  汤普森第一次和邱吉尔一道出行是前往中东。当时犹太人与阿拉伯人正在巴勒斯坦作对,而埃及的民族主义者要求独立,陪伴他们的是托马斯•爱德华•劳伦斯。劳伦斯对这位新保镖说,邱吉尔的性命“从我们踏上阿拉伯土壤的那一刻起,就面临着危险”。
  
  他们的渡轮在埃及亚历山大港靠岸。当邱吉尔走下踏板时,码头上的人群达到了“怒火熊熊的地步”。为了避免出现骚乱,前往开罗时,汤普森秘密地将邱吉尔带上了埃及国王福亚德的王室火车。但消息还是走漏了,当火车放慢速度通过一处路口时,车窗一侧的所有玻璃都被一群人砸坏。当一块块石头从他的车厢呼啸而过时,邱吉尔却在平静地吸着一支雪茄。
  
  汤普森认为经历了这样的骚乱后,邱吉尔会窝在自己的房间里,但他震惊地发现他的这位保护对象已经独自一个人离开了下榻的宾馆。汤普森后来找到邱吉尔时,邱正从英国陆军元帅艾伦比(时任驻埃及高级专员)的家里走出来。
  
  汤普森怒气冲冲地说:“您让我的工作不可能完成。”邱吉尔软了下来,他说今后他会采取一切行动来协助自己的保镖。“我们现在还只是刚刚开始互相理解。”邱接着说。汤普森说,那是“我体验到一丝亲密的味道的一回”。
  
  驾机去战区寻找法国政要
  
  在1940年6月法国政府在德国侵略者面前瓦解的那些令人绝望的日子里,邱吉尔和汤普森踏上了寻找法国内阁的征程。在飞机起飞之前,邱吉尔让汤普森给他一支左轮手枪。“谁知道呢,”他说,“我不想被活捉。”
  
  这些可不是做戏,因为据汤普森回忆说,他们真的是在“瞎飞“。“真是不可思议,“他写道,“英国首相亲自飞上天,去寻找我们的主要盟友在哪里……这真是可怕的异想天开。”
  
  在返回英国途径英吉利海峡上空时,他们乘坐的民用飞机突然间猛地向海面俯冲下去,因为他们发现一架先进的德国战斗机正在附近攻击海面上的渔船。邱吉尔拒绝让战斗机给他护航,因为他认为其他地方更需要它们。飞行员冷静地利用海上的云雾做掩护,几乎贴着海面飞行,直至差不多到了英国海岸线才拉高飞行。“我们手中的武器,只有两支自动手枪。“汤普森回忆道,“那些德国飞行员永远也不会知道,一等‘铁十字勋章’曾经跟他们近在咫尺。”
  
  迎着炮弹往外冲
  
  在德军发动“闪电战”期间,邱吉尔喜欢外出四处走动。经常有炸弹在他的汽车近旁爆炸,但在汤普森的护卫下邱吉尔总能与弹片擦肩而过。
  邱吉尔答应夫人,说自己每晚会安然地在防弹地下室里睡觉。他会在汤普森的注视下躺到地下室的床上,但立即又起身下床。“我遵守了对夫人的承诺,”他说,“我到地下室来睡觉了,但我现在要上楼去睡觉。”
  
  当德国人的V1和V2火箭弹纷纷落下的时候,邱吉尔总是要冲到屋顶上去观看,汤普森就不得不设法阻止他———锁门、在电梯按钮上动手脚,这些把戏都耍尽了。
  
  邱吉尔所受的唯一一次伤,是在战前去纽约发表演讲的路上。那一次,汤普森还在饭店里没有出来,邱吉尔已经走到路上,可眼睛没有看着来车的那个方向,结果被车撞倒了。那个司机带着鲜花来道歉时,差点被汤普森当作罪犯投入大牢。
  
  不一样的邱吉尔
  
  临危受命不自信1940年,在国王已经邀请邱吉尔组阁后,汤普森祝贺他“挑起这副无比巨大的重担”。
  
  “只有上帝才知道这担子有多沉重,”邱回答说,“我只希望时机还不是太晚。”泪水洋溢在他的眼睛里。那年邱66岁。
  
  汤普森认为邱看上去确实有那么苍老了:“他走路时背驼得厉害……大部分头发掉光了……脸颊肌肉松垂着”。
  
  而在这个最关键的时刻,汤普森感觉到了邱吉尔心中的不确定感。但邱吉尔只是咕哝着,然后咬紧牙关。
  
  赋闲在家也很沮丧
  
  汤普森看到过邱吉尔最沮丧的时候。上世纪30年代赋闲时,邱曾时不时郁闷地踢废纸篓;而由于认为罗斯福1945年在雅尔塔对斯大林让步太大,邱吉尔曾伤心哭泣。“唉,汤普森,他们为什么要让这个已经几乎寸步难行的总统去那里呢?”他问。
  
  恐惧时汗湿衬衫
  
  邱吉尔只显露过一次恐惧,那是在巴哈马群岛疗养期间。在一个街道的拐角处,一辆福特汽车飞驰而来,就差那么几英寸就撞上他。“他缩着身子靠在墙上,”汤普森写道,“汗水从他的脸上流下来,浸湿了他的衬衫。他吓坏了,表现得就好像是‘打摆子’病发作了。”
  
  在白宫一丝不挂
  
  邱吉尔的热忱可以使生活增色。他在埃及沙漠中心血来潮洗热水澡的冲动一直延续着,他让一家宾馆里的员工利用遭受过轰炸的水暖设备,用罐子和炖锅给他盛水。他还有脱掉衣服,赤条条四处闲逛的爱好。罗斯福甚至曾在白宫见到他一丝不挂。“你看,我的总统先生,”他一点儿也不害羞地说,“在您面前我没什么可隐瞒的。”
  
  他的另一个弱点是厌恶吹口哨。“别吹口哨了!”邱吉尔曾这样命令一位送报的男孩说。“为什么啊?”对方回答。“因为我不喜欢,这是一种可怕的噪音,”首相咆哮道。送报员走开了,但仍然吹着口哨,并回头说道:“好的,您可以掩住耳朵,不是吗?”邱吉尔一开始听了暴怒,然后就开始微笑,并吃吃地自嘲说:“您可以掩住耳朵,不是吗?”
  
  保镖没座,他就不坐
  
  邱吉尔曾经让汤普森面临无数危难,邱吉尔对工作的疯狂也让人难以忍受。
  
  到1929年,汤普森已经在邱吉尔身边度过了八年时光,这期间他常常同妻子及五个子女两地分居。
  
  汤普森这样写道:“我漫长的工作时间带来了无法弥合的创伤”。他的婚姻已经“支离破碎”。
  
  但好在邱吉尔很懂得回报自己保镖的辛劳。“如果没有地方给汤普森,”在离开一家剧院时,他对声称无法为保镖提供座位的经理说,“那么也就没有我的地方。”
  
  在汤普森的眼中,寇松爵士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更是一个势利眼”,是“我愿意诚恳地说他是我强烈厌恶的唯一一个公众人物”。
  
  寇松批评汤普森先是称呼他“我的勋爵”然后改称“先生”。邱吉尔猛烈
  驳说:“就称呼你的方式而言,汤普森完全正确。”
  
  当然,这种忠诚是相互的。
  
  1939年,邱吉尔曾长时间下野,对他的保卫撤消了。汤普森尝试过开私人侦探社。失败后他开了两家杂货店。
  
  突然有一天,他收到一封简短的电报:“星期三下午4:30在克劳伊登机场接我。”他被这个“对于一个杂货店主来说是一种莫名其妙的命令”逗乐了。
  
  “喂,汤普森,很高兴见到你!”这是邱吉尔在机场看到他时的唯一招呼语。
  
  “永远令人心烦的家伙”
  
