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荣 文选
文选目录 全部文选 添加文选 添加目录
柴荣

因为人物讨论区与留言区合并,特将人物讨论区的文章全部转到文选区

人物讨论区作者

  1、司马光对周世宗的总评
  世宗在藩镇时,很注意韬悔,及至即皇帝之位,在高平大败北汉入侵之敌,人们开始佩服他的英勇神武。他统帅军队,纪律严明,没有人敢违抗,攻打城市面对敌寇,飞石流矢落在身边,别人都惊慌失色而世总面不改色镇定自若;应付即变决定策略,出人意料之外。又勤勉治国,各个部门的薄籍,过目不忘,发现奸人粉碎隐患,洞察秋毫犹如神明。闲暇之时便召见儒生文人诵读前代史书,商榷其中主旨大义。生性不喜乐器、珠宝一类东西。时常说先帝太祖姑息惯养酿成王峻、王殷的大恶,致使君臣的情分有始无终,所以百官群臣有过失就当面对质谴责他,服罪改过就赦免他,有功就重赏他。文武人才一起用,各人发挥自己的才能,大家无不畏服他的严明而又怀念他的恩德,所以能攻破敌国拓广领土,所向披靡,一往无前。然而使用刑法过于严厉,百官群臣奉职办事稍有作的不好,往往处以极刑,即使平时有才干名望,也没有一点宽容,不久自己也觉得后悔,最后几年渐渐放宽。去世之日,四方远近都哀悼仰慕他。(摘自资治通鉴)
  
  --chaiqihui 2003-7-28 14:23:54[点:8573] (417字)
  回复:司马光对周世宗的总评
  花去香还在。
  世宗陵墓地址(只要轻轻一点)
  --柴中孚 2004-2-6 20:36:49[点:56] (7字)
  2、后周太祖的遗嘱
  
