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万佛华侨陵园网上纪念园
文选目录 全部文选 添加文选 添加目录
北京万佛华侨陵园网上纪念园__梅汝璈.肖侃纪念馆
北京万佛华侨陵园网上纪念园

有很多事情,来不及……

小璈

  有很多事情,来不及……
  ——《1946:丧钟为谁而鸣》读后
  
  
  邓建永、张焰、刘勇三先生,持大作《1946:丧钟为谁而鸣》来,嘱我附文。骥尾攀行,实无足观,然而合作经年,却之不恭,只好从命。
  自上世纪80年代中期起,每逢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每逢悼念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每逢日本右翼又有乖戾举动,先父梅汝璈的名字就会被传媒提起,他与向伯伯(哲浚)、倪伯伯(征)以及诸多前辈当年在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上所作的种种努力,也因此而获得了较为广泛的正面宣传。这种情况,与上世纪50至70年代相比,是大大不同了。如果历史本身确实值得重视,那么借助现代传媒途径,较为详尽地,尽可能客观地将东京审判的方方面面予以梳理、评述,做到图文并茂,兼顾宣传且裨益研究,无疑是铙有意味的事情。邓、张、刘三先生,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和安徽教育出版社——他们的见识、作风令我敬重万分。
  可是,真要行动起来,却不那么容易。有很多事情,已经来不及,来不及了……
  我不知道“东京审判”这个电视片选题是怎么确定下来的,只记得在“非典”的阴云尚未完全消散时,邓、张各位便开始奔波于京、津、沪、宁之间,查文献,访专家,拍照,录音……收获颇丰,遗憾也不少。时过境迁,亲历东京审判者相继作古,几乎所有的采访都是抢救性的。四十多年前,先父曾呼吁大力寻访南京大屠杀之亲历者,当时并未引起重视。如今,他和向伯伯都已去世多年。由于“文革”,他来不及写完《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一书,其中最不可替代的内容——量刑阶段十一国法官秘密会议的情况,又有谁能续补呢?
  还好,倪伯伯、周伯伯(锡卿)、裘伯伯(绍恒),都以耄耋之年接受了采访。就连向来不喜张杨,过惯了恬淡、平静生活的妈妈,也答应和邓先生聊聊天。尽管遇到了一些困难,邓、张各位还是戮力同心,为早日编成、播出这套电视片,早日出版这部书稿,夜以继日地劳作着。大家都期望,在不久的将来,所有的参与者能够共同品味共同的劳动果实。
  来不及了。在接受采访后的几个月,97岁高龄的倪伯伯驾鹤西归,89岁高龄的周伯伯也撒手人寰。妈妈,也是89岁,在2003年底离开了我们……
  妈妈的好朋友李伯母——著名国际法学家李浩培教授的夫人,与倪伯伯差不多同时去世;不久前,一直关心着我们的杜书高先生也走了……
  无论如何,电视片的拍成,书稿的出版,总归是好事。先父的文集尚在编纂中。十八年前,法律出版社刊行先父遗著《远东国际军事法庭》(未完成稿)时,我和姐姐小侃曾分别拜见倪伯伯和王伯伯(铁崖),恳请二老各作一序,刊于卷首。我曾幻想,文集出版,一如旧例,再度劳烦倪、王二老。
  来不及了。王伯伯已归道山,倪伯伯刚刚离去。
  2003年初夏,我与邓建永、张焰二位导演坐在一间茶室里商谈。我们说起了瘟疫、战争、暴力、恐怖、贪腐,说起了资源的破坏和环境的逼仄。我们议论,恐怕只有理性、公平和正义,才能拯救人类自身。实际上,东京审判——尽管有缺陷,它还是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张扬了理性、公平、正义,它的运作可能是人类为了更好地生存而作出的努力之一,它所标榜的价值应当对今天的人们有所启发。
  回顾动荡的历史,面对严峻的现实,人类,好自为之吧!
  还来得及吗?也许。
  
   梅小璈
  2004.4.
  
 浏览:941
设置 修改 撤销 录入时间:2004/11/8 15:37:31

新增文选
最新文选Top 20
梅汝璈生平(收藏于2006/9/21 10:00:12
徐百柯梅汝璈:代表中国审判日本战犯的法学家(收藏于2006/9/21 9:53:44
小璈有很多事情,来不及……(收藏于2004/11/8 15:37:31
小璈萧侃女士千古(收藏于2004/11/8 15:35:02
梅小璈在梅汝璈先生诞辰一百周年纪念会暨国际法发展新动向论坛上的发言(收藏于2004/11/8 15:23:01
1/2页 1 2 向后>>


访问排行Top 20
梅汝璈生平(访问1491次)
小璈萧侃女士千古(访问1444次)
徐百柯梅汝璈:代表中国审判日本战犯的法学家(访问1237次)
梅小璈在梅汝璈先生诞辰一百周年纪念会暨国际法发展新动向论坛上的发言(访问1077次)
小璈有很多事情,来不及……(访问942次)
1/2页 1 2 向后>>
文选评论
邻居、晚辈小娟文选评论(评论于2010/5/19 0:11:05
邻居、晚辈小娟文选评论(评论于2010/5/19 0:02:03

注册|登录|帮助|快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