  人们常说,任何伟人在他的仆人眼里都并非英雄。
  
  1921年到1945年(30年代有中断),沃尔特•汤普森担任邱吉尔的保镖长达18年。他在邱吉尔身边出入得太频繁,甚至连他自己也懊恼地承认说,在邱吉尔妻子克莱门汀的眼里,他成了一个“永远令人心烦的家伙”。
  
  汤普森将这一段经历写成了回忆录。回忆录在1945年就已经写好,那时邱吉尔刚刚失去首相职位。但唐宁街和警察总长哈罗德•斯各特都一致认为,“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汤普森都“不适于”发表它。如果他一意孤行,那每年的养老金就会泡汤。
  
  汤普森在1979年去世。而他那长达35万字的未曾面世的回忆录,终于在尘封多年后在阁楼中被找到。
  
  8.浑噩中醒来,却没有了做人的标准,这该叫人多么的困惑。 --谈古论今话长今 梦里依稀何处寻 2005-11-23 15:28:35[点:180] (1756字)
  
  山河 : 谈古论今话长今 梦里依稀何处寻
  
  为了更多理解《大长今》里面古代医术的内涵,我看了一遍同是韩国历史剧的《医道》(原名《许浚》)。
  
  《医道》通过讲述韩国历史名医许浚的一生,基本完整展示了韩国东医(其实就是中国古代医术)独到的道德内涵,可以说是波澜壮阔。
  
  《医道》几乎和《大长今》一样长,故事的跨度比《大长今》还大,无论是时间跨度、文化跨度。
  
  只是故事结构不如《大长今》这样的精良纯粹。
  
  有医生朋友说,看了《大长今》,深为打动,由衷的愿意向长今学,学做好人、做体恤病人的大夫,虽然明知道在眼下制度体系里这样生存会很不容易。
  
  看来人的善良本性毕竟是无法磨灭和完全摧毁的,只要有一丝的光亮和希望,中国人的本性就开始从新萌生。
  
  可是真的不容易呀,传统文明在这块土地上已经被完全摧毁,学得了表面,可是却不知道内涵。不知道内涵的学到了善的表面,终难于长久。
  
  因为徐长今也好、许浚也好,深厚精湛的医术根基于深沉博大的儒家道德。是儒家之仁义道德让他们的人格雄浑庄重、气度开阔,是善良道德的指引让他们宠辱不惊、精诚至一。
  
  当毒辣阴狠的老崔尚宫不得不离职的时候,她的同党们为了保证能够继续操纵御膳厨房为非作歹,故意选择从来就与世无争看上去糊涂虫一样的郑尚宫。
  
  郑尚宫已经看了十年的酱库,好像是没人见过她展露过什么手艺。况且人人皆知郑尚宫毫无野心,最喜欢吟风弄月,最讨厌琐碎杂事。提调尚宫们以为这人上来之后一定是个好拿捏的傀儡和懦弱的替罪羊,因此兴冲冲的把她提拔了上来。
  
  可是大家万万想不到郑尚宫是深藏不露的高手,豁达却被看作糊涂。
  
  她给中宗皇上第一次做饭就让中宗赞不绝口,并且郑尚宫很快就把整个御膳厨房梳理得焕然一新。
  
  每次给皇上呈食都能讲出新鲜有益的历史典故给皇上听,让皇上也深为受益和敬佩。
  
  原来郑尚宫饱读诗书见识非凡。(第五集)已经看了十年酱库的郑尚宫,手艺按理说早就生疏了才对呀!怎么依然如此高超呢?作家章天亮在关于《大长今》访谈中的一段话我很赞同,就是说真正决定一个人技艺的其实是人的心性。
  
  郑尚宫为人心无偏见、豁达且深沉、眼光见识均一流,对于儒家正道之认识理解,连那些满朝的大臣和儒生,除了闵正浩尚可与之相提并论,几无一人能及。
  
  《大长今》里面,豁达深沉的郑尚宫熟读经籍知识渊博,慈爱温柔的韩尚宫对于四书五经历史典故相当熟悉,善良坚强的徐长今从小就被父母教导熏陶,长大后也十分喜爱读书。
  
  正义凛然的闵正浩,正是明白了儒家之真正内涵的君子儒。《医道》里的许浚,虽是一个大夫、对于儒道的掌握却丝毫不亚于最出色的儒生,是以被恭嫔临终托付教导两个年幼的皇子。
  
  《商道》中的生意人林尚沃,甚至是对经籍博学得惊人。
  
  当然仅仅是掌握经籍并不算什么特别的本事,而能够从中领悟并坚守其真意内涵,才是这些人的过人之智慧。这些不同职业不同时期的人,坚守的是同样的仁义道德。
  
  要做好人的时候,如果不知道为什么要做好人,宛如化身流星,那选择做好人真的是一个凄美的选择。
  
  要做好人,如果不知道做好人的标准是什么,亦如飞蛾扑火般凄惨,又如孤舟失去了方向在漆黑的夜里航行于风暴惊涛的汪洋。
  
  《大长今》展现了灿烂夺目的儒家之道德内涵,可是这道德内涵已经无法在当下这样的浊世中立足。
  
  《大长今》所携带的更深层内涵,单单依靠儒家内涵的残韵余音,无法重建,无法实践。现在的社会,已经污浊到让儒家传统文明无法涤清的程度。如正在咽下最后一口气的垂死之人,寿限已到大夫已无能为力。
  
  要想学得长今的仁心仁术,就必须知道仁义道德的根基,要知道这道德根本,不能不熟研儒家文化之经籍。
  
  在古代那种氛围里,你完全可以不识字,但是在现在这样的溷浊社会中,要想知道这儒家文化与其道德内涵,即使对四书五经倒背如流也不济事了,读不懂,悟不到,道德文化的体系早已被毁灭,内涵已经没了。
  
  本性正在显露的国人,浑噩中醒来,却没有了做人的标准,这该叫人多么的困惑。
  
  儒家文明的败落,如飘摇而落的深秋枯叶,浅言之,时也,命也。
  
  深言之,则是一个太大的话题。须将剥复,才可索问前因。
  
  
  9.选中央委员时,胡耀邦得票1,800多票,差几十票就是全票。 --是非公道自在人心 2005-11-23 15:39:58[点:180] (1825字)
  
  胡耀邦含冤下台内幕
  
  《胡耀邦传》,披露了当年胡被非法罢黜的秘辛。
  
  这本传记是由几个曾在团中央工作过的退休老人集体撰写的,由张黎群牵头,收集整理了大量资料,采访有关人物,历时10余年,全书约100万字,分为3卷。
  
  编写中,作者们坚持以“春秋之笔”,写真实的事,讲真实的话。因书中内容涉及胡耀邦下台的内幕,为此遭腰斩,只允许出第一卷,其余两卷被砍掉。
  
  胡耀邦下台的原因虽然复杂,但根本原因在于胡耀邦与邓小平在邓本人是否全退的问题上发生歧见。据《胡耀邦传》披露,1986年5月,邓小平约胡耀邦到家中谈论中十三大人事安排。
  
  胡耀邦说:“我已年过70了,十三大一定要下来。”邓小平说:“我、陈云、先念都全下,你要下就半下,不再当总书记,而再当一届军委主席或国家主席,到时候再说。”
  
  同年8月22日,邓小平过81岁生日,在北戴河摆了几桌酒席,表示在两年后的中十三大上全退。胡耀邦信以为真。10月,他在政治局会议上公开表态,说“今天我就十分具体和坦白地讲,我赞成小平同志带头退下来,这是一个很好的带头。只要小平同志退,别的老同志的工作就好做。我的总书记任期满了,也下来,充分给年轻的同志让路。”
  