  后周太祖多次告诫晋王(周世宗)说:“从前我西征时,看到唐朝十八座皇陵没有不被发掘的,这没有别的缘故,只是多藏金银宝玉的原因。我死后,定当用纸衣给我穿上,用土烧的棺材收敛我:迅速办理安葬,不要久停宫中;墓穴中不要用石头,拿砖替代;工匠役徒都由官府出钱雇佣,不要麻烦百姓;安葬完毕,由靠近陵墓的百姓三十家,豁免他们的各种摇役,让他们看守陵墓;莫要修建底下宫室,不要设立守陵宫人,不要造石羊、石虎、石人、石马,只刻一石碑立在陵前,写上:‘周天子平生好俭,遗令用纸衣、瓦棺,嗣天子不敢违也。’你如果违抗我的话,我就不施福给你。”
  --柴其会 2003-10-3 12:26:43[点:7251] (264字)
  回复:后周太祖的遗嘱 后周太祖安息吧,你培育了一代名君。
  --柴中孚 2004-2-6 20:12:56[点:66] (18字)
  3、司马光谈王道
  臣司马光曰:有人问臣下,五代帝王之中,唐庄宗、周世宗都号称英武,两位君主谁更贤明?臣下回答说:天子统治万方国家,征伐不肯降服者,安抚微小虚弱者,实行其号令,统一其法度,敦厚信用、照明大义,是用以兼爱亿万百姓的。唐庄宗灭亡梁以后,天下震动,湖南的马殷(人名)派遣儿子马希范入朝进贡,唐庄宗说:“近来听人说马氏的家业,终将被高郁所夺。现在他有这样的儿子,高郁怎能得到马氏家业呢?”高郁是马氏的优秀辅佐大臣。马希范的哥哥马希声听说这消息,便假造他父亲的命令杀死了高郁(高郁死的冤)。这种作为那里是帝王的风度啊!唐庄宗是善长打仗的人,所以能以弱小的晋国战胜强大的梁国,可是在取得梁国以后,居然不出几年,众叛亲离,没有安身之处。实在是因为只知用兵方术,而不知治理天下道理的原因啊。周世宗用信用驾御群臣,以正义要求各国,王环(人名)因不归降而受奖赏,刘仁瞻因坚守不屈而蒙褒扬,严续因尽忠报国获得生存,后蜀士兵因朝三暮四而被杀戮,冯道因丧失臣节被遗弃,张美因私人恩惠而被疏远(亲贤臣远小人);江南没有归顺,就亲身冒着飞失流石征战,报定必胜的信念取得了胜利,降顺以后,便象对待子女一样地爱护,推心置腹的把话说尽,为只作长远考虑。周世宗他的宏伟规制,博大襟怀,谁能与之同日而语啊!《尚书》说:“不要偏袒不要结党,为王道浩浩荡荡。”又说:“大国恐惧他的实力,小国怀念他的恩德。”此王道,周世宗可谓接近《尚书》上的话。
  --柴其会 2003-10-5 20:05:08[点:7198] (600字)
  4、爱民如子的周世宗皇帝
  显德六年(公元959年)二月十三日,后周世宗得知淮南闹饥荒,就命令把粮食借贷给百姓。有人说:“百姓贫穷,惟恐不能偿还。”世宗说:“人民是我的子女啊,哪有子女倒悬在那里而父亲不为他解脱的道理呢!哪能要求百姓必定偿还呢!”
  --柴其会 2003-10-6 11:22:56[点:7182] (114字)
  5、中国战争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 (其中后周有两战)
  中国战争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
  (转自)军神论坛[fs7711.xilubbs.com]
  以多打少,不算本事,只有以少胜多,才是最妙的。
  中国战争史上以少胜多的战役数不胜数,而这样的战役在西方却少得可怜,
  因为他们让为这是不可想像的,所以偶尔有个战役,便被吹捧的无以复加,仔细
  一看,双方加起来不过几万人,居然也敢称会战。举个大家都知道的例子,淮海
  战役胜利后,斯大林一听解放军用60万打败国民党军80万,而且歼敌55.5万后,
  连说奇迹。因为在整个二战中,也没有哪个战役是以少胜多的。在西方,能真正
  意义上称得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只有奥斯特里茨战役、坎尼战役和哈勒哈河,包
  括苏沃洛夫在阿尔卑斯山的行军也非常经典。
  以下举一些中国战争史上比较著名的以少胜多战役做一下比较,因为资料有限,
  所以难免会有出入,其中还有一些空缺,网友若有资料,可将其补上。
  名称 主要指挥者 双方兵力 结果
  先秦时期
  牧野之战 姜尚、周武王 不足10万——17万,一说70万 全军覆没
  柏举之战 孙伍、伍员、磕闾 3万——20万 千里破楚,五战入郢
  阴晋之战 吴起 5万——50万 大败秦军
  伊阙之战 白起 12万——24万 全歼
  即墨之战 田单 不详 将燕军逐出齐国
  鄗代之战 廉颇、乐乘 20万——60万 大败燕军
  秦汉时期
  巨鹿之战 项羽 2万——40万 歼灭
  彭城之战 项羽 3万——56万 歼20万
  井陉之战 韩信 3万——20万 灭赵,俘赵王歇
  潍水之战 韩信 数万——20万 灭齐,
  昆阳之战 刘秀 不足2万——42万 王邑仅率数千人逃回洛阳
  祝阿、临淄之战 耿弇 数万——20多万 灭张步,平齐
  赤亭之战 虞诩 3千——数万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兖州之战 曹操 数万——数10万 迫降30万
