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彷徨:老舍论·第十三章 在运动的夹缝中·导入语
孙洁(复旦大学语文所)
理论上的困顿与创作上的不如意作着伴儿把老舍往最后那条路上引。有人说老舍解放后太狂热,又过得太平坦,所以“文革”一来便一下子想不通,这话不精确。老舍是走走停停,跌跌绊绊走向他的宿命的。以我们中国来说,可以讲“十七年”尤其是“反右”开始后的大多数时间都是在为“文革”作着准备。毛泽东说,“我死后如果能够得到三分错误,七分功劳的评价也就满意了” ,想来是没有想到这“三分错误”原来意味着我们民族从经济到文化的一场大劫难。“十七年”多变的政策风向曾经酿制了多少人生的苦酒,又造成了多少扭曲的灵魂——这里面包括三教九流,首当其冲的则是知识分子。像老舍这样的作家,既易受外界影响又无法摆脱自尊与独立,更不会抛弃善良和正直(糟糕的是因受了政治礼遇还兼了许多莫名其妙的职),在这种气候之下当然无法幸免。与共和国的历史进程同步,他的整个新中国时期也是在为“文革”初起时那一跃作着准备。
|
浏览:799
|
设置
修改
撤销
|
录入时间:2005/5/28 20:23:31 |
|
|
|
|
|
新增文选 |
|
|
|
文选评论 | 访客:文选评论(评论于2017/4/3 10:36:16) | 访客:文选评论(评论于2017/2/11 15:24:51) | 访客:文选评论(评论于2017/2/8 11:31:28) | 访客:文选评论(评论于2017/1/7 11:30:24) | 访客:文选评论(评论于2016/10/22 10:54:4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