  胡耀邦讲话后,邓小平没有任何表示,神情严峻。胡耀邦的讲话得到了人大委员长万里、中央书记处书记杨得志、人大副委员长聂荣臻、倪志福和国家副主席乌兰夫的赞同。中央书记处书记习仲勋还在会上发表了支持胡耀邦的讲话。
  
  会上,王震被激怒,说:“你们实际上提出了一个问题,就是要不要权威,承认不承认小平是我们党的最高权威。”万里这时插话说:“王老啊,你不要激动。要小平同志掌舵,我没有意见。我只是想纠正一下,我们要树立权威,不是个人,而是集体。民主才是我们的最高权威。”事后,邓小平曾问万里:“耀邦为何偏要我下?”万里答:“可能是失言。”邓小平说:“要树自己。”万里说:“耀邦不是那种人。”
  
  此后,胡耀邦的权力被削弱,失去了中十三大的人事主导权。在他毫不知情的情况下,邓小平把人事权交给了中顾委副主任薄一波,安排由薄一波等7人组成的小组,分头征求党内对十三大的人事安排意见,尤其是对胡耀邦的意见。
  
  同年12月,安徽中国科技大学开始的学潮蔓延到北京,为邓小平倒胡行动找到了藉口。
  
  12月30日,胡耀邦打算召开政治局常委会,讨论中央书记处关于处理学潮的意见。邓小平不同意开会,并要胡耀邦到他指定的地点谈话。邓认为学生运动是“几年来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旗帜不鲜明、态度不坚决的结果”,并责问胡耀邦“你难道没有责任?”
  
  胡耀邦回答说:“我保留我的意见。”
  
  邓小平说:“不是保留,而是要你马上站出来,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否则就放任了资产阶级自由化。”
  
  邓还说:“没有专政手段是不行的。对专政手段,不仅要讲,而且必要时要使用。”
  
  翌年元月10日,中央顾问委员会副主任薄一波主持召开“政治局生活会”,胡耀邦在会上受到一帮老人的围攻。薄说:“胡耀邦整天到处乱跑,全国两千多个县,你都快跑遍了,你是党的主席、总书记中能跑的最高记录。这不叫指导工作,而是游山玩水,哗众取宠。”
  
  杨尚昆说:“胡耀邦,你如果想要亡党亡国的话,你就和资产阶级自由化分子结成联盟吧。”宋任穷说:“我最不能容忍的就是胡耀邦对待邓小平的态度。”会上,邓力群对胡耀邦作了长达五、六个小时的批判发言。
  
  会上,薄一波、彭真要求胡耀邦辞职,王震表示:“薄一波、彭真代表了我们大多数的意见。”面对如此场面,习仲勋拍案而起,指着薄一波等人说:“你们这是干什么?这不是重演‘逼宫’吗?”胡耀邦没让习仲勋说完,就站起来劝说:“仲勋同志,我已考虑好了,不让我干,我就辞职。”
  
  1月15日, “生活会”散后,胡耀邦出门坐在台阶上大哭。
  
  田纪云默默站在旁边,久久不愿离去。
  
  万里回到家也难抑心中不平,说:“耀邦没有错。”
  
  为了安慰他,万里叫厨师炖了一锅胡最喜欢吃的狗肉送到胡家。
  
  胡耀邦被迫辞去总书记职务后,回家对夫人李昭说:“我没有错,顾全大局,我只能辞职。”
  
  是非公道自在人心。中召开的十三大上,选中央委员时,胡耀邦得票1,800多票,差几十票就是全票。
  
  选政治局委员时,胡耀邦又高票当选,差7票是全票,未投票的包括他自己。而当初卖劲倒胡的邓力群和胡乔木,则在选举中因得票最少而落选。
  
  10.位 置 --放下位置与框架反而让自己自由,也让身 2005-11-23 15:47:31[点:179] (942字)
  
  位 置
  
  一个拥挤和不怎么悠闲的街道,有人急急忙忙走过,有人相约寻人,或是打探迷人橱窗的猎物;也有一群群小团体聚集聊天,这样的街景,每天都有!
  
  就是有个人的穿着,在这花花绿绿的景像中,有着不同的感觉。那女子体态看似单弱,身穿纯白色唐装;我多看了她几眼,想着这人,像是有着某种宗教信仰。
  
  她高声阔谈着她伟大的情操,那音调比她的穿着更吸引我!她说着:“像我,好多人都很难理解为何放弃一份高薪,且是外商公司多年的高阶职务,而不顾一切的跑来做义工?!”
  
  我打量着那人,暗想着那女子外柔内刚的个性一览无遗,讲起“义工”,显然的,她为那个头衔感到沾沾自喜。
  
  人望天,有阴晴圆缺;但是月亮从没因为人们的看见而有所短缺或消失;太阳的东升西落,也是因为地球的自转或公转的环绕。它们都有着它们原本的位置和本体!
  
  生命的光耀,真的就只燃烧在那些头衔的光环吗?当我在人生道路上,扮演着不同角色,说出同样思维的话语,被回应的肯定就会有所不同。
  
  一个老师或有名的某某,说尽人生的道理,总只是让人觉得这就是那个位置的人该讲的话,听的人也只是因为那份表象的以为,而给予掌声!
  
  但如果是个市井小民,或是一个开着“小黄”的运将,所讲出同份思维道路的见解,却会让听的人感到耳目一新,这种发现与新奇,反而让人更细心的聆听和共鸣!
  
  汲营忙碌的日子多了!我和世间所有的某某一样匆忙着!收入比起从前虽然多了,但却没有感觉比从前快乐!我的想念,反而是学生时期的单纯跟实在的打工生活!每晚间跟室友的伴读或闲聊,还有在阳台上深呼吸对面面店飘来的香味。
  
  有多久没有真正的还原,和对自己的静心呼吸了呢?简单的为自己种一些花草,让其他能看见窗台景物的邻居也分享一份好的新鲜,简单的对一个目光不小心交会到的陌生人一抹微笑,让彼此的尴尬变成短距的轻松,简单的对身边还存在的朋友拨空真心的问候,让彼此的情感和思念得到救赎与加温。在自己的本位上,
  
  简单的经营自己,也让身边的人感觉一份踏实轻松或窝心,放下自己或许是个什么自以为的某某,不吝啬不经意的飘洒与分享,“义工”随时都是!也随处可见!
  
  放下位置与框架反而让自己自由,也让身旁的人容易分享和共享!
  