  官渡之战 曹操 2万——10余万 歼7万余人
  赤壁之战 周瑜 5万——20余万 为三国鼎立奠定了基础
  合肥之战 张辽 7千——10万 大败吴军
  夷陵之战 陆逊 5万——数10万 蜀国从此衰落
  凉州之战 马隆 3500——数万 平定凉州
  前秦灭前燕之战 王猛 6万——30万 歼敌近20万
  淝水之战 谢玄 8万——97万 苻坚至洛阳,仅剩10余万
  沙苑之战 宇文泰 数万——20万 伏击战,歼8万余人
  玉壁之战 韦孝宽 不详——15万左右 城邑保卫战,歼7万余人
  金乡之战 于仲文 8千——10万 全歼敌军
  隋唐五代时期
  浅水原之战 李世民 不详——10余万 消灭薛仁杲
  虎牢之战 李世民 3500——10余万 歼灭窦建德
  唐平萧铣之战 李靖 不详——40余万 平萧铣
  碛口 李靖 3千——不详 歼数万
  蔡州之战 李愬 9千——不详 平淮西叛军
  奉天、灵台之战 郭子仪 不详——30余万(一说数十万) 歼敌近10万
  太原之战 李光弼 不满万人——10万 城邑保卫战,歼敌7万余人
  雍丘之战 张巡 3千——数万 城邑保卫战,不详
  睢阳之战 张巡 6800——13万 城邑保卫战,歼12万人
  嘉山之战 郭子仪、李光弼 不详——5万余 歼敌4万
  象牙潭之战 周世宗 7千——数万 俘5千
  六合之战 赵匡胤(时任后周警卫将) 2千——2万 歼5千
  宋辽金夏蒙元时期
  西夏、吐蕃攻宋之战 刘舜卿 不详——20多万 击退夏蕃联军
  达鲁古城之战 完颜阿骨打 不详——27万 大败辽军
  护步达冈之战 完颜阿骨打 2万——70万 大败辽军主力
  和尚原之战 吴玠、吴璘 数千——10余万 俘万余,大败金军
  顺昌之战 刘锜 1.8万——10余万 城邑保卫战,大败金军
  郾城之战 岳飞 数千——1.5 大败金军精锐
  陈家岛海战 李宝 3千——10万 海战,全歼金军
  采石之战 虞允文 1.8万——17万 水战,大败金军
  海州之战 魏胜 不详——30万 大败金军
  六合之战 毕再遇 不详——10万 城邑保卫战,大败金军
  庐州之战 杜杲 不详——号80万 城邑保卫战,大败金军
  边堡寨之战 成吉思汗 不详——30万 大败金军
  纳忽山、不黑都儿麻之战 成吉思汗 4万——8万 全歼
  迦勒迦河之战 哲别、速不台 不足3万——8万 全歼
  赛约河之战 拔都、速不台 不足5万——10万 全歼
  鄂州之战 伯颜 20万——60万 大败宋军
  丁家洲之战 伯颜 10万——13万 大败宋军精锐
  厓山海战 张弘范、李恒 数万——20万 海战,全歼
  虎啸山之战 张庭瑞、焦德裕 5千——数万 大败宋军
  鄱阳湖之战 朱元璋 20万——60万 水战,全歼
  明清时期
  白沟河之战 朱棣 1O余万——60万 死伤10多万
  上峰岭之战 戚继光 1500——2千 歼敌倭寇300余人
  台州之战 戚继光 不详 9战9捷
  浑河之战 努尔哈赤 4人——800 奇迹
  萨尔浒之战 努尔哈赤 4.5万——约11万 歼敌约5万人
  宁远之战 袁崇焕 不满2万—13万(或五六万,或10余万)
  贵阳之战 王三善 2万——10万 扭转了平叛战局
  清征达瓦齐之战 阿五锡、巴图济尔噶勒 22——2千余人 奇迹
  浑河之战 长龄 4万——10多万 收复南疆西四城
  近代、现代时期
  南京之战 徐绍桢 约万人——约2万人 攻坚战
  第一次反围剿 毛泽东、朱德 约4万——约10余万 歼1.2万
  第二次反围剿 毛泽东、朱德 3万——20万 歼3万
  第三次反围剿 毛泽东、朱德 3万余人——30万 歼3万
  第四次反围剿 朱德、周恩来 约7万——近40万 歼万余人
  鄂豫皖苏区第三次反围剿 徐向前 近3万——不详 歼6万余人
  川陕苏区反六路围攻 徐向前 近8万——20万 歼8万人
  黄桥战役 粟裕 7千——1.5万余人 歼敌1.1万余人
  苏中战役 粟裕 3万余人——12万 歼敌53700人
  鲁南战役 粟裕 不详 歼敌53530人
  莱芜战役 粟裕 不详 歼敌56800人
  孟良崮战役 粟裕 不详——约45万人 歼敌32680人
  晋中战役 徐向前 6万余人——约13万人 歼敌100370人
  豫东战役 粟裕 不详 歼敌93970人
  淮海战役 粟裕、刘伯承 60万——80万 歼敌555570人
  九连山战斗 不详 不详 5战5捷,歼6个连又1个排
  以上这些战役,还可以分为以下几种,像伊阙之战、巨鹿之战、虎牢之战、纳忽
  山和不黑都儿麻之战、迦勒迦河之战、赛约河之战、黄桥战役为全歼敌军的歼灭
  战。用少数兵力去围歼多数敌军,指挥员是需要很大勇气的,像白起、成吉思
  汗、粟裕都是善于打歼灭的人(我个人认为他们三人是中国战争史上最善于打歼
  灭战的统帅),项羽则是以勇猛闻名的,李世民则是以疲敌取胜的。这种战役以
  蒙古时期最多,这也充分体现了其军事思想。
  
