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们早已习惯在那些沧桑的历史图片和凝重而立的雕像前缅怀先烈,鞭策自己。可是,在一家出版社出版的儿童读物中,中国家喻户晓的刘胡兰、雷锋形象突然变成金发洋娃娃,由此引发了一些家长的质疑,这样的变化是---
美化?洋化?还是丑化? 六一儿童节前夕,李宇新小朋友在上海一家书店买了《刘胡兰》和《雷锋》两本书。可回家阅读时,他的爸爸妈妈却诧异地发现,书中的卡通插图竟将英雄完全改头换面:15岁就牺牲在敌人铡刀下的刘胡兰低腰褶裙、金发碧眼,几代人心中的楷模雷锋鼻梁挺拔、双目溜圆———活脱脱的两个“洋娃娃”。 孩子在看完这本读物之后,不由发出疑问:“这刘胡兰、雷锋怎么和课本上的不一样呀?他们是中国人吗?”面对孩子的疑问,家长面面相觑,不知该如何回答。 按孩子家长的指引,记者在淮海路的这家书店很容易就找到了这套“少儿注音名人故事”。这套书除中国的刘胡兰、雷锋和孔子外,还有国外的爱迪生、牛顿、居里夫人等人们十分熟悉的10位名人。内文印刷为全彩色,十分精美。据营业员介绍,这套书的销量还不错,每天都要卖20本左右。 拿起《刘胡兰》,发现刘胡兰的形象在封面上就显得挺“另类”。刘胡兰上刑场的悲壮时刻,书中却是一个金发女郎被五花大绑,顶着一个类似日本漫画中“不良少女”的发型。书中多处出现的刘胡兰都是颇为时髦的金发小姐形象。雷锋在书中也被“美化”成了一个金发男孩。如果不是身上穿着草绿色的军装,简直就是日本动漫人物的翻版。 面对记者的疑惑,书店里一位张姓老伯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如果是一个由作者构思创作的故事,多一些夸张问题不大。问题是像雷锋、刘胡兰都是真实人物,是几代人心目中的英雄,绝对不应该这样处理,画成金发洋娃娃更是莫名其妙!无论是作者、编辑还是出版社,把这样一本书交给孩子们,都是一种极其不负责任的表现。” 上海市教科院普通教育研究所副所长吴增强指出,过去的英雄应该让孩子们知道,并以此弘扬民族精神和正气。可惜的是,如今的儿童读物有一种商业化倾向,为了市场可以不惜一切手段,篡改甚至歪曲历史事实。 上海社科院青少年研究所儿童心理博士徐浙宁则认为:如果家长要给孩子比较严谨的引导的话,可以通过教科书之类的严肃书籍。现在是多元化的社会,不要把孩子的心理想象得那么脆弱,不必用成人的感受,把孩子们束缚在“忆苦”的情结上。 |
原文 发表于中国普法网 浏览:735 |
| ||
| ||
新增文选 | |||||||||||
| |||||||||||
| |||||||||||