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因为记者工作,也去了一些故宫东西两路没开放的地方,看到了故宫这个“豪宅”的另外一面。两个月前看了一处珍妃的浴室,十分可爱。“浴室”的侧后面是口井,井已用了多年,井绳在侧壁上都勒出了深深的槽痕。与井口相连的是一个石质水槽,太监们在这里汲水,井水顺这石槽流入屋后的一个小“锅炉”。加热后,热水通过水管直接进入浴室。水管不粗,直径不到目前家庭水管的两倍。珍妃的浴室是个大套间,外面的空间很大,十几平米,估计用作更衣、休息,目前空空荡荡,只能如此揣测。角落处开一小门,进去豁然开朗。这是一个十平米左右的圆形空间,四五米高,如同伊斯兰庙宇般的穹顶,屋顶是半球形,顶端开了玻璃窗,秋天爽朗的阳光飘洒下来,透过玻璃可以看到树叶飞舞。浴室侧壁都由白瓷砖铺就,瓷砖质量上乘,百余年过去了仍旧就雪白如玉,细如凝脂。水就从墙上的水管流入。
有意思的是,浴室没有浴缸和任何淋浴装置,签上也没有发现安装过的痕迹。我估计整个这间屋子就是珍妃娘娘的浴缸了。如果这个推测成立的话,娘娘洗一次澡,做一次SPA,就要用掉十几吨的水,而准备这些热水就够7、8个太监宫女们忙活半天了。 太合殿铺地的是苏造“金砖”,外面看黑乎乎的,并不是说金光闪闪,而是敲击起来铿锵作响,有金石之声。不知道有没有开发商愿意用“金砖”铺写字楼的大堂。察了一下资料。金砖的使用可追溯到明代永乐年间,皇宫里的地砖由位于古城苏州东北的御窑村烧制。金砖的烧制工艺极为复杂,包括至少八道工艺: ①取土(包括掘、运、晒、捶、浆、磨、筛7道工序)风吹雨淋日晒 ②去“土性”(去除泥土开裂、收缩的特性)两年 ③七成干时制土坯 入窑 ④以糠草熏一个月 ⑤片柴烧一个月 ⑥棵柴烧一个月 ⑦松枝柴烧40天 出窑 ⑧用桐油浸泡出光泽 金砖制成 粗算下来,烧块砖出来怎么也要半年时间。朝永乐皇帝朱棣登基不久,在永乐四年,也就是1406年下诏营建北京紫禁城。光备料就花了11年,汉白玉石来北京房山,金砖来自苏州,石灰来自河北易州,五色虎皮石来自河北蓟县盘山,殿基所用的精砖石来自山东临清,松木多来自东北,而楠木多来自四川、云贵、浙江等地,集了全国10万名能工巧匠和民夫100万人。 故宫的员工们很有福气,工作环境一流。曾经很多办公室就在宫殿里,园办就曾经在慈禧的慈宁宫上班。前年去过书画研究部,就在灰墙红窗的小院里,绿树掩映,十分惬意。 故宫里也有些“不伦不类”的建筑。西华门进来,第一历史档案馆对面有一座欧式三层小楼。这是故宫里唯一一座欧式建筑,是袁世凯当政后建的。这座小楼看起来就很“拧把”,窗户很窄小,还都用铁网蒙上,外面还有一扇不透光的铁窗,不知道“袁大头”是不是怕人行刺防弹用的。袁世凯在故宫里当了83天的“皇上”,尽管把太合殿的龙座换成了“沙发”,把北京煤铺墙上的“元煤”去掉,把元宵改为汤圆,他还是在一片骂声中死了。现在看这座豪华的欧式小楼,就觉得风水不好。 北京话里有个词叫“妖蛾子”,近似于“不靠谱”的意思。絮叨这么多,我觉得现在的豪宅里越来越多的“妖蛾子”,就像袁世凯在故宫里给自己弄个坟墓似的“欧陆风情”。去年有个开发商说他的房子是豪宅,因为他可以请来武警代替保安站岗。中国人对待奢侈品和豪宅的态度都很拧把。前些天听到上海的某时尚杂志主编抱怨——大肆宣扬拜金主义和奢侈消费,却以送化妆品“小样”为主要促销手段的媒体,能够对那些拿着LV包挤公共下菜场的妇女们有什么指望呢? 奢侈不是用两万块买一个限量版的包,而是一个小时你能赚100万,而你不去赚,去逛逛公园陪陪孩子,晒晒太阳发发呆。 话说多了容易得罪人。一位国外的建筑师说的,去北海的时候,一定是带着家人去,老婆孩子一起;而去天坛的时候,肯定是一个人。那么去故宫呢?最好去那些没开放的地方。一墙之隔两重天,一面红尘万丈,功名利禄;转过身,沧桑依旧,“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
浏览:2946 |
| ||
| ||
新增文选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