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真水无香 》
 ---- 一座桥的诉说(之一)  
闯 关 东 ——记《 义兴永 》创始人:乔振泰老先生 乔振泰老先生,1869年出生于山东省莱西县南岚乡藏格庄。做为一个“脸朝黄土背朝天”的穷苦农民,年轻时就曾练过几天《义和拳》。 一进二十世纪,已过而立之年的他,为了改变贫穷的命运,撇下妻儿,只身“闯关东”。一路上受尽磨难,靠卖苦力为生,步行了三个多月后,终于到达关外的奉天(沈阳)城,落脚于大东城门外,小河沿南“莲花寺”附近的“张家菜园”,为人家打起了长工。后来,又曾为报馆送过报,徒步来往于奉天和安东(丹东)之间,一年四季,顶风冒雨,爬冰卧雪,历尽艰辛。再后来他去抚顺下了煤窑,凭着一身力气和吃苦精神,用鲜血和生命换钱。他省吃简用,不赌、不嫖,一点一滴地攒下了微薄的积蓄。 到了民国时代,他扔下煤稿、煤筐,回奉天挑起了货郎担,摇起了“播榔鼓”,游走于大街小巷,叫卖针头线脑,开始了他的经商生涯。面对本小利微的生意,他勤勤恳恳,实实在在,精打细算,满怀信心地走上了艰苦创业的道路。残酷的现实生活磨炼了这个不惑之年的山东男子汉,他深感不识字之难,深受不识字之苦。他把积攒下的血汗钱,捎回山东老家,供养唯一的儿子--乔茂善,进私塾,学文化,以图日后家族的兴旺。 在沈阳,从挑担叫卖到租房开店,经过十几年的打拼,到了二十年代,已知“天命”的他,在“大十字街”南,“水笸萁胡同”西口附近经营的《义兴永》粮店,已站稳了脚跟,“乔掌柜”也跟着粮油食品一起家喻户晓了。 这时期,他开始用经商所得,在山东老家为妻儿盖房建园,购置土地,让儿子成家立业,也为今后自己告老还乡打下了基础。到了三十年代,乔家已成为南岚的殷实门户,举义行善,人口皆碑。他的三个孙子和两个孙女,也都在乡间进过私塾,学过文化,再不是“睁眼瞎”,写信、记帐,个个能行。 耳聪之年,他开始考虑,如何培养《义兴永》的接班人。 “九一八”事变后的第二年,他把自己十三岁的长孙—乔永庭,从山东老家接来沈阳,送进了住家附近的《东关模范学堂》(沈阳第六中学)继续读书。三年后,他让十六岁的长孙辍学,在《义兴永》全职学徒经商。四年后,年过二十岁的乔永庭全面接管《义兴永》的经营,成了年轻的第二代“乔掌柜”。 这时节,乔振泰老人已年逾古稀,总算可以放下肩上挑了三十余年的担子,安渡晚年了。 Hashiki2005年12月於 沈阳“新乐花园” 同时发表与:http://hashiki.blog.163.com hashiki@163.com  | 
| 原文2005年12月 发表于中国 沈阳 浏览:1247 | 
  | ||
| 
							 | ||
| 新增文选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