霞呀,我把太祖母对我讲的故事讲给你听,好吗?
有一个老翁因为家要盖房子,请好几桌客,叫儿子到集上买点肉菜来。已过正午,不见儿回,老翁急得跑到村口看出望,见离家不远,儿子担着菜担,在田埂上一小独木桥上与一个京贷担子对着,彼此不肯相让,就钉住不得过。老翁赶上前婉言说:“老哥,我家中有客,待此具餐,请你往水田里稍避一下步,待他过来,你老哥也可过去,岂不是两便么?”其人说:“叫我下水,为什么不叫他下呢?”老翁说:“我叫他买了豆腐、还有活的鳝鳅,他个子矮小,怕下了水,跑了鳝鳅,坏了食物;你老哥身子高些,可以不至于沾水,因为这个理由,想请你避让一下。”其人说:“你这担内就是一些吃的常菜,不值几个钱,我担中的都是京广的名贷,价钱极贵,浸湿了怎么办?安能叫我让避!”老翁看这样下去不是个办法,就说:“来、来、来,让我这个老头下水田,你老哥将将担子交付与我,我顶在头上,请你空身从我儿旁边岔过,再将担子奉还。如何?”老人边说边脱鞋子准备下水。其人见老翁如此,有些过意不去,就说:“这么费事,还是我下水吧。”当即下田避让。他个高,只挺了挺身子,一场长争竟就此消解了。后来这个京客成了老翁的过往的常客。后来我才知道这叫《挺径》之演说。这里面解释不少,有的说:天下事,在局外呐喊议论,总是无益,必须躬自入局,挺身负责,当面调解,方能成事。有的说,天下事,都要学会“挺一挺”,老翁“挺了挺”,问题就解决了,京担子其人“挺了挺”,一场缰持争竟也就消失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