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选目录 全部文选 添加文选 添加目录
光緒紀念館(BADARANGGA DORO I EJETUNGGE KUREN)

光绪皇帝是个小提琴爱好者

轉貼自sonare〖古典音乐论坛〗

  我国当年的小提琴家和小提琴音乐
  以下的文字是谈早些年的我国小提琴家和小提琴音乐。这个论坛主要是谈西方古典音乐的,下面这些有关我国音乐的内容在这里谈,好象不大合适。不过这些小提琴家、小提琴音乐和西方古典音乐也算有一些关系,所以这篇文字算是个擦边球吧。
  
  关于早年以及以往我国小提琴家和小提琴音乐的文字资料很少,我写此文是根据早年听我的老师和其他前辈的叙述,往后一点,则是我亲身的经历。我尽量客观地写,不加入自己的想象。但以我个人所知,一定不会全面,所以此文完全不能说是以往我国小提琴家和小提琴音乐的全貌。而且在我叙述时难免还会有错。凡哪位朋友见到里头有错误,请立刻指出,俾使这些内容可以更加正确,本人也不胜感激之致。
  这些有关我国小提琴家和小提琴音乐事情,我想讲讲也好,不讲,也许就越来越要被人忘记了。写这些事,会提到不少我国的音乐前辈和名家,按说提到他们的名字时,应该冠于大师、教授、老师、先生等尊称才好。但为了行文简单一点,我就只写他们的名字,所以在这里事先说明,以示尊重之意。
  
