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选目录 全部文选 添加文选 添加目录
陕西辛亥革命先驱-雷崇修

关学学者介绍——刘光贲

雷博宁

  关学学者介绍——刘光贲
  刘光贲(1843-1903),字焕唐,号古愚,陕西咸阳天阁村人。出身于没落地主阶级家庭,幼年丧亲,家境贫寒,白天卖饼,夜间为人推磨,过着生活常常不继的日子。然而,少有大志的刘光贲却最爱读书,他跑书摊,寻书馆,好学不休,如饥似渴地苦读孔孟儒家经典。而且“论史谨严”、“识高义远”、“治经精透”,除通晓经史之外,还通音韵,知天文、懂数理,是当时关中甚至西北负有盛名的大学者。出生于“关学”之乡的刘光贲,从青年时代起就对关学创始人张载以及冯从吾、吕泾野、李二曲等关学先辈颇为敬仰,受关学思想很深,这对他一生理论与实践活动产生了直接的影响。他曾入府学,肄业于关中书院。32岁时刘光贲始为乡试举人,其后因会试进士不第。便铭记横渠先生名言“熟能少留意于科举,相从于尧舜之间”便绝意仕途。他在应考期间,从省城到京城,亲眼看到西方列强的入侵和清政府签订的许多丧权辱国条约。他痛切感到“中国以后将时时与英德等国相周旋,专求旧学,不足以维护中国之局”,“中国唯变法不能图存”。他的学术改革主张和教育救国思想亦更加坚定。与此同时,刘光贲通过他的弟子陈涛、李岳瑞等联络介绍,与维新派康有为、梁启超等取得联系,经过来往交流,给他的思想注入了新的希望。于是他倡议废八股,习算术,立新学,举实业,培养新型人才,与康梁变法运动相呼应。把自已维新改革的主张贯注于教育内容之中;倡导新学、实学为主的教育实践活动。他认为“西人之学,皆归实用”故而民富强“中国之学,虚而不实”故而国势贫弱,国家要富强,必须“痛改故习”讲求实学,学以致用。他在任味经书院山长(校长)时,在书院内设时务斋,讲求实用之学。光绪二十一年(1895),他向陕西学政赵惟熙提出了“崇实学”、“预教训”、“习测算”、“广艺术”的十二字革新教育的建议,光绪二十三年(1897),他亲自创办崇实书院,以讲求实学,培养实用人才为宗旨。在讲求实学的办学方针下,他大胆革新书院传统的教学内容,开始与长安举人著名关学学者柏景伟创办“求友斋”,除讲授经史之外,就开设了天文、算学、时务、地理等新学课程,后增设西学内容。特别重视算学,他认为“西人富强,以制造奇精,原本算术”。在他的倡导下,书院刊刻了《梅氏筹算》、《平面三角举要》等数学著作,并在书院设立售书处。同时还研讨西方国家富强之术和国内现状,以西方各国史地、政治、语言,而且还开设兼学、电、化、医、矿诸学。把崇实书院初设“致道”、“学古”、“求志”、“兴艺”四斋。最后并为“政事”、“工艺”二斋,更加重视格致、算学、制造、英文等,传授了西方资本主义科学技术。刘光贲为实现其教育救国主张,除了在书院执教以外,又会同地方官员在关中储粮借款,积资办学。在咸阳、扶风、礼泉等地设立义学多处,更可贵的是他节衣缩食,将自已微薄薪俸的一部分积累起来“躬设义塾数百所”,并在三原建立了“励学斋”广泛吸收农工商子弟入斋学习新学课程。同时还主张广开民智,遍设乡学,普及民众教育,学风提倡无门第之分,他批判当时国民教育只为富室子弟服务的弊病,指出“工农商皆为孔教之人,苟专心向道,皆能同于圣人”。并且把各乡是否办学,做为考核地方官吏政绩的主要内容,凡乡级不设学堂者或子弟不入学堂则施于处罚。刘光贲因积极支持康梁变法,当时被称为南有康有为,北有刘古愚。变法失败后,刘光贲被革职崇实书院山长职务,此后他退居礼泉县九 山下的烟霞草堂(即复幽学社)继续从事讲学。光绪二十九年(1903)陕甘总督崧锡俊邀请刘光贲赴甘肃讲学,他念及“秦陇一家”,为了消除边地种族之争,融合回汉,同施教化,共御外侮,欣然应邀前往,任甘肃大学堂总教习。为普及民众教育,开设地方学校,培养师资等,提出了一系列具体建议,同时,又主张发展西北畜牧及毛纺制革事业,堵塞毛皮原料外流。把全部心力用于毗邻甘肃的文化教育和经济开发事业,他自谓“国事至此,敢惜身乎!”但因过渡疲劳,于当年九月病逝于兰州,时年六十一岁。其主要著作有《立政臆解》、《学记臆解》、《大学古义》、《孝经本义》、《论语时习语》、《烟霞草堂文集》等。作为爱国教育家的刘光贲,他的教育救国思想虽不能实现,但确也为社会造就了大批有用人才,他的主要弟子有:于佑任、杨松解、张季弯、冯孝伯、王授金、杨西堂、朱佛光等。这些弟子在陕西乃至西北军政文化教育界,均起过一定的作用。刘光贲从事讲学和社会教育,三十年如一日,勤于教务,教书育人粗衣淡食,一丝不苟,养成了他性格刚毅至诚,平易近人。但又敢冒犯权贵,严峻自持,确是一位思想开明,品学并重,热爱祖国而值得纪念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张世敏整理编写
  
  
  
  
  
  
  
  
  
  
  
  
  
  
  
  
  
  
  
  
  
  
  
  
  
 浏览:1432
设置 修改 撤销 录入时间:2005/4/25 17:28:31

新增文选
最新文选Top 20
雷博宁清末陕西留日学生名薄(收藏于2006/11/25 18:41:18
LBN雷崇修生卒之研究(收藏于2006/10/5 18:52:05
雷博宁清末留日士官生的兴衰(收藏于2005/5/23 14:46:36
雷博宁回忆辛亥革命到解放前夕的陕西易俗社(收藏于2005/4/25 17:34:04
雷博宁关学学者介绍——刘光贲(收藏于2005/4/25 17:28:31
雷博宁民国开国都督们的最终结局(收藏于2005/4/22 21:41:34
雷博宁中国留学日本士官学校名单及学生简历(收藏于2005/4/22 21:34:05
1/2页 1 2 向后>>


访问排行Top 20
雷博宁中国留学日本士官学校名单及学生简历(访问13254次)
雷博宁清末留日士官生的兴衰(访问4214次)
雷博宁回忆辛亥革命到解放前夕的陕西易俗社(访问2793次)
雷博宁清末陕西留日学生名薄(访问2441次)
雷博宁民国开国都督们的最终结局(访问2337次)
LBN雷崇修生卒之研究(访问1498次)
雷博宁关学学者介绍——刘光贲(访问1433次)
1/2页 1 2 向后>>
文选评论
卢焕文选评论(评论于2013/7/1 10:53:27
吴氏嫡孙女吴持生文选评论(评论于2012/2/20 6:03:39
吴氏侄孙女吴持生文选评论(评论于2012/2/20 5:39:39
寒夜孤星还有辛亥人士夏道南(评论于2009/4/16 20:04:32
访客文选评论(评论于2008/3/19 13:55:29

注册|登录|帮助|快捷
Powered by Netor网同纪念,2000-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