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选目录 全部文选 添加文选 添加目录
陈从周纪念馆

怀念陈从周教授

李振宇

  怀念陈从周教授
  
  惊悉陈从周教授溘然长逝,作为他昔日的研究生,我感到十分的哀痛.身在异国他乡,我无法为先生送别,也是我永远的遗憾.先生丰富而智慧的治学成就,诗意而率真的生活趣味,严格而独特的教学方法,精彩而坎坷的人生经历,令我景仰,敬佩,难忘和感慨.
  (一)
  先生是著名的园林学家,著作等身,其独到的成就为海内外学人瞩目.有人评论"陈从周是不可无一,不可有再的学者",此言实不为过.先生在文学,历史,中国画,戏曲等方面造诣很深.凭籍深厚的传统文化功力,他把园林艺术与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将中国园林艺术的诗情画意诠释得淋漓尽致.他的代表作《说园》一书在80年代印行后,一时洛阳纸贵,成为重要而无法替代的园林理论文献.他的著作不论是五十年代的《苏州园林》,还是晚年的《随宜集》等,总是既有很高的专业价值,又是文字优美,趣味盎然,每有神来之笔.专业人员爱读,其他人士也爱看,其推广园林美学的影响之大是其他任何一位学者无法比拟的.他曾恢谐地对我们起以下一段往事:文化大革命中他是"牛鬼蛇神",只好夹起尾巴做人.白天叫他打扫厕所,他就把拖地当作练大字,用足臂力腕力,把地板拖得光可鉴人,造反小将常表扬他态度好;晚上回到家,怕人看到他写作而带来麻烦,于是早早就寝.凌晨三点,一骨碌爬起身来,伏案而作,此时笃定安全,因为所有人此时已都在梦乡中了。就样缁铢积累,到文化大革命结束时,他已写就《梓室余墨》数卷。改革开放给先生带来了第二个学术春天,仅七八,七九两年,他就发表论文三十多篇,从此如火山喷涌,一发而不可收了。
  先生视天下为己任,为弘扬传统文化,保护古建筑风貌不遗余力。五八年他与金经昌教授和苏联专家一道,想力保苏州城墙免遭拆除(因为当时要用城砖砌小高炉),可惜终究无力回天;七十年代末他出谋划策,把苏州网师园殿春移,复制成为纽约大都会博物馆的中国园林展品,“编新不如述古”的效果奇佳;八十年代初贝聿铭大师在北京设计香山饭店,当种种非议袭来之时,他鼎力相助,写下了“千里驱车到京门,入林唯恐不云深,老来清福何曾浅,我住香山第一人”的热情诗句,他与贝先生长年的友情,不仅由于有着通家之谊,更是因为他们在珍视中国传统文化上有着惺惺相惜的情愫;八七年他主持上海豫园内园的重建工程,历时一年有余,几乎每天都在现场设计和指导施工,心中丘壑,终于得以实现。
  为了各地的古建筑古园林的保护和维修,他不辞辛苦,几乎有求必应,苏州,扬州,绍兴,杭州,宁波,海宁,镇江,如皋,泰安,青州,潍坊......都曾留下了他风尘仆仆的足迹,凝结着他许多的心血。各地的文管,园林,城建部门也很尊重他的意见,欢迎他的指导(当然有时也害怕他尖锐的批评)。他曾对我戏言,“我陈从周出门,看来是用不着带粮票的了”。《新民晚报》是他的老朋友,他曾写了很多随笔发表在“夜光杯”副刊上,普及园林艺术思想,呼吁绿化意识,为普通读者所理解和喜爱。
  先生的学术观点敏锐鲜明,对不同艺术之间的通感把握充满智慧。比如有一次在日本讲学,有人问中日园林的区别何在,先生略加思索,答曰“中国园林是人工中见自然,日本园林是自然中见人工”,寥寥数语,博得满堂喝彩。人说钱钟书的文字是“天才的比喻,比喻的天才”,听过先生讲课的人恐怕会发觉陈从周教授正是如此。而且他的比喻平实易懂(只是北方同学听他的杭州官话稍吃力一点),在雅与俗之间游刃有余。他谈大园林和小园林的区别,说“大园宜动观,如浏览水墨长卷;小园宜静观,如把玩扇面册页”;他说园林由艳丽而素雅,如女孩子“小时候喜欢红皮鞋,大了喜欢白皮鞋”;他讲造型收头处理的重要性,比如旧时相亲“男看皮鞋,女看头发”;他称赞朴素的空间效果是“贫家勤扫地,贫女巧梳头”;他论述“少就是多”的建筑审美原则时,讲一个三妻四妾的富绅无人送终的故事作反例;对于保护古建筑和建筑创作的关系,则概括为“土要土到底,洋要洋到家”。他批评工程多了美学质量下降的现象时打比方说“森林里出不了好家俱,因为木头不稀奇”......凡此点点滴滴,远比深奥繁复的理论灌输来得效果好。十几年过去了,我还能清楚地记得当年课堂上生动的情景。
  (二)
  先生嫉恶如仇,对庸俗煞风景的东西痛加挖苦,毫不留情。他讲旅游的趣味,说“旅要快,游要慢,急匆匆到处赶景点,不是旅游,是行军拉练”;胡乱堆砌的石驳岸,被他讥为“满口金牙”;石山上露出的喷水自来水管,被他笑作“淋浴室”。某地做了一个状如假山的宾馆建筑方案,来请先生过目并题辞“楼山宾馆”,先生慢悠悠说,还是给你题成“猴山宾馆”吧,业主哑然失笑,于是此方案作罢。某名山有一宾馆,大堂用很多纸花装饰,他找到经理问,用这么多纸花,到底你这是“宾馆”呢,还是“殡仪馆”。某园嫌石山易生苔藓不便清洁,竟以清漆遍刷之,先生揶揄道,用塑料的假山更好,搬运起来还轻松一点。某名胜旁新建一盆景园,自称“万景山庄”,被先生嘲为“大言不惭”,“真山下面堆假山,饭店门口摆粥摊”。
