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选目录 全部文选 添加文选 添加目录
石中立纪念馆

我的爷爷—石中立先生(抗日战士)

石元媛

  我的爷爷—石中立先生
  此文缅怀去世的爷爷(石中立)先生,奶奶(刘鸣珊)女士
  缅怀所有为抗日战争浴血奋战的官兵们
  
  
  我爷爷的简历
  我爷爷石中立生前是中国革命军司令部机要秘书处处长
  1912年(民国元年十月二十四日)
  河北省高阳县南新桥镇王家院出生
  
  1917年 在河北省读小学,中学
  1929年北平读大学
  1932年参加革命
  1936年任 九十八军一六九师师部上尉
  1937年泸沟桥事变,9月开始抗战
  1940年中条山98军司令部 秘书处 中校
  山西太岳中条山区在晋南抗战至1941年
  1941年陕西宝鸡任98军机要室主任
  1943年西安陕西税务局荐任十级
  1946年 上海税务总局处长
  解放后被调至商业局 担任会计
  2004年 9月13日在上海逝世
  
  
  爷爷离开我们已经将近一年了。可我还是常常想起爷爷,每每都会难过得泪如雨下。
  
  我印象中的爷爷是位慈祥、乐观、精神矍铄的老人,他为人正直忠厚,远见卓识,喜好书法尤工草书,,常与于右任等老书法家研究切磋,在潼关警备司令部及以后在上海的日子,爷爷经常为好友书写。爷爷的兴趣非常广泛,油画,国画,水粉画无一不通,除此之外爷爷的二胡及西洋乐器也是记忆精湛,在退休后爷爷每日都在鲁迅公园的后山凉亭边与他的琴友们拉着二胡唱着京剧,直至今日我耳盼还时时伴着爷爷那抑扬婉转,流畅动听的京腔韵味的唱腔。。。
  退休以后,爷爷一直都保持着良好的心态和生活观。他很关心国家大事,每天三次的新闻雷打不动 -- 早上中央电台新闻,晚上七点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和后来晚上十点中央电视台的《晚间新闻》。。。。
  爷爷和奶奶对我的影响非常的深远,爷爷的塌实,执着,和那一份对生活的追求,给了我很多的感触。在我印象中,爷爷从没骂过我,也不把大道理挂在嘴上,却每一天都在认认真真地生活。他的许多生活态度,一直都在潜移默化地感染着我,是对我一生影响最大的人之一。
  我很难想象,爷爷竟为了那份执着,,为了坚守心中的正义与良知,而舍弃眼前的富足去踏上如此艰辛的抗战之路。我感叹,在今时今日又有多少人能做到呢?
  综观爷爷的一生,虽然他没有历史伟人那样的豪情,也没有诗人的风情,因为他的一生是在作为一个有良知的中国人而拥有的气节。
  我看过爷爷写的很多诗词,多处都闪耀着真理的光芒,在这其中也蕴藏了不少哲理。。。。。。
  爷爷出生在民国元年,他在家中排行老三。爷爷的父母家在河北是有名富户,家有良房上百亩,另有当铺,染坊,布店,金店,药店等生意,爷爷在家排行老三,不过父母尤为疼爱,吃穿花费从不用自己动脑。在爷爷18岁的时候家里给爷爷定了门亲事,是一家有钱人家的小姐,父母都觉得合适,这门亲事也就算定下来了。
  在北平(北京)的读书生涯,改变了爷爷的生活轨迹和心路历程,他不想活在旧式的礼法中,也不想为了这段没有爱的情感而付出自己的一生,爷爷的自传中曾写到“没有爱的婚姻,如同无水的池塘,空虚不已,虽然我现在一无所有,但是我的情感却充实。。。。。”为此爷爷向父母提出退婚,但封建思想的束缚,并没有让家人为此妥协,这事也就这么耽搁着。。。。
  
  九一八事变,东北沦陷后,当时爷爷还在北平(北京)读商课,原打算学业结束后继承家业。而此时正是国家危难,民族存亡的生死关头,爷爷依然选择辍学,参加抗战,跟随抗战英雄武士敏将军,直至抗日战争结束。
  