  像即墨之战、赤亭之战、玉壁之战、太原之战、雍丘之战、睢阳之战、顺昌之
  战、六合之战、庐州之战、宁远之战为城邑防御战。这种战役对指挥员的要求有
  两条:一是沉着,二是智谋超群。此外,军民同仇敌忾也是非常重要的。像韦孝
  宽守玉壁歼敌7万、李光弼以不满万人守太原歼敌7万、张巡以3千守雍丘屡败叛
  军,以6800人守睢阳则歼敌12万,虽然最后寡不敌众,睢阳被攻占,张巡被杀,
  但这并不能否认张巡的军事才能。这样的战役,看后会给人一种回味无穷的感
  觉。
  
  像台州之战、萨尔浒之战、第一——第四次反围剿、鄂豫皖苏区第三次反围剿、
  川陕苏区反六路围攻、苏中战役、晋中战役、淮海战役、九连山战斗为集中兵
  力,各个击破的战役。这样的战役,也是解放军最拿手的。值得一提的是九连山
  战斗,此战虽小,却集中体现了毛泽东的军事思想。
  
  像鄗代之战、鲁南战役、莱芜战役、孟良崮战役、豫东战役为集中兵力,围歼敌
  军一部的战役。这种战役也是解放军的拿手本领。
  
  此外,柏举之战、井陉之战、潍水之战、祝阿、临淄之战、唐平萧铣之战为连续
  灵活用兵的战役;夷陵之战、浅水原之战、嘉山之战为后发制人,疲敌制胜的战
  役;赤壁之战、陈家岛海战、采石之战、厓山海战、鄱阳湖之战为海战和水战;
  其他的战役也各有各的特点,像彭城之战、浑河之战、清征达瓦齐之战都是靠勇
  猛精神获胜的,特别是后两个战役,只能用奇迹来形容。
  --柴其会 2003-10-10 12:25:49[点:7184] (3562字)
  6、品味世宗的一生,想人为什么活着
  