  我国历史上,清代的光绪皇帝据说是个小提琴爱好者。这并非讲故事,是我的老师告诉我的。皇上喜欢小提琴,又不会拉,就要找个老师。洋人来教,是不行的。于是清廷选派了一名比较懂得音乐的满族子弟去留学德国学琴,一旦学成归国,就可以教皇上拉琴。此人的名字叫什么,我当年的老师讲得出来,可是我的记忆已经模糊,大致是象“福通”或者“通福”这样的名字,所以就只能仅供参考了。此人在德国一学数年,回国后,皇上已经驾崩,连大清帝国也已经被孙中山推翻。好在有了教小提琴的本事,就一直在音乐学院当小提琴教师。解放后50年代中央音乐学院在天津,他还在那里。
  早年真正有一手好技艺的小提琴老师是在上海,名叫魏登堡。他是著名小提琴大师约希姆的最后一位门生,为避欧洲战乱而逃到上海,就在上海音专传艺授琴。
  讲到上海,大家就会想到当时名声赫赫的“工部局乐队”,即现在的上海交响乐团。当年有远东第一乐队之称。它所驻的剧场,就是上海有名的“兰心大戏院”,乃是按乐队指挥,意大利人帕奇对音响的严格要求而建造的。大家如果看一下版主的网站里 “成昂音乐会”里面的几张照片,其背景就是兰心大戏院,可惜照片里所照面积太小,不太清楚。
  工部局乐队驻在那里,逢星期天的排练就免费对外开放。所以音专的学生也好,其它爱乐者也好,在上海是不愁没有音乐会听的。
  工部局乐队里大部分是洋人,但到1938年后有了4位中国人,其中的三位即谭抒真、陈又新和徐威麟,都是著名的小提琴家;而另一位就是黄贻钧,当时他是吹小号,后来在1950年接棒成为该乐队的第一位中国指挥。
  当时我国还有从法国学成归国的作曲家、小提琴家马思聪。他可以说是那个时候我国最重要的小提琴音乐作曲家。在中央音乐学院,他不但从事教育和作曲,也经常以独奏家身份举行小提琴音乐会。还有一位小提琴家叫司徒华城,他是中央乐团的首席,也常常拉独奏。
  50年代不少青年小提琴家开始逐步涌现,其中我知道的比较重要的有以下几位:
  在上海,先是出了位青年小提琴手杨秉蓀,他是被人发现的,发现后送入了音乐学院,又到了中央音乐学院,接着他和另一位优秀青年小提琴手阎泰山一起出国留学。后来学成归国,都是当年我国重要的小提琴家。我还记得杨秉蓀善于演奏我国沙汉昆的作品“牧歌”和罗马尼亚的“云雀”。演奏“云雀”时,有一段模仿云雀的叫声,用到E弦的极高音。这时他用下腭和肩稳定地夹住琴,左手放开琴颈,翻到左上方来,在指板和弦上滑动,模仿各种鸟叫声,使得听众大为佩服。在现在的听众看来,大家不一定欣赏这种炫技。不过在50年代末,60年代初,对此大家都是很佩服的。这就好比巴格尼尼当年演出前,总要搞一点用小提琴模仿驴叫、马叫一样。听众愿意听嘛。
  阎泰山活跃于北方,关于他,下文还要提到。
  还要说两位重要人物,他们是南京艺术学院教授盛雪的子女:盛中国和盛中华。先说盛中国。50年代前期,盛中国是“红领巾小提琴家”,很为象我这种年龄的、也是“红领巾”的小提琴爱好者所佩服。使他出名、并为大家所知的是在一场音乐会上,他演奏了廖胜京创作的“红河山歌”。此事在报纸杂志上大作报道,认为他是真正的小提琴“神童”。 盛中国后来被送到苏联去深造,是列·柯岗的高足。当时与他一起去那里深造的是目前我国有名的小提琴教授林耀基。现在在国际娱乐乐坛上大出风头、大把赚钱的陈美,就曾经是林教授的学生。
  盛中国现在是受欢迎的小提琴家,他来回于中国日本作演出。有一年春节,在中央台的春节联欢会上又有他拉的“思乡曲”。我和几个朋友谈起他的演奏,总的当然是认为不错。有一位朋友说了个观点,使得我和其他在场者为之绝倒:他说盛中国有两个好,一是琴拉得好,二是名字起得好。兴盛中国嘛,喜庆节日让他来一曲,报幕员报起来口气也响亮,有口彩。这真是别开生面的讲法。当然我们是正面地、善意地讲这样的话,我们对盛先生都是非常尊敬,决无乱开玩笑的意思。
  盛中华是盛中国的妹妹。她小提琴学成后,时常在沪宁线上的城市作演出,我多次听过她拉的巴格尼尼第一小提琴协奏曲和其他小品,都是用钢琴来合奏。当时这样的音乐会开起来也方便,她通常和南艺的一位长笛教师同开一场音乐会,长笛总是演莫扎特的第一长笛协奏曲。所以我对这两支曲子,听得熟而又熟。盛中华现在大概是在美国吧。
  再就是四位从海外归国的归侨,他们是四兄弟:林克昌、林克明、林克汉、林克定。其中老二林克明是大提琴,其他都是拉小提琴,以林克昌的技艺最为全面,他又擅长指挥。不过也不可小看两位小兄弟,他们都有演柴可夫斯基协奏曲那样的功力。四人于“文革”期间离开大陆。
  50年代后期,上海音乐学院里有了个研究小提琴民族化的小组,推出象“梁祝”和其他一些民族风格的曲子。其中最有名气的就是俞丽拿,她是因梁祝而特别出名。当时拉梁祝的还有一位叫沈蓉,买唱片(当然是sp或者薄膜片)时大家喜欢沈蓉的那个版本。加上丁芷诺,沈西蒂(中提琴),林应荣(大提琴)等人,她们还组成有一个四重奏团,在当时也很有影响。这些小提琴家和前面所说的有一个不同,大家可能已经看出来:即她们没有去国外学习。这在当时是经常被强调的我们中国自己培养的小提琴家。
  下面就要说到一位当时很走红,而且常常被强调是我国自己培养的优秀青年小提琴家,即在上海的郑石生。郑石生技巧很好,不知为什么现在不大有他的唱片,不过他的小提琴教材的录音带和录象带目前市场上大量有供应。当年他以一曲圣桑的“引子和回旋随想曲”而一炮打响。郑石生演奏的此曲被灌成唱片,这张唱片当时是卖得很好的。
  说到这里,时间已经到了60年代初。除了不少外国古典音乐可以听到外,我们还听到“梁祝”协奏曲,不少中国小品。然后有影响力的新作是许元植的小提琴协奏曲“我的家乡”,秦咏诚的“海滨音诗”,这两首作品都是由前面提到的小提琴家阎泰山所推出。社会反映很好,大家看到中国的小提琴音乐在作曲和演奏上正在稳步向前发展,趋于成熟。
  可惜接下来就是“文革”, 阎泰山拉的“海滨音诗”成了我国小提琴音乐在这前一阶段的“天鹅之歌”。
  “文革”前期、中期,无话可说。进入后期后,上海出了两位小提琴家,一是潘寅林;另一位是唐韵,在斯特恩的访问中国的那个有名的记录片中就有不少唐韵的镜头。他们在“文革”后期出现,开始时是拉一些和歌颂毛主席有关的曲子,典型的就是“红太阳的光辉把炉台照亮”,“苗岭的早晨”等。
  “文革”终于快要结束了,有天晚上我打开9寸黑白电视机,收看唐韵拉的一组小提琴曲。当她拉完“红太阳的光辉把炉台照亮”后,紧接着拉起了熟悉并且久违十年的沙汉昆的“牧歌”,不由得使我感到仿佛是春回大地,内心的兴奋和快活又复何如!
  好,文字写到这里,那么再要往下说的新的小提琴家都是大家熟悉的了,他们是王晓东,薛伟,胡坤,等等··· ,我就不再赘述。
  