  一九三二年春,爷爷不顾家人的反对及劝阻依然奔赴潼关警备司令部。由于当时爷爷的年岁还小,初时担任警备司令部的文书,以后即随军长武士敏先生转战抗日,直至在东南太岳区反“扫荡”战役中,军长阵亡后,才脱离该队。
  武士敏将军抗日英雄,时任第九十七军中将军长,驻防中条山一带,与八路军关系密切,于1941年9月29日在对日作战中不幸中弹牺牲。
  
  一九三二年冬,那时爷爷刚满20岁,作为文书的他跟随武士敏军长进入南山商雌一带,由龙驹寨经商县、蓝田开回西安西关大营苑。此时也正在日寇进长城古北口一带的时候,二十九军宋哲元军长正在该地抵抗,势孤立单,杨虎城主任在西关大操场召集所属各部阅兵,训话,讲述日军侵陷东北后的猖獗,阅兵后,即命令爷爷所在的九十七军立即整装出发北上,支援古北口抗日战争。爷爷所在部队的官兵们都异常兴奋,那些官兵们大都是和爷爷一样充满斗志的年轻人,他们都愿意参加抗日击日军,而不愿在家门口作自相残杀的内战。当日下午武士敏将军即率队离开大营苑出发,行程三日夜,到达潼关车站,因车皮困难,在潼关等了三天才分批将官兵运抵陕西。在陕西又等至夏初开始拨车北上,抵河北徐水县,又要待命。当时正直炎夏,37,8度的高温,铁路运输非常繁忙,为了不扰民,军长要求大家徒步行军,在密云一带驻扎。
  这是爷爷第一次穿上军装,第一次踏上抗日征途,打击日本鬼子。然而事情并未有爷爷想的那样顺利,那次驻扎根本未与日军接触,因为国民党中央已与日军签署了“塘沽协议”。这时爷爷军队又接到了北平军分会令开赴洛川。在洛川一驻扎就将近两年,自然与地方的村民们也都非常熟洛,他们相处也非常和睦。
  当时在爷爷的军队中有一支秦剧团,经常为地方群众,城镇庙会义务演戏,有空的时候爷爷也会经常去看演出,也就在那时爷爷学会了秦剧和京剧。。。。。。
  由于爷爷在北平读过大学,所以被军长派去为不同班级代课,补充师资的不足。爷爷非常喜欢小孩子,从古文观止到网球,足球。。。。如此在洛川,爷爷也算过了两年安定生活。不管每日多忙多累,停下来的时候爷爷也不忘读书,写字。“活到老,学到老”,这是爷爷的座右铭,也正是这句话,爷爷直至卧床前(那时已经92岁高龄了)还在看书,练字。。。。
  