   生命只有短短的几十年,既没前生,也没后世。人终有一死,无论是谁,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如果人因此而不思进取终老一生,活得没有意义。
  人类需要不断繁衍,这是动物的本能,也是维系人类在进化过程中产生的社会现象的载体。如果没有生命的载体,社会的延续发展无从谈起。
  人为什么要活着?生命的真正意义是什么呢?缅怀世宗的一生,他算是真的英雄。不灭的是他魂(精神)和我们后人的怀念,有生有灭的是他的肉体和王国。有了他的务实勤政、不贪图享乐、明事理锐意改革,表为己的政权后代的基业,实却为国家为社会作出了极大贡献,有了他结束半个多世纪的战乱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与其相反的有清朝末代皇后慈喜,她不甘寂寞,垂帘听政,废光绪卖香港,鸦片毒泛滥,八国联军侵略为保国割地赔款,使中华蒙受千年的奇耻大辱,表为国家存亡,实为卖国求荣。综观天下诸事很多皆类同,世宗做了自己该作的事,清朝末代皇后慈喜作了她不该作的事。
  因此做好自己该作的工作,承担自己的家庭责任和社会责任,就实现了人生真正的意义。
  个人观点欢迎讨论,祝大家一生平安
  --柴其会 2003-10-19 20:23:48[点:6856] (464字)
  回复:品味世宗的一生,想人为什么活着
  柴其辉、柴其会:你们是哪省人?你们字辈和我们是一样的,我们是一个支系的我是贵州六枝的。
  --柴标 2004-10-18 16:07:35[点:33] (44字)
  回复:品味世宗的一生,想人为什么活着
  柴其辉、柴其会:你们是哪省人?你们字辈和我们是一样的,我们是一个支系的我是贵州六枝的。
  --柴标 2004-10-18 16:07:58[点:30] (44字)
  7、出行日记
  2003年10月26日(农历10月初二),星期天。早起的天气格外晴朗,空气清新,气温宜人。怀着对后周太祖和后周世宗无比崇敬的心情,决定去新郑嵩陵庆陵祭拜后周太祖和后周世宗二位先人。
  1.新郑所见所思
  人们常说:“早清明早三天不早,晚十月一晚三天不晚”。驱车大约一小时,就来到了美丽的县级城市新郑市。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宽阔整洁的马路铺设一新,马路两旁花草树木争奇斗艳,马路上空高高悬挂一副副夺目的标语,马路上的汽车川流不息,人行道上人来人往,看人文始祖黄帝故里门前彩旗飘飘,一切都显的井然有序,然而有是一片热闹的景象。彩旗上标语上写有热烈庆祝世界客属第十八届恳亲大会在郑召开暨10月27日在黄帝故里举行拜祖大典等字样。
  走出繁闹的市区,我的心情无法平静,萦绕在脑海中挥之不去的是这样一副标语“同一个祖先血浓于水 共一个中华情重于山”。多么入心的话语啊,当时我看了标语忍不住热泪夺眶而出,我想起中国历史,想起了和平,想起为和平而作出巨大贡献的民族英雄们,想起后周太祖、后周世宗,想起了人民英雄纪念碑,想起了我们美丽的台湾岛。台湾和大陆同一血脉,真正是同一个祖先,真正是共一个中华,难道说有什么问题不能坐下谈判解决,陈水扁你为啥要举行公投,要逼大陆到动干戈的地步,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谁是民族的英雄?谁是民族的罪人? “成者王侯败者寇”只成一时,到头来自有历史评说。试想赵匡胤陈桥兵变,后周七岁的恭帝柴宗训如不让位那将是一场血战,其他的诸国趁虚而入,更是不堪设想。中华民族和为贵,和平是我们的福。
  2.劳力费心的盗墓者 无奈清廉的后周太祖
  从新郑郭店往西南走约一华里,站在周村的北面向南望,就会看到高家村北高大的嵩陵墓,虽不规制却很伟大。
  在距陵墓有200米处,我刚停下车子,迎面走过来一位老者,他大约有80多岁,胡须都白了,身体却硬朗,热情好客,不等我开口,便指着周太祖陵说:“我爷那辈就有,不知是谁,过去一百多亩大,不断有人来看,现在说是郭威墓。”再问其他的事,他摇摇头说听不见。来到陵墓前,在陵墓的正南方是新郑人民政府立的 “郭威墓” 墓碑,河南省1963年6月20日公布的文物保护单位,在陵墓的东北角立有“后周皇陵”碑,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2001年6月23日公布。祭拜太祖完毕,我拍了些陵墓照片(陵墓照片地址:http://cn.f1.pg.photos.yahoo.com/huozhoutaizuling)
  我正准备离开陵墓时,一位看起来有20多岁的年轻人走了过来。我很高兴地和他答话,他毫不吝惜的给我讲述了十年前的故事:“在十年前连续三年后周太祖的陵都被盗墓者挖开过,其中有一年挖的最深,挖有十几米。盗墓者可真是费劲了,因为这里离高家很近,盗墓者怕人发现,不知他们多少人也不知费了多长时间研究方案,趁大年三十晚人都休息了盗墓,趁着陵墓西边的沟往下挖。初一被人发现了,那时我只有十来岁,我都钻进去看了,盗墓者连一瓦片也没碰到。后来文物局来人了,把洞堵了又用石头、砖垒了垒,现在墓西边沟里的红砖墙就是文物局垒的。文物局的人说据记载后周太祖没有陪葬珠宝,后周太祖不爱珍玩等财物,如有陪葬物品,也只有研究价值不会有金银。据老年人说这个不是他(郭威)的真墓,真墓谁也不知。”
  --柴其辉 2003-10-29 14:05:25[点:6724] (1352字)
  