  对拆真古董,建假古董,毁绿建房之类的事情先生是会大动肝火,坚决反对的。1986年我曾在他家中亲见这样一件事:同济新村内的一块绿地上要建一活动室,由于先生的反对而暂时停工;一位老领导晚上来访,好言劝他通融一下,先生坚持不允 。老领导最后沉下脸来,说老陈啊,现在你是名人了,我的话你也听不进去了,那你就看着办吧。说罢拂袖而去。先生怔了一会儿,对我说,我是尊重他的,但是老一辈要活动,也要留绿化给小一辈活动,我还是不能同意造这座房子。在这类问题上先生很认真,据说他几年前中风卧病,也是在一次会议上提意见过于激动而引起的。
  先生对我们这些“入室弟子”要求很严格,教学的方式也独特。从大师兄路秉杰教授算起,先后有14名硕士,博士研究生在他指导下学习。除日本女学生久保田以外,其他人多多少少在先生面前吃过“轧头”。记得86年我参加研究生复试时,自恃初试成绩好,又看过一些先生的书,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哪知道先生的几个问题当即问得我磕磕吧吧出了洋相:“你是哪里人?”“你们常州有过哪些文化名人?”“黄仲则的诗如何?”“常州人叠山大师戈裕良的代表作在哪里?”最后来一句“学建筑园林史先要了解文化史;学中国史先要懂得家乡史”,令我十分惭愧。他教我们画国画,先不讲技法,每周画五千个圈圈练习基本功;他讲园林德意境,先送戏票给我们,让我们从昆曲中体会传统艺术的趣味。他经常对我们说“板凳要坐十年冷”;“写论文一要观点性,二要资料性”;“要找一手资料,不要炒回锅肉”;对我则还有“你要下点笨功夫,否则聪明反被聪明误”。最后审查论文时他先看目录,再看索引,一有不对,退回重来。到论文答辩那一天,主席请他说两句。他说“我学生的论文,请评委不要轻易给优。优就是很好,哪来这么多很好;如果有问题,可以给不及格。严格要求就不能讲面子”。 这些教诲对我们是受用终生的。
  (三)
  先生是富有才情,乐观有趣的人。蒋启霆先生写有一首词称赞他:
  发乳薪传一脉留
  师大风堂随玉轮楼
  词也风流
  画也风流
  诗肠妙墨秀如秋
  四十年心事喜初酬
  写了苏州
  又写扬州
  先生自号“梓翁”,取自《梓人传》之典,在建筑史专业上尊粱思成,刘敦桢二先生为师。他的诗文早年师从王遽常等先生,清雅婉约,有“晚明小品的风格”(冯其庸语);他写文章前常先花几个小时打好腹稿,然后一两千字一挥而就,且素喜短文,不爱冗长。他的国画曾得张大千的传授,是书卷气极浓的文人画,尤以墨竹和兰花出名。他会竹刻,善自制砚台和自制手杖,充满了生活的情趣。先生写字作画时最喜用的闲章一是“我与阿Q是同乡”,一是“江南石师”,一是“有竹人家”。前者既表明他是绍兴人,又反映出他达观的生活态度;后二者表示他对中国园林的热爱。
  先生为人热情,交游广阔,可以说是“谈笑有鸿儒,往来亦白丁”。改革开放后上海市的多位领导,一些著名的科学家,文学家和艺术家都是他的朋友。海外的许多园林学者也常慕名而来,登门求教。更难得的是他乐与普通人打交道,交朋友。他去杨浦公园,与老园丁攀谈种花技巧,老园丁以为他是同济大学退休园林工,引为同道,劝他来公园发挥余热,因为这里待遇不低;一些青年工人想跟他学园林艺术和国画,他也一一接纳,甚至比对我们这些研究生和气,宽容得多。热闹的时候,先生家里茶水都来不及供应。
  先生爱品茶,爱抽烟--烟不拘高级低级,不善饮酒。所以经常与爱小酌一杯的大弟子路秉杰教授抬杠。路教授说绍兴产酒你绍兴人怎么不会喝酒,先生说绍兴酒是卖给你们外乡人喝的,自己喝掉了拿什么卖钱;路教授说香烟污染环境,先生说污染环境的是大烟囱,不是我的小烟囱。我的香烟是庙里的香,熏走蛀虫,梁柱千年不坏;路教授说你讲传统,传统里没有香烟啊,先生说,我这一次是洋为中用了。可是最后,先生的身体差了,不得不奉医生之命戒烟了。
  先生的最后十多年是痛苦的。86年,师母蒋定女士先他而去,已经是对他的一个打击。可更大的打击还在后面。87年11月30日,在他七十岁生日后三天,他得知了爱子陈丰在美国被歹徒杀害的噩耗。当时他那欲哭无泪的悲伤面容,令我多少年后都无法忘记。从此先生一直忍受着这种晚年丧子的痛苦的煎熬,在写作中,在园林中寻得一些稍稍的排遣。他曾对我们说,我现在是书妻笔子,豫园就是我的家。最后几年,先生一病不起了。
  现在先生走了,带走了他的生活的欢乐和命运的痛苦,留下的是他丰富的学问和独有的智慧。
  
