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神州多豪杰,中原聚俠士,自古以來在華夏大地涌現出過多少慷慨悲歌俠義之士,但有几人能像霍元甲一樣千秋萬世永遠活在人們的心中,對于一個俠者來說,能與日月同光,英名永垂不朽,實在算得上是一個奇跡。
霍元甲并無顯赫身世,他出生于清同治年間天津靜海小南河村(今划歸天津西青區),靜海自古多鹽鹼地,小南河地貧土瘠,霍家生活于這樣自然環境中,自然也算作貧困一族,老宅不過是一個小小院落,四五間矮小的土坯房。霍元甲為了養家(色胡)口,離鄉背井來到天津城里謀求生路。他當過河工,干過腳夫,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像普通搬運工一樣,憑力氣吃飯。 但不同的是他有滿腔堂堂正氣,有著一身絕世武功。 霍元甲所以能從一個普通勞動者成長為一個民族英雄,這里必須介紹一下農勁蓀。農勁蓀留學日本,是一個憂國憂民的知識分子。他回國后在懷慶會館開了一家藥棧,霍元甲投身藥棧與農勁蓀相識,二人志氣相投,遂成好友。 霍元甲了解到列強鯨吞蠶食中國之野心,了解到清王朝腐敗之根源,激發起滿腔愛國之心,正因如此,才有了他日后勇斗英國大力士、奮戰日本武士、威懾俄國拳王之壯舉,他的行為與民族榮辱緊密相連,這是一般俠士難以比肩的。 他看到中國人被人稱作東亞病夫,為了洗刷此恥辱,他多方奔走、節衣縮食創辦精武體育會,不但習武而且還有體操、球類運動。在某種程度上來說,精武會是最早出現在中華大地上的一個群眾體育健身組織,其功能起到了體委的作用。 正因如此后人才贊譽他為“民之干城,國之梁木”,孫中山先生并親自為“精武本紀”提筆寫序。 當年天津懷慶會館曾懸有一副謳歌霍元甲的長聯,上聯寫“瞻仰昂昂金剛漢,力巨出神,拳精入化,飛龍踞虎,尚武精神,浩氣鵬鵬貫斗牛”﹔下聯是“謳歌堂堂勇大俠,膽堅鐵石,志烈秋霜,愛國憂民,強我民族,大義凜凜滿乾坤”。 這副長聯准確地概括了霍元甲一生的所作所為。 如今在霍元甲的家鄉小南河為他建起了紀念堂,蓋起了陵園,立起了碑文,并成立了武校,參觀拜謁者來自世界四面八方。 |
原文 发表于《人民日報海外版》 (2002年12月24日第二版) 浏览:685 |
| ||
| ||
新增文选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