  11.深圳滥采地下水 导致海水倒灌侵蚀高楼地基 --海水倒灌 侵蚀深圳高楼地基 2005-11-23 15:48:46[点:180] (385字)
  
  深圳市违规滥采地下水严重,特区内至少有183口私井自一百公尺地下取水,由于过度开采,导致海水在地下已经漫过城市主干道,深南大道沿线高层建筑地基遭侵蚀。
  
  据广州日报报导,深圳市水务局发出取缔私自开采地下水行为通告,开始进行清查私井行动,对于私自开采地下水的单位和个人,一经查获,最高罚款人民币五万元。
  
  这是深圳首次大规模的封井行动。由于近年违规私采地下水严重,深圳个别地方已因地下水过度开采,导致建筑变形、结构损坏。
  
  深圳市水务局副局长盛代林说,由于大量抽取地下水,已出现海水倒灌的现象,沿海地段的孔隙含水层和裂隙含水层已经不同程度地受到海水影响。目前海水在地下已经漫过深南大道,深南大道以南地段的地下水水质已不适合饮用。
  
  由于在深南大道以南地段的地下水成为咸水,形成地下咸潮,不仅不能饮用,还侵蚀高层建筑地基,锈蚀地下钢件结构。
  
  
  12. 六十一人的问题,毛泽东在1943年说:“这件事我们知道。 --《胡耀邦传奇》中南海短兵相接( 2005-11-23 16:01:33[点:180] (5174字)
  
  
  六十一人的问题,毛泽东在1943年说:“这件事我们知道。中央完全负责。”然而在“文革”时,这六十一人全部成了被任意揪打凌辱的“叛徒集团”,株连所及,冤狱遍布全国。
  
  _1975年邓小平就说过。六十一人的问题必须解决。
  
  胡耀邦打开突破口,汪东兴釜底抽薪。
  
  针锋相对,“两个不管”决战“两个凡是”。
  
  1936年,中中央为了营救关押在国民党北平监狱的同志,批准了一个非同寻常的决定,可以让他们在监狱主管者印好的“反g启事”上签字出狱,以便尽快投身抗日救国运动。然而,3O年后,他们却因为此事而被康生等人定为“叛徒集团”。
  
  
  图:邓小平、陈云、胡耀邦在人民大会堂(1981年).
  
  一边进行决战的外围战,一边为平反“文革”中的一个轰动国内外的重大错案的斗争,也在紧张尖锐地进行着。
  
  这个轰动国内外的重大错案,就是薄一波。刘澜涛、安于文、杨献珍、赵林、李楚离、廖鲁言、徐子荣、胡锡奎、刘锡五、王其梅等同志的所谓“六十一个叛徒” 案。所谓“叛徒”,就是在日寇势力蚕侵华北的1936年,经过中g中央的特殊批准,这些在国民党北平监狱中的同志,在监狱主管者印好的,“反g启事”上签个字而离开监狱,积极投入抗日斗争的那段往事。
  
  那时候,这些同志都被关押在北京草岚子胡同的国民党政府北平反省院。他们当中,有北伐战争前1924年人党的老党员,和土地革命战争及“一二·九”学生运动中白区工作的老干部,也有1936年在监狱中被狱中秘密党支部吸收的新党员,还有当时还没有人党入团但积极要求抗日的热血青年。
  
  他们都是因为党的地下组织被破坏,叛徒告密,或在大街上发表抗日演说、散发抗日传单而先后被国民党反动派逮捕的。有些同志在被捕前,已担任了党或团的省委书记、市委书记、特委书记或秘书长等重要职务。尽管道到敌人的严刑拷打和残酷迫害,他们都一直与敌人进行多种顽强斗争。有些人刑期早满,
  
  但拒绝在“反共启事”上捺手印,宁愿把牢底坐穿。
  
  1935年11月,二万五千里长征刚刚结束,刘少奇作为中g中央代表,被秘密派到天津,主持中中央北方局。其时日寇魔爪已深人华北,全国抗日运动再度掀起高潮。北方局开展工作严重缺少得力干才。时任北方局组织部长的柯庆施向少奇同志建议,可以让这些同志履行敌人规定的“签字”手续出狱,以解急需得力干部的燃眉之急。同时他们还进一层考虑到,如不及时营救这些同志,不论是日寇侵占了北平天津,还是蒋介石集团把这些同志转押到南京去,他们都有可能全部被杀。
  
  经过慎重考虑,刘少奇同意柯庆施的提议,并上报党央研究决定。党中央经过缜密研究,让当时担任中央总书记的张闻天代表党中央给刘少奇和北方局回电,批准了这个非同寻常的决定。
  
  北方局立即将这个决定转致中北平市委书记李葆华,让李葆华迅速派人巧送狱中党支部立即执行。李葆华和徐冰委派孔祥祯,通过秘密渠道,向狱中党支部转达了这个决定,但狱中党支部一致拒绝执行。他们的理想是:粉碎敌人的阴谋诡计,将来打着红旗唱着《国际歌》走出敌人的牢门。
  
  1936年夏天,柯庆施等人再次写信,让孔祥祯辗转送到监狱去。信上说“你们知道谁给你们写这封信的?他就是中中央代表胡服同志。”狱中党支部负责人薄一波等几位同志都知道,“胡服”就是刘少奇的化名,这才勉为其难地着手研究如何执行这个决定。从1936年9月开始,他们才断断续续地履行了狱方规定的手续离开了监狱。
  
  事后,柯庆施对薄一波说:你们出来时还拿架子,三请诸葛亮
  
  1943年,中国共产党准备召开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薄一波作为晋冀鲁豫代表团副团长,与代表团一起到了延安。在毛泽东的窑洞中与毛长谈时,他曾说到这段往事。
  
  毛泽东说:“这件事我们知道。中央完全负责。”“你们在班房里做了很好的工作。”
  
  这次长谈后,薄一波整理了谈话记录请毛泽东过目。毛泽东在这个记录上批道:
  
  “个人的进步和党的进步是一致的。”
  
  第二天,中央书记处书记任弼时也与薄一波谈了话。在谈到出狱一事时,任弼时说:“中央完全知道,是刘少奇和北方局建议,中央作了讨论后让你们出来的。”
  
  后来,安子文等几位同志也与毛泽东谈了话。关于这件事,毛泽东作了同样的表示。 1947年,康生率领中央土改工作团到了山东渤海区,帮助搞土改。l948年春节,土改工作团全体成员回到渤海区党委所在地—— 惠民地区阳信县何家湾——过春节。区党委副书记兼组织部长刘格平清康生和土改
  
  工作团全体成员吃饭。
  
  饭后,康生与团员张琴秋、毛岸英、凌云、于光远、曾彦修等人到村外散步。康生从刘格平也在当年的北平军人反省院里坐过班房谈起,说到了薄一波等同志出狱的事。
  
  康生说,1936年,中央分析了全国形势,深感华北形势十分危急。抗日高潮又已到来,迫切需要大量德才兼备的干部。但是很多有经验的老同志却在平津敌人的监狱里。
  
  如果再不加紧营救,蒋介石就可能把这批同志转往南京。如日寇很快侵占了平津,或者华北国民党政权汉奸化,一这些同志就只有全部被杀。考虑结果,中央决定,让他们办理了出狱手续。当时很多同志都照办了,唯有不属薄一波他们这个党支部的刘格平没有办,直到日本鬼子投降才出来,多坐了八年牢。
  
  这个“饭后漫步闲谈”足以说明,康生对这段往事的曲折过程也清清楚楚,并不觉得薄一波等人自己对这件事该承担什么责任。所有党的领导人对这件事的历次表示,更说明这些同志自身在这一点上都清清白白、苍天可鉴。
  
  正因为这些同志的狱中表现甚好,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又功勋卓著,他们当中的不少人都被党的“七大”和“八大”选为中央委员、候补委员乃至中央政治局成员。党的“七大”通过的《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对于刘少奇为代表的白区工作也给予了充分的肯定。所有这些都只能得出这样一种结论:
  
  薄一波等同志于 1936年奉党中央之命,以那种方式离开敌人监狱,根本不存在任何问题。
  
  
  
  但是,日月轮转,三十个寒暑过后,这突然成了特大问题。1966年8月4日,毛泽东贴出《炮打司令部》大字报的前一天,中央文革小组顾问康生为呼应彻底整垮刘少奇,下令在已很庞大复杂的“彭罗陆杨”专案组中,悄悄塞进与刘少奇密切相关的“1936年”
  
  专案或简称“三六”专案。
  
  这时,这批老同志中已有十九人或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为党为人民壮烈捐躯,或在建国前后积劳成疾而英年早逝;另有二人在战争的生死关头,没能经受住新的严峻考验而叛变,被自己人处决。
  