  
  
  李振宇
  2000年3月24日晨 于柏林
  
  
 浏览:1594
设置 修改 撤销 录入时间:2000/7/24 14:28:27

新增文选
最新文选Top 20
屈超耘直言者的荣辱是衡量政治文明的秤(收藏于2003/7/17 15:48:06
徐少康陈从周的园林散文(收藏于2003/7/17 15:45:44
顾则徐思想的表述(收藏于2003/7/17 15:42:59
a跟陈从周去 逛园林(收藏于2003/3/16 18:47:57
陈从周先生遗作(17)--昆曲带引我学园林(收藏于2002/10/6 0:52:08
摇滚歌手诗情画意说园林----- 读《陈从周散文》(收藏于2002/10/6 0:49:44
陈从周先生遗作(16)--越州吟(收藏于2002/10/6 0:37:13
陈从周先生遗作(15)--悠然把酒对西山(收藏于2002/10/6 0:35:17
陈从周说“屏”(收藏于2002/10/6 0:16:22
陈从周听笛(收藏于2002/10/6 0:13:29
1/2页 1 2 向后>>


访问排行Top 20
徐少康陈从周的园林散文(访问5527次)
陈从周先生遗作--苏州沧浪亭(访问5505次)
陈从周先生遗作(15)--悠然把酒对西山(访问5449次)
陈从周园林美与昆曲美(访问5345次)
陈从周先生遗作(十)--苏州环秀山庄(访问4751次)
陈从周说“屏”(访问4402次)
陈从周先生遗作(七)――紧抱孙儿望后头(访问3700次)
陈从周中国诗文与中国园林艺术(访问3482次)
摇滚歌手诗情画意说园林----- 读《陈从周散文》(访问3355次)
陈从周先生遗作(六)――瘦影——怀梁思成先生(访问3267次)
1/2页 1 2 向后>>
文选评论
访客文选评论(评论于2013/4/9 20:53:15
访客文选评论(评论于2012/12/11 21:29:33
访客文选评论(评论于2012/10/27 21:14:26
访客文选评论(评论于2010/11/26 22:02:48

注册|登录|帮助|快捷
Powered by Netor网同纪念,2000-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