  
原文原日期 发表于人物讨论区  浏览:1330
设置 修改 撤销 录入时间:2006/6/16 20:54:11

新增文选
最新文选Top 20
香火永续儿子出生,心情激动告慰世宗(收藏于2007/10/1 17:35:23
人物讨论区作者因为人物讨论区与留言区合并,特将人物讨论区的文章全部转到文选区(收藏于2006/6/16 21:27:03
人物讨论区作者因为人物讨论区与留言区合并,特将人物讨论区的文章全部转到文选区(收藏于2006/6/16 20:54:11
于茂世“后周皇陵的重与轻”系列之外一篇(收藏于2005/7/4 11:31:40
于茂世“后周皇陵的重与轻”系列之四郭家天下传柴氏子孙(收藏于2005/7/4 11:15:21
于茂世“后周皇陵的重与轻”系列之三瓦棺纸衣葬开国皇帝(收藏于2005/7/4 11:13:14
于茂世“后周皇陵的重与轻”系列之二新碑残碣唱一代英主(收藏于2005/7/4 11:11:19
于茂世“后周皇陵的重与轻”系列之一顺陵、懿陵如风中之烛(收藏于2005/7/4 11:08:47
佚名周世宗——柴荣(收藏于2005/3/18 22:47:44
cjxg_dm(三脚猫)及renxingyu评周世宗柴荣(收藏于2005/3/18 22:32:13
1/2页 1 2 向后>>


访问排行Top 20
于茂世“后周皇陵的重与轻”系列之四郭家天下传柴氏子孙(访问4478次)
于茂世“后周皇陵的重与轻”系列之三瓦棺纸衣葬开国皇帝(访问2515次)
于茂世“后周皇陵的重与轻”系列之一顺陵、懿陵如风中之烛(访问2284次)
chaiqihui司马光对周世宗的总评(访问1938次)
于茂世“后周皇陵的重与轻”系列之二新碑残碣唱一代英主(访问1791次)
于茂世“后周皇陵的重与轻”系列之外一篇(访问1779次)
柴其会后周太祖的遗嘱(访问1726次)
cjxg_dm(三脚猫)及renxingyu评周世宗柴荣(访问1649次)
佚名周世宗——柴荣(访问1645次)
香火永续儿子出生,心情激动告慰世宗(访问1623次)
1/2页 1 2 向后>>
文选评论
访客文选评论(评论于2013/6/28 14:58:28

注册|登录|帮助|快捷
Powered by Netor网同纪念,2000-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