  “文革”时仍健在的只有四十人,其中二十二人担任着省委书记、副省长、中央机关副部长以上的领导职务,乃至国务院副总理;另有十三人为省政协副主席或司局级干部,其他人为一般职务。
  
  对所有幸存的这些同志,康生、陈伯达、江青、关锋、成本禹、谢富治等人到处煽动学校的红卫兵予以揪斗迫害。 
  
  他们对那些不明历史真相的年轻人煽动说,“这些变节分子叛党的最大组织者就是刘少奇”;“安子文,还有薄一波、刘澜涛。
  
  占据了组织部、监委、工交等很多主要部门,权都掌握在他们手里,实行的是资产阶级专政”。康生在军委扩大会上说:“北京这六十几个人,只是刘少奇的叛党组织路线、招降纳叛的组织路线的一个例子。”
  
  接着康生又到安子文担任部长的中央组织部去说:“南开‘八·一八’、北航‘红旗’,他们组织了‘三六’专案抓叛徒的联合调查团,应该向他们学习。”
  
  在这个杀气腾腾的过程中,尽管周恩来多次出面劝阻,给有关方面打电话、发电报,说明这个问题由中央负责,这些同志本人是清白的;李富春也给正在广州养病的薄一波发电报,叫他“千万不要回北京”;但是由于康生等人的大肆煽动,各地纷纷成立了“抓叛徒战斗队”,把过去所有被敌人逮捕过但已作过正确结论的同志的旧案统统翻了出来,甚至无中生有,制造了一大批又一大批的冤假错案。
  
  
  
  
  图:胡耀邦与杨勇
  
  l967年3月16日,中中央发布了《关于薄一波、刘澜涛、安子文、杨献珍等人自首叛变问题的初步调查》文件。随之,过去在南京、苏州、济南、太原、新疆等地国民党或侵华日寇监狱中囚禁过的老同志,以及做过地下工作的老干部,几乎全都被罗织罪名、栽赃陷害,成了被造反派任意揪斗拷打凌辱的“叛徒集团”;株连所及,冤狱遍布全国。
  
  此后,薄一波等六十一人也被正式肯定为“叛徒集团”。不但这四十位老同志悉遭残酷迫害,他们的家属、子女、亲友、老部下、老同志,受到株连审查与迫害的成千上万。
  
  邓小平说:六十一人的问题必须解决。
  
  中央专案组的人大发雷霆:
  
  “现在的翻案风如此猖獗,都翻到我们的头上来啦,这还了得?”
  
  1975年,邓小平主持中央工作。在中央政治局的一次会议上,小平同志说:
  
  六十一人的问题必须解决。把那件事的责任归咎于他们是不公道的。然而,由于“四人帮”捣乱作梗,这个问题不但没能得到解决,而且中央专案组及郭玉峰主持的中央组织部还再次派人对这些同志进行威胁,强迫在北京已被解除“监护”的老同志离开北京:安子文去了淮南,刘澜涛也去了安庆;与“三六”专案毫无关连的
  
  彭真,也被勒令去了陕西。他们也勒令薄一波去河南南阳,并派来了河南省公安局的三个人要押着去。薄一波坚决不从,并再三抗议,才被勉强留在北京。
  
  专案组的人警告薄一波:“你讲这个问题(指1936年出狱经过),一定要避开‘毛主席、党中央知道’。你不讲,对你有利;讲了就对党不刮,对你自己也不利。如果你照我们的意见办,将来我们解决你的问题时可以从宽考虑。”
  
  对薄一波的这类警告或“提醒”,不止三次五次。
  
  对刘澜涛等人,专案组的人也是这样说:
  
  “不要写36年履行手续出狱的事‘中央同志都知道’。你要把这一历史事实抹掉,重写”
  
  粉碎了“四人帮” ,尤其在l977年7月党的“十一大”恢复了邓小平的原有领导职务之后,薄一波等人及其亲属子女再次申诉要求平反这个重大错案。
  
  1977年11月11日,当年曾向狱中党支部转达过党中央指示的当事人孔样祯,此刻也再次向党中央写信说:
  
  “为了给国民党统治时期的监狱送信一事,我受了八年监禁、两年下放,身已瘫痪,现犹未痊愈。幸由叶副主席批准我今年回京,现在北京医院治疗。在我九死一生之际,常有一事,使我耿耿于怀,日夜难忘者,即对北平军人反省院一些干部出狱的事实,不能使组织上和群众彻底明了当时的情况,实在心常戚戚。为何这样说呢?因为张闻天早死,柯庆施去世,徐冰身亡,殷鉴早殒;而亲自经历其事者,只我一人,我若不说,谁还能详细说出来这件事情的经过呢?”
  
  孔祥祯在信中还特别强调:
  
  “这不是我个人的问题,而是事关几十个干部政治生命的大事,若不及早报告中央,一时个人命尽,真会使我死不瞑目,遗憾九泉了!”
  
  孔祥祯在信中还把1936年北方局如何提出、党中央如何批准、柯庆施如何布置给李葆华和徐冰。徐冰又如何通过他两次给狱中党支部传达党中央指示,以及后来薄一波等人出狱的经过,等等,都作了详细的令人信服的说明。
  
  但是,中央专案组和郭玉峰为部长的中央组织部的一些人依然冥顽不化,又一次逼迫薄一波离开北京城。薄一波也照样坚决不去。正在这无法调和的相持中。胡耀邦到了中央组织部。他觉得,必须迅速掀掉扣在薄一波等同志头上的这口大黑锅。对此。中央专案组的某些人却大为震怒。大发脾气:“现在的翻案风如此猖极,都翻到我们的头上来啦,这还了得?”
  
  胡耀邦看了邓小平和汪东兴两位副主席阅批过的申诉信,决定了彻底平反“三六”
  
  13.陈诚与蒋介石地下有知,真会叹大梦一场,实在无颜见江东父老也 --陈诚的台岛岁月 2005-11-23 16:24:45[点:179] (5321字)
  
  陈诚的台岛岁月
  
  
  今年是陈诚逝世40周年。陈诚的儿子陈履安把其父的《石叟丛书》史料,捐赠给台湾的国史馆。这批史料包括有1100余件文物、5600余件档案、1.7万余张相片。数量庞大,是研究中国近代史的珍贵资料。
  
  《石叟丛书》和蒋介石的《大溪档案》并列为国府两大神秘档案。陈诚平生素重文献资料搜集,上个世纪50年代即设“石叟资料室”整理治军从政资料,自生前以迄辞世,共编成84册、约1000余万字丛书,唯从不对外公布,而且陈诚当年曾被视为蒋经国权力接班阻碍,死时不仅台湾情治部门亟欲了解,陈夫人谭详女士还刻意将部分涉及蒋家来往文书与国防机密文件交出,陈履安说:“因为母亲通达人情,不想让其他人为难。”
  
  陈履安说:“我们公开家父史料档案毫无条件,唯一的要求,就是这批史料须无条件对外公开。”
  
  陈诚是浙江青田人,因旧居接邻明朝传说写推背图的刘基(伯温)读书处之石门,青田又产美石,乃以石叟自号。
  
  
  西安事变和孙立人案
  
  这些文物中有两件最能说明陈诚与蒋介石之间的特殊情谊。一是一顶已褪色的蓝色小帽,是陈诚长年随身之物,卧病时亦不离身。西安事变时陈诚就戴着这顶便帽。
  
  张杨“叛军”扫射居所时,陈诚与邵元冲同室,邵元冲临危间跃窗而出,陈诚则就地卧倒,结果邵元冲中弹,陈诚无恙。多年后陈诚向友人说明此帽渊源时,总说他和邵元冲一文一武,当时一扑一卧,结果命运大不同。
  