  下面再化不多的篇幅来讲几句关于中国小提琴曲的话,大体上只列出一些不同时期的典型作品,不去细说它们了。否则一是不符合论台的主题,二是会使文章过长,会令人厌烦了。
  
  中国第一首小提琴曲是谁写的,现在已经有了研究结论:是业余小提琴爱好者、著名科学家李四光所写,名为“行路难”。此曲谱子还在,有人在北大清华校庆时还演奏过它。
  我国早期的小提琴作品包括有马思聪的不少曲子,还有洗星海的“郭治尔 – 比戴”。马思聪绥远(内蒙)组曲里的“思乡曲”,可以认为是最早走向世界的中国音乐作品。我把马思聪的早期和后来的全部小提琴作品列在下面供参考:山歌、回旋曲等独奏曲14首(其中回旋曲是4首);绥远(内蒙)组曲、西藏组曲(其中的“喇嘛寺院”非常有名)等组曲4部;钢琴小提琴奏鸣曲4 部;协奏曲2部(其中一部为双小提琴协奏曲)。另外,晚年有狂想曲24首;二重奏50首,晚年作品尚未公开于世,有待证实。绥远组曲(内蒙组曲)中的思乡曲是中国第一部走上世界舞台的管弦乐作品,
  50年代初到60年代初小提琴作品,除了以上马思聪作品外,现另举其要如下:
  廖胜京:“红河山歌”,沙汉昆:“牧歌”,茅沅:“新春乐”,汪立三:“道拉吉”,耀中:“新疆之春”,靳延平:“舞曲第三号”,杨善乐:“夏夜”,许述惠(又作:黎国荃):“渔舟唱晚”,张靖平:“庆丰收”,秦咏诚:“抒情曲”和“海滨音诗”。等等。
  何占豪,陈刚:协奏曲“梁祝”, 靳延平:“小提琴协奏曲”
  “文革”后期:
  “壮锦献给毛主席”,“红太阳的光辉把炉台照亮”,“苗岭的早晨”,“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干”。这段时期的作品大多为陈刚所作。
  70年代末到80年代:
  杜鸣心:“新疆之旅组曲”, 陈刚:协奏曲“黄昭君”
  
  我国小提琴作品非常多,远不止以上这些,上面只是说个大概,以观其要。
  我的文字就写到这里,里面有谬误之处,若幸逢指正,本人不胜感激。
  
 浏览:1997
设置 修改 撤销 录入时间:2005/1/6 12:52:29

新增文选
最新文选Top 20
走在大路上祭珍妃(收藏于2008/7/1 8:08:52
佩君蒐集珍妃浅葬田村(收藏于2007/1/27 10:29:37
佩君蒐集鬍子向上翹(收藏于2006/11/20 7:20:28
hxwzah凤碟令 珍妃井(收藏于2006/9/21 7:31:15
高昌珍妃井(收藏于2006/9/21 7:25:49
漫天飞雪那井下的魂 ——读《珍妃井》(收藏于2006/9/21 7:20:30
網上蒐集借用史实电影“错盗”珍妃墓(收藏于2006/3/9 1:41:15
網上蒐集故宫、豪宅与珍妃的SPA(收藏于2006/2/19 10:13:59
巍巍故宫悠悠往事(收藏于2006/2/19 9:57:35
归玉『诗词比兴』题崇陵溥仪墓(收藏于2006/1/20 9:07:46
1/2页 1 2 向后>>


访问排行Top 20
佩君搜集戲說慈禧劇情介紹(光緒-楊慶煌飾,珍妃-況明潔飾,1992年中視製作)(访问9295次)
光緒甲午诗词:光绪帝祭邓世昌(访问7059次)
茅海建(心有靈犀提供)政变前光绪帝与慈禧太后的政治权力关系(访问6230次)
佩君蒐集有關光緒皇帝的電影之一(访问6208次)
網上蒐集借用史实电影“错盗”珍妃墓(访问6187次)
佩君蒐集光緒皇帝有關電影之二(访问5848次)
劉志偉我在慈禧身邊的日子(原名宮女談往錄)一書的介紹(極力推薦)(访问4998次)
長俐.上官紹嵐光绪命盘研究(访问4876次)
佩君彙集演過光緒與珍妃的演員們(访问4822次)
佩君蒐集大陸劇慈禧西行分集介紹(访问4801次)
1/2页 1 2 向后>>
文选评论
天子文选评论(评论于2016/2/25 19:47:46
天马行空文选评论(评论于2014/1/11 11:07:16
访客文选评论(评论于2014/1/2 15:34:21
x小甜2文选评论(评论于2012/9/19 10:38:31
lzj文选评论(评论于2010/10/1 13:03:52

注册|登录|帮助|快捷
Powered by Netor网同纪念,2000-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