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平叶赫旅游区
※ 历史风貌 ※ 叶赫镇的历史沿革 叶赫历史悠久,四百多年前,海西女真的叶赫部曾在这里安营建都,号称叶赫国。 满族的祖先就是女真人,女真是一个有久远历史的民族,其祖先是三千多年前的肃慎,汉时的挹娄、魏晋时的勿吉,隋唐时的及辽、宋、元、明的女真人都是一脉相承的。 明朝初年,居住在东北地区的女真各都出现了频繁南迁的局面。 十五世纪至十六世纪塔山左卫、塔鲁大卫及弗提卫的一支自松花江地区相继南迁,到十六世纪三十年代至七十年代,先后定居于辽河上游至松花江上游之间,形成了叶赫、哈达、乌拉、辉发“扈伦四部”。 叶赫部原居住在松花江北岸的塔鲁木卫,十六世纪初,在头人祝孔革的带领下南迁,来到叶赫河北岸定居。以河为名,称叶赫国。 1573年,祝孔革的孙子清佳努,扬吉努征服了周围的一些小部落,在叶赫河两岸的山头上,选择险要之地筑起两座城堡。清佳努居西城,扬吉努居东城,兄弟二人皆称贝勒。当时叶赫部活动范围“南境多在奉天界与哈达为邻,西境到威远堡边门,北境与科尔沁郭尔罗斯为邻,东到伊通河。”可见叶赫部落活动区域的广阔。 在扈伦四部结盟的过程中,叶赫贝勒清佳努、扬吉努兄弟二人不甘位服于哈达部落。两部之间时有争战,终以叶赫部取胜。随着叶赫部的日趋强胜,诸部都推举叶赫为扈伦四部的盟主。这时的叶赫称雄一方,正如史书所云:叶赫部拓地益广,军声所至,四境益加畏服。 在扈伦四部在动干戈互相争战之际,建州女真首领努尔哈赤开始了统一女真各部的大业。努尔哈赤先后征服了扈伦四部的其它三部后于1619年来攻打叶赫,叶赫东、西两座城池毁于兵火之中,叶赫国灭,部民全部编入满族八旗。 清初统治者为保护东北地区祖宗发祥地,曾修建柳条边,叶赫被封禁在柳条边内,清政府曾在叶赫设置驿站。 1683年,康熙东巡,经过叶赫古城,面对荒草野陌,断垣残墙,康熙帝十分感慨,作五言小诗《经叶赫废城》诗曰:断垒生新草,空城尚野花,翠花今日幸,谷口动鸣笳。 中日甲午战争以后,柳条边管理松弛,旗民越过柳条边到叶赫开荒,使叶赫地界人烟日增。 1940年以前,叶赫隶属伊通县管辖,1940年以后,叶赫归属梨树县管辖。 叶赫历史名人 叶赫人杰地灵,名人倍出,在历史上,叶赫那拉氏曾出现三位皇后。 皇太极生母孝慈皇后,1575年生于叶赫东城,叶赫东城贝勒扬吉努之头--孟古格格。孟古格格在1588年与建明女真努尔哈赤成婚,1592年生皇太极,1603年病逝。1629年皇太极将生母这墓迁到沈阳福陵(今东陵)与努尔哈东哈赤合葬。1661年加谥“孝慈昭宪敬顺庆显承天辅圣高皇后”。 人们所熟知的慈禧太后的侄女,其祖籍也是叶赫。因此,叶赫那拉家族从清初到清未曾出现三位皇后。 除三位皇后外,叶赫后裔中有一位杰出的政治家--明珠。 明珠是叶赫东城贝勒金吉石之孙,康熙朝的名相。 明珠之子纳兰性德被誉为清朝“国初第一词人”,他留世有《通志堂集》《纳兰词》等。 民间传说 叶赫流传许多脍炙人口优美动听的神话传说,其中满族神话传说长白山仙女的传说流传最广。义犬救主,二姐褛,金马驹的传说,几乎人人可叙。 这些传说褒贬不一,反映了满族人民的良好愿望和鲜明的爱憎。 长白山仙女的传说:天上的三位仙长白山天池沐浴,因三仙女佛库伦吞了仙鸟丢下的朱果后,生了男孩布库里雍顺,布库里雍顺乘木筏漂至三姓世界,调解了纠纷,成为那里的头人,他就是爱新觉罗的始祖。 义犬救主的传说:努尔哈赤同李成漂部作战,战败逃走被明军包围在草丛之中,明军放火欲烧死努尔哈赤,当大火包围努汞哈赤之时,跟随努尔哈赤多年的猎犬,到泥坑中打滚,浑身沾满泥浆,冲入火海扑灭努尔哈赤身边的大火,救下了努尔哈赤的性命。 二姐褛的传说:叶赫国有一对国色天香的姐妹,她们与五对穷人兄弟相爱,情真意笃,叶赫国有个有钱有势的财主欲霸占二姐妹,设计杀了他们的情人,强抢二姐妹,姐妹二人逃婚躲进深山,最后饿死山中,她他的躯体化作高高的二姐褛山。 金马驹的传说:叶赫东城内有一口深水井,井中曾押过一匹被天神贬下界的金马驹。叶赫国的一位猎人和他的儿女们征服了艰难险阻救出了金马驹,猎人和孩子们为了让叶赫山青永秀,水草肥美,毅然放掉了金马驹。 |
浏览:1710 |
| ||
| ||
新增文选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