  另一是蒋氏于1943年9月15日致陈诚函,时值印缅远征军出发在即,陈诚反对,一度请辞,但蒋氏坚欲陈诚领军,亲函要求陈诚三思,近乎恳求,可见两人君臣同志关系之密:
  
  “辞修同志:你9月6日辞呈,我昨方才接到,不胜感慨。关于远征军事,凡你所要求者无不遵你意旨照办;于我个人,无论公私,我以为已到至极地步。此外,再无其它办法可以服从,你要不去就可不去,你要如何就可如何,我决不再来恳求。
  
  现在除向你三跪九叩首之外,再无其它礼节可以表示敬意。你近日之态度言行或不自知,你的观念思想或未自反,我不得不对你作最后之规谏,须知你此种态度,国家政府命令纪律皆已废弃……。”
  
  不过所传陈因卧倒而活命的说法并不正确。西安事变时军政大员住城内的“西京宾馆”,当日的住房单还留下来。邵元冲是住113室,陈诚住114室,116是陈随员。蒋介石住城外的华清池五间厅。12月12日清晨事变起,东北军捉蒋,西北军捉中央大员,邵元冲跳墙逃跑,士兵喝止,开枪,弹自股部打进,送医不治。陈诚据说是躲起来,叛军点少一人,搜查,后在地下室的一个面粉箱里抓到陈,有记载说:“某大员被搜出,面粉满头满身,极狼狈。”
  
  同在西京招待所被扣的郭寄峤也说,十七路军是拂晓四时来捉人,陈诚是到餐厅后躲藏,到九时才被发现。邵元冲开窗拟逃,被围墙梅花洞上的轻机枪射中五发死亡。蒋鼎文到九点仍躲在楼上厕所,兵士开枪,郭劝他下来,否则蒋也不免。
  
  在事变前,陈诚就向蒋报告,说张向在陈幕下的好友冯庸说,他不想剿共。张对陈也不满。军法会审时,张又指说“某人号称效忠领袖,临难却躲在面粉堆里。”
  
  陈或因张屈辱他,对张终身不谅。上个世纪50年代中,蒋介石对张的言行不满,曾对看张的刘乙光说:“他还不悔过?国家到今天这样都是他害的,他早该死了,多少人要杀他知道不?”想当然,陈诚是主杀。
  
  东北人对陈诚战后不肯收编满洲国伪军,招致东北失败很不满,曾有杀陈诚以谢天下之请。台湾《中国时报》老板余纪忠也遭陈诚忌,差点处刑,后是李焕报蒋经国,把余调开才得免。
  
  国府东北之败原因很多,蒋、陈要负主要责任。若根据石叟丛书与陈诚家人说法,陈诚对裁军看法与蒋氏出入亦大,最后只是横下心执行政策。
  
  到了1955年,发生孙立人案。孙是抗战时滇缅远征军名将,在陆军总司令任满调总统府参军长,传出孙获美国支持,欲发动兵谏,部分旧部被判为匪谍,牵连300余人。由于陈诚曾亲领印缅远征军,孙立人是旧部。当时蒋介石坚持要对孙立人治罪,幸赖陈诚力保,称其忠诚无虞,最后保住“不捕、不审、不判”的局面。
  
  孙立人遭监禁后,陈诚亲往探视。 陈履安说:“面对家父,孙将军一度奋力扯开衣衫,裸露出半生征战遗下的创伤疤痕,激动地对家父大叫道:我这辈子为国家这样子出生入死,为什么还怀疑我变节!为什么!”“孙案当然是冤案,家父心里一直都很明白。”
  
  陈诚和陈仪治台比较
  
  陈诚和陈仪,一生一死,两人在台评价天地之差,陈履安说,若是其父治台,不会有“2·28”。这种说法并不对。陈仪只身离台,陈诚只身来台,两陈同样廉洁奉公,且台湾省府的官僚并未改变,故因“2·28”事件就把陈仪说得一无是处,实不公平。
  
  当时的台湾中央社社长叶明勋,今已高龄96岁,他比陈仪还要早两周抵台,两陈皆是其长官,他讲了如下的话:“陈仪一抵台即声言‘我是来做事,不是来做官’,唯以台湾甫脱离日本统治犹未调养生息的特殊社会环境,陈仪在政治决策上放得太松,经济上却又缩得太紧,若非民生愁苦,岂会爆发2·28事件。”
  
  他又说:“陈仪廉洁律己,却与民众隔绝,终铸历史悲剧;继任省主席的魏道明,处于2.28事件后民众望治与恐惧心理环境,施政无为;陈诚于民国37年10月来台赴阳明山养病时,已先留心时事,年底奉派省主席,虽临危受命,但陈诚深谙民谟,采纳台籍菁英的建议:‘人民第一,民生至上’的大原则,虽仅担任一年省主席,但对台贡献至大。”
  
  叶明勋这些话点出了一些事实,即陈仪并非有歧视压迫台人,他反是在“政治上放得太松”。台湾当时的言论自由皆超出内地甚多,党特系统也对陈太松有不满,认为危险。此也是事变后镇压,陈仪即便是仍爱台人,他对罚酒也说不上话了。所以陈虽离台而蒋信任如故,危难时还用其做家乡省主席,也就是认为他在治台上并没错。
  
  至于在“经济上太紧”,那必是一些经济统制措施,但当时不是流行社会主义,共产党不也是以此为号召吗?后来的三七五减租,不是更紧缩吗?陈诚也曾说,他的三七五减租,许多得自陈仪的规划。同样一个政策,陈诚做,得大名,如果陈仪一开始就做,那不是惹得台湾仕绅更不满,不更是为“2·28”之因加条罪状吗?陈仪若也“打地主,分田地”,“2·28”起事,佃农会站在“新的外来政权”这一边?还是仍听家乡仕绅地主的呢?“2·28”死的台人,佃农很少,还多是城市人及仕绅也。
  
  再说深点,北伐时的国共两党本来就是以“联俄联共,扶助工农”为中心政策,但国民党人很多是仕绅地主阶级出身,打入上海后蒋介石又回到他的旧世界,加上共产党在农村的极左措施,国民党又来清党分共,但土地改革的理想在国民党内并未消失,也知共产党靠此号召农民势不可侮,但因为涉及阶级利益,依靠那个阶级,所以国民党在大陆不行土改,到台湾才行,因为那是别人的地,地主不但是别人,还是一个经“2.28”证明是潜在反动的势力,则三七五土改不但是合社会主义理想,可收揽人心,又可削弱反制的行为,一石多鸟,这在历朝历代都有类似的作为和考虑,也不是只有1949年那些时前后。
  
  蒋退到台湾,问阎锡山怎办?阎说:“儿要亲生,土要深耕,存在第一。”《王世杰日记》中也说:“民国39年蒋先生复职时,有两大内政改革问题需待解决,一为土地改革问题。当时阎锡山为行政院长,力主寓兵于农之制,蒋先生颇为其说所动。陈辞修则以阎先生之议,……必徒增纷扰,力主耕者有其田。”现都说陈诚好,可是如果囤田,100万大陆兵各分田地,不再聚在眷区中养着等反攻大陆,那如今台湾地主必有很多外省人,外省人也早与台湾农民结合,今天或是社会安定力量,族群分化或可减低。那是陈诚对,还是阎锡山对?若早行改土归流是不是更好?陈诚是爱台湾人,还是对不起外省人?他若不入境管制,外省人不是来台更多?那外省人为何也说陈诚好?台独为何不捧陈诚为“建国先行者”?
  