  一九三五年红军长征到达陕北,以总司令朱德,政治委员毛泽东的工农红军驻扎在中部县,洛川县之间的交河口,张学良的东北军也开来陕北,爷爷所在的九十七军让出防地经澄城、颌阳,韩城北上宜川县,自宜川又进驻云岩镇,这时爷爷接到他父亲逝世的消息,家里来了家书要他回家成亲,打理家族生意。。。。。而这时又发生了双十二事变,白风翔在临潼华清池捉走了蒋介石,囚禁于新城大楼内。以后每天都由洛阳来的飞机,在爷爷所驻扎的上空散发中央日报,警告他们不要附逆,而此时武士敏军长也被囚禁了(因为爷爷所属的九十七军是杨虎城将军的军队),直至西安事变结束,也就是1937年5月武士敏军长才被释放。经过了几年的历练,爷爷由一民普通的文员升任师部上尉。七七事变后,爷爷所在的军队立即接到指派立即开赴华北保定前线,在完县大郭村参与抗日,这也是爷爷首次与日军进行战斗,从拂晓激战至深夜,从深夜至拂晓,整整一天一夜。作战过程中武士敏将军亲自教导爷爷作战经验,告戒他要沉着对敌,要特别注意侦察敌情,掌握敌情动向。此次战斗由于军队的装备简陋,压不住日军的火力,日军的强大火力及空中轰炸,使爷爷所在的部队不得不迂回进行战斗,在经历了三天三夜的殊死搏斗后,军队的伤亡非常严重,当夜便退回了河南岸。当得知石家庄失手后,日军已沿路赶往太线,为了阻止敌人西进,爷爷带领二十多人星夜赶往贾庄防守井径外围。在贾庄村骑兵激战,阻止敌人,让其未能西进。连续的两天作战,双方都已筋脾力尽,而此时已有8个战友遇难了。而此时由于武士敏将军得不到任何情报,而断定爷爷正处于不利地带,即决定星夜向进发,以牵制日军对爷爷的包围。到达太原东郊时,北郊已闻枪声,双塔寺以东一带亦发现日军的骑兵,博死利敌,终将爷爷等数人救出。这时接到上级指令,抢滩汾河,爷爷他们补充了武器装备,死守汾城门,这时日军的敌机在城郊外轮流轰炸,城外一片激战,三天三夜,日军终不抵疲劳战而撤退,虽然这一战役获胜,但是爷爷的队友们却有很多人牺牲在前线的烈火中。看着残留的废墟,硝烟的粉末,爷爷异常的感慨,因为又有人家将失去儿子,失去父亲,失去丈夫。。。。。。
  经过这一战役,爷爷所在的部队被规划十八集团军朱德总司令的指挥了,部队先驻扎在南关镇,后驻来远镇,也就是在这个时候爷爷认识了我奶奶(刘鸣珊),我奶奶(山西人,家境富足,在家排行老三),他们一行15人,是随老师去远镇写生,由于太原的沦陷,奶奶他们师生一行人回不了太原了,就投靠朱德总司令的十八军团参与革命,而奶奶作为看护员被分派到爷爷所在的队伍。那时奶奶才18岁,她温文尔雅、内敛娴静的气质,深深吸引着爷爷。由于奶奶大家闺秀的气质被博一泼派往袁小平领导的小组,指导战士们,群众们唱抗日歌曲,在烽火硝烟中,他们用柔情,用真诚,煽动了爱火。。。。。爱情之硝烟在此刻点燃了。。。。而此时日军向太行山根据地发动了九路围攻,爷爷又一次踏上了征战,在感怀着爱,感怀着真诚后,踏上了这次征途。遵照朱司令的指示,采取了小部分分散的游击战术,阻敌于子洪口外,粉碎了敌人九路围攻,这次征战整整花了一年的时间。再见到奶奶的时候,正直夜晚,莹莹的火光,照到山壁上,使得长满苔藓的山壁越发油绿,月光照射下,奶奶略显得有些清瘦的脸庞越发美艳,犹如硝烟中的玫瑰。。。。
  此时爷爷已近三十,武士敏军长也了解到爷爷和奶奶的真挚,于是帮他们主持了婚礼,博一泼的星火剧团为他们的婚礼进行了祝幸。所有的官兵们在远镇整整热闹了一整天,为这队烽火恋人的真诚感到欣慰。。。。。
  爷爷奶奶被这突然而来的幸福,而感动,使他们感到一种久违的幸福,因为他们已把这里当成了“家”,把司令,军长,战友当成了家人。。。。接下来的昼夜,爷爷忘我的投入到指挥作战中,当时爷爷被升任中校,司令部所有的密码本及作战方案都由他进行翻译和制定。战斗获得了多次胜利。
  温风岭一线的战斗十分激烈,在总司令的指挥下,爷爷他们摆脱了日军左右及背后三面的围攻,击退了日军,而此时奶奶被派往前方为伤员进行看护,在途中奶奶走失未到,恐被俘。接到司令部的来电后,武士敏军长非常焦急,立即派出队伍营救,而另一方面又告知参谋处长不要告诉爷爷。其实由于工作的紧急,这份电报就是爷爷所译,爷爷未向军长透露半句,或提出要军长营救奶奶。虽然当时他的心是那么的痛楚。。。。他不想为一己私欲而破坏战事,他依然日复一日的工作。或许是上天的怜悯,也或许是上天被他那份诚挚所感动。奶奶在途中遇袭,幸被朱德总司令所救带回了总部。。。
  经历了风风雨雨后,爷爷奶奶终于在归队时相遇,他们的再见是那样的感慨,因为是经历过生与死的考验,他们的爱情坚如磐石。。。。。
  在回到白谷窑时数日,日军仍不放弃进攻,日军又进一步的放了催泪弹,而爷爷所在的九十七军糟到了袭击,武士敏军长做出了指令,分派两个营在贾沟两侧高山腰守侯,由一个连,诱敌深入沟内,当敌人全部进沟后,再由沟口两面的机枪,两侧山腰上的两个营同时向敌方猛击,这场战役打的非常爽快,日军一个师很快被全部消灭了。。。。。。爷爷和战友们非常高兴,他们大声欢呼,整个军队都沸腾起来,这是他们这些年以来最高兴的一个晚上,他们唱歌,跳舞,整整热闹了一个晚上。。。。
  