  其实蒋经国的开垦“中横”(台湾中部山区)也是小的改土归流,但人太少,土太少,把那批荣民改成了山胞,现在土石流一冲,又无栖身之所了。
  
  “土改”是改变经济秩序、伤害既得利益的大事,陈仪未做,仍起变,陈诚做了,却受捧。二人执政相差不到二年,“民生愁苦”就变了?其实基本环境未变,变的只是陈诚有兵在手,台湾仕绅在“2·28”后也压怕了,故陈诚可推行其“经济紧缩”。
  
  人皆批评陈仪“刚愎自用”,但此与择善固执又有何异?陈诚在政治上很紧,个性专断,也被批评是独裁,但要做事,不这样又怎行?说陈诚“人民第一,民生至上。”陈仪就不是吗?那个官僚不喊这口号,陈仪难道是“老子第一”?
  
  “经济紧缩”?没有比蒋经国上海打老虎更严厉的了,那作法与共产党何异?结果败了,那为何人们仍赞蒋经国?而那些受罪的仕绅,孔令侃、杜月笙等“大企业家”为何被指为国家罪人呢?
  
  比起1947年“2.28”前的台湾社会状况,1949年大陆的社会状况更坏,坏到不可想象,买菜要挑一篮钞票去,通货膨胀至今为世界纪录,那台湾肯定“2·28”是台人抗暴、是起义,那是不是更应肯定共产党在大陆上推翻蒋介石,扳倒三座大山,而且死了无数的志士,那人民英雄纪念碑是不是也应分一块立在中正纪念堂前?
  
  陈仪如果政治紧缩,经济随他便,大军在手,吃喝享受,管他台湾人,不爱国,只自私,如许多官僚然(不只国民党,很多党都一样,都是爱国的官僚倒霉),他是不是反可安享荣华,被人歌奉?一句话,难道是陈仪不会做官?
  
  台湾最近有部很好的纪录片《无米乐》,讲的是台湾南部的两个老农民,对工作、土地的执着、面对WTO的冲击等。片中就提到陈诚土改,地主都骂他“贼仔诚”,而佃农则称他“阿公”,常到他墓上祭拜。
  
  
  陈诚与蒋经国接班之争
  
  陈诚治家严,小孩都健康成长,读书有成,比蒋家好多了。但陈履安在政治上见解不高,往往成事不足,败事有余。他全家信佛,把父亲在台北泰山的坟平掉,这点倒非一般人想得通。
  
  但在一片歌功颂德中,也有异声。有人就说:“陈诚不贪财 ,但嗜权独裁,推行政策一意孤行 ,才被美国所恶,最后也被蒋介石因惧而废。陈履安则是不肖子 ,承父荫而就高位,但无能又卖台 ,标准的背宗忘祖。
  
  陈诚?不用再说了吧!国民党大陆沦陷,陈诚的责任不知道有多少!别给再抹粉,小心越抹越黑。现在台湾又在吵修宪和制宪,关键在台独;而四十几年前则是临时条款修正或是冻结之争。胡适之公开站出来反对蒋总统‘修宪’连任,但是支持蒋总统的国大代表们想出‘冻结’的法门。
  
  副总统陈诚处在此一宪政风暴中,只有噤不发声,但还是动辄得咎。再如陈诚邀请胡适之、蒋梦麟、梅贻琦和王世杰四位自由派人士从台北南下游览,随即传出莫须有的‘商山四皓’,直指陈诚有野心取代蒋。但若依宪法和临时条款以及国民党的执政优势,‘总统’大位又非陈诚莫属。”
  
  蒋想把政权交儿子,自然与陈矛盾。张学良就说:“蒋经国被陈诚压得灰心,想自逐到美国去,正好此时,陈诚病重死了,大局有了转机,真是上帝的安排。”张此言不得体。照理当然应是陈诚接班,谁说陈诚就做得比经国不好?
  
  陈诚晚年很消沉,曾对赵耀东说中国官场就是忌才。连李敖也被他找去谈话,其言也哀,可见他心中有不平。
  
  1963年,为了反攻大陆计划的分歧,陈诚与蒋氏发生很大的冲突,陈诚虽还是向蒋说,一旦号角响起,他仍要请命出征,但他并不同意贸然反攻。
  
  那年秋天,陈诚罕见地在日记中写下两个意象鲜明的梦境,似可反映他心中的挣扎。
  
  “第一个梦是陈诚梦见自己率领大军反攻,登陆后激战北上,却陷入共军层层包围,急迫中陈诚惊醒;陈诚再度入眠后不久,却又坠入另一梦境,梦国军一路攻城陷地,直捣黄龙,陈诚只见自己方出营巡视,就被民众群起包围,或泣诉生活痛苦,或索求济助,陈诚情急中伸手进口袋想掏钱,结果口袋竟一无所有。”
  
  这个梦,今天看来当然有不同的解读。反攻大陆的梦早已烟消云散。国军被解放军围歼的场景也不会再现。国府有段时间还以口袋有钱为傲,但现在钱都是从大陆掏出来的。两岸本来可以共增所有,但台独却要分产断流。国民党置之死地,才悟出今日保台保国者,实共产党与中国同胞也,终于要国共合作制台独了。
  
  陈诚与蒋介石地下有知,真会叹大梦一场,实在无颜见江东父老也。
  
  14.李宗仁秘书林黛父亲 --程思远一生传奇 2005-11-23 16:37:34[点:179] (1608字)
  
  李宗仁秘书林黛父亲程思远一生传奇
  
  
  
  原中国人大常委副委员长程思远于7月28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7岁。程思远一生十分富传奇色彩,曾任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委,又促成前国民政府副总统李宗仁从美国投奔中。
  
  他的女儿程月如即著名影星林黛,是香港历史上名头最响的国语片女演员。
  
  7月29日报道,第八、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七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程思远,因病于7月28日19时08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7岁。
  
  官方的讣闻对程思远的定论是“著名的无党派爱国民主人士,杰出的社会活动家,中国共产党的亲密朋友”。
  
  
  
  1908年8月生的程思远是广西宾阳人。他于罗马大学研究生毕业,是一名政治学博士。1930年至1934年,程思远任国民党第四集团军总司令李宗仁的秘书。
  
  后来他又曾任国民党军事委员会副参谋总长白崇禧秘书,国民党第六届中央执行委员,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委,立法院立法委员,中央非常委员会副秘书长等职。
  
  1949年至1965年期间,程思远寓居香港。1956年4月,程思远曾反回国内观光,同时接受中国总理周恩来的委托,于1965年7月促成了李宗仁夫妇返回大陆定居。1965年,程思远本人也追随李宗仁回到北京。
  
  程思远的一生,亲历了不少国共政治互动。他在其回忆录《不尽的思念》一书中指出:“1949年12月5日李宗仁赴美,行前他先到香港,在香港的一切是我替他安排的。
  
  李宗仁于11月20日上午到香港,蒋介石先后派居正、朱家骅、洪兰友、郑彦棻等两次来港挽留李宗仁,李未表示什么。我替李宗仁办完一切手续后,他决定把我留在香港。我估计他此次赴美治病是一时权宜之计,最后一定要回到祖国来,可能让我在香港起桥梁作用。”
  
  1955年初,美国当局公布了与台湾当局签订的《共同防御条约》,1月29日,美参议院还通过了《授权艾森豪总统协防台澎地区案》。对此,李宗仁认为,这是美国“干涉中国内政,阻碍中国统一的阴谋”。
  
  1956年4月下旬,在《大公报》工作的一位同乡陪同香港《文汇报》副总编辑金尧如找著了程思远。金尧如一会面就开门见山地说:
  
  “我们接到北京长途电话:
  
  李济深先生希望你去北京一谈,来去自由,并且保密。”1956年4月底程思远到北京,方知道此事不是出自李济深的策动,而是周恩来决定的。因为程思远对北京有功,“文化大革命”爆发后,程思远始终没有受到太大冲击,据说这是周恩来保护之功。
  
  程思远跟离异的妻子生下了一个女儿程月如,亦即著名影星林黛,是香港历史上名头最响的国语片女演员。她创下蝉联四届亚洲影展最佳女主角的纪录,至今无人能破。
  
  林黛两夺亚洲影后后,片约不绝,但仍在百忙中抽空赴美充实学问,在纽约哥伦比亚大学当了几个月戏剧系和语言系的旁听生。据说,正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就读的林黛,每个周末都要到李宗仁家做客,对李家的情况比较熟悉。
  
  1958年,她回香港探亲时,向程思远提起李宗仁在美国的生活情况,说:“李先生在美国住不惯,总想回国。”据程的回忆录指出,周恩来也曾想过要邀请当时红透半边天的林黛回到大陆。
  
  这趟美国之行, 林黛邂逅了前云南省长龙云的儿子龙绳勋,二人在1961 年2 月于香港九龙玫瑰堂举行婚礼,婚后育有一子。
  
  1964年7月17日,林黛在寓所服食过量安眠药兼吸入煤气自杀,失救而死,年仅三十岁。
  
  林黛也是著名粤语片演员冯宝宝的谊母。
  
  据说电影《花样年华》中张曼玉的造型,也是参照了当年林黛的衣饰。
  
  15. 毛泽东为甚么坚决反对对日索赔? --“吵过架、打过仗,这一套可以忘记啦! 2005-11-23 16:39:06[点:182] (956字)
  
  毛泽东为甚么坚决反对对日索赔?
  
  “吵过架、打过仗,这一套可以忘记啦!”
  
  中日关系的历史是很长的,人类几十万年以来过着和平的生活,我们的祖先吵过架、打过仗,这一套可以忘记啦!应该忘记,因为那是不愉快的事情,记在我们脑子里干什么呢?
  
  (同日本国会议员访华团谈话一九五五年十月十五日)
  
  “已经赔过不是了。不能天天赔不是”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把我们的关系改变了,刚才已经讲到,你们是处于很好的地位,处于理直气壮的地位。
  
  过去你们欠过人家的帐,现在你们不再欠帐了,而是有人欠你们的帐。你们现在很有政治资本,我们也有政治资本,向美国讨帐。它欠了我们的帐,这一点,我想我是根本没有讲错的。
  
  你们现在是轻松愉快了,与第二次世界大战时不同了,理由抓在你们手里,是不是?对不对?对你们过去欠的帐再要来讨帐,这是没有道理的。
  
  你们已经赔过不是了。不能天天赔不是,是不是?一个民族成天呕气是不好的,这一点,我们很可以谅解。
  
  我们是你们的朋友,你们对中国人民看得清楚,不是把你们当作敌人看待,而是当作朋友看待的。
  
  (同日本国会议员访华团谈话一九五五年十月十五日)
  
  “不应由日本人民负责”
  
  
  有人不了解,为什么中国人和日本人过去打过仗,现在还这样亲密。他们不知道,日本人民同垄断资本和军国主义军阀是不同的。过去的战争应由垄断资本、军国主义政府负责,而不应由日本人民负责。人民为何要负责?如果说人民要负责,那末大家都来反对日本人民,那还得了!事实上是日本军国主义政府威胁、欺骗、强迫日本人民去当炮灰的。
  
  (同日本社会党国会议员黑田寿男的谈话一九六一年一月二十四日)
  
  “感谢日本军阀”
  
  日本军阀过去占领了大半个中国,因此中国人民接受了教育。如果没有日本的侵略,我们现在还在山里,就不能到北京看京剧了。正是因为日本皇军占领了大半个中国,对中国人民来说已没有其它出路了,所以才觉悟起来开始武装斗争,建立了许多抗日根据地,为以后的解放战争创造了胜利的条件。日本垄断资本和军阀给我们做了件‘好事’,如果需要感谢的话,我倒想感谢日本军阀。”
  
  (会见日本社会党议员黑田寿男等人时的谈话全文(1961/1/24))
  
  
 浏览:8734
设置 修改 撤销 录入时间:2006/6/26 16:42:42

新增文选
最新文选Top 20
江河日下国土沦丧 大科学家黄万里变成思想家(收藏于2008/8/30 6:17:12
黄万里的悲剧,实质上体现了制度变迁中知识精英与国家的关系普及黄万里 -- 从三门峡到三峡工程的反对声音(收藏于2007/12/17 0:17:14
从国防的角度看,大坝建起来后无法确保不被敌袭,也很不安全。黄万里先生与“三峡工程”之辩(图)(2)(收藏于2007/11/30 2:39:34
他以学识渊博、观点独到而蜚声中外,更以敢讲真话、仗义执言而在学界独树一帜黄万里先生与“三峡工程”之辩(收藏于2007/11/30 2:35:44
他以学识渊博、观点独到而蜚声中外,更以敢讲真话、仗义执言而在学界独树一帜。由四川连续两年大旱想到黄万里先生(收藏于2007/11/30 2:33:48
他曾六次上书国家领导人反对在长江三峡上建大坝。黄万里:毕生反对三峡工程 预言大坝终将被炸掉(收藏于2007/11/24 2:38:22
淤塞重庆以上河槽,阻断航道,壅塞将漫延到泸州、合川以上,势必毁坏四川坝田重庆暴雨不是天灾 是人祸(收藏于2007/11/24 2:31:40
黄万里预言三峡大坝终将被迫炸掉愧对河川哭黄公 黄万里 他毕生反对三峡工程(收藏于2007/11/24 2:28:39
黄大能黄万里继承黄炎培风骨 “刚直不屈”反对三门峡(收藏于2007/10/9 0:55:07
丁玉隽:国民党元老丁惟汾的小女儿黄万里夫人:他为什么反对三门峡(收藏于2007/10/9 0:47:14
1/2页 1 2 向后>>


访问排行Top 20
黄观鸿关于三门峡水库资料公布:黄万里生前控告张光斗在黄河与长江问题上谎言惑众(访问24101次)
毛泽东毛泽东当年曾有言:天下者,我们的天下;国家者,我们的国家,社会者毛泽东(访问21955次)
李锐耀邦去世前的谈话(访问18686次)
罹难李锐的女儿李南央回忆邓力群的二三事(访问9040次)
旧讨论复制8(访问8735次)
二闲堂黄万里教授抱憾辞世 中国再无人反对三峡工程(访问8060次)
99999999陈毅的黑手-揭开陈成为老总的画皮之一(访问7631次)
黄万里的悲剧,实质上体现了制度变迁中知识精英与国家的关系普及黄万里 -- 从三门峡到三峡工程的反对声音(访问6607次)
黄万里黄万里给钱正英的信(访问6266次)
黄万里预言三峡大坝终将被迫炸掉愧对河川哭黄公 黄万里 他毕生反对三峡工程(访问5900次)
1/2页 1 2 向后>>
文选评论
访客文选评论(评论于2018/1/26 23:07:55
访客文选评论(评论于2018/1/26 23:07:12
访客文选评论(评论于2018/1/26 23:05:14
访客文选评论(评论于2018/1/26 23:04:24
访客文选评论(评论于2016/7/20 15:47:12

注册|登录|帮助|快捷
民族脊梁
Powered by Netor网同纪念,2000-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