  一九三九年下半年,武士敏军长任九十八军军长,在移驻东条山区间,爷爷被调派司令部机要处担任处长,在爷爷被调至司令部半年后,爷爷原所在的九十八军发生了历史上有名的“白晋战役”也就是这一场战役,爷爷的军长武士敏及其他官兵们奋战了六个昼夜,但由于无后方支持,终不敌日军的火力,全军牺牲了。。。。
  
   在后方的爷爷奶奶听到这一惨痛的消息简直如五雷轰顶,泪水潸然而下。。。。爷爷已按奈不住了,他不愿意在再后方,他要上线与战友们共同立敌,他向司令部主动请缨,要求重回九十八军,辅佐新上任的军长,与对峙,他要完成他的那些已牺牲的战友们的意愿,他要亲手将日本人赶出我们祖国的领土,凭着这股信念,爷爷和奶奶,浴血奋战,直至抗战结束。他们的故事不被人所知,因为他们只为良知而活着,为信念而生存。。。
  
  这些事情我也是在爷爷奶奶去世后,从中国文史资料上了解到的,他们在生的时候从未像任何人炫耀或者吹嘘过他们的经历,他们是无私的,而在当时有很多像他们这样的中国人,为了这一份信念在拼搏,甚至为国捐躯。。。。
  
  感悟,我们今日的幸福是踏在千万前人的血与肉上,为此向抗日战争时浴血杀场的战士们致以最崇高的敬礼。。。。。。。同时缅怀我已去世的爷爷(石中立先生),奶奶(刘鸣珊女士)
  
  爷爷,奶奶,我真的很想念你们,不知你们还好吗?
  
 浏览:683
设置 修改 撤销 录入时间:2005/6/28 16:12:41

新增文选
最新文选Top 20
石中立第一六九师上下盘石之战(收藏于2005/7/2 8:45:40
石元媛我的爷爷—石中立先生此文缅怀去世的爷爷(石中立)先生,奶奶(刘鸣珊)女士(收藏于2005/7/2 3:36:00
石元媛我的爷爷—石中立先生(抗日战士)(收藏于2005/6/28 16:12:41
石元媛我的爷爷—石中立先生(抗日战士)(收藏于2005/6/28 16:12:08
1/2页 1 2 向后>>


访问排行Top 20
石元媛我的爷爷—石中立先生此文缅怀去世的爷爷(石中立)先生,奶奶(刘鸣珊)女士(访问1015次)
石元媛我的爷爷—石中立先生(抗日战士)(访问995次)
石中立第一六九师上下盘石之战(访问724次)
石元媛我的爷爷—石中立先生(抗日战士)(访问684次)
1/2页 1 2 向后>>
文选评论
访客文选评论(评论于2016/9/24 20:10:44
冯钦哉之孙文选评论(评论于2015/9/6 19:40:06
访客文选评论(评论于2013/6/7 10:40:11

注册|登录|帮助|快捷
Powered by Netor网同纪念,2000-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